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新课改的重要一环。课改下的教师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消除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心情舒畅,就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质疑。
关键词: 数学教学活动 课堂 积极性
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新课改的重要一环。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如果不能体现这一本质性的特征,课改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课改,就没有抓住根本,也就不能说已成功实现了新课程的改革。课改下的教师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消除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心情舒畅,就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质疑。
一、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如何把课堂教学还给学生”这个问题上,我认为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从课堂的时间分配上看,仍存在着教师占用的时间过多,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过少,甚至有个别教师还存在着满堂灌或者满堂问的现象。
2.从课堂的活动空间看,教师活动仍局限在讲台上还没有真正从讲台走到学生里,学生仍局限在自己的座位上听,很难有表现自我的活动空间。
3.从课堂的教学效果看,全班学生是否大多数都已理解、掌握?有多少人还没有真正了解,把握?是否体现面向大多数?教师心中无数。
4.让学生围绕教材的重点,发散式的思维与发问,还没有落到实处,一堂课中学生发言的机会极少,甚至根本没有机会,还是教师全堂讲授多,甚至有的教师认为“问了也等于白问”,对学生的回答不加理会,就喊坐下。
5.把课堂还给学生,流于形式,只做表现文章。一进入课堂,看到的只是学生课桌椅排列形式的变化。授课的形式“江山依旧”,体现不了这种变化对课改有何意义,甚至影响到学生对老师正常讲课,板书视线。
二、数学复习课实记
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上述的等等问题,说明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人翁精神还远没有到位。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大家都在探究之中,没有完整、成熟的可操作的经验,现就说说我课改后上的一节复习课。
在复习完函数之后,我布置了当天的数学作业:每人准备一道关于函数的有代表性、有启发性的题目,或一种典型的思维方法,或者被一个巧妙、深刻的思维所困的陷阱,等等。要求从自身出发,自己亲身体验的一个过程,不管是一次函数还是二次函数或是反比例函数的,明天数学课大家交流,每位同学都要有准备,每人至少2分钟时间,不得冷场。作业布置后全班哗然:“我怎么可能呢?函数本来我就没学好!”我说:“就因为你们没学好,大家对函数这几章望而生畏,所以我在复习完之后,安排这样一节‘大家复习课’”。想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再来感受一遍学习过程,这样会不会比单纯让他们查漏补缺更有效呢?为了以防万一,下午自习时我还是私下里作了调查,几个学生已经开始准备了,而且很认真。我终于可以放心了,只要有学生开头,就一定能成功。
“同学们好!”随着上课铃声,第二天我像以往一样走进教室,立正向大家问候。随后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大字:“我们来复习函数。”教室里空前的寂静,学生都把头埋在桌下,他们担心自己被第一个叫到。为了缓解这种沉闷,我转身用彩笔慢慢地把这几个字描了描,在下边画了一位老人作殷殷期盼状。我听到有人在笑,有人在互相推让。之后我又在下边画了两个朝气蓬勃的学生举起手来,批注:学习委员?数学科代表?……我在上边不紧不慢地忙碌着,事实上我是在求贤若渴地等待着……我在想:班上就是缺少领头羊,我今天宁可花上一节课也要找出几个有魄力的学生来。
终于,“老师,我先讲。”我听出来是学习委员王龙。我欣喜,但故作镇静,停顿2秒钟,转身,鼓掌,全班都鼓起掌来。就这样终于在上课6分钟后,拉开了序幕。王龙在掌声中走上讲台,开讲了:他讲的是他对一次函数y=-x 1的增减性的理解方法和-3≤x≤3时的y值范围的求法。他从自己以前发生的错误原因谈到了思路的订正和巧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还介绍学习函数的方法和要求。“大家只要多用点功夫就一定会收获多多!谢谢大家!说得不好,就算抛砖引玉吧!”掌声,这次是学生先鼓起来的。
接下来,平时对数学最感兴趣的沈奎上台了,他讲的是他对二次函数y=2x2 3x-2的增减性和图像平移规律的认识,“学新课时感觉这里太抽象啦!总是认为它与直线不一样,其实可以与直线相类比的。”他既肯定了王龙的思路,又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我这个人比较懒,所以不爱计算,我最喜欢画图像,利用数形结合来分析问题,确定抛物线的增减性时要看好对称轴这个参照物,两边就与直线类似了。求定义域和值域只要看着图像向x轴作垂线求得定义域,向y轴作垂线即得值域,抛物线的平移只是位置的移动,所以只要看顶点,很有意思的……”这是喜好思维不爱动笔的沈奎在讲着自己的“懒惰经”。
慢慢地,学生陆陆续续放开讲了,原来学生都准备得非常好,教室里掌声不断,学生一个比一个有激情,不知不觉到了下课时间,学生意犹未尽,要求两节课连上。为了不打击未发言人的积极性,我要求没发言的学生上交发言稿,作为我的参考资料。然后布置作业:谈谈今天的收获和体会,说说以后数学课还可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上,能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这次作业交得最快最齐,学生仁者见仁,但普遍公认这节课很有意义,改变了以往“老师讲学生听,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局面。还有几个学生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做老师,引导大家上一节完整的数学课。
从此,我更坚定了课改的信心和勇气。慢慢地我改变了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是朋友、是学生中的一份子,有时像他们的裁判。所以我只需注重每堂课的教学设计,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供支点,实现了每堂数学课的气氛活跃,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讨论,并能大胆质疑,不时出现对一个问题争论不休的情境。这使我有初步步入素质教育轨道的感觉。
