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运用默会知识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默会知识的概念是教育学家波兰尼提出的一种概念,它是指在显性的知识外表下,人还隐藏着一种隐性的能力,它包含:审美的眼光、对事情的判断力、对事情的悟性等。人们通常从外表上很难看出一个人的默会知识能力有多少,然而人们会被具有默会知识的人吸引。
  如果要培养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培养人的显性知识,还要培养人的默会知识,然而我国的传统教育过去只注重对显性知识的培养却不注重对默会知识的培养。新课改的精神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这也意味着我国的教育不能再忽视对学生默会知识的培养,因此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时,要在引导学习语文知识时要引导学生运用默会知识,让学生的默会知识得到培养。现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的教学为例说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默会知识的运用:
  一、培养学生的感性体验
  在传统的语文教育中,我国重视知识的积累,却忽视感性知识的体验。感性的体验实际上是触摸学生内心的一个重要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直觉的过程。直觉是一种很难描述的能力,有些直觉能力很强的人,他们在读一篇文章时,能立即与一篇文章共鸣,他们似乎能触摸得到作者的感情,能够理解得到作者透过文字表达出来的心声;然而直觉力不强的学生却只能从技巧上、结构上摸索文章要表达的内容。要培养学生的直觉,就要让学生首先重视自己的情感体验,学生只有触摸到自己的内心,了解自己的感情才能与别人的感情共鸣。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时,要重视学生感性的体验,通过从感性的体验培养学生的直觉,它是默会知识非常重要的环节。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金色的草地》时,如果学生没有情感体验,学生将很难理解为什么作者会因为蒲公英的盛放而感到欢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日常的生活,让学生从情感方面入手理解这篇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目前我们身边还有多少草地?我们身边绿地保护的情况?我们的天空是什么颜色的?我们还能够看得到课文中所描写的乡村场景吗?学生在观察自己的生活、感受自己的生活时,慢慢从感情感上能体验到我们几乎已经看不到作者说的乡下的风景、自然的风光,学生就能从自己的情感体验去触摸作者的呼吸,能从自己的角度真正去试图感受另一个人的感情。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谈到审美体验,很多语文教师会认为,审美情趣的培养应该是美术教师的工作吧?作为语文教师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实际上审美情趣并不仅仅是看出一件事物美或者不美,它还是一个人综合三观的体现。一个人内容有怎样的认知,他在做出美丑选择的时候就会有怎样的判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做事很果断,他们能够当机立断做出最恰当的抉择,有些人却显得优柔寡断,做事喜欢推诿责任,这就是三观是否成熟的区别。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实际上在引导学生构建他们自己的三观。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歌唱二小放牛郎》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王二小对日本鬼子的态度,他内心的感受是仇恨、痛恨,宁可杀死这些日本侵略者;可是遇到日本人时,王二小并没有采取直接跟坏人拼了的放法,他装作很温驯的样子,一步一步把敌人引进八路军的埋伏圈,最后使八路军全歼日本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王二小与敌人拼命,那么他是一个勇敢的人,可是他的勇敢带来的是什么后果?王二小装作驯服,实际上他是一个懦弱的人吗?那么他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最后他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了吗?在一步一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他有过害怕死亡吗?通过这一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智勇兼备与一味勇敢这两种人生态度哪种更让人欣赏。
  三、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谈到思考能力,有些教师认为自己每节语文课上不都在引导学生思考各种问题吗?为什么还要刻意的提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呢?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遇到同一件事,有些人能够触类旁通思考出很多东西,有些人却思考不出很多东西。就像是当年有人提出“只手之声”的禅意,只有领悟力强的人才能意识到这其中深含的道理。对思考能力的培养实际上是开启学生的领悟能力。领悟能力越强的学生,才能做到“见微知著”。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秦始皇兵马俑》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仅要关注课文中华丽的词藻,还要去关注在这些华丽词藻的背后代表着什么?学生通过思考才能理解到这些秦始皇兵马俑背后意味着秦国时期,我国经济实力强大,正因为经济实力强大,所以秦始皇才有余力建造这些并无实际价值的兵马俑;皇权威严的树立,秦始皇铸兵马俑并不仅仅意味着他要“炫富”,还代表他向世人宣布皇权威严没有人可以挑战;艺术文化的成熟,正因为当时铸陶工艺已经比较成熟,所以那时才能铸出栩栩如生的兵马俑。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不仅要引导学生去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与结构,更应当去引导学生去思考文章背后透露了怎样的信息。