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荒原”:欲望和人性的失衡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chen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兄弟》中,余华通过描写“文革”时代和“改革”时代具有时代意义的人物,在荒诞现实的叙述中揭示了不同时代人们所面临的相同生存问题,体现着作家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兄弟》 欲望 人性
  当沉浸在余华的《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的审美习惯之中的读者读到《兄弟》的时候,受到挑战的阅读期待视野总会让人们做出相对激烈的反应。作为一个读者,应该从《兄弟》本身出发,而不是从以往的余华出发来解读作品,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到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到底想要揭示什么。阅读的意义正在于此。本文以《兄弟》为文本依据,探讨文本中揭示的人类共同的精神困境。
  余华曾说:“历史的差距让一个中国人只需四十年就经历了欧洲四百年的动荡万变,而现实的差距又将同时代的中国人分裂到不同的时代去了。”{1}他在《兄弟》中反映了这种剧变,欲望和人性这两种话语构成了小说的叙述张力。小说以欲望和压抑的人性为切入点,展现了急剧变化的时代对身处其中的人造成的扭曲和变形。一方面,对于人性的描写侧重的是精神和灵魂的温度;另一方面,欲望的描写侧重的是人性的变化,展示的是鲜活的人物特征。《兄弟》上下部对精神和欲望各有侧重,展现出不同历史环境中的人们所经历的虚空和荒凉。
  一、蛰伏下的压抑与狂热
  《兄弟》中叙述的“文革”故事是对之前余华“文革”叙事的延续,既有温情和苦难的交织,又有戏谑式的叙述和解构严肃的意味。上部集中叙述了两个事件,一件是李光头在厕所偷窥的事件,另一件则是红袖章对宋凡平的残暴事件,从这两个事件我们可以对刘镇的整体风貌做出一个判断。
  李光头在厕所偷窥的事件轰动刘镇,既因为他的亲生父亲死于这一行为,更因为他偷看的是刘镇“全民情人”的屁股。因此,在明处,人们议论着这种行为的不耻,以看客的身份对他进行嘲笑和批判,并把他拉出来当众游街,用虚伪的道德来掩盖自己的龌龊行为;在暗处,所有人又使尽各种招数希望能打听到关于林红屁股的秘密。讽刺的是,李光头因祸得福,换得了五十六碗三鲜面,把瘦小的自己吃得红光满面。人们在经济拮据的年代,用物质来换取虚无的偷窥幻想,这种在压抑年代中产生的欲望,似乎必然引出压抑解除后的疯狂。
  作者用相当的篇幅和浓重的笔墨描写了刘镇群众对李兰的精神暴力和对宋凡平的肉体暴力,尤其是宋凡平遭受暴力的情节,让人切齿与心寒。宋凡平在遭受暴打的时候,没有人站出来伸张正义;他惨死街头的时候,没有人愿意多看一眼,更没有人愿意帮两个年幼的孩子将死者送回家。对于如此残忍的画面,冷漠的刘镇人都可以视而不见,可见暴力和鲜血唤不醒人们麻木的精神。时代带给了人们压抑,也赋予了他们疯狂,法制和道德的空置,使这种压抑有机会依靠暴力来得到释放,作者用“红袖章”来代表人性恶的极端。在政治权利外衣的庇护下,一群享受暴力的人会释放出多么令人不可思议的兽性?“红袖章”们对宋凡平泯灭人性的屠杀,已经丧失了权威和理性,进入兽性的疯狂。
  宋凡平用他一以贯之的坚韧和乐观的态度面对苦难,他的身体虽然被屡次打倒,但是他的精神从来都是像丰碑一样矗立。诚如朱光潜先生所说:“肉体的失败往往在精神的胜利中得到加倍的补偿……我们可以说悲剧在哀悼肉体失败的同时,庆祝着精神的胜利。”{2}在宋凡平达观的人生态度的影响下,宋凡平、李兰、宋刚、李光头重新组成家庭,这在别人看来是笑柄,但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社会单位,凸显的是在“文革”惨烈的社会环境下尚能呼吸的人性光芒。