法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我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与加强,是当前新课程标准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学活动应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数学教学活动 课堂 积极性
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新课改的重要一环。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如果不能体现这一本质性的特征,课改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课改,就没有抓住根本,也就不能说已成功实现了新课程的改革。课改下的教师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消除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心情舒畅,就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质疑。
一、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如何把课堂教学还给学生”这个问题上,我认为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从课堂的时间分配上看,仍存在着教师占用的时间过多,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过少,甚至有个别教师还存在着满堂灌或者满堂问的现象。
2.从课堂的活动空间看,教师活动仍局限在讲台上还没有真正从讲台走到学生里,学生仍局限在自己的座位上听,很难有表现自我的活动空间。
3.从课堂的教学效果看,全班学生是否大多数都已理解、掌握?有多少人还没有真正了解,把握?是否体现面向大多数?教师心中无数。
4.让学生围绕教材的重点,发散式的思维与发问,还没有落到实处,一堂课中学生发言的机会极少,甚至根本没有机会,还是教师全堂讲授多,甚至有的教师认为“问了也等于白问”,对学生的回答不加理会,就喊坐下。
5.把课堂还给学生,流于形式,只做表现文章。一进入课堂,看到的只是学生课桌椅排列形式的变化。授课的形式“江山依旧”,体现不了这种变化对课改有何意义,甚至影响到学生对老师正常讲课,板书视线。
二、数学复习课实记
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上述的等等问题,说明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人翁精神还远没有到位。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大家都在探究之中,没有完整、成熟的可操作的经验,现就说说我课改后上的一节复习课。
在复习完函数之后,我布置了当天的数学作业:每人准备一道关于函数的有代表性、有启发性的题目,或一种典型的思维方法,或者被一个巧妙、深刻的思维所困的陷阱,等等。要求从自身出发,自己亲身体验的一个过程,不管是一次函数还是二次函数或是反比例函数的,明天数学课大家交流,每位同学都要有准备,每人至少2分钟时间,不得冷场。作业布置后全班哗然:“我怎么可能呢?函数本来我就没学好!”我说:“就因为你们没学好,大家对函数这几章望而生畏,所以我在复习完之后,安排这样一节‘大家复习课’”。想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再来感受一遍学习过程,这样会不会比单纯让他们查漏补缺更有效呢?为了以防万一,下午自习时我还是私下里作了调查,几个学生已经开始准备了,而且很认真。我终于可以放心了,只要有学生开头,就一定能成功。
“同学们好!”随着上课铃声,第二天我像以往一样走进教室,立正向大家问候。随后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大字:“我们来复习函数。”教室里空前的寂静,学生都把头埋在桌下,他们担心自己被第一个叫到。为了缓解这种沉闷,我转身用彩笔慢慢地把这几个字描了描,在下边画了一位老人作殷殷期盼状。我听到有人在笑,有人在互相推让。之后我又在下边画了两个朝气蓬勃的学生举起手来,批注:学习委员?数学科代表?……我在上边不紧不慢地忙碌着,事实上我是在求贤若渴地等待着……我在想:班上就是缺少领头羊,我今天宁可花上一节课也要找出几个有魄力的学生来。
终于,“老师,我先讲。”我听出来是学习委员王龙。我欣喜,但故作镇静,停顿2秒钟,转身,鼓掌,全班都鼓起掌来。就这样终于在上课6分钟后,拉开了序幕。王龙在掌声中走上讲台,开讲了:他讲的是他对一次函数y=-x 1的增减性的理解方法和-3≤x≤3时的y值范围的求法。他从自己以前发生的错误原因谈到了思路的订正和巧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还介绍学习函数的方法和要求。“大家只要多用点功夫就一定会收获多多!谢谢大家!说得不好,就算抛砖引玉吧!”掌声,这次是学生先鼓起来的。
接下来,平时对数学最感兴趣的沈奎上台了,他讲的是他对二次函数y=2x2 3x-2的增减性和图像平移规律的认识,“学新课时感觉这里太抽象啦!总是认为它与直线不一样,其实可以与直线相类比的。”他既肯定了王龙的思路,又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我这个人比较懒,所以不爱计算,我最喜欢画图像,利用数形结合来分析问题,确定抛物线的增减性时要看好对称轴这个参照物,两边就与直线类似了。求定义域和值域只要看着图像向x轴作垂线求得定义域,向y轴作垂线即得值域,抛物线的平移只是位置的移动,所以只要看顶点,很有意思的……”这是喜好思维不爱动笔的沈奎在讲着自己的“懒惰经”。
慢慢地,学生陆陆续续放开讲了,原来学生都准备得非常好,教室里掌声不断,学生一个比一个有激情,不知不觉到了下课时间,学生意犹未尽,要求两节课连上。为了不打击未发言人的积极性,我要求没发言的学生上交发言稿,作为我的参考资料。然后布置作业:谈谈今天的收获和体会,说说以后数学课还可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上,能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这次作业交得最快最齐,学生仁者见仁,但普遍公认这节课很有意义,改变了以往“老师讲学生听,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局面。还有几个学生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做老师,引导大家上一节完整的数学课。
从此,我更坚定了课改的信心和勇气。慢慢地我改变了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是朋友、是学生中的一份子,有时像他们的裁判。所以我只需注重每堂课的教学设计,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供支点,实现了每堂数学课的气氛活跃,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讨论,并能大胆质疑,不时出现对一个问题争论不休的情境。这使我有初步步入素质教育轨道的感觉。
法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我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与加强,是当前新课程标准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学活动应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