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情感,构建情智并融的语文课堂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long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摆脱功利化的教学,加强知、行、情的合一,挖掘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有爱国的情怀、至爱的亲情、真挚的友情等,都散发出美的魅力,教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去审美,去感知形象之美、品味语言之美、领悟其中意蕴之美,能在审美中引发强烈的共鸣。
   一、精心做好情感准备
   教师要倾注自己的情感,关心学生、呵护学生,成为学生的挚友,帮助学生解决人生的困惑。教师要激励学生,满足学生被关心、被尊重的需要,让他们感受来自教师的浓浓爱意。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精讲精练,运用多样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意识,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让他们释放自己的情感,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想,与文本产生共鸣,从而推动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要运用感化的策略,借助于文本的情感,引导学生思考、想象,释放他们的内心情感,让他们更好地接收文本内容。如在学习《孔乙己》时,教师让学生细细品读场景片段,细细演读孔乙己到酒店喝酒被取笑的两个场景片段,孔乙己只好向孩子说话的两个场景片段,孔乙己被打折了腿及最后一次到酒店的两个场景片段。学生通过演读,能感受场景中运用的叙事方法,能调动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教师要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本,让他们在阅读中注意语速、语调,自然地流露情感,从而能准确地理解文本所表达的内容。教师要鼓励学生齐读、默读,以自己的方式去阅读文本,能读懂内容,感受文本语言所带来的魅力。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时,教师让学生齐读文本,体会其中语言的精炼、内容的抒情。文学作品的创作离不开情感的灌输,学生在写作中也要自然地释放自己的情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抒发自身情感的平台,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让他们自觉地融入到写作中来。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发言,让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让他们讲述身边的小故事。学生还要学会聆听,能抓住表达的关键信息。教者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诸如“学习的烦恼”“青春的话题”等内容,就会打开学生的话匣子,他们就会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形成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
   教师授课时要精神饱满,调動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情感,以真心打动学生。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各部分的衔接,让各部分环环相扣,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教师的语言要准确、生动、有趣,要以美的语言激励学生上进,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帮助他们解开人生的困惑。教师要采用启发、探究等方式教学,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想象,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
   三、在课外活动中实施情感教育
   教师要让学生扮演文本中的角色,体会文中的情感,感受人物的心境。如在学习《孔乙己》一文时,教师让学生分别扮演孔乙己、小伙计、看客等不同的身份,让他们感受人物的心理,让他们感受孔乙己的不幸。教师可以对情节进行改编,以彰显时代特色,让学生能融入自己的情感,能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能更好地理解文本。
   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去表演话剧;可以让学生去朗读诗歌,要读得有感悟,有深度,能引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可以让学生参与演讲比赛,让他们通过多样的活动,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建立作者、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关联,不断地启发、诱导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调动他们的积极情感,能促进知、情、意的融合,能促进学生语言素养的提升。
其他文献
南柯子·丁酉清明  黄 昇  天下传新火,人间试夹衣。定巢新燕觅香泥。不为绣帘朱户说相思。  侧帽吹飞絮,凭栏送落晖。粉痕销淡锦书稀。怕见山南山北子规啼。    【赏析】  黄昇这首词题为“丁酉清明”,“丁酉”指的是宋理宗嘉熙元年(1237),这是一首伤春怀人的词作。  “天上传新火,人间试夹衣。”上句指的是清明。古代四季用不同的木材钻木取火,季节变换时所取之火便叫新火。按唐制,清明时赐百官新火。
期刊
【整体概说】    谈到作文的结构,首先我们就想到了文章的样式。就一篇作文而言,它所使用的语言、所描绘的生活、所塑造的人物等等都得读过才有印象,而结构却是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来的。  这就是作文的样式吧。  因为结构显得如此重要,所以便成了众多写家追逐的目标,也成了最易出奇的一个领域。  作文的结构,应该如风行水上,自然而然;作文的内容,应该似山涧清流,纯真质朴。生活是什么样子,作文的结构就应该是什
期刊
【阅读概述】    人生要活得精彩,生活要有质量,那就必须看书读报。  看什么书呢?当然是看经典,看名著。美国著名作家梭罗说:“书是世界的宝贵财富,是国家和历史的优秀遗产。”看经典,看名著,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历史,了解世界,而且还可以使人变得聪明,变得机智,变得深刻,变得儒雅,变得超凡脱俗。  那么,怎么读报呢?除了读新闻,读时事,那就是要读时文。何谓时文?当然不是像《现代汉语词典》上所注释的那样
期刊
【整体概说】    写文章首先要研究语言。好的写作素材、丰富的思想感情,是写好文章的前提,但要真正将素材、感情转化为文章,还需要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没有语言,就没有文章,没有好的语言,就没有好的文章。一种高质量的商品,用粗糙、低劣的纸张包装,无法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有意义的理念,借助于文采,更容易传播。如果说好的素材是文章搏动的心脏的话,那么优美的语言就是文章美丽的面
期刊
西班牙作家塞拉以自己独特的文笔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金胗的公鸡》是一个富于哲理的故事,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对话和意识流式的内心独白,新颖别致,令人耳目一新。《约瑟·马黑尔的命运》把一个老汉深夜心血来潮上酒店,从而避过一场屋塌人亡的飞来横祸的故事写得有声有色。  (格 字)    【作家档案】  卡米洛·何塞·塞拉(1916~2002),西班牙小说家。出生于加利西亚省的小镇帕德隆。父亲是西班牙
期刊
【活动背景】  流行歌曲是一种通俗文化,许多学生非常喜欢。古典诗词对流行歌曲创作有较大的影响。语文教学有必要引导学生除了留意歌曲优美的旋律外,还要留心从歌词中汲取营养,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对古典诗词进行赏析,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因此,本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流行风古典味——流行歌曲歌词欣赏》是让师生在诗与歌古典雅丽的氛围中,感受古韵今风,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 
期刊
【整体概说】    什么是立意呢?简单地说,立意就是确立一篇文章的主题,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写这篇文章的目的。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深度,它制约着文章内容的展开和表达形式的选择。立意是评判文章价值的主要依据。一篇文章质量的高低、价值的大小,衡量的关键尺度就在于“意”。中考作文竞争的焦点很大程度上就落在立意能力的高低上。谁的文章立意高、立意深、立意新、立意巧
期刊
高考语文考纲中对作文发展等级中的“深刻”解释为“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示作用”。可对高中生来说,要做到这一点很难。特别是针对现在流行的任务驱动型文章,很多学生只会围绕材料给出的观点去分析,思维不够发散,所以内容也就不深刻。下面笔者就针对任务驱动型材料,从历史观、现实观、发展观、辩证观的角度,谈谈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  一、从历史的角度追本溯源  历史观的核心是社会存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选修课的安排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依据,认真考虑学生的要求和实际水平。高中阶段开设语文选修课程已经十年了,师生最初的热情已经消退,选修教学也愈来愈不像选修教学了。  一、问题:选修教学的“异化”  1.教学内容机械化  限于种种原因,目前的高中语文选修教学主要以各出版社出版的选修教材为课本,这本来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学校、教师往往受“高考”这一指挥棒的影响,在进行选修教学时以“高考考什
期刊
小学生对于其生活的外在客观世界基本上还处于懵懂的认知时期,在人生观念以及德育观念的形成方面基本还处于空白认知状态,这就进一步凸显了教师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一、教学内容直观化   道德与法治讲述的内容较为烦琐、专业性强,以小学生的能力很难完全理解,就算勉强记住了,也很难灵活运用。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将学生引到正确的路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摆脱传统教学的影响,完善教学方式,将以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