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例颅脑损伤患者的管道护理体会

来源 :家庭科学·新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niaon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总结96例颅脑损伤患者的管道护理体会。方法:针对96例患者需要脑室引流管、气管套管、吸痰管、留置导尿管、鼻饲管、吸氧管、深静脉置管的护理实践,观察总结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了管道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结论:管道护理工作在颅脑损伤病人中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 颅及损伤 管道护理 体会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的急症,其特点是病情重且复杂多变,在治疗期间往往需要留置各种管道,如吸氧管、吸痰管、鼻饲管、导尿管、气管套管、脑室引流管、深静脉置管等。因管道护理不当,会出现出血、感染、呼吸困难、窒息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会加重病情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我们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加强各管道的专门护理,有效预防了管道并发症,达到了预期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将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0月间收治的96例颅脑损伤患者管道护理体会进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96例,男62例,女34例,年龄3~78岁,平均32.6岁。其中浅昏迷58例,深昏迷38例。损伤原因及类型:车祸伤66例,坠落伤20例,殴打致伤10例。闭合性损伤52例,开放性损伤44例;硬膜外血肿46例,硬膜下血肿20例,颅内血肿10例,弥漫性脑肿胀12例,原发性脑干损伤8例;合并颅骨骨折56例,休克20例。
  1.2 管道情况。需同时气管套管、吸痰管、留置尿管、脑室引流管、鼻饲管、吸氧管、深静脉置管病人14例,需留置导尿管、鼻饲管、吸氧管病人46例,需吸氧管、鼻饲管护理的59例,仅需吸氧管护理的病人77例。
  1.3 治疗结果。96例中54例痊愈出院,18例出院后生活可以自理,8例患者出院后生活需要家人照顾,5例成为植物生存状态,11例因合并多个脏器损伤而导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2 管道护理
  
  2.1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脑室引流管是调节颅内压和在脑出血以及感染时排出脑脊液及监控颅内压的一种方法。①引流管的高度高于穿刺点水平位置15~18cm,以维持一定的脑压。脑室引流量不超过200ml/d。②保持引流管通畅。每日冲洗引流管1~2次,冲洗引流管之前要严格消毒引流管的外壁及伤口周围,引流管外壁消毒长度为5.0cm。③仔细观察引流物的色量。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若引流物出现混浊、沉淀,并伴体温升高,考虑发生感染,应及时留取引流标本并送验。若引流量甚多,病人出现多汗、心动过速、头痛、恶心,则考虑引流过度所致,要及时报告医生。④引流时间一般为3~7d,拔管前24h要仔细观察病人有无头痛、呕吐等症状,然后在严格消毒下拔管。拔管后加压包扎局部伤口,并观察局部伤口情况。
  2.2 气管套管的护理。
  2.2.1 气管切开后,每天更换伤口及导管口敷料,每8h1次。严格无菌操作,仔细观察有无感染及皮下气肿的发生。
  2.2.2 气管内套管的消毒,是预防局部感染及肺部并发症的关键。我们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消毒,每4h更换内套管1次,每次取出时间不超过30min,以免痰痂将外套管阻塞。取内套管时,要注意左手一定要按住外套管的托板,防止刺激呼吸道,安放内套管前将痰液吸净,并仔细检查内套管管壁是否圆滑,边缘因磨损而变得锐利的内套管禁止使用,以防咳嗽活动时造成出血。
  2.2.3 常规进行呼吸道湿化,3次/d雾化吸入,并在雾化吸入液中加入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及庆大霉素。在进行气管内滴药时,要注意注射器乳头及针栓应紧密连接,缓慢滴药,严防针头脱落入气管。
  2.2.4 术后第2天要调节外套管固定带的松紧,临床上出现由于咳嗽、翻身等导致的套管系带过松、套管脱出,致使患者呼吸困难时,应沉着冷静,立即采取措施,用弯止血钳或扩张器将切口撑开,重新安放好套管。
