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课堂提问打造高效课堂

来源 :考试·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yond870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课上能否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能否使提出的问题达到预期的目的,是衡量一个教师驾驭课堂能力、评价一个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
  然而据笔者观察,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有好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1. 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与空间,随意性强。有些老师喜欢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这样的提问毫无价值,只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惯性的回答“是与不是,好与不好,对与不对”2. 提问没有新意,篇篇文章都是雷同的提问,“文章分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文章中心是什么?”,长此以往,让学生生厌,使气氛沉闷3. 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 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无所适从。如一开篇就问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写作特色是什么?”,对学生只能启而不发,因为他们对课文内容还没有感性的全面的认识,怎么会回答上呢?4. 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只顾优生,忽略差生,很容易挫伤差生的积极性。5. 提问过于急于求成。有些教师发问后,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这样只会压抑学生的思维训练。以上种种提问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它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锻炼思维能力了。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涵,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计、发问;另外,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下面笔者谈谈在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中的一些做法。
  一、 提问要善于抓住契机,设置矛盾。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蜘蛛》一文开头用俗语:“小小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摆起八卦阵,专等飞来将”作为文章的开头,首先让学生思考,“诸葛亮”指谁,“飞来将”指什么?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最后,所提问题的答案,自然就明了,也掌握了文章开头的特性。那四句俗语其实是文章的亮点,更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触点。本来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却能使学生学得饶有趣味,关键在于教者如何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二、 提问要注意分层次设计,化难为易。
  1. 深题浅问。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课堂提问必须符合中学生的接受状况,认知过程。所以对一些过于难的问题,我们不妨化难为易的处理。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例如,教学《鼎湖山听泉》中第8节文字,“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这一主旨句时,我就可以深题浅问,“灵魂本意是?”“鼎湖山有灵魂吗?”如果有表现在何方面?(活力 万木丛茂),接着问,是何种原因使鼎湖山具有如从活力的呢?(水的滋润)最终将文章的主题揭示,水是鼎湖山的灵魂。又如《变色龙》一文,教者可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他善变表现在哪些地方?学生很容易从书本中找到奥楚蔑洛夫随小狗主人变化而变化自己的态度的句子,然后接着问: 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础上,教者继续问:他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见风使舵”。最后,教者就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又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 请看,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者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
  2. 浅题深问。
  有些问题尽管重要,但看似浅显,往往为学生所忽视。我们提问时就要引导学生作深入探究,才能得其三味。如《小橘灯》一文中写道: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 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这里省略号的用法简单,这里似乎没有问题,浅得很,稍不留意就滑过去了。但我们如果深入探究,就可见作者的匠心。教者可以这样问:“小姑娘话没说完就停住,是不是她不知道爸爸到哪里去了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继续问:“既然知道爸爸的去处,为什么不直说?”有的学生会说“怕别人知道”、“当时不方便说”,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提出较深的一问:“文章这样写小姑娘,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呢?”很明显,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作者用省略号是为了表现小姑娘“机警、乐观”的性格特点。
  三、 提问要善于曲直互换,引人入胜。
  1. 直题曲问。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善于转弯抹角、改头换面,留有思考的余地,把问题以曲问的方式提出,即换个角度提问,便于学生理解文章用词用语要表达的内容。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如在《老山界》一文中,引导学生分析红军战士在第二天吃早饭“抢了一碗就吃”中“抢”字用法时,学生可能一下子难以理解,那么可以换个角度来问:“抢”字是否说明了红军战士不遵守纪律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进一步启发学生:“抢”在这里该如何理解?例如小华今早起来晚了,当妈妈煮好早餐后,他抢了一碗就吃,然后急急忙忙上学去,小华的‘抢’又说明了什么?”到这里,经过教者设置的曲问,学生对红军战士“抢”这一动作的理解自然明确了。
  2. 曲题直问。   教学《老山界》时,“卢进勇觉得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个手是清晰的”这个看似矛盾的话,其实是一个很曲的问题,使学生陷入深思,怎么既是雾蒙蒙的,为何又清晰呢为让学生进一步思考“雾蒙蒙指什么”“清晰又指什么?”“卢进勇失去战友后是什么的心情,通过如此连问,学生自然就明白,雾蒙蒙与天气有关,清晰与战友的信念有关。又如《故乡》中闰土见到阔别多年的我时,“脸上惊现的是‘欢喜与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分明叫道‘老爷’”这句很难理解表达的感情是复杂的,我不防化曲为直,欢喜为何?凄凉为何?将其直问回答了,闰土复杂的情感变化也就昭然若现了,进而发问:“迅哥与闰土的关系发生了如何变化”这说明什么?(存在隔膜)是何种原因造成的呢?通过一步一步直问就把文章要表达的主题突现了(是封建等级制度造成的)
