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海表面温度长期变化与中国降水异常的联系

来源 :海洋预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ny_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奇异谱分析(SSA)揭示了1951~1989年期间全球热带海陆面温度旋转空间分布型主要的长期振荡过程及其对北半球500hPa环流和中国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球热带海陆面温度存在四种显著的旋转空间分布型:ENSO、NAU、TAL、SA型,其活动区域分别在赤道中东太平洋和印度洋,澳大利亚北部洋面、热带大西洋、中国南海附近,重要长期变化分别表现为线笥增加、减少,35年左右和6~8年周期振荡,中国降水场的主要响应区域在华北、长江中下游、西北和东北地区、江淮下地区,它是由热带这四种不同区域热源异常与不同时间尺度的
其他文献
Hopfield网络(HNN)中引入混沌机制,首先在混沌动态下粗搜索,并利用退火策略控制混沌动态退出和逆分贫出现,进而HNN梯度优化搜索,提出了一种具有随机性和确定性并存的优化算法,对经典旅行商(TSP)的研究,表
提出了一种应用RBF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控制算法,用于控制二级倒立摆系统,这种方法把线性控制系统的条件作为非线性最优控制性能指标的约束条件,用改进的遗传算法求解使性能
研究了一类仿射非射线时变系统基于状态观测器的输出反馈跟踪问题。首先,设计出该系统的状态观测器,然后,给出了一种用估计状态实现渐近跟踪期望信号的控制器设计方案,并证明了相
讨论完全和部分可观察离散事件系统状态反馈控制间的关系,首先讨论了控制方案集及最大控制方案在两个系统这间的关系,由此通过重新定义可观察谓词,较为简单地证明了谓词P可综合的
本文对1989 ̄1997年冬季冷高压气压场与夏秋热带气旋发生个数进行时滞相关分析,发现,两者间隔以后滞7个月为显著正相关。在此基础上分别用逐步回归方法及事件概率回归估计方法,建立方程,计算
提出并构造了一种新的人工生命意义下的创发性(2+2+n)模型,同前人的工作相比,该模型的突出特点在于:将2维形状纳入创发性分析过程并使模型拓展至多维结构形式,描述了2维表现型平面至2维基因
讨论了一类时不变双线性系统的状态反馈镇定问题,利用系统矩阵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给出了双线性系统的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方法,并且,通过分析一个特定的二次方程组的唯一性,讨论了
运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卫星图,统计和分析了黄海气旋的天气气候特征,概括出了黄海气旋形成和发展的天气图模和云型演变概略模型图,为黄海气旋的监测和预报提供了初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