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让学生喜欢学习化学的方法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feng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从这个角度看来,学生学习化学应该是兴趣盎然.但是事实是,有些学生不愿意自己动手,即便是教师演示实验,也提不起他们的兴趣,看都懒得看一眼;对化学学习存在抵触情绪,内心害怕这门学科,甚至有放弃的念头.如何引导学生走出困境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拓宽自身的知识面
  作为化学教师,教学中不但要完成基本化学知识的教授,还要尽量使化学知识存在于生活的背景中.如果仅仅具备化学专业相关的知识,只囿于化学领域,没有其他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则很难高屋建瓴,厚积薄发,只能穷于一时的应付,难免会捉襟见肘,更不用说驾驭教材了.
  每次进入教室之前,我都会忐忑不安.我总是羡慕老教师宽松教学环境、自由的讨论、画龙点睛、恰到好处的点拨,看似是妙手偶得,实际上这些都是优秀的老教师综合素质的自然流露和体现.因此,我们年轻的化学教师必须积极进取,通过不断学习,充实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想办法与学生心灵沟通.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刚刚工作的时候,就听一位老教师说,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好学生之所以学习好的必备条件之一.想想自己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涯,确实是这样,有时候就是因为喜欢这门学科的老师,继而喜欢上这门学科.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请学生回答问题,一个邀请的手势,一个“请”字,看似平常,却可以让学生觉得老师很和蔼可亲.课后,学生在校园里问“老师好”的时候,点点头,或是回复“你好”,会无形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班级里的一些活动,比如元旦晚会,春游等,尽量参与进去.这样,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和对自己的关爱.也就是让和谐的师生关系迸发强劲的教育正能量.
  三、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我们周课时是三节到五节不等,如果堂堂课一成不变地满堂灌,学生厌倦是早晚的事.所以,教师要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新的状态 ,教学设计因“人”而异,因“课”而异.
  例如,某一单元复习课,既没有实验,知识点还凌乱枯燥,为了让学生提起兴趣,达到上复习课的要求,我从提问方式入手.提问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按照一个姓氏提问,也可以按照一个宿舍提问,还可以根据在班级所承担的工作不同提问.学生对这种提问方式还保持有新鲜感,复习效果可以达到事倍功半.
  时代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赋予化学课堂教学更广阔的空间.尤其是有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体现的尤为明显.有机化学课程自身的特点非常明显:分子结构复杂、反应方程式难写、空间异构难以想象.让学生坐到教室里凭空想象,以学生现有的水平,大部分学生做不到.多媒体演示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例如,在讲“烷烃的二氯取代物”时,在平面上很难说清楚,也无法描绘出来,很难让学生直观地体会这一变化,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屏幕上,学生便一目了然,解决了理解障碍.
  四、选择有效的记忆方法,引导学
  生记忆
  化学这门学科属于理科里面的文科,有的学生不是不爱学习化学,而是学过记不住,久而久之,记不住的越来越多,成绩越来越差,最终就对化学这门学科失去信心.所以,我们要帮助学生选择有效的记忆方法,引导学生记忆.
  1.口诀式的记忆法.它包括缩略法、概括法、罗列发、联想法、形象法、特征法等多种方法.它能把复杂、众多的需记内容缩成易懂易记的词句,赋予其外在的音韵、节奏,使材料整齐对称、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增加趣味性,从而容易掌握.
  例如,氢气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开始时,先通气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气,因此可会意记作:“气体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
  又如,过滤操作实验,可以总结为: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过滤之前要静止,三靠两低不要忘;蒸馏操作实验,可以总结为:隔网加热冷管倾,上沿下沿两相平,需加碎瓷防爆沸,热气冷气逆向行.
  2.形象比喻记忆法.是借助于形象生动的比喻,把那些难记的概念形象化,用直观形象去记忆.
