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游戏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x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契丹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在其逐渐壮大之后,尤其是建国前后秉承着兼容并蓄的开放胸襟,不仅发展自身的思想和文化,也在吸收周边国家和部族的先进文化。与其地域相连的中原地区因为地缘关系也顺势成为他们主要的学习对象。“双陆”正是在契丹人对中原文化的吸收过程中传播到了契丹人生活的草原地区,并在这里生根发展,以至于辽代很多契丹贵族都与双陆结下了不解之缘。
  关键词:双陆;契丹;游戏
  双陆,又称“打马”“双六”,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双陆者,投琼以行十二棋,各行六棋,故谓之双陆。”①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明了双陆的性质和下法,表明它是我国古代一种流行的竞技类棋艺游戏,它和围棋一样深受中国历朝历代人们的喜爱。但是,最终双陆这种竞技棋艺游戏却消失于历史长河,没有流传下来,棋盘、棋子的样子以及下法都成了后人研究的对象,直到考古资料的出土,才让今人一窥全貌。
  1 双陆的流传历史
  目前学界关于双陆的诞生地点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外来说,一种是本土说。但无论哪种说法都无可辩驳的是双陆在诞生之后就被曹魏时期的贵族迅速接受。随着朝代更迭,南北朝时期双陆进入快速传播期。双陆游戏在隋唐时期更受吹捧,广受贵族的喜爱,在传播上达到顶峰。如唐代女皇武则天喜爱双陆,连做梦都在与人竞技,甚至对于梦中“双陆不胜”之局困惑不解,竟到了日间忧思难解的地步,召来当时的宰相狄仁杰帮忙解决梦中的双陆残局。唐史中关于双陆竞技的记载有很多,最典型的莫过于唐中宗,“帝(唐中宗)在房州时,常谓后曰:一朝见天日,誓不相禁忌。及得志,受上官昭容邪说,引武三思入宫中,升御床与后双陆,帝为点筹,以为欢笑,丑声日闻于外。”②由此可知双陆在当时已成为唐朝宫廷风靡的棋类游戏,而且高手众多。狄仁杰很可能就是当时一位出名的双陆竞技高手,否则武则天不会特意召他来给自己解答双陆困局。甚至《朝野佥载》中还记载了一个唐时对双陆痴迷至极的棋痴:“(唐)咸亨中,贝州潘彦好双陆,每有所诣,局不离身。曾泛海,遇风船破。彦右手挟一板,左手抱双陆局,口衔双陆骰子,二日一夜至岸,两手见骨,局终不舍,骰子亦在口。”③此人爱双陆已成痴,落水逃命都手不离双陆,连骰子都不舍得丢掉,真是可笑可叹,但这个故事也从侧面表明在唐时双陆的流传很广,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否则不会有潘彦这样的棋痴。双陆在中原王朝广为流传的同时,契丹人则怀着吸收先进文化的思想在与中原地区接触中广泛吸收中原的文化和科学技术,自然也將双陆这种竞技类的棋艺游戏学了过来。到了契丹人生活的草原地区,双陆因为具有“博”的性质很快就被北方的草原民族迅速接受,并成为契丹贵族阶层热爱的游戏之一。
  2 契丹人对双陆的热爱
  双陆是一种娱乐性很强的博弈游戏,所以属于博具的一种,双方各执十五子对弈,玩法类似于围棋。对弈双方相向而坐,中间有棋盘,盘中有“马”即黑、白棋子,分列其中。双陆棋还需要用到骰子,以骰子掷出点数,然后“行马”即“走棋子”。双方相向而行,“马”先出完的一方为获胜者,赢得筹码,再按约定的赌注算清即可,最后看双方留存的赌金即可知道哪方为最终的获胜者。也许双陆的这种下法更符合契丹游牧民族豪迈竟胜的天性,所以契丹人在接触到双陆之后迅速喜爱上了这种棋艺游戏。上至帝王、后妃,下到官员、百姓无不以打双陆为乐。《辽史》中记载:“上(辽兴宗)尝与太弟重元狎昵,宴酣,许以千秋万岁后传位。重元喜甚,骄纵不法,又因双陆,赌以居民城邑。帝屡不竞,前后已偿数城。重元既恃梁孝王之宠,又多郑叔段之过,朝臣无敢言者,道路以目。一日复博,罗衣(伶官)轻指其局曰:‘双陆休痴,和你都输去也。’帝始悟,不复戏。”①辽兴宗居长,他的弟弟重元却更得母亲喜爱,重元在太后的纵容下本就骄纵不法,想要篡权,他见辽兴宗喜爱下双陆,便趁兴宗酒酣之际,利用兴宗的棋兴高昂窃取城池,但不想伶官一句轻声劝阻,让辽兴宗幡然醒悟,最终赌局作罢,重元的计谋落了空,被迫另谋出路。《辽史》中关于双陆的记载并不仅这一段,还有很多,再如《辽史》也有关于萧太后与双陆的记载:“丁酉,皇太后(萧太后)幸韩德让帐,厚加赏赉,命从群臣分朋双陆以尽欢。”②能够让大臣们“分朋双陆”,证明当时的大臣中大部分都会下双陆棋,可知其在辽代流传范围之广。
  透过这些史书记载可以看出,契丹人在建国后,尤其是辽中期之后,双陆在辽地契丹人中的发展走向顶峰。这可能与此时的契丹人汉化已深,对于中原的文化典章都十分熟悉有重要关系。但随着双陆的传播,中原地区逐渐趋于弱势,北方地区较为盛行,这种发展的不均衡性,加之双陆始终走上层路线,下层民众忙于生计很少下双陆,也无意于用双陆竟胜,使得双陆在延续几朝之后,最终走向失传。
