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内涵和外延之管见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lfHou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价值取向是目前使用较多的教育名词,本文试图探讨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内涵和外延,与同行们交流。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内涵指的是校长在党的教育方针引领下,在国家教育法规政策约束下具有个性特点的办学理念和学校发展目标愿景。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外延包括教师发展价值取向、课堂文化价值取向、学生培养目标价值取向等。
  教师发展价值取向
  教师发展价值取向主要包括校长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目标愿景和落实举措。也就是说,具有明晰的教师发展方向和具体可操作的教师发展方式。
  立德树人。学校是培养人的 地方,学校教育的特点是通过教师直接与自己具体鲜活的学生共同经历和体验教育教学生活的过程中,对学生心灵产生教育影响来实现的,教师个体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熏陶作用。以立德树人为境界,加强教师队伍职业道德建设,使每一位教师能够在自己的言谈举止、对待教育和生活的态度等细节中堪为人师,充分发挥教师在育人中的主力军作用。
  建立同生共长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各种教育关系中最核心最灵动的关系,有怎样的师生关系,就会有怎样的师生校园生命存在和发展生态。教师不仅是教育者,也是不断学习和成长者。向 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建立同生共长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改善师生关系的需要,而且是造就学习型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
  鼓励创新,尊重教师个性风 格。从来没有抽象的学生,学校教育永远面对的是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孩子,每一位教师都是与他人不同的个体,每一天的课堂教学都是不可复制、难以预设的全新体验。校长热情鼓励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大胆创新,尊重教师个性化课堂教学风格是学校具有生存和发展生命活力的必要条件。
  校长带头读书,创设书香校 园。学校是传承精神文明的窗口,是优秀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基地。教师读书是提升专业化水平的关键,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育文化自觉与自信的根本,是培养学生文化自觉与自信的前提。校长带头读书是推动教师读书,创设书香校园的重要条件。校长要把创设书香校园与发展教师价值取向紧密联系起来,在充分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选购品种多样、适合教师阅读、为教师喜闻乐见的图书,不断更新学校图书室,让教师有书可读。转变作风,把教师从各种无效劳动中解脱出来,让教师静下心来读书。开辟园地,让教师拥有交流读书心得体会的平台。
  课程文化价值取向
  课程文化价值取向主要是指通过课程教学,揭示学科课程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含量,使学生个体在学习课程知识体系的过程中,精神生命获得丰富和成长体验,并由此产生文化创新的精神力量。
  当前,校长落实课程文化价值取向的具体行动,是在自己管理的学校课堂教学中坚定不移实施新课改。新课程提出了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理念。为了落实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体系。然而,在我国当前体制下,学生的考试分数排名成为社会评价学校,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评价校长,学校评价老师,老师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分数评价体系成为制约新课程改革的瓶颈。在许多地方的学校教育教学中,新课改理念仅仅只停留在话语和文件报告的层面上,课堂教学仍然处在教师满堂灌现成的标准答案,学生死记硬背现成的标准答案以获取高分的现状之中。满堂灌课堂教学方式不仅与新课程理念相去甚远,而且与课程文化价值取向背道而驰。
  实现课程文化价值取向,落 实新课程教学理念最关键的有两点。第一点是让学生有时间预习,只有预习才能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也才能产生学习的欲望,教师从学生预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预设,就会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第二点是给学生留出独立试误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中由不会到会,由复杂到简单,由失败到成功, 由错误到正确情感体验。预习与试误集中体现在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新课程教学理念。实现使学生个体在学习课程知识体系的过程中,精神生命获得丰富和成长体验,并由此产生对文化创新的精神力量。
  学生培养目标价值取向
  就我国目前学校教育来说,学生培养目标价值取向是在党和国家提出的“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实现由人才资源大国向人才资源强国转变”的人才兴国战略目标引领下,校长根据学校实际确定的具体学生培养目标。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精尖人才。基础教育是尖端人才成长的摇篮,高中学校校长要把为重点大学输送更多优秀学生作为自己的学生发展价值 取向。教育就是发展人,这是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理念。高中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应该树立教育发展人的教育内涵发展理念,站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精尖人才,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为实现党和国家所提出的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资源强国转变的人才强国战略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的质量发展观。一是因材施教,创设满足学优生发展需要的学校文化和课堂学习生态环境。二是改变一刀切管理模式,让学优生有存在和发展的空间。三是教学相长,让学优生走在教师前面,真正实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目标。
  树立新的人才观,营造人才 健康成长生态。什么是人才?满足社会发展对不同岗位需要的就是人才。也就是说,具有一技之长,愿意为社会服务,通过劳动获取报酬,能够自食其力,养家糊口的人都是人才,这就是新型人才观。有了这样的人才观念,校长和教师就会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体生命存在和发展价值,积极营造人才健康成长的学校教育教学生态,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成长为满足未来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
  (作者单位:陕西丹凤中学)
  责任编辑 萧 田
其他文献
高中语文要突破传统的“满堂灌”“问答式”课程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型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自主地学习;构建科学有序的语文教学,组
通过机械密封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分析了温度对机械密封的影响,并列举了温度处理的机械密封方法,对各种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作了介绍。
论述了利用Pro/E的二次开发接口Pro/Toolkit,在Visual C+ +编辑环境下采用动态连接库DLL的方式,开发应用程序的技术方法,设计了一个特别适合于大壁厚塑料制品注塑模浇注系统的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遇到困难喜欢请教老师。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他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探索“引导学生学”的方法,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学做合一”的过程。因此,教师释疑的方法应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的素质。陶行知又说“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愈著。”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能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数学
尽管人类在脑科学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大脑的语言枢纽始终还是一个“暗箱”。语言如何编码?内部语言与外部语言怎样转换?人何以有妙语连珠与口不能言的悬殊?为什么有的思维敏捷,而有的却反应迟钝呢?……所有的言语秘密和思维诀窍全在于此“暗箱”之中!  从学习的视角来看待我们的母语教育,深入儿童的心理去探求语文学习的方式,我们需要思考与探索的是:作为母语学习的小学语文学习的特性是什么?它追求的目标、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