  2.2.5 外套管与组织间的气囊,应每2h放气1次,15min后再进行充气5ml。
  2.2.6 拔管:我们采用间断或堵塞的方法,使患者逐渐适应,直到完全堵塞3~5d后仍无呼吸困难时将套管拔出。
  2.3 吸痰管的护理。对于重症患者,从口腔吸引时应从臼齿处插入。对昏迷病人,我们主张在每次翻身拍背后,从鼻腔吸痰。从气管套管内吸痰时,将吸痰管慢慢插入套管内由浅入深,插入气管不做吸引,待吸引管达到一定深度向上提取时,方可缓慢吸引。吸痰遇到阻力时,后退吸痰管0.5cm后开放负压,可预防气管损伤。痰一次不能吸尽者,先吸氧或连接呼吸机待SPO2回升后再进行吸引。吸痰前后给予吸入纯氧3min,可有效预防吸痰导致的低氧血症和组织缺氧。吸痰时动作要轻柔,以减轻黏膜损伤,每次吸氮时间不宜超过15s,吸氮管每次使用后要进行清洁消毒处理,连续吸引时,每次均需要换吸痰管。
  2.4 鼻饲管的护理。鼻饲的第1个24h内,每2~3h抽吸1次鼻胃管,并观察抽出胃液的颜色、性质、量,若抽出的营养液超过100ml,提示胃排空延迟,应暂时减少或停止灌注,至胃排空后可开始灌注;鼻饲时将患者头抬高20~30°,可减少返流,每次灌注后以20ml温水冲洗,鼻饲液的温度要适当,一般在38~40°为宜,室温下配制的鼻饲液存放不能超过6h,避免细菌及病毒污染。每周更换鼻饲管1次,同时清洁鼻腔。
  2.5 留置导尿管的护理。插管过程要严格无菌操作,这是防止尿路感染的关键。引流袋的位置要低于尿管进入膀胱的位置,以防尿液倒流。进行膀胱冲洗时,要分离尿管和引流管,必须保持尿管口与引流口的无菌,防止上行感染。防止管道受压、扭曲、堵塞。定时排放引流袋内尿液,每日更换引流袋,每日清洁消毒尿道外口及外阴1~2次,保持局部干燥,清洁。
  2.6 吸氧管的护理。重症患者若有鼻饲管,在给患者吸氧时要采用较细的鼻导管从另一侧鼻孔插入。但应注意插管的长度以鼻尖至耳垂距离的2/3为宜,插入过浅,则氧气在吸入前就逸出。鼻导管应每4小时更换1次并及时清除鼻腔內的分泌物。应注意在插管时动作宜轻柔,防止出血。
  2.7 深静脉置管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操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置管后24h内更换贴膜,并观察局部出血情况,以后酌情每周更换1~2次。保持导管通畅,当导管发生堵塞时,可使用尿激酶边推边拉的方式溶解导管内的血凝块,严禁将血块推入血管。每次输液后,封管时不要抽回血,用10ml以上的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10~20ml以脉冲方式进行冲管,并正压封管。每日检查导管深度,护理时特别注意避免导管脱落。更换敷料时动作应轻柔,沿导管方向由下向上揭去透明敷料,防止带出导管,消毒时,待局部消毒液干后,再贴透明敷贴。
  
  3 护理体会
  
  颅脑损伤病人病情变化快,各种管道护理至关重要,有时会因一个管道的护理不当使患者失去抢救生命的最好时机。所以,我们在对重症多管道患者的护理中,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按照护士岗位技能训练的操作要求,采取每班床头交接班,定时巡视病房,认真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有无扭曲、脱落、移位、堵塞、漏液等现象,有效地保证了各种管道在正常的使用状态[1],积极配合了临床治疗,提高了治愈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春舫等.护士岗位技能训练[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7~67
其他文献
1、严格落实卫生制度和体检工作。每半年要组织对饮管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发现患传染病和化脓性皮肤病者,应立即调离诊治。  2、加强食品管理,严防苍蝇、蟑螂、老鼠在食品运输、贮存和加工过程中污染食品。加强水源水质监督检测,井水要加盖上锁。  3、严格落实留验制度。对每日三餐的主副食品要留存备查,对主副食品及原科要妥善保管,严禁不明身份人员进入食品仓库和操作间。  4、严格食品的采购关。生活服务中心要严格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现代医疗护理活动日趋复杂,各种影响因素越来越多,手术室是为病人施行手术治疗,诊断以及担负抢救危重科室之一,手术室的安全管理是整个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执行医疗护理技术过程中,将会用护理缺陷而发生各种差错事故,因此,做好护理安全,防止在执行护理操作技术过程中出现差错事故是手术室整体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1 护理隐患    1.1 管理因素。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给
