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治疗及护理体会

来源 :家庭科学·新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常因感染、胰岛素停用或剂量不足、饮食过量或创伤等诱发。一旦发生,应积极治疗,早期采用合理的治疗措施及严密的监测是抢救成功、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1 临床资料
  
  2007年1月至2008年7月,本科收治的12例患者,其中男6例,女6例,年龄20~80岁,平均50岁。2型糖尿病9例,1型糖尿病3例,既往明确糖尿病史8例,4例入院时才发现糖尿病。发病后出现昏迷5例,嗜睡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脱水。检查结果:血糖22mmol/L~56.9mmol/L,TCO26~12.8mmol/L,酮体50~175μmol/L,血浆渗透压270~300mosm/kg,均符合糖尿病DKA的诊断标准。
  
  2 治疗及护理体会
  
  2.1 治疗。
  2.1.1 合理安排输液:输液是抢救DKA首要、极其关键的措施,由于严重失水,故应迅速补液。立即给予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一条快速输入0.9%生理盐水加入胰岛素(根据血糖决定胰岛素剂量),另一管给输入其他液体如抗生素,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等药物。如无心力衰竭,开始补液速度应快,2h内两条管最多可输入1000~2000ml,开始4h输液量占总失水量的1/3,以便较快补充血容量,改善周围循环。以后逐渐减慢,根据血压、心率、每小时尿量、末梢循环情况决定输液速度。补液量须视失水程度而定,一般按患者的失水量相当其体重的10%估计,若超过原来体重10%以上者,应分批于2~3d逐渐补足,不宜太快太多,以免发生脑水肿、肺水肿。总液量一般为4~5L/d,以后逐渐减少。当血糖下降至13.9mmol/L时,液体可改为5%葡萄糖溶液加入胰岛素(按2~4g葡萄糖加入1u胰岛素计算)[1]。2.1.2 胰岛素治疗:静脉应用小剂量胰岛素是目前治疗本症最常用方法,采用胰岛素加入液中静脉滴注,胰岛素入量一般以0.1μkg/h计算。每1~2h查血糖、血酮、TCO2,根据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浓度,使血糖每小时下降3.3~5.6mmol/L为宜,不宜下降太快,以免造成脑水肿,病情稳定后改为胰岛素皮下注射或口服降糖药。
  2.1.3 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密切监测电解质情况,定时抽血检查电解质及血气分析,然后对症治疗。如初始血钾正常,一般在胰岛素治疗后3~6h就要补钾。因血钾随葡萄糖进入细胞内,而且多随尿排出。如TCO2仍较低,给应用5%碳酸氢钠,低钠者应给补钠。
  2.1.4 积极治疗并发症,去除诱因:及早治疗并发症和去除诱因是抢救本病的关键之一,严重并发症给治疗带来困难。DKA常并发感染,应根据感染部位选择相应抗生素,并发休克、心力衰竭等应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本组有1例患者合并消化道出血,致血压下降至80/50mmHg,经积极止血,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后,血压平稳,再无出血。
  2.2 护理体会。
  2.2.1 保证充分休息:让患者卧床休息,并告知休息重要性,休息能使体内消耗能量达最低水平,以减少脂肪,蛋白质的分解,并注意保暖,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下降,应减少探视,以防交叉感染。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如昏迷者加床栏。
  2.2.2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血压、脉博及呼吸变化,患者因脱水严重,应注意皮肤弹性、干燥程度、眼眶是否凹陷以及尿量。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协助医生做好各项检查,定期监测血糖、血酮、二氧化碳结合力及电解质,并将结果及时报告医生。
  2.2.3 及时执行医嘱补液。患者因脱水严重,应有计划,合理地安排输液和速度,并根据患者年龄、心脑血管病、血压、血糖、尿量等随时调整补液量和速度。本组1例78岁患者,合并心力衰竭,输入液量和速度为该病的重点问题,经积极抗心衰,液速相对减慢,并密切监测心率、脉博、血压以及肺部啰音情况,病情得到控制,抢救成功。
  2.2.4 饮食护理。如昏迷伴高渗严重者,应留置胃管,注入多量温开水。清醒者鼓励多饮水,进食无糖食物,并将每天进食量告知患者,避免饮食过量。如患者进食后仍无饱足感,可进食低糖,高纤维的蔬菜[2],使用胰岛素皮下注射者进餐时间与注射时间要配合好。
  2.2.5 做好生活护理。昏迷者加强口腔护理,每天用0.9%生理盐水擦洗口腔2次/d,棉球避免太湿,并注意口腔有无霉菌感染及溃疡;定时翻身,擦洗,防止褥疮发生,经常按摩受压骨突粗隆处,留置尿管者避免牵拉,并保持床铺干燥、平整、清洁;做好会阴部的护理,凡留置尿管者应加强会阴的护理,每天用0.1%新洁尔灭消毒尿道口2次,并观察尿色是否混浊,沉淀,早期發现尿路感染,必要时做尿细菌培养。
  2.2.6 加强宣教力度。本组1例1型糖尿病青年患者,1年前患过DKA并发昏迷,经抢救成功,出院后大吃大喝,间断皮下注射胰岛素,导致本次再发病并发昏迷。所以健康教育极其重要,告知患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如血糖长期控制不良,饮食无控制,极易引起DKA或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后期可引起眼、神经、肾脏、心血管及感染等多种慢性并发症,致残率及病死率较高[3]。为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医疗开支,指导患者应终身遵守饮食疗法,坚持运动锻炼,合理应用降糖药、定期监测血糖、门诊随诊,可减少本病发生。
  