  3 辽代双陆的实证
  目前,关于辽地契丹人上层贵族中盛行双陆的说法不再仅局限于史料记载,也广泛得到了实物资料的证实。1972年,内蒙古库伦辽代墓葬中就出土了一副略完好的双陆棋子。从墓主人丰富的随葬器物及被盗情况推断,墓主应属契丹贵族阶层,这也是双陆在契丹贵族中盛行的实证之一。1974年,辽宁法库县叶茂台辽代墓葬中也出土了一副双陆棋,这副双陆棋保存比较完好,有盘板和棋子等用具,整体为漆木质地。棋盘呈长方形,在棋盘的边上还雕有细小的花纹,棋盘上整齐地排列着30个棋子,分为黑白两色,在旁边还有骰子两枚,可惜骰子已经腐朽不堪。经过对出土文物、墓主遗骸和墓志等文物的鉴定,考古专家认定该墓主人为辽代贵族统治阶层中的一名女性,应该在其生前就较为喜爱下双陆棋,这副双陆棋或为其生前的心爱之物,死后才将之带进墓葬中陪伴自己长眠。2010年8月,在辽宁阜新市彰武县平安乡马家村一处被盗的辽墓中出土了一副精美的辽代双陆棋。棋子较为独特,黑白两色棋子均为玉石所制,白色棋子为玛瑙质地,黑色棋子是墨玉质地。棋子为平底,从底往上呈圆柱形,中间有亚腰,腰部往上为圆锥形,顶部圆润光滑。经实物测量,棋子底径为2.1~2.2厘米,通高4.55厘米左右。这些棋子均为手工制作,所以大小、形状略有差异,但从其整体制作工艺可以看出这副棋子的制作工艺在当时应该是比较高超的。这副双陆棋子残存共计26枚,其中白色棋子11枚,黑子棋子15枚,通过对比可知白色棋子散佚4枚,骰子也没有保存下来。想必马家村辽墓的这位墓主在生前也同前面提到的两位墓主一样是双陆棋的爱好者,或许其社会等级更高一些,所以这副双陆棋的棋子才会如此精致。目前考古发现的双陆棋实物仍然不多,这副双陆棋子,也是目前实物流传中和考古发现的唯一一副玉石质地的双陆棋实物。
  赤峰作为契丹人的龙兴之地,也是辽代上京、中京两个都城的所在地。在当时,契丹贵族云集二都,根据文字和考古资料的推理,赤峰地区双陆竞技之风曾经应该很盛行。这一观点为笔者推断,目前尚没有得到考古实物资料的证实。但这也跟赤峰本地很多辽代墓葬破坏严重,随葬品散佚众多有极大关系。2004年,赤峰市巴林左旗博物馆征集到一副完整的木质双陆棋,棋盘、棋子保存十分完整。棋盘上绘有精美纹饰,棋子分红、黑两色,可惜骰子无存,这也成为完美中的一点不足之处。目前这副棋子已被赤峰市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收藏。想必日后随着辽代墓葬考古的发掘会有越来越多的实物资料出土来证实笔者的推断。
  4 结语
  总之,双陆在上层贵族间推广后,其风尚渐渐传播开来,延续至后世。今日随着考古实物资料的出土和文献资料的互证,让今人认识了古代一种棋艺游戏——双陆,在今后随着考古资料的进一步发现,相信我们对双陆棋也会越来越了解,进而还原古代的双陆棋艺游戏,也为文物工作者在未来复原更多失传的古代游戏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摘 要:福建龙眼木雕是中国四大木雕之一,在该艺术领域中独领风骚。其最初由清代福州木雕三大流派之一的“大阪派”艺人陈天赐取材于当地的龙眼木,并不断创新实践,发扬光大,成为福州木雕的代名词。福建博物院馆藏清代福州工龙眼木雕人物故事造像“四快”,成组四件,题材相近却又不相同,既反映新颖超群的雕刻工艺,又表现百姓美好德行,亦表达匠师广博之心。文章主要探析其通过艺术特色所凸显的人文情怀。  关键词:龙眼木雕
期刊
7月1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北大红楼橱窗推出“红色记忆——红军标语图片展”。  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由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有着“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懂得为崇高理想而战斗的新型军队,无惧敌人重兵围剿,无惧万里长征中的无数艰难险阻,不屈不挠,虽九死而无悔。在浴血转战间隙,红军指战员留下了大量宣传马列主义和革命政权各项方针政策及进行战斗动员的标语口号。这种通俗易懂、生动直观的宣传形式
期刊
摘 要:在唐朝,北方草原上的少数民族是草原丝绸之路开发、发展的重要参与者,草原丝绸之路先后交替被少数民族突厥、回纥、奚族、契丹、室韦等掌控,他们与唐朝时战时和,促进了大唐盛世的繁荣和草原丝路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北方;唐朝;少数民族;丝绸之路  唐朝经济、文化的极度繁荣,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许多国家都循着著名的“丝绸之路”来到当时这个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度。唐都长安城作为世界级的大都会,以博大恢宏、顶