  四、 提问要注意开放性
  1. 比较提问。
  通过分析比较,在相同之中找出不同之处。如《飞红滴翠见黄山》与《泰山观日》两篇文章都通过展示黄山、泰山日出美景来盛赞祖国秀丽河山,所不同的是在《飞红滴翠见黄山》中用色彩变化来展示黄山日出之美,而泰山日出,则以形状之变化和色彩绚烂来展示,泰山日出的雄壮。通过比较发问,自然而然的道出黄山日出的特点,探究了人们对日出如此感兴趣的深层原因;又如《烈日和暴雨中》可用比较法提高,对老舍的连词造句的精妙之处进行欣赏,例如“见了就奔过去”为什么用“奔”而不用“走”?“就跟驴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为什么不用“喝”而用“灌”?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味用词的准确性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春》和《济南的冬天》分别描写了两个不同季节的景色,但文章有没有相同之处呢?为什么会有这种相同之处呢?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们能了解两篇文章的作者在文章中所流露出的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热爱祖国的相同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高尚情操。
  2. 逆向提问。
  从课文现成结论相反的角度提出问题(当然这并不是说对每一个结论都可以从相反的角度去提问)。比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一般都将鲁提辖作为见义勇为的英雄加以肯定,如果提问:你觉得真正的英雄应该具备哪些品质?课文中的鲁提辖是真正的英雄吗?有学生思考后认为:鲁提辖虽有正义感,但他做事鲁莽、不考虑后果。他本不想打死镇关西却因感情冲动而杀死了人。因此,课文中的鲁提辖只能是一个好汉,还算不上真正的英雄。再如《在烈日和暴雨下》结尾句“哆嗦像风雨中的树叶”仅写林中树叶吗?和祥子命运没有关联吗?连续逆向问就把此句内含给点示了。
  3. 想象力提问。
  让学生想象力出课文情节中没有的或与课文情节发展不同的情况,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可以通过想像提问改变后面的情节,假如于勒发了财成了一个有用的人回到家中乡,菲利普一家会怎样面对?假如菲利普夫妇见到穷困潦倒的于勒,便把他接回家,情节又会怎样?假如于勒发了财,回家不认哥哥,独自享受又会产生怎样的结局呢?再用想象力的情节与原情节作比较,学生会明确,只有原情节才能把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展现得如此鲜明,才能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社会本质——即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五、 提问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1. 一题多解提问。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者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使学生明白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对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有时是不只一种划分的,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按其它标准,又该如何划分呢?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就会明确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是单一的。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课堂上老师要审时度势,及时评价学生的回答,激发多变思维。
  2. 联系生活提问。
  学生在掌握了课本知识后,我们如果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与课外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就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如在学习了《爱莲说》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莲”的精神品质可以与社会上哪些人联系起来呢?你愿意做“莲”还是“菊”?又如学习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诗句后,可以问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它还包含着什么耐人寻味的哲理?再如学习了《地质学家李四光》中李四光持之以恒的精神后,可让学生思考:哪些名人身上也具有这种精神?能具体说说他们的感人事迹吗?这几个思维发散的提问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广”,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纵上所述,可以看到: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作为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样一定起到:“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良好实效。
其他文献
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新春佳节欢乐图:春风送暖,朝阳初升,家家户户大门上都换上了新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世纪宝鼎”的精美艺术和深刻寓意,体会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
任何一个国家的企业在全球化的时代,都必须具备全球化的视野,都应该明白在哪里能够获得相对廉价的战略性资源,而企业试图海外并购,一定要及早制定战略,找到相应的人才 In th
“课伊始,情已生。”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在阅读的第一时间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导入方法是多 At th
编辑同志:我的女儿今年上初二,她有个课余爱好—集邮。我本来很支持她,积极为她收集邮票。但后来我发现她邮票集得越多,兴致越高,花的时间也越多。放学回家之后,作业可以不
一、一句不能说的话“你撒谎!”这是大人不应该也不能对孩子说的一句话。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基本上还没有是非感,这教他怎能区别出好坏呢?他懂得什么是撒谎呢?他更不可能是一
低价一体电脑的缺陷  很多家庭用户都喜欢一体电脑的简洁,但真正买回家后却往往对其屏幕的显示效果不满意,或因升级内存/硬盘的繁琐而头痛。没办法,廉价一体电脑在CPU等核心硬件上没法动手脚,只能从LCD显示面板下手,采用可视角度和色彩表现不佳的屏幕节约成本。于是,你会发现哪怕是很多4000元级别一体电脑的屏幕还不如800元的显示器。  此时,我们不妨换个思路。一体电脑的本质就是将机箱与屏幕合二为一,并
A:石油和食用油都是带有黏性的液体,都不溶解于水,都可以燃烧。但是,它们的来源、化学成分以及用途大不相同,是两类不同的物质。石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出来的棕黑色黏稠液体,
《永生的眼睛》(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这篇课文语言美、情感美,它着力刻画了两个让人终生难忘的形象:善良而乐于助人的父亲和可爱的才华横溢的女儿。 This essay is beautifu
我家那口子在一家宣传部工作,繁重的文字工作累得他‘衣带渐宽’。别看他人长得清瘦,却是一个十足的围棋迷。他爱好广泛,可以说球类、棋类无所不爱,每晚《体育新闻》他都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