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体会

来源 :家庭科学·新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m888c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临床上护士配合医生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非常重要。2005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内科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5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5例,男45例,女40例;年龄18~60岁,发生窒息5例,发生肺水肿3例,入厕晕倒3例,发生肝性脑病5例。治愈50例,好转18例,未愈1例。
  
  2 护理体会
  
  2.1 一般护理。①减少探视,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新鲜,注意保暖。②卧床休息以减轻胃肠蠕动,减少出血,减轻心脏负担。重者绝对卧床休息,采用抗休克体位或下肢抬高30°。③保持呼吸道通畅,头侧向一边,以防呕吐物误入气管。
  2.2 治疗护理。①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用药、配血、留取各类标本,必要时给氧,床边备吸引器等物。②输液、输血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巡视,避免因输液、输血过快、过多而引起急性肺水肿,对老年人及心血管病患者尤应注意。③对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者,必要时可将输液液体放在温水中加温至接近体温,输液侧肢体宜用热水袋局部保温,这样,可使患者周围循环舒张,容纳较多的血液,降低门脉压,使消化道破裂血管易于止血,从而提高疗效。④为及时止血,常采用口服或胃内注入冰盐水或去甲肾上腺素,可收缩局部黏膜血管而起到止血作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可采用腔管压迫止血及应用垂体后叶素有满意的止血效果。鉴于近年药物治疗和内镜治疗的进步,目前已不推荐气囊压迫作为首选止血措施。⑤对神志恍惚、昏迷者严禁口服用药,以免呛入气管。呕吐严重者,也应避免口服用药。
  2.3 病情观察。①大出血时根据病情每30min~1h测量生命体征1次,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如患者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皮肤湿冷、四肢冰凉提示微循环血液灌注不足;如皮肤逐渐转暖、出汗停止提示血液灌注好转。病情稳定后改为每1~2h测量血压、脉搏1次,逐步改为每4~8h测量1次。②准确记录出入量,如出现少尿或尿闭,提示周围循环不足或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有休克时留置导尿,测量每小时尿量,保持尿量>30ml/h。③观察呕吐物和大便的性状、量和次数,及时送检标本,以便估计出血量和速度。④观察精神和意识状态,应结合患者的原发病进行全面的病情观察,如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者,观察有无并发感染、黄疸加重、肝性脑病等。⑤定期复查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以掌握病情动态,了解贫血程度。⑥再出血的判断:观察中出现下述迹象,提示有活动性出血或再次出血。反复呕血,甚至呕血转为鲜红色;黑便次数增多,质稀薄,暗红色,伴肠鸣音亢进;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经积极治疗后未见改善或好转后又恶化,血压波动,中心静脉压不稳定;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测定不断下降,网织红细胞计数持续增高;在补液与尿量足够的情况下,血尿素氮持续或再次增高;肝硬化门脉高压者原有脾脏肿大,在出血后脾脏缩小,如不见脾脏恢复肿大则提示可能出血未止;持续从胃管内抽吸出血液者。
  2.4 心理护理。治疗护理应迅速而不忙乱,对患者态度亲切,让其感觉温暖,让家属陪伴,使其有安全感。当突然发生呕血或便血时,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而精神紧张往往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压增高,加重病情,诱发再出血,而出血又加重了患者的恐惧心理,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应及时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稳定情绪,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此外,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做好健康教育及家属思想工作。
  2.5 饮食护理。一般主张先禁食,少量出血且无呕吐者可选用温凉、清淡流质,尤其是消化性溃疡患者,进食可减少胃的收缩运动,降低胃液酸度。出血停止后改为半流质、软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止血后1~2d可进高热量、高维生素流质,但要注意限制钠和蛋白质的摄入。饮食以少量多餐、细嚼慢咽为原则,避免进食坚硬、粗糙及刺激性食物,以免损伤消化道黏膜而诱发再次出血。
  2.6 生活护理。急性出血期应嘱患者在床上大小便,不可单独去厕所,以防晕倒。及时清除呕吐物,协助患者用生理盐水漱口3~4次/d,发生呕吐后即用温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对于卧床者特别是重症患者及老年人,应注意预防压疮。及时更换被呕吐物沾染的衣服、被褥,保持床单平整,排便次数频繁者每次便后用温水擦洗,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
