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形分析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shixi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小觑。而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继承优秀文明成果,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加强对文言文相关内容的重视,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依照部首断定字义范围
  部首是传统称法,与偏旁等同,主要是指合体字构形部件中用于表明其属性的部分。在文言文词义范畴的判定中,应用依照部首的字形分析法可获取较好效果。如对于一些木字旁、金字旁、王字旁的字,依照部首便可判定其词义分别与树木、金属、玉石相关。但是应注意的是,虽然依照部首可判定字义范围,但是依旧无法解决具体的字义问题,仅可做辅助应用。对于一些不存在明显偏旁部首的独体字,对其意义的判定还是要依靠对字形构造的分析探究。
  二、明确古今字义
  古今字主要是指同一个字在古今时代应用不同字来区分表达,在中职文言文教学中较为常见。如对于“莫”字,站在字形角度上分析,主要是指太阳落到草下,也就是昏暮的意思。但是由于此字还具有“没有”的含义,便再造了“暮”字来帮助区分,以免混淆。由上述可知,“莫”为古字,“暮”为今字。又如“州”为古字,在现今又写为“洲”字,这些字义均可应用提高的。文言文学习也是一样,重点不是让学生在一篇文言文中掌握某些语词在该文中的意思,通假字通的哪个字,翻译成现代汉语等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通过学习一篇旧的文章,在读到新文言文时,能够通过学过的相关文言知识去理解。
  预习在这里就非常重要了。考虑到学生的学科压力和部分学生的自觉性,在进行新的文言文学习前要给学生留下一段短时间的课堂预习,这里就体现了文言文教学中的“急”。学生快速预习不仅是让学生对新的文章进行熟悉,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通过预习试测自己是否掌握了学过的相关文言文知识。在讲解新的文言文时,总会出现一些学过的文言词语或句式,学生要做到烂熟于心。而文言文语法结构一般是很固定的,尤其是读唐宋八大家的作品很容易看到这一点。学生能否快速达到举一反三取决于其对学过的文言文掌握的熟悉程度,而这种熟悉程度是需要“缓”的学习才能达到的。
  “急”还要求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面提到的预习、举一反三其实是一种自学能力。而学生对文言文有了兴趣,自学起来就容易多了,同时也会喜欢去读一些文言文。因此,文言文教学不能照本宣科,在讲解一篇文言文时可以讲述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使学生感到学习文言文并非是枯燥的。即使是一些散文体裁的文言文,教学中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有关作者的基本情况,课本所选的文章都是在文学史上享有名气的大家所作,讲讲他们的故事也会激起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总之,语文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兴趣,以“缓”的文言文教学为主,在中学阶段就为学生打好文言文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岔河中学(226403) 字形分析法明确古今意义。应注意的是,字形分析法在应用中不可生搬硬套,因为各字形结构之间有所差异,其意义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如“牧”字从牛从文,本义为:对各类牲畜进行放牧,并不单指牛。而“伐”字的本义并不单单指用戈杀人,而是指一切利器。
  三、科学理解文言诗词意境
  文言作品的意境情感是通过字词来表达的。因此,在文章意境、思想、情感的把握中,需对注入了作者情感的字词进行耐心且全面的解读。
  如学生都很熟悉的《送友人》是一首极具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对送别环境、气氛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渲染,以此表达出自己对于朋友的惜别之意。诗最后一联“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是整首诗中唯一提到了行人动作的诗句。但是对于此时送别友人的李白而言,无论是什么词语均无法充分表达出其内心的感受。因此,诗人借《诗经·小雅·车攻》中的“萧萧马鸣”之句,以两匹不愿脱离同伴的马儿来表达自己对于友人的惜别之意。而在尾联中,应用内涵最为丰富的便是“班”字,如果想要充分把握整首诗的意境内涵,便可应用字形分析法对“班”字进行分析探究。“王”表达的是“玉”意。“班”的金文字形为,就好像在用刀割玉,本义即为以刀割玉,在对其做引申处理后,便可得到分离、惜别之意。而在此诗句中的“班马”所指便是离群的马。
  四、用与生字有共同构件的他字判定字义
  这里所提到的“共同构件”并不包含偏旁部首,而是指除部首之外的所有其他部分或是其中某一部分。一组字中如果存在着共同的组成部件,且其字义具有共同点,那么便可判定其他具有共同构件的字词也具有这个意义。
  此类词在文学上被称为同源字,也就是说这些字具有共同来源,是在字词创造中所赋予字的表义方向、固定式内涵。所以,一组同源字的含义必定具有共通之处,其字音有时也较为相似。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便可选用以往较为熟悉的字,对其公共义项进行分析,并将其字义分派给其他生字,并结合语境衍生出较为适宜且贴切的字义。