  政治外衣下的暴力让人心惊,道德外衣下的语言暴力也同样让人不寒而栗。李兰这位无辜的寡妇还没来得及承担丧夫之痛,便承担起了丈夫带来的屈辱,在丧失了人与人之间至关重要的和谐和关爱的刘镇人们的眼中,仿佛在厕所偷窥的是李兰而不是刘山峰。在强大的道德舆论的围攻下,李兰变得没有悲伤,没有愤怒,而只剩下耻辱了。她上街的时候仿佛是要跳进滚烫的油锅,她只敢紧贴着墙走,把头低到胸前,甚至不敢站到自家屋子的窗前。刘镇看客们的“本领”在李兰身上的成果可谓“卓越”,语言软暴力的伤害并不亚于肉体的伤害。
  余华在上部中对刘镇的描写是偏向于隐性的叙述,整体氛围的铺垫借助的是细节的张力,读者在阅读中先从人物着眼,进而才能发现叙述者口中的“我们刘镇”是一个怎样的刘镇,有着怎样的沉淀,有多少不成文的低劣风气。实际上,刘镇像一头沉睡猛兽,在疯狂的政治运动的大潮中开始渐渐复苏,准备着一场更为迷乱的狂欢。
  二、狂欢中的浮躁与迷失
  在《兄弟》下部中,作者延续了上部的叙述方式,将叙事环境由历史带到时代现场,将目光投向处于改革开放浪潮中的刘镇。其时,刘镇完全进入了一种迷狂的状态,欲望化的社会景象在刘镇进行了更为生动的演绎。余华认为人性的本体是徘徊在现实秩序和本能欲望之间的。表面上看大家都生活在共识性的秩序中,拥有一套完备的道德体系,但人的内心又不时地徜徉在“反秩序”里,徜徉在自我的真实世界中。这是一个非理性的精神世界,它赤裸裸地展示着人的本能欲望,至于现实中的人们对秩序是维护还是颠覆,就主要依从着“利我”的原则,即取决于他们能否得到集体狂欢的快乐。{3}在“改革”时期,外部环境的急剧开放,使个体的欲望爆发,呈现出人性内部的疯狂和外部环境同鸣共奏的荒诞场景,苏醒了的刘镇进入了一个颠覆伦理、浮躁纵欲的时代。
  李光头一夜暴富成为下部欲望狂欢曲的导火索,三十多个女人与李光头对簿法庭、相逼认子的滑稽场面,使他成为新闻人物。习惯了受关注的感觉后,他又策划了一场令他更加声名大噪的“处美人大赛”。刘镇成了“李光头镇”,作为金钱符号的李光头成了全镇的风向标。一场喜剧加闹剧性质的欲望演绎赛拉开帷幕,“李光头镇”的人们为了能得到更多的钱忙得不亦乐乎,江湖骗子周游来了,全国各地的所谓“处美人”们也来了。余华以欲望狂欢化的场景、漫画式的夸张笔法写了声势浩大的“处美人大赛”,这种欲望话语在看似荒诞的情景中延展,却有着欲望不断发酵的现实本质。比赛变成了权、色、钱的交易,更为讽刺的是最后的冠军是一位两岁孩子的母亲。一出出爆炸式的闹剧过后,留下的是更多的空洞和无意义。
  刘镇人对生活没有了正确定义,只是在盲目的对金钱的追逐中填补着自己的空虚,一次又一次地跌入茫然无措的境地。余华说:“我更关心的是人物的欲望,欲望比性格更能代表一个人的存在价值。”{4}作者在最后交代了几个主要人物在物欲得到极大满足之后的生活状态:余拔牙痴迷于追随世界各国的政治运动中;王冰棍在五星级门卫室中无所事事,在电视中捕捉余拔牙的身影;童铁匠陷入了在“红楼”中寻找性欲满足的精神空洞之中……在个体生存的环境中,缺少了一个终极意义的存在,这种缺乏使得个体的局限性无法在欲望满足的狂潮之外找到自身的生存价值,从而进入了“百年孤独”式的循环虚空之中。
  宋刚老实本分,为人善良;李光头野心勃勃,大胆果断。作者安排了两个形成鲜明对比的人物成为兄弟。宋刚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儿子、好兄弟、好丈夫,为了自己爱的人百般迁就,一开始为了李光头伤害林红,后来又因为林红跟李光头断绝关系,最终在不断的摇摆和自责中,走上了江湖骗子的道路。他始终是别人的影子,为了这种无尊严、无原则的坚守,宋刚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李光头的身上体现的是适者生存的法则,他能够把握时代发展的契机,从“破烂大王”到全国闻名的企业家,他一心追寻着物欲的极大满足,直到他听到宋刚的死讯时才恍然大悟,孤独成为无可挽回的结局。
  一个是顺时而动的投机者,一个是落伍的“样板人物”;一个过分强调自我,一个总是被他人左右;一个把握了时代却把握不了自己,一个把握了自己却被时代淘汰。两个人最终都成为个人欲望的牺牲品,没有探索到生命的意义。从价值维度来解读这部作品,很多问题值得思考,这些问题关于人,关于社会,关于未来。好的作品像一个路标,无论我们什么时候经过它,总能得到指引。在满足欲望和人性坚守中,只有不迷失自我,才能最终抵达理想的彼岸。
  参考文献:
  [1] 余华.《兄弟》[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4.
