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做法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f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样使语文课充满生机,富有活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如沐春风”之感,在艺术享受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知识,受到教育,这历来是语文课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语文教师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浅谈一下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注重导入——引“活”
  要使语文课充满魅力,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及时创设一定的情境,充分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济南的冬天》一文的导语可这样设计:同学们,你们都领教过“寒冬”的淫威吧?冬天,狂风呼啸,沙尘拂面,天寒地冻。然而,有一个城市虽位“在北中国”,但在作者心里,它的冬天却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倒是那么笑容可掬,“慈善”可亲。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一起去游览冬天也温晴的济南吧!这段饱含感情的语言,充分激起了学生探寻济南的好奇心,为上好这节课做了有力的铺垫。当然,导语还可用听录音,看录像,讲故事等方式进行。不管怎样,只要一开头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就为后面情节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基础。
  二.倡导自主——学“活”
  新时期的教学形式需要教师转换角色,多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体验来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对《济南的冬天》一文的学习,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思路和主要内容,之后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①文章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②读完课文后,你是否觉得济南的冬天正如作者所说的,是“暖和安适的”?为什么?③为什么作者会把济南的冬天写得如此美丽?先让同学们独立思考几分钟之后,再小组讨论交流,最后组内代表发言。在这些问题的启发下,学生很快进入情境,讨论渐次热烈,发言也有独到之处。对于解答不了的问题,教师再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进一步研讨。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思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研读的习惯和大胆质疑的精神。
  三.改进手段——用“活”
  课堂教学是一个由教学目标、教师、学生、媒体等构成的相互作用的整体,而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跨越时空、形象直观的特点,而且具有较强的真实感与表现力。因此把它引入语文课堂,不但能够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增加教学的密度、容量,加速教学信息传递,提高教学效率,并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
  如对《济南的冬天》可设计这样的课件:一座古城卧在静谧的雪中,空中飘洒着零零星星的小雪花,远处小山上的矮松像日本看护妇似的顶着一髻儿白花……在让学生观看画面的同时,又感受课文内容的配乐朗诵,随着情境的逐渐加深,学生也仿佛置身于温晴的济南老城之中,去一起欣赏那柔和的小雪,那家家杨柳,户户泉水的美景。优美的图画,动情的语言,使学生浮想联翩,兴趣随之增加,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四.训练朗读——促“活”
  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声情并茂的朗读不仅能使朗读者沉浸在喜怒哀乐的情境中,而且能唤起其他学生爱憎的情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体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济南的冬天》就是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在教学时,首先要求学生朗读几遍,先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并且要根据所写景物的发展变化,恰当地运用一些朗读技巧,诸如停顿、重音、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其次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情,选择比较喜欢的语句进行表情朗读。如“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把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只有仔细揣摩,才能读出作者那发自内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好文章唯有反复品读,用心体会,才能进一步领略其内在美,才能不断增强我们的审美意识。
  五.指导实践——增“活”