  2.7 出院指导。帮助患者及家属掌握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预防及护理知识,学会自我护理。告诉他们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学会早期识别出血征象,如出现头晕、黑便、疲乏无力、性格行为改变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平时应定期门诊随访。特别要宣教合理饮食的重要性。避免过饥或暴饮暴食,禁食粗糙、刺激性及產气多的饮料和食物。生活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疲劳和精神紧张,保持良好的心境。
其他文献
检验科在医院的日常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医院感染管理中也占有很大的比例。因为他所接触到的标本主要是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那些到医院看病的人有85%以上的患者直接或间接的和检验科工作人员都有不同程度、不同形势的接触,所以这些带有病毒、细菌的标本进入检验科、稍有不慎,就可能会造成工作人员的自身感染或交叉感染,也可能导致病人的医源性感染。因此,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
期刊
【摘 要】艾滋病(AIDS)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致,具有传播速度快,波及地区广和死亡率高的特点,而且尚没有杀灭HIV的有效药物和手段,被称为是一种不治之症。大多数艾滋病患者发病前后都有口腔损害的发生,其病毒(HIV)广泛存在于血液、唾液、精液、泪液、乳汁、阴道分泌物及组织之中,潜伏期短的2个月,长的可达15年,口腔门诊的各项操作与唾液的密切接触以及口腔医生
期刊
骨科是一门创伤性外科,专业性强,护士应变能力也要强。见习护士对临床知识很陌生,而且外科护理课本中骨科理论具体内容不多,实习时期在骨科时间短。如何利用短时间将专科知识传授给见习护士,并使见习护士得到最大程度的掌握,给临床带教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在2007~2009年带教工作中,改用分期施教法,收到良好效果。    1 带教方法    1.1 明确新环境的新要求,端正实习态度。为了加强对护生的管理
期刊
1、合理组织轮班作业,预防中暑、冻伤和过度疲劳。  2、根据灾害性质,选择安全、通风、排水、无鼠害的地方设置营地,避免余震伤及官兵。按照野营卫生要求,合理布局厨房、厕所、污物垃圾收容站。积极开展除“四害”,预防传染病发生。  3、加强饮水检测、洁治、消毒,防止水源性肠道传染病暴发流行和化学污染中毒。  4、严禁食用遭水浸泡、污染、霉变、腐烂的食物和膨胀、漏气、锈蚀变质的罐头。对于采购、赠送的食品,
期刊
【摘 要】 目的:讨论家庭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对36例出院后的糖尿病病人实施护理干预,另以36例作为常规对照组,然后比较两组病人在6个月后的血糖变化。结果:实验组的疾病控制指标优于对照组。讨论:家庭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效果。  【关键词】 糖尿病 家庭护理 血糖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1]。长期糖尿病可引起多
期刊
【摘 要】 目的: 为了解学龄期儿童对患儿病服的期待情况,从而有利于调节患儿情绪,促进疾病康复。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随机对杭州市某小学100名学龄期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龄期儿童迫切要求穿自己喜爱的病服。结论:我们应尽可能满足患儿的要求,设计出新颖别致 的病服,以满足不同年龄、性别病人的需要。  【关键词】 学龄期 儿童 病服    众所周知目前医院里基本上都是一种样式、色泽单调、款
期刊
四肢骨折常合并软组织的缺损,导致感染、骨外露或骨不连等并发症。既往处理这类伤情的原则是:早期清创、外固定,待创面感染控制,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后再行进一步的治疗。去年6月份以来我科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四肢开放性创伤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6~72岁,平均32.7岁。  1.2 伤因、伤型。受伤原因:
期刊
【摘 要】 目的: 总结96例颅脑损伤患者的管道护理体会。方法:针对96例患者需要脑室引流管、气管套管、吸痰管、留置导尿管、鼻饲管、吸氧管、深静脉置管的护理实践,观察总结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了管道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结论:管道护理工作在颅脑损伤病人中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 颅及损伤 管道护理 体会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的急症,其特点是病情重且复
期刊
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常因感染、胰岛素停用或剂量不足、饮食过量或创伤等诱发。一旦发生,应积极治疗,早期采用合理的治疗措施及严密的监测是抢救成功、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1 临床资料    2007年1月至2008年7月,本科收治的12例患者,其中男6例,女6例,年龄20~80岁,平均50岁。2型糖尿病9例,1型糖尿病3例,既往明确糖尿病史8例,4例入院时才发现糖尿病。发病后出
期刊
循证护理是护理科学的新进展[1],是整体护理的延伸和完善。循证护理,“以实证为基础的护理”即以有价值、可信的科学研究成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运用实证,对病人实施最佳的护理。循证护理作为一个实践过程,包括5个具体步骤:①寻找临床实践中的问题;②根据所提出的问题寻找来源于研究的外部证据;③对科研证据的有效性、推广性进行审慎评价;④将获得的科研证据与临床专门知识和经验、患者的需求相结合,即将科研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