教师开启了学生的领悟力,学生在日后学习知识时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注重引导学生积累语文知识,运很少引导学生应用默会知识。实际上直觉能力、三观的构建、领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它是学生综合素质中极重要的部份。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应用默会知识学习,并在应用中让学生进一步锤炼自己的默会知识,使学习的过程和应用的过程变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同时,教师不仅仅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运用默会知识,还要让他们在日常实践中有意识的应用默会知识。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郊游、做公益活动时,引导他们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审美能力、思考能力等,让默会知识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取得更多的语文素材。
  通过运用默会知识,教师能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的学习效率、提高语文的学习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最终教师就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其他文献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尤其是留守儿童的问题。教师要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存在的问题有清晰认知,
[摘 要] 初中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新阶段。这一时期的数学积累将会影响到高中甚至大学数学的学习。因此初中数学在学生整个数学学习生涯中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初中数学的难度明显加大了,许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学,严重缺乏主动积极性,总是被动等着老师来“牵着鼻子走”。导学互动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师的导,推动学生的学,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关键词] 导学互动;初中数学
初一数学学困生的成因有多种:学生缺乏数学学习兴趣,丧失自信心,影响数学学习;“注入式”“一言堂”教学之风尚存,教学设计不深入,教学应变能力欠缺;初中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
[摘 要]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高中物理教学要善于激发学生对物理科学本身的兴趣,在兴趣的指引下,主动地进行物理学习。高中物理教学应多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探究学习的实现,教师要鼓励学生的质疑探索精神,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为他们的探究行为提供必要的支持。  [关键词] 高中物理;探究式学习;物理教学;物理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发现问题并
[摘 要] 当前,教育教学已经全面转向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不仅对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很重要,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实际应用价值。教师应从课堂教学入手,把真正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使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逐渐渗透与发展。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生成性课堂;实践  小学数学核心素
提出了利用层次径向基神经网络计算汽轮机末级抽汽和排汽焓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汽轮机结构数据和实际监测数据估算焓值.经检验,计算精确度较高,收敛速度快,适于工程应用.对具有
为了获得燃油锅炉掺烧火炬气的最佳方案,确保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锅炉在冷态条件下,根据不同的掺烧火炬气的工况,对其进行了空气动力场试验,并根据锅炉在不同的负荷和
[摘 要] 学生的教育不能依托单一的学校教育场所,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相互合作,构建一个完整的教育生态体系。家校沟通是促进孩子成长的一个长期的必要方式,家校合作有利于家长和学校教师更加了解学生,以此针对学生实际进行教育,促进他们成长。教师可从了解家校沟通的意义、家校沟通的影响因素以及沟通方式进行分析,共同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 家校共育:沟通;学生成长  学生成长的环境离不
伴随着新一轮教育形势的改革,素质教育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教育的主要宗旨之一,在该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下,高中生的德育应当充分体现它所表达的
在我们赣州乡下,家家户户过年过节都会用糯米酿制米酒,用自家酿制的米酒来招待客人。特别是客家人用米酒来招待客人是客家人对客人的一种尊重,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他们自己做的最好的东西之一。那么米酒是怎样酿制的呢?米酒就是用糯米加醪糟发酵而成的,这就是我们生物中的发酵。  一、什么是发酵  发酵有时也写作酦酵,其定义由使用场合的不同而不同。通常所说的发酵,多是指生物体对于有机物的某种分解过程。发酵是人类较早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