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具对古籍保存状况的影响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gangdi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籍装具作为保护古籍的第一道“大门”,对古籍的保存状况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者对山西博物院馆藏古籍善本保存状况和其装具类型、状况进行了统计调查,分析不同装具及其保存状况对古籍保存状况的影响,为全面开展古籍及其装具的修复提供了数据基础。
  关键词:山西博物院;古籍;装具;破损调查;破损类型
  山西省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山西博物院古籍善本整理、研究与编目”项目研究之一,是调查研究山西博物院古籍善本现有的保护状况,内容包括古籍善本的破损状况,古籍装具的类型、破损状况及对古籍保护的影响。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山西博物院馆藏古籍善本的保护现状,探索古籍保护的最佳途径。
  1 山西博物院古籍善本破损状况调查
  古籍的破损是我国图书馆、博物馆等古籍收藏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山西博物院成立于1919年,百年来,通过社会征集、购买、接收捐赠等多种途径,收藏了近8万册古籍,其中不乏珍贵的善本。这些古籍有很高的历史、学术和文物价值。由于过去古籍藏书的书库环境、保护设备、保存理念等方面的落后,长期在自然环境下收藏保存的古籍及其装具,不仅遭受自然的侵蚀,如水渍、烬毁、霉蚀、虫蛀、鼠啮等,还受到人为的损坏,如磨损、撕裂等。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纸张酸化、老化现象特别突出,加上历史上非专业人员的修补导致古籍二次破坏,多数古籍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有些严重的已不能翻阅、移动。
  2 古籍善本装具的现有状况
  书套是中国古代书籍传统的保护装具,也称“函套”“装具”,即囊、纸板盒、夹板、木盒等的总称。古代书套通常使用纸板和织物制作,纸板使用人工合成的2~3毫米厚黄纸板,外包织物有宋锦、棉布等。书套在结构设计上有六合套、四合套、夹板、插套等多种形式。六合套中又有云套、月牙套和普通形式六合套之分。夹板和书匣为木材制作。
  书套不仅能增加文献的美感,使文献显得珍贵,还能起到保护文献的作用。书套是古籍保护的第一道防线,可保护古籍不被磨损,还能防尘,并能够防止光线对古籍的损害,给放置在套体内的古籍设立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存空间。这个空间降低了外界的温湿度变化对古籍的影响,因为书套的自身材质能够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子,具有一定的空气湿度调节作用。由于内装具与古籍朝夕相处,装具的质量和状况好坏对古籍寿命产生直接影响。
  山西博物院馆藏古籍善本600余种,5043册,有34种231册古籍无函套,572种4812册古籍有函套保护,计884函。常用的函套主要有四合函套、六合函套、夾板和少量木盒。这些函套的制作年代无档案记载,据调查了解,一部分为清代制作,一部分在1949年前后制作。因制作年代久远、时代变迁,古籍在流转过程中,因保护、使用不当等各方面原因,许多函套出现各种各样的破损状况,有些古籍函套缺失,状况堪忧。为了解古籍装具对古籍状态的影响,笔者对山西博物院馆藏古籍善本的装具做了详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状态完整和破损各种类型装具及内装古籍的状况,以及无函套保护的古籍的现状。同时了解在太原所在中原地区的气候环境下,哪种对古籍保护更加有利,从而找到一条保护古籍的最佳途径。
  2.1 六合函套的状况
  山西博物院馆藏古籍善本使用的六合函套有普通形式六合套、云套、月牙套、万字套等,以普通形式六合套为主。函套主要使用纸板和织物制作,纸板使用人工合成的黄纸板制作,外包织物有棉布、织锦等。六合函套共13函,善本12种49册,完好的有6函,破损为7函。六合函套的数量很少,破损不严重,有少量的磨损、别字缺失。据统计,完好的六合函套内装古籍破损种数比例为50%,册数的比例为75%;有破损状况的六合函套内装古籍破损的种数和册数均为100%。由此看来,古籍装具的完整与破损对古籍的保护起很重要的作用。
