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护理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来源 :智慧医学·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w54073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CNS)患者意识状态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9年01月-2020年06月期间我院就诊确诊为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并合并意识障碍的患者48 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4),其中对照组给予标准化治疗和专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治愈率以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为(6.08±1.44)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的(7.17±2.13)d,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略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可有效缩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住院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儿病情恢复,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人文关怀护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临床效果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儿科的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多由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引发,主要表现为中枢性高热并伴严重的意识障碍,若诊断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1]。近年来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发展,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有了明显进展,且随着标准化诊疗方案的出台和护理干预措施的不断完善,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治疗有了明显进步,但目前临床上对患儿后遗症以及并发症的关注度仍不高,在护理工作方面仍缺少主动性和人文关怀。人性化护理即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优质服务,旨在帮助患者消除病情,促进病情恢复,满足患者需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一种护理干预模式[2],这种护理模式时护理学发展和转变的阶段性产物,是“以人为本”护理理念的体现,其在实施过程中不仅可令患者获益,还可增强护理团队的工作能力和护理质量,整体提升医院的护理水平。中枢神经系统患儿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较快,治疗期间家长多伴随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具有现实意义。具有我院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9年01月-2020年06月期间我院就诊确诊为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并合并意识障碍的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分组研究证实了人文关怀护理的临床价值,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01月-2020年06月期间我院就诊确诊为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并合并意识障碍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4),观察组患儿男性15 例,女性9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8.14±3.02)岁。其中病毒性脑炎12例,流行性乙型脑炎9例,其他3例。对照组患儿男性12例,女性12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7.67±2.82)岁,其中病毒性脑炎10例,流行性乙型脑炎12例,其他2例。两组患儿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在知情文件上签字确认。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 干预,具体内容包括体温护理、惊厥护理、导管护理、床单元护理等,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文关怀护理:
  1.2.1 主动干预和护理: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以及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有预见性地发现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并做好相应的护理员,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1.2.2心理护理:及时向患儿家属交代患儿当前的病情以及预后转归,安抚患儿本身的焦虑、恐惧情绪以及患儿家属的负面情绪,主动告知患儿及家属日常护理的重点、要点以及注意事项,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护理依从性。
  1.2.3增加护理巡视频次: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病情进展多较快,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记录每日出入量,保持呼吸道通畅。
  1.2.4音乐疗法:对于神志清醒,处于恢复期的患儿可每日定时播放舒缓音乐或患儿喜欢的音乐,指导患儿家属如何通过抚摸、按摩头部及肢体令患儿放松身心,感受到亲切和安全。
  1.2.5运动疗法:每日上午、下午定时协助患儿进行上下肢肢体运动,单次时间以20~30min为宜。护理人员需指导患儿如何进行扎起功能锻炼以减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对肢体活动的影响。
  1.2.6温馨的护理操作,温馨、舒适的护理操作有助于消除患儿及家长的恐懼。病房内可根据患儿病情制定温馨输液、温馨护理操作的具体流程,将人文关怀与温馨护理操作紧密结合,落实护理操作前后有告知,护理操作时有问候,告知患儿及家长护理操作的目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争取患儿及家长的配合。操作过程中时时鼓励患儿,并给予其必要的安慰,令患儿及家属感受到舒心及温暖。
  1.3疗效诊断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临床治疗效果。采用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量表对比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该量表总分为100分,非常满意(≥90分)、比较满意(80~90分)、基本满意(60~80分)和不满意(≤60分),满意度=(1-不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将数据录入SPSS23.0软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为(6.08±1.44)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的(7.17±2.13)d,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略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机体中枢神经系统受到病原微生物感染后引发急慢性炎症病变,多伴有高热和意识障碍,其中儿童患者病情进展较快,若不及时救治,可引起颅内压升高、脑积水等并发症[3],造成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治疗周期较长,加之患儿自身不善于表达,故需做好这类患者的临床护理。正确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控制病情进展,减轻患儿疼痛,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儿家属的负担。人文关怀护理彰显出“以人文本”、“患者至上”的护理服务理念,其可塑造良好的护理人员形象,增强患儿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感情,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增强护理认可度,减少护患纠纷。近年来人文关怀护理开始逐步有应用于临床,且在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中的应用较多[4-5],且临床反馈显示人文关怀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护理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但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中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儿应用人文关怀护理后,病情加速好转,住院平均时间明显缩短,临床治愈率也显著提高,这提示人文关怀护理有助于患儿身心健康的恢复,音乐、交流等方式可逐步改善患儿的认知功能,缓解患儿的疼痛,其中音乐疗法可间接调节、影响人体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而这对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此外,观察组人文关怀护理中还引入了抚摸疗法,既往研究指出患者一旦感触到了抚摸便会激活体内的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促使大脑分泌大量的内啡素物质,后者可通过传导至全身发挥兴奋作用。国外研究也指出,触摸可兴奋大脑神经,提高机体对外界声音的感知能力,促使机体产生大量防御细胞,提高机体免疫力。肢体运动障碍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为此护理人员应主动指导患儿家属如何进行主动和被动肢体运动,这种运动指导可能是观察组患儿快速康复的又一重要原因,且通过护理满意度对比可知,人文关怀护理得到了临床认可,由此可见其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文关怀护理可有效缩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住院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儿病情恢复,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孙桂英.97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及其治疗对策[J].抗感染药学,2017,14(5):968-971.
