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层CT评估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升主动脉弹性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

来源 :放射学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dawei2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256层CT心电门控扫描评估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升主动脉弹性的价值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搜集2018年12月-2020年10月本院诊断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并行256层CT心电门控扫描患者中图像质量较好且无明显呼吸、心脏搏动伪影的56例纳为研究对象(男37例,女19例),分为冠状动脉狭窄阳性组(n=35)和冠状动脉狭窄阴性组(n=21),并根据狭窄程度将冠状动脉狭窄阳性组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狭窄3组。将原始数据间隔5%R-R间期进行多期相重建,测量并计算升主动
其他文献
目的提出一种简单明确且可扩展的“中医理论-检测设备”对接方法,建立可以被现代科技测量的中医工程概念体系,以解决中医理论体系和现代科学技术之间对接难的问题。方法通过中医诊断学相关文献回顾,梳理中医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等中医基础理论和诊断学概念,以及经络腧穴等针灸概念,选择合适的测量客体,并建立测量变量体系。结果将中医证候的仪器测量客体定义为最小测量单元,用中医语言描述为测量元素,用工程学语言描述为测量变量。测量变量各自逻辑独立、边界清楚,区分测量变量和量值。以现代中医诊断学中“证素”概念为基础,系统整理文
目的评价临床实验室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性能及六西格玛质量水平。方法参照CLSI系列文件、国家相关卫生/医药行业标准、结合检测系统状态,验证检测系统的精密度、正确度、线性范围、携带污染率、生物参考区间及六西格玛质量水平,将实验室验证结果与质量允许范围进行比较。结果HbA1c浓度在5.0%、9.947%时,实验室批内不精密度(CV r)分别为0.73%、0.519%,总不精密度(CV l)分别为0.76%、0.779%;检测具互换性的有证参考物质,低[(5.02±0.15)%]、中[(6.86±0
目的探讨股骨头近端骨缺损在内固定术后的生物力学情况。方法选择正常志愿者1例以及股骨近端骨缺损内固定术后患者1例进行股骨近端有限元模型的建构。在Mimics软件中输入DICOM数据进行截骨模拟,建立70°Pauwells角且骨缺损体积不等的股骨颈骨折模型。在模型与空心钉完成装配之后,于ABAQUS软件中进行导入,执行约束与加载操作。结果股骨颈外上方和下方的最大应力是18.9 MPa和24.2 MPa,应力集中分布在股骨颈中段。股骨头的应力峰值最大,股骨颈上方次之,而下方空心钉所受到的应力峰值最低。随着股骨颈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椎间融合术中腰椎融合器的生物力学性能,为临床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基于正常人L3~4节段的CT扫描数据,采用3D打印技术进行钛合金椎间融合器制作,设备为EOSINT M280(EOS GmbH公司,德国)。建立完整的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实验模型进行不同入路的生物力学性能测定并进行对比研究。手术入路包括前路腰椎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对刺激粒细胞生长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效应。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血液肿瘤患者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其中PEG-rhG-CSF组患者50例,在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第1天或异体干细胞移植术后第5天予PEG-rhG-CSF 6 mg皮下注射;rhG-CSF组患者44例,在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第1天或异体干细胞移植术后第5天予rhG-CSF 300μg Qd皮下注射,至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1.5×109/L停药或减量。
目的研究不同情绪类型的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视频刺激下的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EEG)特性,通过分析受试者观看VR视频时的EEG能量,探究不同情绪类型VR视频对受试者神经活动的影响。方法首先制作3种情绪类型(正性、中性、负性)的VR视频,招募30名健康受试者(男15人,女15人),让他们观看这些视频,并完成情绪评价,同时采集他们观看任务时的8通道EEG信号。然后对EEG信号做预处理,包括滤波、去除坏导联及坏段、去除眼电成分、插值及重参考。对处理干净的信号
目的在房水流动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测试中,选择最佳跟随性示踪粒子是展示真实流场的必要前提。本文探讨眼球房水慢流PIV测试中不同粒子的跟随性并选择最佳显影效果的示踪粒子。方法依据几何相似性原理,设计并加工5倍于真实人眼大小的眼球模型;分别选择10μm空心玻璃珠,以及1μm、3μm、7μm和20~50μm粒径荧光粒子作为示踪粒子,运用PIV系统在眼球模型上进行流场测试,比较粒子的空间分布规律探讨粒子跟随性问题,确定可用于房水流场测试的最佳示踪粒子。结果荧
1故障一故障现象:废液泵在运转时噪声过大,影响患者治疗。故障分析与排除:首先检查废液泵电机运转是否正常。将泵头拆下,开机进入维修模式,运行废液泵,设置转速至“30”以上,等待一段时间无明显噪声,电机正常工作。接着安装泵头,运行废液泵,此时有明显异响,可以判断泵头存在故障。检查发现泵头两侧滚轴运转阻力增大,用无水乙醇清洁表面后滴入石蜡油进行保养,待转动平稳装回机器,运行时已无明显异响,故障排除。
目的探讨CG、TBA联合AFP和PIVKA-Ⅱ检测在HBV感染相关肝脏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模型,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乙肝患者60例(肝炎组)、肝硬化患者60例[肝硬化组(肝硬化代偿组36例)、(肝硬化失代偿组2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肝癌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入组者均进行血清甘胆酸(CG)、总胆汁酸(TBA)、甲胎蛋白(AFP)、维生素K缺乏Ⅱ诱导蛋白(PIVKA-Ⅱ)等肝病生物学指标
目的:观察不同腧穴配伍电针对肥胖大鼠脂代谢和肝脏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不同腧穴配伍电针对肥胖的调节效应是否具有差异性.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下肢电针组、腹部电针组、标本配穴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饮食喂养诱导肥胖大鼠模型.下肢电针组选取“足三里”“丰隆”,腹部电针组选取“中脘”“天枢”“关元”,标本配穴组选取上述所有腧穴,分别给予电针治疗,10 min/次,3次/周,共治疗8周.治疗后,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进食量,全自动生化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