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与途径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so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新课改明确提出了要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所以在小学德育中,学校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学校只有将德育和理论教育有机融合,才能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爱国主义;小学德育;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7 -0161-02
  The Significance and Ways of Infiltrating Patriotism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Moral Education
  HUANG Shuling  (No.1 Primary School of Jingan Town,Doumen District,Zhuhai City,Guangdong Province,China)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quality education reform,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clearly proposes to implement the educ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erefore,in elementary school moral education,school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patriotic education for student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ent society,the society has higher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alents. Only by integrating moral education and theoretical education can schools help students achieve all-round development.
  【Keywords】Patriotism;Primary school moral education;Penetration strategy
  德育是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对小学生的成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围绕着新课改和素质化教育大背景下,小学班主任与各科老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德育的过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爱国主义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和国家未来都具有重要意义的,只有深刻认识了这一点,教师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寓爱国主义于小学德育之中,要以班级为单位,定期的召开主题班会,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老师要以身作则,在班级管理中以爱国主义为立足点,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基于实际生活,利用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爱国主义,践行爱国主义。
  1. 小学德育中融合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
  爱国主义情怀在小学德育中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爱国主义和小学德育融合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小学生容易被新鲜刺激的事物所吸引,民族文化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德育的过程中往往被学忽视。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导致小学阶段德育失衡,学校教育过度重视与学生的成绩。爱国主义教育在学校所开展的方式不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不同年龄段学生个体的认知和思维水平是不同的,然而很多学校忽略学生年龄和思维的差异性,直接采取简单的知识灌输方式,以致爱国教育与德育未能有机融合,爱国主义往往流于形式,无法对学生道德素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 小学德育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爱国主义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之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关心祖国的未来发展,牢记自己的使命,了解祖国历史,展望祖国未来。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是祖国的希望。爱国教育应该是围绕着全民所开展的一种教育形式,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在小学生德育过程中开展爱国教育,对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以及学生的成长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爱国主义在小学德育中的渗透,能够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祖国是一个整体,每个人都是国家的一部分,国家的富强和未来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肩负着祖国兴盛的重任,所以在小学德育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信仰和价值观念,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的认同感,感受到自己和国家的统一性。然后,在集体生活中学生能够规范自己的言行,在主人翁意识的引导下,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念,学生才能够明白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自觉履行自己的职责。
  3. 小学德育中的渗透爱国教育的途径
  (1)立足学生实际,召开爱国主义班会
  爱国主义在学校是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小学德育中更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小学阶段,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的事物有极大的好奇,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实际,以班级为单位,召开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在主题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例如,在班会中,老师以新中国的成长为主题,让学生召开班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分工调查,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辉煌成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艰难和不易,由此激发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这样的知识是学生们在主动探索过程中所获得的,而不是被动传递给学生的,这样就能够让学生产生好奇心,探索心理。在召开主题班会的过程中,教师应借助视频等现代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一步一步强大,由此产生爱国主义情怀。   (2)教师以身作则,班级管理以爱国为立足点
  对于大多数小学生而言,班主任的形象是很高大的,所以他们经常会对班主任的言行举止进行效仿。言传身教也是德育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这就要求班主任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以榜样的形式去影响和感化学生。在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中就强调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将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放在突出的位置就说明了爱国守法和爱岗敬业的重要性,老师要做到爱国守法,就是要在自己的教育岗位上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爱岗敬业的影响,热爱学习,注重自身的德行素养。除了利用自身的影响之外,班主任还可以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小学生日常规范,以及各种规章制度,组织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的教育活动,例如,在班级的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读一本爱国英雄人物故事书,观看英雄事迹,然后组织学生们讲英雄故事,对爱国诗歌进行朗诵,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也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
  (3)结合日常生活,帮助学生感知爱国主义
  班主任要想良好的培养学生在爱国主义方面的情怀,不仅要动之以情和晓之以理,还要注重情理结合,懂得从小事入手,以此让学生能够懂得爱国主义并不是空泛、抽象的,在小事中爱国主义也能够从小见大。为此,教师在结合日常生活小事渗透爱国主义方面的教学时,第一,教师要懂得以德服人,第二,教师要注重创建出优质德育教学环境,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明辨是非,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正确认识身边小事,学会从小见大中提升爱国主义情怀。为此,教师就要注重结合实际小事,懂得利用生活帮助学生感知爱国主义。小学生的生活经历非常的少,生活经验也严重的不足,直接开展爱国主义,学生们不容易理解,所以就需要结合实际生活,利用生活中学生们熟悉的事物,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爱国主义。传统的德育开展过程中都是以理论传输为主的,但是小學生的年龄小,他们在听到这些理论知识之后,会觉得非常不理解,也无法让爱国主义教育发挥积极的作用。老师们就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学生们所喜爱的形式进行爱国教育,例如,小学生都非常喜欢看电影,那么老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的影片,帮助学生从感官上调动对爱国主义的热情,更深刻地起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意义。
  班主任要主动协同各科任老师对学生共同展开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可以定期举办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手抄、报绘画比赛,邀请美术老师来进行具体的指导,让学生们进行创意设计,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萌生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又如在历史课堂上,老师在给学生讲述历史理论知识的同时,有意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又如在学校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上,也可让学生上台进行爱国主义演讲,演讲的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例如结合时代先进人物事迹进行宣传,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有机结合,有利于形成系列化、系统化的教育,有利于形成整体的教育效果。
  (4)家校互动教育,提升学生爱国主义意识
  家庭是学生除了学校以外,进行日常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父母自身的言行以及相对应教育将会对学生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也就需要教师能够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通过学校互动教育来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为后续小学德育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保障。另外,教师也要积极制定能够促使家长融入其中的教学活动,以此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例如,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可以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积极开“亲子共读”活动,主要是由家长与学生共同进行阅读,阅读时间不能少于30min,阅读类型不限,可以是绘本,也可以是童话故事等,但是阅读主题统一,即爱国题材书籍。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但能够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同时也能够将爱国主义教育潜移默化中渗透其中,通过亲子之间的对话使得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得到增强。如:
  家长:故事读完了,你知道为什么小白兔能够吃到美味的胡萝卜吗?
