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衔接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程改革已进入初步收获与阶段反思的时期,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及课标版实验教材的全面使用,初高中各自阶段的教学体系正逐步完善,但是各自独立发展的初高中语文教学体系之间,存在着影响它们无缝衔接的断层盲区。这种断层盲区现象体现最突出的,就在于文言文教学方面,处于“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状态,并无统一的渐进的系统的规划设计,以致在初高中衔接阶段,师生普遍对这种教学上的“脱节”感到不适应。这对学生的文言文学习,乃至整个高中语文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
  一、国家层面:完善课程标准
  国家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是各省初高中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质量评价的最重要依据。课标中关于文言文教学相关规定的较大“脱节”,是导致初高中文言文教学出现衔接不顺畅的根本原因所在。也正因此,影响到了教材的编排结构,影响到了教材的文本选择,影响到了考试的命题方式,影响到了教師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最终影响到了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效果。所以,如果要改变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脱节”现象,必须完善两个学段的课程标准。
  在未来重新修订语文课程标准时,必须建立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同为基础教育不可分割的整体意识,让两个学段的课程标准能够打破相互分离、相对封闭的藩篱。当前,很多省份的高中教育日益普及,我们应将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进行十二年整体规划,切实加强各阶段教育之间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另外,在课程标准编写时,要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对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课程标准设置合理的梯度,要按照学生认知发展的科学规律,实现文言文教学的连贯性。对高一年级的文言文教学,有必要进行专门的衔接规划。
  二、省辖层面:改革现有教材
  当前初高中语文教材中编入的文言文,从总体上看,能够充分体现中华古典文化的精髓,且绝大多数都是适合中学生学习的浅易文言文。但是,这些选文在各学段间的编排顺序、编排依据缺乏统一的标准。鉴于初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篇目数量的较大差别,笔者建议,在小学阶段即加入文言启蒙教育,同时适当增加初中教材文言文占比,整体考虑小学、初中、高中教材中的文言文编排,使之成为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精细体系,从而缓解高一学生因文言篇目大幅增加而产生的强烈不适感。
  目前,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是以附录的形式,将语法知识相关内容平均分配到各年级教材中的,附录内容与教材选文无必然联系。课标说要淡化语法,但考试又涉及,广大初中教师只能借助“附录”这种“非正式”资料,开展不成体系的语法教学。语法是文言文学习的必备知识,我们应当把“淡化”理解为“简化”,让语法光明正大地成为教材的正式篇章,编排时与选文有机融合,依托选文来开展教学。
  三、市域层面:深化交流培训
  目前,初高中教师主要在各自学段流动,即便是完全中学的教师也极少跨学段教学。这种初高中相分离的循环流动方式,必然会使初高中教师不熟悉对方学段的课标要求、教材内容、教学方法,难以对中学六年语文教学有整体把握。因此,在无法实现大批量教师跨学段循环的情况。笔者建议市级教育主管部门,通过组织初高中跨学段教研活动,来帮助初高中语文教师了解并研究对方学段的教学情况。例如,可以安排高中教师到初三年级听课,初中教师到高一年级听课,开展衔接课专题比赛展示活动,开展衔接教学专题培训等。
  由于目前江苏省各市在中考方案制订方面有自主权,各市在语文考试的时间、分值方面要求并不统一,文言文考查的内容、形式、难度也不尽相同,这必然会使各市文言文教学的要求不一样。笔者认为,语文科目考试时间和分值相同的城市,可以尝试联考,进一步加强交流互鉴。大家可以站在提高学生文言素养和能力的更高视角,共同研究并服务于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
  四、学校层面:拓展课程资源
  尽管初高中语文教材在文言文教学衔接方面有些许遗憾,但是高中可以通过灵活而扎实地开展学生自主选学课程,对教材的不足进行弥补。高中学校可以通过研究性学习和编写校本教材,促进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衔接工作。可以将一些原本束之高阁的优秀教材引入课堂,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实际能力。例如,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系列中,有选修教材《语言规范与创新》《当代语言生活》,若学校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校本化实施,定会提高高一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初高中课程标准都提到了“要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不应局限于校内,我们可以把眼光转向社会。江苏省作为文化大省,名人辈出、古迹众多,定然不乏校外文言文课程资源。例如,无锡一些高中以“中华文化寻根”为主题,在高一年级开展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到达惠山古镇、荡口古镇等地,现场品读石刻碑文等历史遗迹,引导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有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强烈兴趣,高一年级开展文言文衔接教学的效果定会显现。