  2.2 四合函套的状况调查
  山西博物院馆藏古籍善本使用的四合函套共计850函,完好的512函,有破损状况的338函,占山西博物院馆藏古籍装具的绝大多数,因此,更能反映出古籍装具对古籍保护状况的概貌。函套的制作年代因无档案资料记载已无从可考,据调查了解,有些函套可能与书籍同时产生,有些函套可能是破损后及时补做的,有些函套是古籍出现破损状况很久以后补做的。函套的制作材料是纸板和织物,纸板使用人工合成的黄纸板,外包织物有棉布、织锦等,主要以蓝布为主。
  2.2.1 完好四合函套内的古籍善本状况
  据统计,完好四合函套内古籍善本,无破损的种数比例为4.64%,册数比例为2.23%;修复完好的古籍种数比例为20.22%,册数比例为25.15%;有破损状况的古籍种数比例为75.14%,册数比例为72.62%。函套无破损和函套修复完好内的古籍有完好四合函套保护,状态基本稳定。而纸张年久自然酸化、老化或出现破损状况长久失去函套保护的古籍,及时补做函套,在完整无破损的装具保护下,减少了破损机会,能有效地保护古籍,延缓其寿命。
  四合函套的缺点是书脑、书跟暴露在外,会出现颜色泛黄的现象,这两处酸化、老化状况比被函套包裹处的位置严重。
  2.2.2 破损四合函套内的古籍状况
  破损四盒函套内装古籍善本,无破损的种数比例为2.23%,册数比例为1.15%;有破损状况的古籍种数比例为97.77%,册数比例为98.85%。
  四合函套破损有几种状况,重则纸板霉蚀、虫蛀、糟朽、破损、断裂、缺失,轻则面料撕裂、纸板暴露在外。调查表明,糟朽、霉蚀的函套会直接殃及古籍,导致纸张的霉蚀、老化;函套部分缺失,纸张暴露在外会受到光照和触碰、磨损的威胁。此外,暴露在外的书跟、书脑仍然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2.3 夹板装具的状况
  夹板有两种类型:一种为穿带式夹板,一种为平板式夹板。山西博物院馆藏古籍善本使用的是穿带式两块板的夹板。夹板用木材制成,在书册上下用木板相夹,用丝或布质带子穿过夹板中的长方眼将夹板串联,放入书册后将带系紧。夹板与古籍紧密接触,用以保护古籍。夹板装具多用于气候湿润的南方。山西博物院共有夹板19副,3副完好,16副破损。基本完好的夹板内,古籍完好的种数比例为50%,册数比例近91%;古籍破损的种数比例为50%,册数比例约为9%。破损夹板内古籍破损种册比例均达100%。
  夹板破损的状况多为系带残断、缺失、夹板开裂、木板散断,无法固定、夹紧古籍,在移动古籍过程中易产生磨损。即使夹板完好能上下夹紧古籍,但书口、书脊、书脑、书跟,书的四周均暴露在外,无法避免光照、磨损、水蚀、虫蛀、鼠啮的侵蚀,书页四周变色严重,出现酥脆、开裂、水渍、霉蚀、鼠啮、装订线断等现象。事实证明,无论夹板装具状况好坏,内装古籍破损率近50%,因而,适用于南方防蛀、防霉。在干燥的北方,不利于防光、避尘,易造成古籍的酸化、老化。
  3 无函套保护古籍善本的状况
  无函套的古籍善本有34种196册。这些古籍长期处于裸放状态,都有不同程度的酸化、老化、水浸、霉蚀、鼠啮、破损状况,四级以上不同程度的破损达100%。少量糟朽、酥脆、线断、叶散破损状况严重古籍,临时用纸板包装、捆扎,或用宣纸包裹,状况堪忧,急需抢救性修复,及时补做函套予以保护。
  4 结论
  从以上调查数据分析可知,山西博物院馆藏古籍善本现有状况堪忧,有破损状况的古籍占绝大多数。古籍特藏书库和古籍内装具的完善,对古籍的保护产生直接影响。装具的破损、缺失对保护古籍极为不利,有装具保护的古籍的状况普遍比无装具保护的状况好很多。六合函套保护的古籍比四合函套保护的古籍状况好,而夹板装具保护的古籍几乎100%有不同程度的破损状况。破损六合函套、四合函套装具保护的古籍,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损;破损的夹板装具因有少量修复古籍,破损程度也在90%以上。古籍装具出现破损,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函套,古籍不同程度破损近100%。无函套保护的古籍状况最为堪忧。由此看来,为了有效保护山西博物院馆藏珍贵古籍,应及时补做适合北方气候特点的内装具,无装具保护的古籍应及时补做装具,破损装具应得到及时修复或更换,夹板装具最好不采用。
  参考文献
  [1]童芷珍.古籍修复技术[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11.
  [2]杜伟生.中国古籍修复与装裱技术图解[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8.
  [3]付荣芳.古籍破损状况及修复保护方法初探[J].重庆图情研究,2009(4):55.
