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病人的心理特点与护理

来源 :家庭科学·新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z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被诊断出患有肿瘤。良性肿瘤患者有惊无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大大降低了癌变机率。恶性肿瘤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减少痛苦。肿瘤病人因各自文化修养程度的高低,家庭经济生活状况的好差,职业与社会环境的不同,年龄、性别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做为一名护理人员,我们要根据病人的不同心理反应,给予适当的心理行为干预,以提高治愈的成功率,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强化遵医行为,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1 震惊否认期
  
  1.1 明确诊断以后,病人震惊,表现眼神呆滞,不言不语,知觉淡漠,甚至晕厥,继之极力否认,要求复查,甚至辗转多家医院就诊,希望诊断有误,这是病人面对疾病应激所产生的保护性心理反应,但不易持续时间过长,易免延误治疗。
  1.2 对于此期的病人,最好的护理是以非语言的陪伴,协助病人满足其生理需要,给予病人安全感,增进病人与护士之间的人际关系。允许其有一定时间接受现实,不阻止其发泄情绪,但要小心预防意外事件发生,在否认期医护人员的态度要保持一致性,肯定回答病人的疑问,减少病人怀疑及逃避现实的机会。同时,鼓励病人家属给予其情感上的支持,生活上的关心,使之有安全感。
  
  2 愤怒期
  
  2.1 当病人不得不承认自己患恶性肿瘤后,表现出恐慌、哭泣、愤怒、悲哀、烦燥等情绪。有的病人为了发泄内心的痛苦而拒绝治疗,或迁怒于家人和医护人员,甚至出现冲动性行为,此虽属适应性心理反应,但若长期存在,将导致心理障碍。
  2.2 此期应在病人面前表现出严肃且关心的态度,切忌谈笑风生。做任何检查和治疗前,应详细解说,建立相互信任理解的护患关系。在相互信任关心的基础上,与患者共同剖析治疗中的错误意向及对疾病的影响。并耐心倾听患者主诉,表示对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状态表示理解和认同,同时向病人家属说明愤怒的原因,让家属理解病人的行为,并请恢复良好的病例现身说法,介绍成功治疗的经验,减少患者的负面情绪,教育和引导病人正视现实。
  
  3 磋商期
  
  3.1 此期的病人求生欲最强,会祈求奇迹出现,病人易接受他人的劝慰,有良好的遵医行为。
  3.2 在此期,护士应加强对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维护病人的自尊,尊重病人的隐私,增强病人对治疗的信心,从而减少病人病急乱投医的不良后果。
  
  4 抑郁期
  
  4.1 此期的病人雖对周围的一切不再关心,但对自己的病更加在意。
  4.2 在此期护士应利用恰当的非语言沟通技巧,对病人表示关心,定时探望,加强交流,鼓励病人发泄情绪,减轻心理压力,让其家人陪伴,预防意外事故发生。由于病情加重,病人对自己病情以外的一切都会疏忽,护士应给予适当的鼓励,必要时亲身协助,维持病人的舒适。
  