  五、教师层面:调整教学方式
  针对学生初中阶段汉语语法知识薄弱的情形,我们对高一的教材教学可以暂缓,可以先把现代汉语基本语法知识体系作为教学重点,让学生达到三个基本目标:能够分析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词性,能够分析短语在具体语境中充当的语法成分,能够分析复杂句子的语法结构。实践证明,这对学生未来进行语病辨析、句式变换、句子仿写、文言文语法现象的辨识、写作表达能力的提升都大有益处。
  针对衔接阶段学生文言文学习心理准备不足的特点,笔者建议进行过渡性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教学。若随意地用高考类题目的繁琐和难度来“激励”学生,其实是不可取的,因为这种激进的做法不可能让学生一步转入高中文言文学习的理想状态。我们可以依据教育家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的理念,择取一些篇幅和难度介于中高考之间的课外语段,开发文言文衔接教学的校本教材,搭建合适的阶梯,使得学生在“跳一跳”后,更好地攀上高中文言文学习的平台。
  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目标和课堂形式有明显差别,在高中文言文学习初期,我们可以适当降低教学难度,精心设计趣味性的教学形式。比如,教庄子《秋水》,可以引入漫画大师蔡志忠先生的系列动画片;教《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等《史记》篇目时,可以让学生编排课本剧。这些方法能显著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与动力。
  笔者深知,各地区、各高中的语文衔接工作会涉及到诸多因素,会遇到很多实际的复杂问题。为了更好地建设高中语文课程,坚守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成果,完成初高中文言文教学体系的无缝衔接,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索,与专家同行探讨交流,共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其他文献
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设置必修和选修模块,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必修课旨在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让学生通过学习具备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语文的应
为促进垦区之间工作交流,学习借鉴广东农垦在改革发展和宣传文化工作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本刊编辑部组织部分垦区宣传工作负责同志参加"广东农垦行"活动,深入广东垦区考察调
七月的北大荒,稻浪接天,绿意盎然。雨后微风徐徐,带来清爽阵阵,一如农垦改革风吹,催发无穷生机。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和《中共黑龙江省
高考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亦被称为高考“第六科”。可以说,胜作文者不一定完胜高考,但是作文失利,必将影响高考全局。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材料作文的能力和水平,突出作
安徽农垦华阳河农场有限公司以"致力绿色有机,服务美好生活"为目标,将稻渔综合种养列为农场公司首位产业;积极落实省农业农村厅提出的稻渔综合种养"百千万"工程,实施生态、绿
共生理论原本是生物学的概念,指的是不同种类生物的互生互利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教育学家衍生出了共生教育理论,指的是在共生性的环境下促进学生成长为有共性思维、人格和行为习惯的人才的教育。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运用共生理论,协调语文学习中的矛盾点,促进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提高文言文学习水平。  一、层次开掘,以言读文  学习文言文应该首先将其作为一篇“文”来阅读,要避免过于关注字词理解、文言
悠悠淮河一路向东,它流经的寿西湖农场近年来物阜年丰、四时如锦,一派人和业旺的气象。寿西湖农场党委始终把"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放在工作首位,以基层党组织标准化
做好锦旗、奖状的收集、管理和利用工作沧州工业学校李玉芬,黄晓扣锦旗、奖状是本单位及其部门的历史反映.是荣誉的具体体现.是本单位全体人员劳动的成果,是对外宣传、撰写文章的
在我们的印象中,高三语文复习课无非就是复习课本,做题目,做试卷,不管是一轮复习还是二轮复习,都是按照这样一个步骤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如此单调乏味的课堂内容不仅让学生厌
(一)昏黄的路灯散发着淡淡的清冷转过千百回的巷口走过了多少光阴的故事留下了多少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