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土地改革 促进乡村振兴

来源 :农村百事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601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条例》如何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
  答:《条例》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强化对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的管理和保护,针对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制度边界,强化了法律责任。一是规定国家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政策。明确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并建立耕地保护补偿制度。二是规定开垦耕地验收制度。明确省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对“占补平衡”开垦的耕地进行验收。三是规范和细化土地整理。明确制定土地整理方案的相关要求、实施主体等,鼓励社会主体依法参与土地整理。四是明确耕地保护责任主体。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耕地保护负总责,国务院对其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落实情况进行考核。五是严格法律责任。加大了对破坏耕地、拒不履行土地复垦义务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增加了对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的处罚规定。
  问:《条例》在《土地管理法》的基础上,对土地征收制度作了哪些细化?
  答:为保护好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条例》对土地征收制度作了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一是细化征收程序。增加征收土地预公告制度,明确土地现状调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要求;征收土地申请批准后,地方人民政府发布征收土地公告,公布征收范围、时间等具体工作安排,对个别未达成征地补偿安置协议的作出征地补偿安置决定,并依法组织实施。二是规范征收补偿。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落实土地补偿费等有关费用,保证足额到位,专款专用,有关费用未足额到位的,不得批准征收土地。明确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的分配办法。三是强化风险管控。明确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申请征收土地的重要依据,并对风险防范措施和处置预案作出规定。四是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要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应当有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村民委员会和其他利害关系人参加;多数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为拟定的征收补偿安置方案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听证。
  问:《条例》在保障农民宅基地合法权益方面作了哪些规定?
  答:《条例》在宅基地管理等直接关系农民利益的问题上,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并针对“合村并居”中违背农民意愿等突出问题作出了限制性规定。一是保障农民合理的宅基地需求。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安排建设用地指标,合理保障本行政区域农民宅基地需求。市、县、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要科学划定宅基地范围。二是规范宅基地管理。明确宅基地申请、审核批准程序;农民依法自愿有偿退出的宅基地,应当优先用于保障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宅基地需求。三是禁止侵犯农民依法取得的宅基地权益。明确禁止违背农民意愿强制流转宅基地,禁止违法收回农民依法取得的宅基地,禁止以退出宅基地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禁止强迫农民搬迁退出宅基地。
  问:《条例》在《土地管理法》的基础上,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作了哪些细化?
  答: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对于建立完善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条例》主要在以下方面作了进一步细化:一是加强规划管控。明确国土空间规划应当统筹并合理安排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布局和用途,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国土空间规划提出规划条件,明确“入市”土地界址、面积、用途、开发建设强度,并会同有关部门提出产业准入和生态环境保护等要求。二是明确交易规则。规定土地“入市”需编制相应方案,双方要签订书面合同,并报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备案;土地使用者应当及时支付用地价款,依法缴纳相关税费;“入市”土地使用权再流转的,应当签订书面合同,并书面通知土地所有权人。
  问:《条例》在优化用地审批程序方面作了哪些规定?
  答:《条例》贯彻落实国务院用地审批有关改革精神,对农用地转用审批制度作了优化。一是减少审批层级。规定市、县人民政府组织自然资源等部门拟订农用地转用方案,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即可,删除了原条例中 “逐级”上报审批的规定。二是简化审批材料。对原条例中“一书四方案”(建设用地呈报书和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收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进行合并调整,整合为农用地转用方案和征收土地申请,并明确了农用地转用方案内容。三是合并审批事项。合并办理单独选址建設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