  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的理念,不要仅局限于课堂,应走下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根据所学课文的特点,可以让学生走向社会,参与生活,写出可行性调查报告。还可以自编自演课本剧,举办诗文朗诵比赛、习作比赛等活动。学习《济南的冬天》可以比较阅读鲁迅的《雪》,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等,并据此组织专题研究性读书活动,以“雪”为题,规定时间让学生搜集古今中外与之有关的诗词散文名句,然后举办成果展示活动。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主动通过多种途径去搜集、筛选、整合相关的资料与信息,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比较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并为学生如何欣赏、描述四季美景,提供丰富多彩的文质兼美的范文。教师在活动中指导,学生在活动中学练,师生互动,全方位激活课堂,就会使语文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
  赵丽萍,教师,现居山东平度。
其他文献
在基础教育的新的背景下,各年级各学科都在喊“打造高效课堂”,高中毕业班面临着升学考试,其高效课堂教学的要求尤为迫切。毕业班有适量的模拟考试与一定的试卷训练是可以的也是必须的,那么高三语文试卷评讲也就成为必不可少之事,然而,试卷评讲绝不是随随便便之事,根据笔者的经验,它做得好与差直接关系到学生进步的快与慢。既然如此,那么该如何去做呢?笔者以为,首先要把它当着一种独立的课型;其次就是努力摸索提高课堂效
课改的关键在于改课。尽管我们也在不断地阅读并艳羡别人的成功经验,但我们更需要的,是立足在自己的这块土地上,不断呈现自己和反思自己,并努力实践,开创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幸福课堂。  一.用赏识之心打动学生的心灵  教语文要用一颗赏识的心去教,以便达到教学相长、心领神会的境界。教学上“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固然重要,但笔者却说“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场”。不仅重视手把手地示范传授怎样捕鱼的方法,而且更应当重
一.探究缘由  当课堂教学改革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当“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理念响彻云霄,从不敢第一个吃螃蟹的我,今天在学校的推动下,总算搭乘“课堂转型”的“末班车”,战战兢兢、半信半疑地试验了一次当今最为火爆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利用导学案教学。  我有意识地用大脑、用眼睛、用手中的笔,记下这回“课堂转型”的细枝末节,并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分块横向比较,以期找到“科学”的课堂教学
我们的教坛之上一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如于漪的情境教学、余映潮的板块式教学思路、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董一菲的“诗意”语文、肖家芸的“活动”教学……什么洋思、杜郎口、新知之类的经验,这不,去年还是“三段五环节教学法”,今年又变成“六模块”教学法……可谓生机勃勃,也可谓风云变幻啊!  众所周知,民以食为天。现今物价上涨之快远超过教师工资提高之速,为师者岂能生活在纯粹的精神世界里?社会各界人士对教师的
2012年苏州市中考作文题是请以“心中有支欢乐的歌”为题写一篇文章。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的关键词“歌”,既可以实指歌曲,也可以比喻某种情怀、志趣,或者成为某种“象征”,考生既可实写,也可虚写,也可虚实结合写;“欢乐”是“歌”的感情基调;“心中”表明歌是发自内心的,强调自我感悟、自我体验。总体上来说,题目干净明了,质朴而不俗气,容易上手,为不同的考生提供了抒写真情实感的平台。  一.写作误区  从
随着语文课改的深入,教学理念的更新,语文教法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但我认为,语文这门学科,无论教法怎样变,都不可丢掉“老三法”,可以说,这是语文教学的传家宝。    一.富有感情地朗读    富有感情地朗读是一种艺术再创造,是视觉与听觉、情感与思维全方位的投入,它能使学生体验到优美的韵味,把握流动的气脉,增强美的感受能力,让学生如痴如醉。它可以把文字表达不出来的地方,通过语音技巧加以弥补,使静止在纸
【案例背景】  完成作业对于学生来说是经常的、重要的活动,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作业布置缺乏针对性是造成课业负担重的原因之一。绝大多数教师在作业布置实践中,并不是完全针对和适应每一个具体的学生的,普遍出现“同内容、同目标、同评价”等一刀切的做法,严重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致使优生“吃不饱”、后进生“难消化”,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这
“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现在的学生多闻作文而色变,普通孩子不知选什么素材,如何落笔;“好孩子”总感觉无论怎么写,都无法写出自己想拿的高分作文。同学们缺乏生活体验、缺乏情感交流,为作文抓狂,甚至讨厌作文。  他们大多都生活在家庭——学校这两点一线中,顶多就是加上补写班的经历,所以知识面窄,社会阅历浅,缺乏生活经验,对天文地理历史知识知之甚少,习作素材的积累更是少得可怜,所以写出来的作
在有识之士的一再呼吁下,书法教育已被教育部纳入中小学课程,这是一场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及时雨,也是国家交给中小学教育的又一项教育重任。在中小学专业书法教师严重缺乏的背景下,语文教师则成为这一重任义不容辞的担当者。在教育部2011年下发的《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和2013年1月下发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2013年春季开始执行)中就书法教育课程的开设已作了明确要求:  “通过书
昨天晚上,我就和儿子商量好,第二天一早去登东方山。儿子当时豪爽兴奋地答应着,并一再让我明天早起叫他。我睁开眼睛时,太阳已不知什么时候从窗缝中挤了进来,跌在地上,吓了我一跳。我马上叫醒儿子,草草地洗漱完毕,吃过早餐,在儿子的埋怨声中向东方山进发了。  东方山位于黄石西部,相传因西汉大夫东方朔曾在此山结庐而得名。  我们穿过一条铁路,拐过几家农户,眼前出现一大片菜地。菜地里有白的萝卜,绿的菠菜,红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