其他文献
7月1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北大红楼橱窗推出“红色记忆——红军标语图片展”。  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由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有着“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懂得为崇高理想而战斗的新型军队,无惧敌人重兵围剿,无惧万里长征中的无数艰难险阻,不屈不挠,虽九死而无悔。在浴血转战间隙,红军指战员留下了大量宣传马列主义和革命政权各项方针政策及进行战斗动员的标语口号。这种通俗易懂、生动直观的宣传形式
期刊
摘 要:在唐朝,北方草原上的少数民族是草原丝绸之路开发、发展的重要参与者,草原丝绸之路先后交替被少数民族突厥、回纥、奚族、契丹、室韦等掌控,他们与唐朝时战时和,促进了大唐盛世的繁荣和草原丝路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北方;唐朝;少数民族;丝绸之路  唐朝经济、文化的极度繁荣,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许多国家都循着著名的“丝绸之路”来到当时这个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度。唐都长安城作为世界级的大都会,以博大恢宏、顶
期刊
刘狄洪(1944.4.1—2016.5.10),曾用名刘杕洪,又名刘秋洪。刘狄洪被公认为油画大师级别的艺术家,是因为他拥有油画表达生命思考的独特技法通径,别人能看到这种技法通径的实施:用色彩渲染张力,用形态安定心力,虚实对调,造化出超越自然的动逸,也生发出心定禅道的安谧,把油画的形态美与意境美完全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体现出崇高的生命观,成为油画艺术焕发形韵皆成的时代范本。  我们不妨通过《常德-河伏
期刊
摘 要:天水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富集的旅游资源、雄厚的工业基础、优越的生态气候条件等在推动全市文旅融合发展中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在盘活这些资源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开发力度不够,旅游投资不足,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不集中,区域联合发展理念不强,停车场等旅游基础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可供参观的内容和体验、消费项目单一,行业整体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天水市文旅
期刊
摘 要:以位于杭州的南宋御街—严官巷遗址为例设计一套虚拟活化文物的交互装置,为博物馆、景区、文化机构提供具有创新性的展陈解决方案,以应对游客越来越丰富的文化消费需求。主要立意点是文物数字化和科艺融合,前期调研、实地测绘和收集文物资料,用艺术化、游戏化使游客产生兴趣,技术上使用了三维动画技术、3D电影放映技术、计算机编程和人机互动硬件现成品应用技术等跨学科声光电的多领域的综合运用。  关键词:科艺融
期刊
摘 要:醒狮是融武术、音乐、舞蹈等为一体的体育竞技活动,自明清发展至今,受到广东、港澳乃至海外华人的喜爱,具有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传承及现代发展的旺盛生命力。而醒狮的发展与推广,离不开20世纪黄飞鸿系列电影取得的成功。2012年,佛山市祖庙博物馆和南海黄飞鸿中联武术龙狮协会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将醒狮表演与专题陈列展览“天地一飞鸿—黄飞鸿生平与影响陈列”相结合,实现了非遗传承、文化传播与旅游效益共赢
期刊
摘 要:陶鼓是史前打击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现代鼓类乐器的雏形。文章以临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馆馆藏的一件齐家文化陶鼓为例,对史前陶鼓的特点和作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浅谈;史前时期;陶鼓;特点;作用  齐家文化是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的文化,因1924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而得名,其年代为公元前2200—前1700年。齐家文化的分布范围较广,地跨甘肃、陕西、青海、宁夏、内蒙
期刊
摘 要:博物馆作为载体反映着历史文化的脉络,最能体现国家文化、地域文化特色。文章以山西博物院为例探析博物馆如何充分反映一个地域的历史脉络与文化特征,最大限度地传承与表达地域文化,给受众者更好的观感,从而更深刻地了解地域文化。  关键词:地域文化;博物馆;传承;山西博物院  地方性博物馆有收集、研究、展示地域历史文化的社会职能,对于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时代精神风貌的传承和弘扬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期刊
摘 要:中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少古建筑,但由于不可抗力因素的存在,很多珍贵的古建筑群遭受了各种各样的伤害,进而造成某种文化断层。文章以曲阜“三孔”为例,主要探讨如何建立古建筑群安全防护体系。  关键词:古建筑;“三孔”;安全防护体系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家文化至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孔子的故乡在山东曲阜,孔府、孔庙、孔林这“三孔”是中国千百年来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
期刊
摘 要:契丹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在其逐渐壮大之后,尤其是建国前后秉承着兼容并蓄的开放胸襟,不仅发展自身的思想和文化,也在吸收周边国家和部族的先进文化。与其地域相连的中原地区因为地缘关系也顺势成为他们主要的学习对象。“双陆”正是在契丹人对中原文化的吸收过程中传播到了契丹人生活的草原地区,并在这里生根发展,以至于辽代很多契丹贵族都与双陆结下了不解之缘。  关键词:双陆;契丹;游戏  双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