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wu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审美是人的高级精神需求,是一种高级需要,美在自我实现者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新課标明确指出语文学习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语文课堂是一座美的宝库、一个美的花圃、一个美的世界。它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陶冶,营造出浓郁的“美”的氛围,让学生感受、理解、分享,从而净化心灵、完善自我。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学,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一、在诗歌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情感本是诗歌的生命。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指出:“只有爱、情感和信任交织在一起,才能产生良好的萌芽,培养学生的美德。”要激发孩子学习诗歌的兴趣,就要把诗歌描写的意境展示在孩子眼前,这时就要运用情境教学。现以《小小的船》为例,我在实习期间曾听过一位女老师的课,她是这样导入的:“把一弯新月贴在一幅画有星星的蓝天上。”这是孩子们在生活里看得见的一种景色,现在运用情境手段将之再现在课堂上,孩子们感到特别亲切,幻想那美丽的新月就在眼前,自己就在月光底下,接着还运用一段富有感情的描述,引出诗歌的题目,老师说:“晴朗的夜晚,可爱的月亮挂在蓝蓝的天上,多美啊!难怪小朋友都喜欢看月亮。有一位老爷爷还特地把小朋友看月亮的情景写了一首诗,题目就是《小小的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让儿童咀嚼诗语言的丰富内涵和情味,产生具体的感受。所以,在诗歌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在散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以入情。”“美”蕴涵于每一篇散文之中,无论是大自然的一景一物、自然风光的描绘,还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人一事、生活场景的记述;无论是历史长河中一朵浪花的追忆,还是异国他乡风土人情的纪实……都给读者以丰富的美感与愉悦。因此,教小学生学散文应该从作品的“美”入手,学生往往因对美的人和事物的渴求,而进入课文描写的情景之中。例如:《桂林山水》是一篇大家都熟悉的散文,观看一位优秀教师的教学过程,我的收获很大,她是这样启发的:“如果有人来到了我们家乡,问我们家乡有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你准备怎样介绍?”学生如数家珍、兴致勃勃地介绍;然后老师进一步引导:“美丽的家乡仅是我们祖国优美河山的一角,在祖国的大地上还有许多名山大川。你们去过哪些名山大川呢?听说过的也行。”学生想着说着,想的是美的,说的也是美的,十分兴奋。老师乘着孩子们的兴致,引入新的富有美感的情景:“你们听说过桂林吗?桂林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山水比你们刚说的这些名山大川更有一种独特的美。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就是桂林山水天下第一。”学生听罢惊讶不已。老师进一步强化,“桂林山水这么优美,你们想去游览一番吗?现在就与你们进行一次假象旅游。我们坐飞机到了桂林,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山光水色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你们看,(随即出示挂图)”。老师以导游身份范读课文,并加以介绍,经过这样的启发,桂林的美景仿佛再现在学生眼前,并唤起先前获得的美丽而亲切的印象,很容易产生愉快感。在教学散文时,教师可借表达自己对作者的感情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三、在作文教学中,启发学生进行联想与想象,进而创造美。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展现艺术画面,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还要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学生在感受美、鉴赏美的同时,随着思想感情的升华,自然产生表达美、创造美的愿望。例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为了加深孩子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关爱,感知今天幸福的生活,老师让孩子们写《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了我们身边》的想象作文。当说到希望卖火柴的小女孩什么时候来到我们中间时,一个个马上联想到他们觉得特别美好的日子,”我希望她在大年三十晚上来”,“我希望她在我过生日的早上来”,“我希望在中秋节来,那多美呀”,“希望六一儿童节来,让她和我们一起找夏天”。当讨论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我们怎样对待她时,孩子们更是动情,有的说“如果是在大雪纷飞的时候来,我送给她我的新棉袄、新皮鞋”,“她春天来了,我把我的新毛衣给她穿;夏天来了,我给她我最喜欢的连衣裙”,有的说“我要把妈妈给我买的新书包送给她,我自己用旧的,和她一起上学”……真情的交融,培养起孩子善良美好的情感,在孩子们真心地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关爱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同时,想象的翅膀随之展开,他们的求异思维品质得到发展。
  四、感情吟诵,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
  朗读也是再创作,教师通过朗读、齐读、领读等,引导学生感受美、评价美、创造美。但就目前学生的状况而言,学生常常在众人面前羞于有感情地吟诵,对朗读者的声音大小、高低、音调、节奏等各种技巧手段和运用更是无从谈及。语文老师可组织诗歌朗诵大赛,在自选和必读篇目两项竞争后,播放一些著名朗读家的磁带,师生共同欣赏、品味。让学生事先在家里录好自己朗读课文的录音,在课堂上放,然后依据对作品的理解进行评点,这样可强化训练同学们的朗读能力,而提高同学们的朗读能力往往伴随着学生丰富的思想和情感活动。学生随着朗读声,想象作品描述的画面、刻画的形象,被诗人的情感感染,领会诗中表现的思想情感。
  美育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融于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应该把美的教育像春天的雨一样,点点滴滴地洒进学生的心田;像有经验的导游一样,引导学生探寻美的境界,师生共同向美的目标奋进,实现美的自我。
其他文献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常会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而生成许多课前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因此,教师决不能拘泥于课前预设的静态教案,而必须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将瞬时捕获到的动态生成的信息及时纳入临场设计之,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在动态生成中不断完善,让课堂魅力四射,彰显无尽活力。  一、重视“弦外之音”,完善预定目标,使语文课堂焕发活
文章试图对对冲基金的组织形式和内部运作进行分析,以此纠正人们对对冲基金的错误认识,并再次基础上揭示出对冲基金经营灵活、富于创新的特点。 The article attempts to an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亲其师,信其道”,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如果学生对一个老师有好感,对这个老师教授的学科就愿学乐学,学习成绩也会不断提高。要让学生对语文课堂保持浓厚的兴趣,教师的人格魅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既来自课堂上的才华和能力,幽默风趣的个性,对学生的关心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
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呈现的一种心理状态,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生动的课堂气氛无疑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实现教育相长。那么,要怎样营造宽松、调和的课堂气氛呢?  一、创设美妙课始,巧作情感铺垫  良好的课始,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他们以更大的激情投入学习中。课始设计内容要充实,要紧扣课文,还要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促使他们高效地接受知识,从而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素质。  因此,结合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摘 要: 所谓激励教育,是指希望通过激励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在新课改背景下,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被注入新的内涵,教师应更新思想观念,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模式。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激励教育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激励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 应用研究  引言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国学生普遍缺乏课堂参与
针对初中语文总复习面广、量大、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学生除了正常上课外,还要用大量时间进行其他学科的练习、复习和测验。一段时间后,学生觉得疲劳,产生厌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成绩。为了减轻学生负担,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挖掘潜力,提高学习成绩,教师必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  一、有效提高复习效率的前提是优化设计和组织  复习课的设计应以唤起记忆、巩固消化为中心,以打牢基础、强化能力为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今天尤其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减轻学生的负担,向课堂要效率。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围绕这个问题,我试图从课堂教学的组成要件入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学习与思考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的成长是漫长的,成长的难点在于观念的转变及学习、思考的加强,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成为一个会学习、善思考的教师是时
《简·爱》是一部以描绘主人公成长经历与爱情故事为主线的文学巨著,小说出场人物众多,其中女性人物占大多数,这些女性人物身份、性格各异并出现在小说的不同阶段,对主人公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