  5 接受期
  
  5.1 有些病人经过激烈的内心挣扎,认识到生命即将走向终点,心境变得平和,通常不愿多语多动。
  5.2 护士应尊重其意愿,替病人限制访客,主动发现病人的需要,并尽量满足需要。为病人制定护理计划时,应考虑病人生理状况,最好能集中护理,以免让病人疲劳,增加病人痛苦。
  以上心理变化,可同时或反复发生,且不同心理特征者在心理变化分期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另外各期的持续时间、出现顺序也不尽相同。因此,护士对病人的心理反应,应随时注意观察,并给予适当的护理。
  总之,通过适当的心理行为干预,加强了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了患者对肿瘤的应对能力,激发其主观能动性,调动自我控制能力,提高机体耐受性,减少了心理及情绪上的过度痛苦与不安。加强了护患沟通,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只有不断学习,更新护理观念,全面掌握心理护理的知识与技能,不断拓展心理护理工作领域,修正护理人员的行为态度,才能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真正促进患者身心两方面的康复,体现出心理护理在医学领域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其他文献
【摘 要】艾滋病(AIDS)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致,具有传播速度快,波及地区广和死亡率高的特点,而且尚没有杀灭HIV的有效药物和手段,被称为是一种不治之症。大多数艾滋病患者发病前后都有口腔损害的发生,其病毒(HIV)广泛存在于血液、唾液、精液、泪液、乳汁、阴道分泌物及组织之中,潜伏期短的2个月,长的可达15年,口腔门诊的各项操作与唾液的密切接触以及口腔医生
期刊
骨科是一门创伤性外科,专业性强,护士应变能力也要强。见习护士对临床知识很陌生,而且外科护理课本中骨科理论具体内容不多,实习时期在骨科时间短。如何利用短时间将专科知识传授给见习护士,并使见习护士得到最大程度的掌握,给临床带教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在2007~2009年带教工作中,改用分期施教法,收到良好效果。    1 带教方法    1.1 明确新环境的新要求,端正实习态度。为了加强对护生的管理
期刊
1、合理组织轮班作业,预防中暑、冻伤和过度疲劳。  2、根据灾害性质,选择安全、通风、排水、无鼠害的地方设置营地,避免余震伤及官兵。按照野营卫生要求,合理布局厨房、厕所、污物垃圾收容站。积极开展除“四害”,预防传染病发生。  3、加强饮水检测、洁治、消毒,防止水源性肠道传染病暴发流行和化学污染中毒。  4、严禁食用遭水浸泡、污染、霉变、腐烂的食物和膨胀、漏气、锈蚀变质的罐头。对于采购、赠送的食品,
期刊
【摘 要】 目的:讨论家庭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对36例出院后的糖尿病病人实施护理干预,另以36例作为常规对照组,然后比较两组病人在6个月后的血糖变化。结果:实验组的疾病控制指标优于对照组。讨论:家庭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效果。  【关键词】 糖尿病 家庭护理 血糖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1]。长期糖尿病可引起多
期刊
【摘 要】 目的: 为了解学龄期儿童对患儿病服的期待情况,从而有利于调节患儿情绪,促进疾病康复。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随机对杭州市某小学100名学龄期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龄期儿童迫切要求穿自己喜爱的病服。结论:我们应尽可能满足患儿的要求,设计出新颖别致 的病服,以满足不同年龄、性别病人的需要。  【关键词】 学龄期 儿童 病服    众所周知目前医院里基本上都是一种样式、色泽单调、款
期刊
四肢骨折常合并软组织的缺损,导致感染、骨外露或骨不连等并发症。既往处理这类伤情的原则是:早期清创、外固定,待创面感染控制,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后再行进一步的治疗。去年6月份以来我科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四肢开放性创伤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6~72岁,平均32.7岁。  1.2 伤因、伤型。受伤原因:
期刊
【摘 要】 目的: 总结96例颅脑损伤患者的管道护理体会。方法:针对96例患者需要脑室引流管、气管套管、吸痰管、留置导尿管、鼻饲管、吸氧管、深静脉置管的护理实践,观察总结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了管道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结论:管道护理工作在颅脑损伤病人中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 颅及损伤 管道护理 体会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的急症,其特点是病情重且复
期刊
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常因感染、胰岛素停用或剂量不足、饮食过量或创伤等诱发。一旦发生,应积极治疗,早期采用合理的治疗措施及严密的监测是抢救成功、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1 临床资料    2007年1月至2008年7月,本科收治的12例患者,其中男6例,女6例,年龄20~80岁,平均50岁。2型糖尿病9例,1型糖尿病3例,既往明确糖尿病史8例,4例入院时才发现糖尿病。发病后出
期刊
循证护理是护理科学的新进展[1],是整体护理的延伸和完善。循证护理,“以实证为基础的护理”即以有价值、可信的科学研究成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运用实证,对病人实施最佳的护理。循证护理作为一个实践过程,包括5个具体步骤:①寻找临床实践中的问题;②根据所提出的问题寻找来源于研究的外部证据;③对科研证据的有效性、推广性进行审慎评价;④将获得的科研证据与临床专门知识和经验、患者的需求相结合,即将科研证
期刊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临床上护士配合医生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非常重要。2005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内科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5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5例,男45例,女40例;年龄18~60岁,发生窒息5例,发生肺水肿3例,入厕晕倒3例,发生肝性脑病5例。治愈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