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主动参与培养科学素养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ku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下的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同时也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如何上好科学课,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摆在当前科學老师面前的一项课题。
  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欲望
  小学生科学知识,需要有一种内部动力来达到学习目的,这种内部动力就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强烈欲望。只有当小学生有了这种欲望时,才能积极主动参与整个过程,促使学生在实验中主动探索,积极思维。如在教学《大气压力》一课时,我采用表演小魔术的方法导入新课,我先出示了一个烧瓶,把一个剥了壳跟瓶口差不多的蛋放在瓶口,微笑地说:“同学们,蛋有没有掉在瓶内?”“没有。”学生齐答。我笑着又问:“老师表演一个魔术给大家看,想看吗?”“好。”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于是,我把瓶口上的蛋先放在旁边,点燃了两三根火柴,放在瓶内,并立刻把蛋重新放在瓶口。过了一会儿,“蛋掉进瓶子里了!”同学们惊讶地叫喊着。我因势利导地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蛋为什么会掉进去?”这样的导入,很好地创设了探究氛围,磁石般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次临下课刚好看到天边有一条彩虹,我故意问到:“老师有一个疑问,我观察了很长时间了,每次观察我都发现彩虹是拱形的,你们有谁能告诉我它为什么是拱形的吗?”同学们纷纷摇头,我紧接着说道:“老师也不太清楚,请同学们课后阅读有关资料,也可以做模拟实验,还可以请教高年级的同学,等同学们找到答案了,回来告诉老师,好吗?”这一做法大大刺激了同学们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产生展开新的探究愿望的良好效果。
  二、提供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机会
  平时的科学实验,大多分组进行,看起来人人参与,但实际个体差异很大,能力强的学生机会多,而另一部分学生只有凑着看的份。教师要克服几人忙几人闲的现象,就要面向全体,注意个体,实现有差异发展,让学生都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条件。
  小学科学有许多课的教学都离不开自然环境,在这些课的教学中,我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力求设计一个能满足学生探究需求的环境。如在教《声音的传播》——引导学生认识“水波”和“声波”环节,我将学生带到水边,让学生扔一块小石头,在水边观察水波。学生观察得出结论:水波沿水平面向四面传播。这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学校的电铃声,楼上、楼下、楼前、楼后都能听到,这又是怎么传播的呢?”学生结合水波现象得出声波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面”和“体”的概念在学生脑中初步形成,因而声波和水波的概念也在他们脑中加深了。整节课,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他们从中尝到了学习的无穷乐趣。在《纸的研究》一课课前,我让学生收集生活中各种常见的纸箱、纸盒、纸杯等纸制品和报纸、牛皮纸、面巾纸、皱纹纸、相纸,为他们准备了红水、滴管、记录表、烧杯、放大镜、天平、酒精灯、火柴等材料。课中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己确定研究的问题,制订研究计划。学生通过老师创造的机会亲自动手做,亲身经历这一过程,获取了有关纸的知识。这样,既为学生主动参与创造了条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能力
  现代创造教学观认为: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手段,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我们在教学中强调的应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获取知识的结果。因此,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必须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识。如在教学《溶解》一课时,我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有的小组得出“糖溶解于水”的结论,有的组则得出“糖不溶解于水”的结论。到底谁对谁错,这得让事实说话。于是让有两种观点的双方各派一名代表到讲台前把自己那组的实验再做一遍,让同学们共同来找答案。认为“糖溶解于水”的一方代表用勺盛了一小勺的糖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几下,糖不见了。而另一方用勺盛了多勺糖放入烧杯中,也用棒搅了几下,但是杯底还有一些糖沉淀了下来。于是课堂上,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这时,我及时引导:“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双方经过分析、讨论,最后他们认为是这两位同学向烧杯中放糖有多有少的原因,原来能溶解于水的糖达到一定的限度就不溶解了。
  又如,在教学中年级《镜子》一课中,我安排学生带上镜子到操场去玩、去观察发现,教学目的很轻松地就达到了。不但让他们在玩中学到知识,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还可以培养学生善于主动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高年级《凸透镜》一课也是如此,课前我只是把实验要求说了一下,然后学生自己研究实验,不到15分钟,他们相继欢呼雀跃,兴奋地把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告诉了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实验,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实验的能力。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时,学生要全员参与,分工合作,认真观察,搜集材料,记录实验结果,表达自身感知和体验。在探究实验中,要引导学生把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及时表扬学生的发现,特别是独特的发现和新颖的观点。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鼓励他们在实验中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法主动发现并提出新的探究问题,使探究活动不断向深层次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总之,科学教学应当把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放在首要位置,多实验、少说教,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让学生养成用科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这样,才能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福建省安溪县西坪镇赤水小学)
其他文献
和夏天的风不同,冬天的风送来的不再是清凉而是刺骨的寒冷,让我们避之不及。虽然在冬天里我们不大喜欢大风的出现,但有些设备却十分期盼着它的到来,比如等待着风力带动发电的
所谓创新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增长开拓新领域的思维能力,亦即在人们的思维领域中追求最佳、最新知识独创的思维。创新思维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通过人们的学习和实践
如何使学生在阅读童话时乐意表达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分享阅读的快乐呢?文章通过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巧妙搭建阅读支架,教学生有分享、有方法、有思考地学习童话,使阅读与表达
<正> 在各种工伤、交通事故中,颅脑外伤占较大比例,为外伤死亡的主要原因。虽然由于交通工具的发达及CT 等先进医疗设备的应用,外伤救治的成功率有了很大的提
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或者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在其中充分
目的:观察烟草烟雾提取物对气管上皮HBE细胞Akt信号通路和溶酶体ClC-3氯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明确烟草烟雾下调ClC-3表达致气管上皮细胞自噬流阻滞的机理。方法:1.利用改
我国是羽毛绒及其制品的出口大国。本文分析了主要羽毛绒进口国的技术措施现状,介绍了主要国家的技术措施要求,包括技术标准要求、安全卫生要求和动物福利要求,阐述了部分进口国
电视作为一项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其传播要具有美感,而主持人作为电视传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所具有的"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至关重要。因此,主持人是否具备"美"的特征,是一
我院1988-1997年180例围产儿死亡原因顺次为,缺氧,肺部疾患,畸形,感染、颅内血等。与母患妊高症,产前出血,ICP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