其他文献
摘 要:《红楼梦》以写实的笔触再现了没落的封建贵族阶层中阴盛阳衰的气象。作者在勾勒刻画众多人物时,不乏对妒妇形象缜密的建构与透析。本文试图对王夫人、王熙凤以及夏金桂三位妒妇形象进行解构,以探寻其“妒”的本性背后暗含的时代感伤。  关键词:《红楼梦》 妒妇形象 命运哀曲 时代感伤  可以说,《红楼梦》这部凝结了浓厚的没落封建主义色彩及个人生活经历感伤的血泪史在艺术上的伟大成就之一就是它本身塑造出一系
大多数猫咪饲主,除了让猫咪吃饱睡足外,对它们的行为和生理,又了解多少呢?且进入“喵星人”世界,揭开它们行为和生理的神秘面纱吧!   猫给人的印象,一般是性情孤僻、神秘,且喜欢独来独往……由于不是群居动物,它不像狗那样有“群主”或“领袖”的观念,也不会将饲主当成主人,当家中有人喊它时,它绝不会像狗那样随喊随到,如果偶尔它回应了,那只是当下心情高兴,顺便配合一下而已。   面对饲主猫狗大不
摘 要:任先青先生于《人民文学》《诗刊》等全国报刊发表诗歌两千余首,已出版诗集五部,荣获“齐鲁文学奖”等多项奖励。他以执着的创作精神、开阔的视野为读者奉献了一个诗意葱茏的艺术世界。品读任先青的诗歌,令读者深深感受到了求真向善寻美的精神力量,聆听到了他坚强、执着、高洁灵魂的有力回声。  关键词:诗歌 真善美 灵魂  任先青先生是一位多年执着耕耘、硕果累累的诗人,于《人民文学》《诗刊》《星星》《绿风》
摘 要: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豪放大气,足令百代以下热血沸腾。彭元逊《满江红·牡丹》委婉含蓄,风格清丽。《满江红》(愁满关山)则内敛深沉,余韵悠长。从这一斑,可以窥见此词牌于声韵、表现力方面强大的兼容性,无论仄韵还是平韵,都能极大发挥出词人的创作潜力。  关键词:《满江红》 岳飞 平韵 仄韵  《满江红》,词牌名,声韵工稳却又富于变化,向为文人雅士所喜。此词牌格多,大体则可分仄韵、平韵两类,后
【摘 要】语文是高中阶段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也是极为关键的基础学科,学生对语文的掌握情况,以及其应用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对于其他学科知识的理解程度,因此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的综合能力有着突出的意义。在我国当前教育的发展过程当中,对于高中语文的重视程度逐年上升,本篇文章着力于当前新课程改革大背景,结合实际教育中的问题以及教学目标,对高中阶段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工作做出了相应的研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
摘 要:蒋捷是宋元之际著名词人,身处国破家亡的悲剧时代,面对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困境,他却毅然选择隐居不仕。本文结合时代背景,对其词作解读分析,探究了词人隐居时期的复杂心态,有对民族气节的坚守,有淡化家国之痛的随缘自适,也有隐居之余内心深处郁结的悲苦情怀。  关键词:隐居 坚守 自适 悲苦  隐居是中国传统文人无法实现理想时的一种选择,纵情山水田园,以求得精神的超脱。宋末元初易代之际的词人蒋捷,在穷途
【导语】   2021年是农历辛丑牛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牛一直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从“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到“气冲斗牛”“初生牛犊不怕虎”,不难感受到人们对牛的敬佩和赞誉。习近平主席在2021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时代
摘 要:电影《革命之路》讲述了一对夫妻在渴望摆脱枯燥、乏味生活的意志驱动下,为追求理想生活而对现实生活环境发动的一场“革命”。在此过程中,双方产生了分歧与争吵,最终致使“革命”的失败。本文通过人物分析法对电影《革命之路》中“革命”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由此来探讨“个体理想”与“现实环境”两者间存在的矛盾。  关键词:“革命” 个体理想 现实环境  一、绪论:个人理想的现实困境  电影《革命之路》是根
摘 要:《玛丽和马克思》是一部关注“小人物”的动画片,它探究着人生的困境,书写着情感的创伤,展现着人性的光辉,并用它视听语言下的人文关怀来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它不仅是电影人应当学习的榜样,更是启发观影人注视社会的一剂良药。  关键词:生理缺憾 情感缺失 灵魂伴侣 人文关怀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数字动画技术便已兴起,2016年下半年的一部《爵迹》更让CG技术正式进驻了中国电影制作,在数字特效和
书,寄托着人类热切的希望;书,蕴涵着人类丰富的感悟。在书的海洋里,我可以自由地飞翔,尽情地沉醉。书,给我带来了无限的欢乐!   一本好的书,如同一餐丰盛的精神食粮,让我受益无穷。从书中,我学会了坚强;从书中,我学会了忍让;从书中,我学会了宽容。书,给我带来了好品质!   在书中,我是一只如饥似渴的小鸟,吸吮着点点滴滴的知识。然后满载着这些知识,我飞翔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有清风为我祝福,有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