期刊
随着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同时,医护人员的职业风险也越来越多,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面对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护理行业是高风险、高责任的服务行业,由于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及医疗技术的局限性,使得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1]。结核病房是一个特殊的病房,医护人员所从事的职业又是一门特殊的职业,作为结
期刊
检验科在医院的日常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医院感染管理中也占有很大的比例。因为他所接触到的标本主要是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那些到医院看病的人有85%以上的患者直接或间接的和检验科工作人员都有不同程度、不同形势的接触,所以这些带有病毒、细菌的标本进入检验科、稍有不慎,就可能会造成工作人员的自身感染或交叉感染,也可能导致病人的医源性感染。因此,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
期刊
【摘 要】艾滋病(AIDS)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致,具有传播速度快,波及地区广和死亡率高的特点,而且尚没有杀灭HIV的有效药物和手段,被称为是一种不治之症。大多数艾滋病患者发病前后都有口腔损害的发生,其病毒(HIV)广泛存在于血液、唾液、精液、泪液、乳汁、阴道分泌物及组织之中,潜伏期短的2个月,长的可达15年,口腔门诊的各项操作与唾液的密切接触以及口腔医生
期刊
骨科是一门创伤性外科,专业性强,护士应变能力也要强。见习护士对临床知识很陌生,而且外科护理课本中骨科理论具体内容不多,实习时期在骨科时间短。如何利用短时间将专科知识传授给见习护士,并使见习护士得到最大程度的掌握,给临床带教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在2007~2009年带教工作中,改用分期施教法,收到良好效果。    1 带教方法    1.1 明确新环境的新要求,端正实习态度。为了加强对护生的管理
期刊
1、合理组织轮班作业,预防中暑、冻伤和过度疲劳。  2、根据灾害性质,选择安全、通风、排水、无鼠害的地方设置营地,避免余震伤及官兵。按照野营卫生要求,合理布局厨房、厕所、污物垃圾收容站。积极开展除“四害”,预防传染病发生。  3、加强饮水检测、洁治、消毒,防止水源性肠道传染病暴发流行和化学污染中毒。  4、严禁食用遭水浸泡、污染、霉变、腐烂的食物和膨胀、漏气、锈蚀变质的罐头。对于采购、赠送的食品,
期刊
【摘 要】 目的:讨论家庭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对36例出院后的糖尿病病人实施护理干预,另以36例作为常规对照组,然后比较两组病人在6个月后的血糖变化。结果:实验组的疾病控制指标优于对照组。讨论:家庭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效果。  【关键词】 糖尿病 家庭护理 血糖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1]。长期糖尿病可引起多
期刊
【摘 要】 目的: 为了解学龄期儿童对患儿病服的期待情况,从而有利于调节患儿情绪,促进疾病康复。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随机对杭州市某小学100名学龄期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龄期儿童迫切要求穿自己喜爱的病服。结论:我们应尽可能满足患儿的要求,设计出新颖别致 的病服,以满足不同年龄、性别病人的需要。  【关键词】 学龄期 儿童 病服    众所周知目前医院里基本上都是一种样式、色泽单调、款
期刊
四肢骨折常合并软组织的缺损,导致感染、骨外露或骨不连等并发症。既往处理这类伤情的原则是:早期清创、外固定,待创面感染控制,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后再行进一步的治疗。去年6月份以来我科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四肢开放性创伤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6~72岁,平均32.7岁。  1.2 伤因、伤型。受伤原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