  (资料来源:《农民日报》)
其他文献
微视频是科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它与当前教育教学的融合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趋势。尤其是对于小学英语学科而言,我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受到母语的影响较大,且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和情境。特别是小学生群体,他们认知能力有限、知识储备较少、理解能力弱,因此学习英语的难度更加明显,需要教师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情境。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水平,增强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兴趣,成为不少英语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和困境。微视频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英语学科的教学困境,实践效果得到了广泛验证和肯定。本文将主要讨论微视频
进入秋季,气温降低得更快,而这个时候养肺润燥、保暖防寒就是养生的首要任务。除了注意休息、防止受寒、调养心脾外,饮食上也有讲究。俗话说:“白露吃五白,大病小病都不来”,其实不止“五白”,多种白色食物都非常适合这个季节。白果:益肺气、治咳喘银杏果俗称白果,有益肺气、治咳喘等作用。但是由于白果里含氢氰酸(一般以绿色的胚部毒性最强)这种有毒物质,一定不要生食,也不要随意摘路边的白果拿来吃,以免中毒。食用白果必须熟食,而且要少量。
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可以宴饮、逛街,也可以看电影、玩“狼人杀”。其实,今天很多的聚会娱乐项目,在中国古代已有原型,除了饮酒赋诗外,也有一些新奇的娱乐项目,让历代文人雅客乐此不疲。文人雅集:曲水流觞中国古代文人雅集时,饮酒赋诗是最重要的一项娱乐活动,最有名的便是东晋时的兰亭集会,兰亭集会又因曲水流觞而成诗文名扬天下。
教师是毛泽东最初的职业愿望和一生关注的职业,无论是作为小学教员、校长,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青年时期曾在多所学校就读,参加革命后又有不同领域的老师,其间与老师们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学习交流和生活交往,他本人在不同时期也有做老师的经历,可以说,“教师情愫”贯串了毛泽东的一生。让我们随同作者一同回望伟人毛泽东的教师情缘……
在当年明月所作的《明朝那些事儿》一书中,记载了明朝数十位光耀史册的人:第一宰相张居正、第一廉吏海瑞、第一忠臣于谦、第一名将戚继光……但在最后一篇中,作者描述了一位于功名“毫无建树”的“普通人”——徐霞客。“我之所以写徐霞客,是想告诉你:所谓百年功名、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与一件事情相比,其实算不了什么。这件事情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晨风晓月,燕语低飞,一怀情愫绞杂风中念语轻轻略过耳边;那年,那夜,窗外的月影透过帘幔,一半洒在我的枕边,一半挂在高高的苍穹。路,走过悄然的平静,留下印记深深地刻在心里,等待的苦与痛微笑着弥漫在天际,高低明谧的星光,波光点点的心湖,此刻泛起苦涩的希翼。静谧处,微弱的虫鸣激荡等待的心,每一个清晨,目光追逐窗外飘过的清风,牵挂地平线升起的一抹彩虹,默默地送上滚烫的心语;静静的夜,拥衾凝望,仿佛目光要洞穿坚墙去触碰你的无眠。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良好的情感是在幼年时期形成的,如果幼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爱不是被动的接受,不是一味的索取;爱是互相体谅,互相付出。懂得感恩的人才能比别人拥有更多,生活得更幸福!一、以家庭教育入手,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师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使家长成为学前教育机构的合作伙伴。”在开展感恩教育的过程中,从家庭教育入手开展感恩教育,使幼儿形成初步的感恩意识。
在疫情网课期间,传统的作业设计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期望,大多数语文教师以求巧、求新的风格,设计出多样的作业。语文作业是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结合当下疫情,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也必须有新的要求。一、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线下对我校七年级近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旨在了解教师在语文作业设计的情况,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的学习情况。
《丁有宽读写结合》一书是丁有宽教师集几十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尤其是结合农村教育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特点,创新了以记叙文为主体的教材教法新体系,在小学语文新教法中灌输了素质教育新理念。我十分感佩丁有宽教师的钻研精神和创新劲头,几十年的农村任教生活在他眼里是珍贵的教育理念形成的沃土,他用心观察着每一双眼睛,精心试炼着每一节课,在反反复复的实践中磨砺出小语课堂的真法——读写结合。整本书中充盈的是他躬身劳动的果实,对于我——一个小学一线教师而言,书里的内容是那样贴近我的讲台,尤其是读到丁有宽教师对小学生写话和作文的解读
一次月假,我家访到船房乡,学生家在山顶上,通往山顶的路只有一条羊肠小道。我和随行老师不得不打电话向乡政府求助,乡政府很快给我们找来一辆摩托,摩托司机刚巧是我在民中教过的学生。看到我时,学生很高兴,但也异常坚决地阻止我上山。他说,“张老师,我去把她家家长接下来,你问问他们情况就行了,你就不要上去了。”我坚决拒绝了,“我已经到山脚了,难道离山顶还很远吗?”学生说:“远倒是不远了,可是很危险。”我不解地说:“他们都能住在山上,我只是上山而已,都到这儿了,我是一定要上去的。”学生见劝不了我,非常为难地说:“那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