  [2]赵淑敏.人性化护理在护理工作中的研究进展[J].饮食保健,2018,5(33):288.
  [3]蒋春琴.1例超未成熟儿脑积水行侧脑室引流的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7):162-163.
  [4]杨瑾,白亚娟,王军霞.人文关怀在神经内科ICU后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8,21(4):440-443.
  [5]杨绮莉,梁靖,周怡.人文关怀在神经外科儿童手术护理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7,38(18):2895-289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内分泌护理患者治疗过程中,对糖尿病治疗依存性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有无一定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0年11月在我院接受相关治疗的200名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且平均地将200名患者分为普通常规护理对照组与包含健康护理教育措施的观察组,每组各分配100名患者,通过对比这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措施下空腹血糖情况以及饮食控制情况,健康运动状况,是否遵医
摘要:目的:对在急诊科进行心肺脑复苏的患者,进行急诊科护理干预方式的运用,并对这一护理干预手段运用后患者的恢复效果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方法:选择100例符合本次调查研究各项指标的患者参与到本次的调查研究当中来。其中50例患者将使用普通的护理干预方式进行病症护理,另外50例将使用特殊的急诊科护理干预方式进行病症控制与治疗。这100例患者均选自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这一时间段内。结果:使用急
摘要:目的:探討血液净化护理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68例尿毒症患者分为观察组(血液净化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4.12%>76.47%,χ2=4.221)、依从性(97.06%>73.53%,χ2=7.503)以及护理后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72.06±5.70)分>(67.21±5.57)分,t=3.5
摘要:目的 分析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在严重腹部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以90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救治效果。结果 观察组抢救室停留时间、护理抢救时间、静脉通路建立时间及药物应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水平降低,纤维蛋白原(Fbg)水平升高,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急救模式。观察组:首先
摘要:目的:探讨肝病科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及管理对策。方法:选取2019年度和2020年度我院收治的肝病科患者各40例,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和风险防范模式,比较这两种方法对肝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0.05),可以用于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
摘要:目的:评估ICU重癥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对76例本医院实施治疗的ICU重症予以项目研究,信息采集时间为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以奇偶法为分组方案,对照组(n=38常规护理)、观察组(n=38心理护理),统计及对比组间护理前后不良情绪分值、护理质量情况。结果:(1)ICU重症患者护理前不良情绪分值无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的ICU重症患者对比对照组患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健康医疗护理的要求日益严格,特别是儿科。儿科存在着特殊性,小孩一旦发病,家属格外紧张、焦虑,在治疗过程中,家属对护士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等要求更高,若产生疑问而不能得到及时满意的解答和沟通,常会引发医疗投诉甚至导致护患纠纷,备受社会关注。对护理投诉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护患关系明显好转,达到预期效果。  关键词:儿科护理:改善:护患关系 
摘要:目的:将糖尿病健康教育在内分泌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为得到有效结果,本次选择2019.01月~2021.01月于本院就诊的86名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内分泌护理),观察组(糖尿病健康教育)。为探究联合护理效果,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比最终的评价结果后发现,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影响下,患者饮食知识、发病机制、依从性、用药等方面的差异较大,观察组为(97.23±1.2
摘要:目的:根据我院收治的内分泌护理患者实际情况,临床研究在护理当中采取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120名内分泌护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的一组患者命名为一般组,采取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患者以下均称为干预组,一般组在对我院内分泌护理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时对患者给予传统护理方式。干预组护士提前接受专业培训,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时制定合
摘要:目的:总结12例胸部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血栓的处理方法,为胸部肿瘤PICC患者保留导管安全继续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08月确诊的PICC置管的胸部肿瘤12例患者采取溶栓、抗凝、悬吊臂、抓握等综合治疗。结果:患肢导管相关血栓有效的溶解、血管再通。结论:胸部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并发症导管相关性血栓,及时并有效处理能防止血栓的进一步展、满足患者治疗需要,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