  参考文献
  1祝鸣兰等.重体腺瘤术后并发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2;5(1):392~393
  2 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10
  3 柏玉萍等.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血糖值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06;16(3):2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现代医疗护理活动日趋复杂,各种影响因素越来越多,手术室是为病人施行手术治疗,诊断以及担负抢救危重科室之一,手术室的安全管理是整个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执行医疗护理技术过程中,将会用护理缺陷而发生各种差错事故,因此,做好护理安全,防止在执行护理操作技术过程中出现差错事故是手术室整体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1 护理隐患    1.1 管理因素。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给
期刊
随着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同时,医护人员的职业风险也越来越多,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面对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护理行业是高风险、高责任的服务行业,由于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及医疗技术的局限性,使得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1]。结核病房是一个特殊的病房,医护人员所从事的职业又是一门特殊的职业,作为结
期刊
检验科在医院的日常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医院感染管理中也占有很大的比例。因为他所接触到的标本主要是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那些到医院看病的人有85%以上的患者直接或间接的和检验科工作人员都有不同程度、不同形势的接触,所以这些带有病毒、细菌的标本进入检验科、稍有不慎,就可能会造成工作人员的自身感染或交叉感染,也可能导致病人的医源性感染。因此,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
期刊
【摘 要】艾滋病(AIDS)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致,具有传播速度快,波及地区广和死亡率高的特点,而且尚没有杀灭HIV的有效药物和手段,被称为是一种不治之症。大多数艾滋病患者发病前后都有口腔损害的发生,其病毒(HIV)广泛存在于血液、唾液、精液、泪液、乳汁、阴道分泌物及组织之中,潜伏期短的2个月,长的可达15年,口腔门诊的各项操作与唾液的密切接触以及口腔医生
期刊
骨科是一门创伤性外科,专业性强,护士应变能力也要强。见习护士对临床知识很陌生,而且外科护理课本中骨科理论具体内容不多,实习时期在骨科时间短。如何利用短时间将专科知识传授给见习护士,并使见习护士得到最大程度的掌握,给临床带教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在2007~2009年带教工作中,改用分期施教法,收到良好效果。    1 带教方法    1.1 明确新环境的新要求,端正实习态度。为了加强对护生的管理
期刊
1、合理组织轮班作业,预防中暑、冻伤和过度疲劳。  2、根据灾害性质,选择安全、通风、排水、无鼠害的地方设置营地,避免余震伤及官兵。按照野营卫生要求,合理布局厨房、厕所、污物垃圾收容站。积极开展除“四害”,预防传染病发生。  3、加强饮水检测、洁治、消毒,防止水源性肠道传染病暴发流行和化学污染中毒。  4、严禁食用遭水浸泡、污染、霉变、腐烂的食物和膨胀、漏气、锈蚀变质的罐头。对于采购、赠送的食品,
期刊
【摘 要】 目的:讨论家庭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对36例出院后的糖尿病病人实施护理干预,另以36例作为常规对照组,然后比较两组病人在6个月后的血糖变化。结果:实验组的疾病控制指标优于对照组。讨论:家庭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效果。  【关键词】 糖尿病 家庭护理 血糖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1]。长期糖尿病可引起多
期刊
【摘 要】 目的: 为了解学龄期儿童对患儿病服的期待情况,从而有利于调节患儿情绪,促进疾病康复。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随机对杭州市某小学100名学龄期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龄期儿童迫切要求穿自己喜爱的病服。结论:我们应尽可能满足患儿的要求,设计出新颖别致 的病服,以满足不同年龄、性别病人的需要。  【关键词】 学龄期 儿童 病服    众所周知目前医院里基本上都是一种样式、色泽单调、款
期刊
四肢骨折常合并软组织的缺损,导致感染、骨外露或骨不连等并发症。既往处理这类伤情的原则是:早期清创、外固定,待创面感染控制,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后再行进一步的治疗。去年6月份以来我科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四肢开放性创伤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6~72岁,平均32.7岁。  1.2 伤因、伤型。受伤原因:
期刊
【摘 要】 目的: 总结96例颅脑损伤患者的管道护理体会。方法:针对96例患者需要脑室引流管、气管套管、吸痰管、留置导尿管、鼻饲管、吸氧管、深静脉置管的护理实践,观察总结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了管道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结论:管道护理工作在颅脑损伤病人中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 颅及损伤 管道护理 体会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的急症,其特点是病情重且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