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文本解读及教学建议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lin1314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文本解读
  《郑成功》一文的作者用典型事例塑造人物,着重写了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丰功伟绩,展示了郑成功民族英雄的本色。课文开门见山,介绍民族英雄郑成功是福建省南安县人,接着介绍明朝末年宝岛台湾被荷兰侵略者占领,台湾同胞受到荷兰侵略者残酷奴役的历史背景,然后直奔重点,写郑成功战前心理动员和战事准备、郑军官兵与荷兰侵略者战斗的经过及战胜后高山族同胞的欢庆场面,最后介绍了郑成功在台湾发展农业、兴办教育的过程。这是一篇重叙事的写人文章,这一读就懂的爱国主题,到底该教给学生些什么呢?教师应在适切的文本解读中找寻教学内容的生长点。
  1.关注“英雄”的细节
  郑成功是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从广义来讲,课文描写的就是他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绩,但是这样的英雄行为从学生的角度看,不具备可感性。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关注细节,让英雄的行为可触可感。“郑成功看到自己亲手训练的海军纪律严明,军容整肃,充满了必胜的信心。”“郑成功在一群将领的簇拥下,站在船楼上四处瞭望。”其中“亲手训练”“簇拥”两处细节足见郑成功的领导风范,既要求严格,又亲民爱民,让将领们信服,可想象训练背后郑成功的人格魅力与军事才能。“英勇的郑军官兵冒着敌军密集的炮火,驾着舰船向敌军舰队冲去。他们将敌舰团团围住,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冲去”“团团围住”让敌人的大炮失去威力,然后攻其不备,打中敌人的弹药库,乘势用钩子钩住敌舰。从这些战斗中的细节看到了郑军官兵的智勇双全,更感受到郑成功有勇有谋的指挥能力。
  从“赠给他们绸布和烟草,表示谢意”看出郑成功的亲民,拉近了与高山族同胞的距离。将农业生产技术教给高山族同胞,高山族子弟读书可以免除徭役,从物质到精神,改变台湾百姓的生活与观念,是英雄的高明之处。理顺这些细节之后,郑成功的人格魅力、有勇有谋的指挥作战能力和战争后的领导才能便水到渠成地跃然纸上,这样一个能战能守的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英雄形象也必然留在了学生的脑海中了。
  2.找寻战胜的原因
  这篇文章中的战斗描写,与时下不少的“抗日神剧”有所不同,正义必胜是必然主题,但是探寻郑军官兵必胜的原因更有意义。细读文本,有如下原因:(1)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这是民意。(2)郑成功慷慨激昂地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允许侵略者横行霸道。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战前的心理动员,让全员充满正义与信心。(3)郑成功在台湾修造船只,聚集粮草,加紧操练海军。庞大舰队前后绵延十几里,风帆蔽空,战旗招展。从粮草到战备保证了战斗无后顾之忧,为战斗的胜利做足了准备。(4)纪律严明,军容整肃。这是一支作风过硬的队伍。(5)将敌舰团团围住,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瞄准敌舰放了一炮,刚巧打中了弹药库。战斗中的智谋很关键。(6)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驾着舰船向敌军冲去。勇猛地向前,这是战斗的核心要素。这些原因的找寻与梳理,让学生从战前到战斗的过程都有了详细的了解,从而对战斗的描写产生立体感。
  3.体验语言的智慧
  本文是写人的文章,用叙述性的语言介绍了郑成功的典型事例。正面描写郑成功的语言和动作,仅仅在课文的第3自然段中出现过三句话。读着郑成功说的三句话:“那是什么地方?”“大海那边呢?”“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允许侵略者横行霸道。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不禁讓人生疑,前两句不是废话吗?难道郑成功的东南方向不是宝岛台湾吗?其实这正是郑成功的高明之处。用前两个问句作铺垫,为了着重表达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用这样铺垫式的语言,激发全体士兵的战斗志向与信心。这是一次绝对高水平的战前动员,简洁、正义又有激发力。
  4.厘清取舍的情节
  选取“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典型事例来写郑成功,可以选择的细节点非常多,本文选取了以下事例:战斗前,郑成功的触动人心的动员语言;出发时,精良的战备和严明的军纪;战斗时,勇猛的士气和智慧的战术;战斗结束,与高山族同胞互赠礼物的欢庆;战后,发展农业与教育,改善居民生活与民族关系。课文中,时间是一条线索,在这样的线索下,作者选取了直指作者灵魂的情节,这是在教学中应该关注的重点,学会在叙述事件中取舍情节与材料,也应该是第三学段关注语言表达的重点。
  二、教学建议
  教学中应该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选择怎样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语言形式,内化为学生的所需,形成语文素养的积淀呢?这是教学必然思索的问题。根据课文内容,我认为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思索。
  1.促想象
  想象力是思维的要素之一,利用文章的留白处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想象,这是语文教学中最好的切入口,是对学生语文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本文有许多的留白点,比如“荷兰侵略者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郑成功如何亲自操练海军”“战争中郑成功如何指挥”“来到台湾后,台湾当地的情况如何,郑成功看到当地的情况心里是如何部署的”,教学中,对这些留白点的想象,既能丰满郑成功的人物形象,又是学生练说练写,促进语文思维与素养形成的良机。教者应该充分挖掘文本中作者留下的意蕴空间,引发学生的想象,这是语文教学的应然所归。
  2.品细节
  郑成功人物形象的高大之处是建立在细节描写的基础上的,教学中体悟人物形象并不是用几个词语来抽象概括,更应该让学生跟随文本中的细节描写,让英雄的形象“接地气”,这样抓住细节来感悟,既是对文本内容的学习,更是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在细节中培养学生语感。语感是一种特殊的言语能力,更是核心的语文能力。要在品评的师生互动中,能提升学生的语感。
  3.理情节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要求:“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亚里士多德认为:“情节是行动的模仿。情节,即事件的安排。”作为一篇写人的文章,让学生领悟文章是如何安排材料,如何组材的,这也是高年级语文教学必须落实的目标之一。针对这篇文章的材料取舍,要引导学生对留白想象进行思考:为什么作者不将所有能够丰满郑成功人物形象的事例写全或增加一些事例呢?理解文章“为正义而战(侵略者奴役台湾同胞)—战前心理动员—战备充分—战斗高潮—战后欢庆—建设台湾(发展农业,兴办教育)”的思路,在这些情节的处理中,作者有详有略,重点写了战前动员的语言、战船出发时的壮观以及战斗中郑军的有勇有谋,这样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就立体了,在厘清情节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也学会了如何给一篇文章组织材料。
  4.悟语言
