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素质引导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jj1988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发展学生个性的主渠道。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教育思想,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使学生在良性学习环境中能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素质引导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0-015-2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千年前明智的论断,曾影响了一代代的读书人的思想并为中国奠定了深厚的文化精华。然而,跨越千年的界碑,那层影响了中国上千年的文化精粹,如今已经化为顽固的思维定势,使得知识本位的教学观一直居于统治地位。这一教学观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又为“应试教育”所强化,形成了“教书不教人”的教育现状。素质教育喊了许多年,却远不及应试来的实在。实施素质教育,固然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倡导,但要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切实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首先也需要作为教育实施者的教师,改变自身的教育观念,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对学生的素质引导。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呢?
  一、更新教育理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其突破口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要体现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更新观念。
  1.由传授知识向传授素质转变。课堂教学以传授知识为本,还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本,是教学的基本问题,也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思想,将传授知识视为终极目的,以为传授知识即是传授素质,殊不知素质并非教学内容,是可培养而不可传的,传授知识只是手段,提高素质才是目的。社会的发展已对学校育人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实施素质教育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因此,要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以理论指导实践,推进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2.教育对象应面向全体学生与培养特长生。面向少数尖子生还是面向全体学生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分水岭。应试教育只面向少数升学可能性较大的尖子学生,把”差生”排斥在群体之外,课堂教学中,教师常怕影响教学进程而把提问的焦点集中在几个尖子生身上,大部分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教师应首先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课堂教学中要让全体学生得到训练,并不同程度地受益。
  3.教学目标变“知识性”为“素质性”。要有明确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仅规定了教学的方向,而且具有调控教学过程的功能。传统教学中教师常重视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偏重知识传授,却忽视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到方法,提高能力。为此,教师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二、重视教学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在习惯看来,教书是教师的天职,读书是学生的本份,似乎已是天经地义,因此教学中便形成了以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现象。这种以教师为主,以教材为主的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有浓厚的应试色彩,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素质化的教学目标要求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为之服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便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与安排,变传统的教师本位为学生本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1.锤炼教学语言,促使学生用饱满的热情去学习
  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学习兴趣盎然,教师语言的魅力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要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好教学语言。首先,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可以精心设计导语,精心设计提问,在学生易“忽略”处设问,引导学生跟着老师的提问去思索、学习。同时,还要讲究语言的艺术,可以用“停顿”、“故错”等手段,引起学生注意,启迪学生思维,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讲授《赤壁赋》一文时,需要理清文章思路。古文本就枯燥,意思也难以理解,所以我在涉及”苏轼游赤壁时的心情变化”这一问题时,先提乐情,再用优美的饱含诗意的语言概括夜游赤壁的心旷神怡,随即话锋一转,如怨如慕的洞箫声使苏子愀然,可谓“乐极——”,我故意顿了一下,学生马上接上“生悲”,师生会意一笑,课堂气氛随之热烈起来。
  2.灵活安排教学,注重导学、精讲、勤练
  (1)导学。
  学校常要求导学、精讲、勤练。语言的精炼是一方面,导学才是最重要的手段。应试教育中,教学,就是教学生知识;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学,就是教学生学。这种学,不是教师仅仅把知识“填鸭式”地塞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现在我们经常使用的问题教学法,便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有益探讨。对于一篇课文,首先不是教师判定什么重要,而是看学生需要掌握什么。学生需要什么,教师就讲什么,也就是所谓的“问题从学生中来,再回到学生中去”。
  当然,问题教学法的有效使用,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还有对学生进行较好的引导。尤其是,教师应该具备一种敏锐的对问题的筛选能力,尽量做好去粗取精工作,当舍则舍,并且要大刀阔斧地舍弃。之前曾在一所学校听课,有一个老师采用了问题教学法。比之传统课堂,这位老师的教学方法确实别出心裁,有不少的亮点值得学习。但很遗憾的是,他对学生问题的筛选度太低,许多粗糙的、明显是学生为提问题而发问的问题也出现在课件中,在规定的课时内,教师连学生的问题都没能解答好,需要教师讲述和引导的部分更是无法完成,致使整堂课像一盘散沙,重点并不突出。
  因此,我想,实行问题教学法的前提,是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这里,既有学习方法的引导,也有思维方式的引导,启发学生能够真正提出一些与课题相关的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在导学、导思、导向上下功夫,使学生真正成为问题教学的受益者。
  (2)精讲。