期刊
刘狄洪(1944.4.1—2016.5.10),曾用名刘杕洪,又名刘秋洪。刘狄洪被公认为油画大师级别的艺术家,是因为他拥有油画表达生命思考的独特技法通径,别人能看到这种技法通径的实施:用色彩渲染张力,用形态安定心力,虚实对调,造化出超越自然的动逸,也生发出心定禅道的安谧,把油画的形态美与意境美完全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体现出崇高的生命观,成为油画艺术焕发形韵皆成的时代范本。  我们不妨通过《常德-河伏
期刊
摘 要:天水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富集的旅游资源、雄厚的工业基础、优越的生态气候条件等在推动全市文旅融合发展中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在盘活这些资源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开发力度不够,旅游投资不足,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不集中,区域联合发展理念不强,停车场等旅游基础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可供参观的内容和体验、消费项目单一,行业整体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天水市文旅
期刊
摘 要:以位于杭州的南宋御街—严官巷遗址为例设计一套虚拟活化文物的交互装置,为博物馆、景区、文化机构提供具有创新性的展陈解决方案,以应对游客越来越丰富的文化消费需求。主要立意点是文物数字化和科艺融合,前期调研、实地测绘和收集文物资料,用艺术化、游戏化使游客产生兴趣,技术上使用了三维动画技术、3D电影放映技术、计算机编程和人机互动硬件现成品应用技术等跨学科声光电的多领域的综合运用。  关键词:科艺融
期刊
摘 要:醒狮是融武术、音乐、舞蹈等为一体的体育竞技活动,自明清发展至今,受到广东、港澳乃至海外华人的喜爱,具有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传承及现代发展的旺盛生命力。而醒狮的发展与推广,离不开20世纪黄飞鸿系列电影取得的成功。2012年,佛山市祖庙博物馆和南海黄飞鸿中联武术龙狮协会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将醒狮表演与专题陈列展览“天地一飞鸿—黄飞鸿生平与影响陈列”相结合,实现了非遗传承、文化传播与旅游效益共赢
期刊
摘 要:陶鼓是史前打击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现代鼓类乐器的雏形。文章以临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馆馆藏的一件齐家文化陶鼓为例,对史前陶鼓的特点和作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浅谈;史前时期;陶鼓;特点;作用  齐家文化是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的文化,因1924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而得名,其年代为公元前2200—前1700年。齐家文化的分布范围较广,地跨甘肃、陕西、青海、宁夏、内蒙
期刊
摘 要:博物馆作为载体反映着历史文化的脉络,最能体现国家文化、地域文化特色。文章以山西博物院为例探析博物馆如何充分反映一个地域的历史脉络与文化特征,最大限度地传承与表达地域文化,给受众者更好的观感,从而更深刻地了解地域文化。  关键词:地域文化;博物馆;传承;山西博物院  地方性博物馆有收集、研究、展示地域历史文化的社会职能,对于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时代精神风貌的传承和弘扬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期刊
摘 要:中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少古建筑,但由于不可抗力因素的存在,很多珍贵的古建筑群遭受了各种各样的伤害,进而造成某种文化断层。文章以曲阜“三孔”为例,主要探讨如何建立古建筑群安全防护体系。  关键词:古建筑;“三孔”;安全防护体系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家文化至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孔子的故乡在山东曲阜,孔府、孔庙、孔林这“三孔”是中国千百年来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