  如《战国策·齐策》“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其中的“揭”字。碣:谒是它的同源字,“碣石”为高高挺出的势头,而“谒”则是指用言语来说明一件事。对同源字进行引申处理,便是:说他人的事情,即为告发;而说自己的事,便是揭示。“谒”还指名片,在名片中说明自己的实际状况。由此可分析出,“曷”具有高举、呈现的意义。可初步判定出:揭与手必定存在着关联,用手高高呈现,也就是举起。而课文中的“揭其剑”所表达的便是高举他的剑。成语“揭竿而起”中的揭也是表达高举之意。
  对于汉字构件之间关联的综合化掌握,可实现难字的简单化处理。与此同时,还可帮助学生认识一些独体汉字、构件的形成原理及内涵,学生对于字意的理解度也可得以增强。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学生对于文言文汉字构件意义的认识较为有限。如果想要在文言文教学中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性作用,合理选取时机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及学习技能,全面增强其对于文言文学习的自主性及参与度。
  总之,为了提高中职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全面增强文言文学习的趣味性,为学生轻松理解词义提供助力,教师可以采用字形分析法。但是在字形分析法的应用中,需注意它仅为一种辅助教学方式,象形、会意、形声等创字方式无法实现对所有汉字的全面涵盖,因此这种分析方式并非万能,无法放之四海而皆宜,应依照教学实际状况进行合理化安排。
其他文献
安徽农垦华阳河农场有限公司以"致力绿色有机,服务美好生活"为目标,将稻渔综合种养列为农场公司首位产业;积极落实省农业农村厅提出的稻渔综合种养"百千万"工程,实施生态、绿
共生理论原本是生物学的概念,指的是不同种类生物的互生互利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教育学家衍生出了共生教育理论,指的是在共生性的环境下促进学生成长为有共性思维、人格和行为习惯的人才的教育。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运用共生理论,协调语文学习中的矛盾点,促进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提高文言文学习水平。  一、层次开掘,以言读文  学习文言文应该首先将其作为一篇“文”来阅读,要避免过于关注字词理解、文言
悠悠淮河一路向东,它流经的寿西湖农场近年来物阜年丰、四时如锦,一派人和业旺的气象。寿西湖农场党委始终把"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放在工作首位,以基层党组织标准化
做好锦旗、奖状的收集、管理和利用工作沧州工业学校李玉芬,黄晓扣锦旗、奖状是本单位及其部门的历史反映.是荣誉的具体体现.是本单位全体人员劳动的成果,是对外宣传、撰写文章的
在我们的印象中,高三语文复习课无非就是复习课本,做题目,做试卷,不管是一轮复习还是二轮复习,都是按照这样一个步骤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如此单调乏味的课堂内容不仅让学生厌
(一)昏黄的路灯散发着淡淡的清冷转过千百回的巷口走过了多少光阴的故事留下了多少重逢
语文新课程改革已进入初步收获与阶段反思的时期,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及课标版实验教材的全面使用,初高中各自阶段的教学体系正逐步完善,但是各自独立发展的初高中语文教学体系之间,存在着影响它们无缝衔接的断层盲区。这种断层盲区现象体现最突出的,就在于文言文教学方面,处于“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状态,并无统一的渐进的系统的规划设计,以致在初高中衔接阶段,师生普遍对这种教学上的“脱节”感到不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民族精神赖以生存的沃土。古诗词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感悟,也是作者智慧的结晶。在古诗词的世界里,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也有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坚定意志,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还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境界,更有“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浩然正气,等等,这是中国文学史永恒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的魅力所在,体
由于网络文化和现代学习生活方式的影响,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方面的确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多数高中生普遍反映文言文晦涩难懂,难度较大,丝毫没有学习的兴趣。而且,由于文言文在日常生
在听课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高效课堂往往都是因为执教者吃透了教材。反思自己在以往的教学中,之所以留有不少遗憾,根子也是对教材理解不到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立足教材,关注教材的整体性、生活性,关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方可实现高效课堂。  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确,作为教师,首先是对自己所教授的知识明明白白。帕克·帕尔默认为教师“要在个人意义上出神入化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