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作学习中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hdl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的教学目的是有效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与写作能力、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使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自主探求知识。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如何处理好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学习是为了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交流探讨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如可以让学生根据问题读书,自己寻找答案,在此基础上展开组内讨論,再进行组间讨论。整个过程需要每个学生自己努力才能完成,这就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要注意,只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与思考才能到位。
  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习惯。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如《太阳》一文主要介绍了关于太阳的一些常识,分三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的结构和说明方法都是一样的。于是,我先带领全班学习归纳第一自然段,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第二、三自然段,最后派代表发表自学心得。课后我反思了一下利弊:一方面,小组合作学习能使每个学生参与其中,这是好事;但另一方面,在合作时不少学生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人云亦云、坐享其成,这违背了小组合作的初衷。经过分析,我发现主要是由于我忽视了对学生分工合作的指导,才会没有了秩序。今后要注意合作中的分工,每个学生都要根据自身能力承担不同的任务,以小分工、大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与复述。小组讨论时往往是要么一两个人说,其他学生不吭声,要么大家只顾争着说自己的,不去倾听别人,甚至重复别人说过的话。针对这点,我每次都要带领大家评出小组中发言最好的学生。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听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尊重他人的习惯。
  二、营造宽松愉快的合作氛围
  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当中,与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成为一个互动的参与者。这样可以营造民主、平等、轻松活跃的合作氛围。上课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要因文而异,通过巧妙的诱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如教学《动物的休眠》一文,我提问:“你还了解哪些动物的休眠知识?”学生积极性很高,从课外找了很多资料,踊跃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大家在交流中知道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三、培养积极的人际合作心理
  合作学习要建立在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之上。这样,他们才会感觉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好好学。从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看,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彼此交流、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充满互助与竞赛。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倾听他人的意见。这可以使学生学会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明白只有在合作融洽时学到的知识才最多,学得也更愉快。
  四、建立多样的合作形式
  一般分组要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来分。如教学《威尼斯的小艇》时,我把学生分成六组,每个小组中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我让学生围绕小艇的样子如何和船夫的驾驶技术好在哪里这两个问题在组里展开讨论。水平高的学生当组长,水平中等的学生当“桥梁”,一起鼓励学习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共同协作解决问题。在组长的带领下,同学们用铅笔、橡皮来演示船夫行船的情况,并抓住关键词反复朗读了课文。这次合作学习人人都参与了讨论,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变化合作方式,让班内学生用不同的形式多合作、多交流,不要每次都是同样几个人合作。这样可以有效建立起良好的班风,培养班内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的互相合作、小组之间的相互竞争,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又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在和谐互补中共同提高。在不断的尝试中,我和我的学生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魅力。我们积极地投入其中,探寻新知,享受乐趣。
  (责 编 莫 荻)
其他文献
书到用时方恨少    1987年,我从湖南省岳阳师范专科学校(今岳阳师范学院)毕业分配到家乡的小学任教。这是全乡规模第二的小学,学校除几位师范生外,其他都是民办或代课教师,他们大多在参加中师函授学习,也有几位老师参加专科段的自学考试。那时,我们非常庆幸自己已经拥有了合格文凭。  这样的庆幸过了不久便荡然无存,因为,在教学时遇到了很多困难,我们这些已经拥有了合格文凭的人,根本无法把教学任务独立完成好
从河南省2005年有了课改后的第一届毕业生开始,新课改下的中考已经走过了6年。2010年思想品德中考试卷总分值没有变化,但题型和分值的变化却十分明显:取消了概括和简答两种题型,增加了辨析题和观察与思考题的分值比重,其中辨析题由2009年的8分上升到10分,观察与思考题由2009年的二选一的10分题,变成了两道必做题,分值上升到20分。这些变化的背后折射着命题思想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学生复习备考的方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只注重“抓两头”、培优补差,忽略了对中等生的关注。中等生在班级中所占人数众多,对他们的教育将直接决定课堂教学的效果。根据课改教育理念,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我着重从培养兴趣、指导学法、创设机会、营造氛围、改变认知五个方面进行探索,合理利用、开发有效资源,强化对中等生的教育,使其树立进步信心,学业更上一层楼,达到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 培养兴趣,激发中等生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