  本文语言的最大特点是四字词语的运用,这些四字词语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增强了战争的气势,使得文章行文干脆,是一篇描写人物典型事例的很好的例文。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重点感悟词语的意思,想象描写的画面,体验这些四字词语使得整篇文章都有一种画面推进的气势感。
  把握文体特点,找准教学内容的价值点,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积淀语感,发展语文思维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与根本。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江安镇东燕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其他文献
多年来,多数教师心中没有课程观,只是带领学生按照《教师教学用书》及书后练习题去完成教学任务,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在一线教师眼里犹如“尚方宝剑”,所有的教学设计都是围绕要求一步步落实,也从没对此产生怀疑。吴忠豪教授在“全国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联盟2016年年会”上的发言《语文教学改革如何走一条至易、至简的路》以及《语文课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让一线教师受益匪浅,也帮助我厘清了语文课是“
嘉宾:  吴艳玲:广东省教育厅高中与中职教育处副处长  魏文国:博士、教授、教师青联主席  陈仕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  邓庆宁: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全国教育科研杰出校   长、南粤杰出教师  詹红红:全国百杰校长、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    吕静锋: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学   校德育工作“先进个人”  龙卫平:2009年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2010年广
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    2月3日,国务院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发挥好政府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与扶持就业创业相协调。  《通知》明确要求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劳动者多渠道就业;切实做好重点人群的就业工作,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帮助更多的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鼓励企业
为了落实课标的写话要求,统编本二年级要求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按照不同的写话目的和要求来练习写话。然而大多数学生不知从何起笔,怎样让他们更好地写话呢?  一、创设写话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写话的兴趣,就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写话教学取得关键性的进展。而创设愉悦的写话情境,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  统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的写话内容是写自己喜爱的玩具,话题非常贴近学生的生
阅读是语文教学之本,习惯的养成、兴趣的培养、方法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是当下阅读教学的重点,应该从小学抓起。统编本教材提倡大量阅读、海量阅读,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才能更好地施教。  一、读懂教材之序是“教好”阅读的前提  1.教材之精神文化  三年来,在研究统编本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是一套书写中国儿童积极向上的教材。从教材中可以看到中国文化为学生树立的民族自信,如《神州谣》《传统节日》《
统编本五年级下册《军神》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刘伯承为了保持头脑清醒,在自己眼睛做手术的时候,放弃使用麻醉剂的故事,赞扬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这篇课文的描写以刘伯承和沃克医生之间的交互为线索,借助沃克医生对刘伯承态度的先后变化,展现了刘伯承的精神品质。  编者在课文的思考题中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从课文中找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内心变化,再以他的口吻讲讲这个故事。”这道题中对“沃克
珠海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针对目前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内容的普教色彩浓、课程的内容和专业课没有形成有机的整体,欠缺实用性和针对性特点,着力探索适应专业需求的文化基础课教学模式,将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定位在服务专业建设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服务专业建设的文化基础课教学模式及理论依据    服务专业建设的文化基础课教学模式,是将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定位在服务专业课程教学和就业上,是在“以就业为
课内外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徑,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教师通过课内外阅读试题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不错的途径。  课内: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
在“学为中心”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十分重要。开展自主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核心任务。由于小学生暂不具备较高的自主阅读能力,同时在理解能力及感悟能力方面也普遍较弱,所以,以自主的方式展开阅读恐难以实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自主阅读过程,并且积极架构以生为本的阅读范式,促使学生展开积极高效的自主阅读。  一、借助前置作业,找准自主阅读目标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预习是不
统编本教材融入了很多的语文元素,课后习题着重落实在这些知识点、能力点上,根据学生年段目标落实到每一个单元,让教学目标更加清晰。因此,用好课后习题这个重要的学习资源,充分挖掘课后习题的教学价值,实现与编者对话,不仅对我们的教学大有裨益,而且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朗读课文,课后习题体现一课一得  统编本教材一年级下册的课后习题贴近学生学情,并且注重朗读,几乎每一课后面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