  传统课堂要求老师精讲,用精心组织的语言吸引学生。教育新政中倡导还课堂于学生,更要求教师讲少、讲精、讲透。课堂需要精心组织,是每个老师、每位教育家都会特别强调的问题,对此不需要赘述。特别想提出的是,我认为精讲不仅是教育这一特殊职能对教师的要求,更是教师自我实现、自我展示的平台。教师凭借自己深邃的语言魅力、深厚的文字功底和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不仅能给学生以真切的感染,更能展现教师自身的功力,让学生不由自主敬佩老师,并会潜移默化喜欢这位老师并喜爱上这门课。所谓言传身教,更是素质教育实施的方式之一。   去听过一些老师的公开课,精心的组织与安排确实可以让人获益不少,但有时,明显的预设又不免让人怀疑课堂的真实性和实效性。我常常会思考,如果没有反复的试讲,没有课前大量时间去学生中追寻问题,再用这种方式上课,这堂课会呈现什么样子,会有这样的成效吗?导学精讲不应仅由精心预设的公开课来体现,我们应更多地思考如何将这一原则应用到常规课堂中。
  我的这一思考,终于在不久前听本组徐老师上《江南的冬景》一课时,得到了思考后的满足和深刻的启示。这是一节很普通的常规课,不像公开课那样经过精心的准备,可以说,教师学生都处在一种原生态的状况之下。这节课中他把同是郁达夫散文的《故都的秋》与《江南的冬景》进行比较阅读,在对比中既让人领会故都秋天清、静、悲凉的特点,也对江南冬景的趣味有了更深的印象,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功力。最让我拍案叫绝的是一节课结束时他留下的练习:故都的秋像一首诗,深沉而又含蓄; 。剩下的部分,他要求学生仿造句式,另写两个句子。纵观这一课堂,教师独有的幽默睿智使学生整堂课都在一种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度过,比较阅读的新颖性帮助学生迅速掌握重要知识点,并且教师坚持“一课一得”的原则,重点讲情景交融,较少涉及其他,结尾更用精心设计的习题将课堂知识加以延伸,并不知不觉中训练了高考知识点“仿写句子”。可以说,导学、精讲、勤练在这堂课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学生的素质更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
  3.勤加练习,用精心设计的习题促使学生有所收益。
  作业是师生进行检测反馈的手段。定时定量的强化训练,既能及时准确地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又有助于提高教学针对性。但是,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在教学中还应做到因材施教。教师既要通过不同题型的训练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也应根据学生情况作出不同的要求。
  当然,这种说法从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在目前许多地区、许多学校实行统一教案、统一作业的前提下,这自孔子以来几千年盛行不衰的教育理念,实行起来却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语文,不像数学那样只要有一两个精心编制的习题就可以做一节课,而是花很多心力弄出来的作业练习,学生十几二十分钟就可以完成也必须完成。在目前教育新政的背景下,课时也越来越少,我想,教师除了需借助配套的练习资料让学生及时巩固以外,更多的,应该是在课堂上,以活动作业的形式将考点渗透。徐老师《故都的秋》的作业,就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三、加强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延续的保证
  素质教育旨在谋求学生身心素质的整体发展,从心理方面来说,它必然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我们的学校和老师,应该把情感的教育和培养置于重要地位,在日常的生活中、在课堂中,都可以渗透情感教育的培养。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地兼顾大多数学生,对他们以微笑、鼓励为主,并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和感恩意识的培养。如在讲授《十八岁和其他》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体会扬子作为一个父亲对儿子的那种深情爱意。然后通过讨论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并交流与父母之间爱的片断。在探讨中我发现,学生关注最多的是父亲对孩子表示歉疚的语句,但讲述的却是父母对自己包容爱护的情景。我因势利导,就启发学生思考:若在同样的情境下,你会不会像父母爱你那样对父母?学生摇头,继而陷入了思索中,在停顿的空隙,我放出了电视剧《咱爸咱妈》的主题曲。随后,我让学生再读课文。这个时候我发现,学生明显是非常投入地再读课文,尤其涉及到父亲对儿子关切的语句,他们读得格外深情。我知道,这节教学成功了。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发展学生个性的主渠道。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挣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以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课题,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使学生在良性学习环境中能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既在社会的滋养中获得灵动的思维,更在课堂教学中获得潜移默化的素质滋养。
其他文献
近年厂内银行又时兴起来。有的地区在有关部门督促下全面推行成在有的报刊介绍下准备推行;有的地区经过考(?),由于业务量大,占用人多,流于形式,不敢推行。我认为,厂内银行作
中小企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源泉,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是专家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认为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需要建立规范
自从去年11月份深圳华为公司为了规避即将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令其员工先辞职再竞聘上岗。新劳动合同法引发了大范围的社会讨论。至今,这种讨论没有停歇的态势。为此本刊编发国
孔雀开屏,就是要将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现出来;而考场作文,更该如此——力求扬长避短,创设精彩。作文教学一直就是语文教学上的一个瓶颈,以至于学生怕写,教师怕改。究其原因不外
从一堂语文课对多媒体的使用,笔者感受到语文课堂迁移训练很有必要,有助于锻炼学生思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迁移训练起到旁证作用。 From the use of multimedia in a Chine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重要任务之一。如何利用教材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如何利用教材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机会、如何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语文教学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一个人应具备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它具体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我们要用优秀的美文来陶冶学生的情操。
海门市位于长江入海口,东揽黄海,南倚长江,被誉为“金三角上小浦东”。作为社会治安的维护者,经济建设的护航者,海门市公安局紧紧围绕公安部“抓班子,带队伍,促工作,保平安
◆四川省“新高考”方案更注重综合素质  今年,四川省接受新课程教学的首届高中毕业生即将迎来高考。2月1日晚,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发布了《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高考方案》。其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普通类考试科目的设置“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3指语文、数学、外语)仍不变,但文科/理科综合将首次采用“分卷不分时”的考试形式,即考试总体时长150分钟,但各科目分卷考,不再一道大题包含三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地下结构的外墙多采用现浇防水混凝土,施工缝的质量好坏是影响结构防水性能的关键。由于地下结构外墙厚度一般在250~350毫米之间,模板固定困难,造成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