  学生:因为兔子王国提倡种萝卜,为小白兔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所以小白兔才可以吃到美味的胡萝。
  家长:那你要记得,我们就像故事中的兔子一样,因为我们的祖国也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所以你才可以吃到美味的蛋糕、玩到好玩的玩具,能够和家长坐在一起读故事。
  另外,通过亲子共读,家长还可以加强彼此间的亲子关系,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并结合自身经验对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5)将爱国主义融入校园建设
  校园是学生所处时间最长的场所,因此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建设,有利于对小学生全面进行德育的潜移默化地熏陶,提高学生对爱国主义的接受程度,降低学生对爱国主义的陌生感。同时爱国主义要想在小学生的德育教学中最大化地发挥效用,就要加大校园内的爱国主义建设,营造爱国主义的校风。
  例如,学校可以在教学楼内的走廊墙面上安装与经典爱国主义相关的学习普及牌;在教室设置与经典爱国主义相关的物品宣传橱窗;在校园报纸上开设与经典爱国主义相关的专题专栏等。学校还可以大力开展爱国主义相关实践活动,以此让爱国主义覆盖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的德育水平受到全面的潜移默化地熏陶。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德育的过程中,融入爱国主义情怀,对学生们全面发展和学校德育的进步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渗透的过程中,需要围绕学生主体地位,老师们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帮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老师要以身作则,在班级中以爱国为立足点,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基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利用生活中的小事,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爱国主义。这样才能够将学校的德育落到实处,从而有效促进校园德育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金莉.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智力,2020(18).
  [2]孟伟.小学德育工作中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策略的研究[J].科幻画报,2020(07).
  [3]吕英辉.爱国主义情怀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4).
  [4]王丽红.爱国主义情怀在小学德育课中的渗透[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6).
  [5]郑守祥,唐慧.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科幻画报,2018(05).
  [6]刘军.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8(05).
  [7]骆青云.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策略研究[J].赤子(下旬),2016(09).
  [8]葛玮玮.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融合策略[J].启迪与智慧(下),2020(07).
  [9]郑三雄.略谈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14).
  [10]卢玺.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73).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小学教育中,体育教学是很重要的内容,其教学情况将会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带来直接影响。同时,小学体育教学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上具有天然的优势,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需要注重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调整,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让学生可以规范化开展体育锻炼,以此保证学生身体健康。  关键词:小学体育;身体素质;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期刊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特别是在新时期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重点加强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培养,以此实现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实践和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采取有效的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进一步优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进行探究,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在小学阶段对于学生而言是一门难度很大的学科,一方面,小学数学属于数学的基础阶段,学生需要掌握并理解大量的基础理论,另一方面,小学阶段要求学生掌握对应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等诸多能力,才能够为日后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如何通过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改善,强化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本文探讨的中心内容。  关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新课改政策也得到了落实,然而少数民族地区在开展小学藏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却存在很多问题,学校及教师要想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他们就需做好藏语文教学工作,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也要进行合理分析,这样不论是对学生日后的学习还是发展都能打下好的基础,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会得到提高。基于此,本文围绕新课程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藏语文教学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可以促进教学工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之后,道德与法治教学成为一门学生必修的科目,道德与法治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观念的一门学科,目的是增强学生的道德感,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与法治学科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也是培养综合性素质人才的重要教学保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促进学生产生共情,激发学生爱的情感。本文主要通过对三年上册《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五年上册《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两个单元教学内容的讲解,来阐
期刊
摘 要:现在的社会是网络的社会。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多媒体教学、云校家引导、教学助手实践等多种教学理念的提出,为高中英语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为精准化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将站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分析,明确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精准化教学的意义,并从教材、学生、应用助手、教学模式和教学实际几个方面具体阐述开展英语精准化教学的策略,希望可以为高中英语教学增砖添瓦。 
期刊
摘 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教育理念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初中班主任需重视班级管理理念的积极创新与改变,如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则是一种有效的班级管理理念。此理念中对学生主体地位加以充分尊重,将推动学生个性发展作为主要教育目的。本文首先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意义加以阐述,其次,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班主任管理实践策略提出几点建议,望借此可切实提高初中班级管理效率。  关键词:以人为
期刊
最是那丧子之苦 从哪里寻得慰藉  也许,我们不该把民间将计划生育称为“计划绝育”视为戏谑。观中国30多年的计划生育,无数残酷现实确实暴露出了计划生育的另一面,即计划绝育。更可怕的是,当计划绝育的戏谑还未散尽,失独及失独家庭的悲苦已占领人们本已脆弱的心头。这是令人多么难过的现实啊!怨生命太脆弱?怨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怨计划生育政策走极端?无数怨怒都只是起点,应该让怨怒引领我们走向理性和调整。计划生育
期刊
摘 要:小学生的年纪相对都比较小,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定的障碍。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帮助小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需要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建设班级文化的意义,随后分析了小学班级管理中建设班级文化的策略,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班级文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期刊
摘 要:推出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后,高中英语学习的内容重点发生了变化,高中英语教学也不可避免地跟随改革的脚步,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满足时代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高中教师应该如何实施教学以及调整今后的教学思路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本文将从各个角度去分析问题,对新高考背景下的英语教学方法调整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英语;教学转向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