  例如,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是:“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地方出现的机会多,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地方出现的机会多.”这个问题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如果我们打这样一个比方就可以理解,也易于记忆.把地球比作原子核,把能力高的大雁、老鹰等鸟比作能量高的电子,把能力低的麻雀、小燕子等鸟比作能量低的电子.能力高的鸟常在离地面较高的天空飞翔,能力低的鸟常在离地面很低的地方活动.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总结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帮助学生学习化学.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样,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其他文献
【摘 要】 英语是一门语言,它最主要的作用是让人们沟通交流。在中等师范英语教学中,学生不能只掌握英语语法知识和单词,却难以用英语交谈。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学英语的目的,重视英语口语教学的优化开展。  【关键词】 中等师范 英语课堂 口语教学  由于英语教学存在的偏差认识,导致口语教学很不受重视,学生没有足够的口语学习时间和机会,口语能力大都是中下水平。这种状况致使学生难以全面的提高英语学习水平,同时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 其实指的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入手,到提高其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功能.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愿意亲手动手做化学实验.所以,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有助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一、化学实验教学的地位与功能  1.化学实验教学地位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从化学教学课标的要求看,化学
我坐在黑色的凤凰自行车上,道路坎坷泥泞,就这样,两个黑点朝卫生室缓缓移动。生病了,迷迷糊糊的,靠在他肩上,我闻到了清晨泥土的气息,瘦骨嶙峋的身体随着脚下的步伐,时而前倾,时而后仰……不知不觉中,我发现他老了!  记得十年前,我们一家人住在山坳里,外面的一切都不如门前的那棵枣树有趣。枣树开花了,我们数着“嗡嗡”叫的蜜蜂;结果了,他在树下教我们数数:“一个枣,两个枣……”那时,我总喜欢坐在他的肩上,摘
【摘 要】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头者,不如乐之者。”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万事万物,只要有了兴趣才能产生驱动力,面对很多想学好英语,却又无从下手的莘莘学子,本文会给予一些帮助。  【关键词】 兴趣 爱好 学生 英语 创造力 关注度  在新课程的推动下,英语在国际社会上扮演的作用越来越多,日益重要。各种考试中,英语都是属于重中之重。作为英语教师,我们的教学任务不仅是“teach s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的基础,也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因此,化学教师应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鼓励并指导学生做一些选做实验和家庭化学小实验.同时要善于开动脑筋,勇于创新,根据教学需要和具体情况,大胆进行化学实验改革,充分利用现有实验条件为教学服务.  一、 改验证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引导学生科学思维  例如,在讲“一氧化碳的性质”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对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上的差异和碳元素化合价的不
【摘 要】 语言不仅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掌握文化有助于更好的学习语言。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课前预习、教学过程以及课外活动三方面阐述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渗透策略,以期能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真正学以致用。  【关键词】 初中英语 跨文化意识 渗透策略  文化教育和英语教学是有机的统一体,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我们的教师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词法、语法,能阅读英语文章,更要让学生了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重视环境保护,防止环境污染,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越来越成为大家的共识.化学学科作为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对树立学生正确的环保意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本文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浅一些浅显的认识.  一、抓住时机,因时而动,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中学化学教材中潜
在历史的银河中,闪耀着许多光彩熠熠的星辰。一颗明星,就是一座照亮后人前进的灯塔。于是我穿过时间的隧道,在历史的太空,去寻找那一颗星。  我四处寻找着,忽然,我看见一位穿黑色长袍的先生正在桌上埋头写作。我走过去,他似乎被我惊觉了,慢慢地抬起头来。一张瘦削的脸庞,透露出刚毅与坚强;两道犀利的目光,仿佛能刺透那沉沉的黑夜;一头不屈的硬发,根根显示着与恶势力的不调和。没错,就是他——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也看
【摘 要】 多角度的创情激趣很重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得到主动发挥,大大提高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 策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国与世界在逐渐接轨,为此英语成为了我们必须选修的一门语言学科,其慢慢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前我国的教育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开设了英语学科,学习英语更是伴随
【摘 要】 本文通过了解自主学习方式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提出了在新课程标准下中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以及在其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对中学生学习英语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中学英语 自主学习 方式思考  1. “自主学习”方式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1.1自主性  实行新课程标准改革后,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认可和尊重。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收器,也不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