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童真,远离功利教育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rewar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网上出现过这样一个帖子:“我10岁的小侄子很聪明,奥数、围棋、轮滑成绩都好,全班考试成绩第一,英语口语也很棒。和他聊天,他居然说,他爸妈不配有他这么好的儿子。父母没什么钱,只开得起十几万的日产车,同学都拿iPhone7,他只有儿童手表。”有人说,他的父母把孩子养成了“白眼狼”,也有人说这个孩子缺乏同理心,早已忘记了父母的辛酸苦辣。
  这个孩子是“成功”的:他成绩优秀,技能加身,长成了父母希望的样子。然而,这种“成功”给孩子脑海里根植的却是功利。生活里,太多家长唯学习论、唯成绩论,一味追求成功,孩子的幸福、快乐在追求升学的高分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功利教育最终酿出“苦果”。
  近些年来,直播、短视频平台涉及未成年人问题愈加突出,炒作“网红儿童”行为屡见不鲜。也是在功利思想的侵蚀下,各路“神童”频现网络。有人号称日均写诗2000首,有人短短一年从“科研小白”直接变身专家写论文拿大奖……随着更多信息浮出水面,众多“神童”光环破碎,被证实不过是“皇帝的新装”:要么是家长捉刀代笔,孩子成为摆拍道具;要么是家长追名逐利,将孩子打造为成功学流水线上的提线木偶。说到底,这些都是家长功利教育的投射。当一株株幼苗被成功学浇灌,孩子沦为功利主义的工具,不单扭曲了社会的价值评价体系,更对孩子身心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产生了深远影响。
  步步为营,落入功利陷阱
  教育焦虑在作祟。《2018年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家长的教育处于比较焦虑的状态。很多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放大孩子在一定时期内某方面的兴趣和特长,对孩子开展拔苗助长式的培训,一厢情愿要让孩子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家长看见别人家的孩子在学习什么,就给自家的孩子学习什么。功利教育引发教育焦虑,教育焦虑加剧功利教育。
  心理偏差导致功利育儿。家长将成人世界的竞争与博弈心态延伸到了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家孩子上了××国际幼儿园,面试没准备就过了!”“我家这个没怎么复习就上了××教育机构的精英班。”家长走在一起,比孩子的学习成绩、比孩子的特长优势,甚至比孩子的长相、个头。一旦别的孩子某方面比自己孩子强,家长就似乎很“丢脸”。而如果自己的孩子有哪一方面优于其他孩子,就成为家长明里暗里炫耀的资本。
  趋利消费的价值观趋势。父母捕捉孩子的纯真日常当然无可厚非。然而,随着“儿童网红”模式的不断复制,面对变现的诱惑,一些家长不再只是单纯享受晒娃乐趣,而是费尽心思地将孩子打造成网红,吸粉生财。近几年一些新生代娱乐明星的速成现象,更催生了家长的虚荣心理,有的家长甚至以不道德的方式利用孩子,继而将自己品牌化,以此获得高额的收入和稳定的保障。
  功利化教育对儿童的影响
  误导儿童价值取向。一些家长到了周末就安排孩子赶场般上课外班,快节奏的生活,难免让孩子心浮气躁,而家长功利化的教育,无疑误导了儿童的价值取向。儿童根据父母传达的认知,过度加工信息或是加工不足,极易产生错误的认知观念,影响对于周围世界的辨识。在虚荣心、功利心驱使下,家长看似为孩子创造了体验社会的机会,实际上往往是“利”字当头。儿童的世界观、价值观并未形成,在这样的影响下,他们无形中也会将金钱和物欲作为衡量很多事情的标准。
  使儿童社会适应能力降低。社会适应是个体人生历程的基本任务,是个体生存与发展的核心问题,通常分为积极适应和消极适应两种。积极适应是指个体达到的或具备的与其年龄相符合、与个体的幸福力量和成长相关联的行为;消极适应是指个体与社会责任不相符合、不利于个体生存、发展和成长的行为,主要包括学业适应、心理适应。如纪录片《起跑线》中上海10岁“学霸”孙涵阳,父母送他参加了一次为期5个月的美国游学项目,然而,身为“学霸”的他面临了最不能接受的现实:数学作业太少。在国内,孙涵阳每天的安排都很紧,一份漂亮的分数单是他的主要目标。可是来到美国就完全不一样了,对于以玩为主的学习方式,已经习惯以大量作业、练习和考试为中心的孙涵阳完全接受不了,哭着否定了寄宿家庭妈妈让他玩游戏的建议。在高压的教育环境中,儿童缺少家庭情感支持,减少了与同伴游戏、交流的机会,对于身边人、事、物的看法,也通常容易脱离生活实际。失去对周围世界的辨识能力,成了禁锢他们思维的枷锁,从而使得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降低。
  阻碍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儿童的社会认知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对他人的品质、意图、情感、态度等,进行感知、观察及推断,以及对他们行为动因的理解与判断,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社会认同。过早的社会化会造成孩子自我认知的模糊,同时也会影响孩子的自我评价。我们团队曾开展研究发现,儿童的自我认知意识从两岁开始萌芽,4到5岁逐渐清晰,并且是通过与身边环境互动逐步建立的。功利化的教育和过度消费行为使得幼童的身心长期处于成人世界,按照成人的规则,从事着成人的工作。如在一些儿童秀场和选拔中,年幼的孩子说着成人的话、摆着成人的姿势,脸上挂着成人的笑,举手投足是和年龄不相称的造作和成熟。这些孩子所处的环境不能提供与他们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相匹配的互动和交流,孩子的自我认知就无法建立,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建立。
  筑起家庭內部的童真“保护墙”
  孩子自然、健康成长的权利应当受到保护,也不该被过度功利化、商业化的浮躁风气所污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责任从家庭内部出发,构建保护儿童的微观生态系统。
  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养育观念。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无法再用直播“啃小”后,那些怀揣“成名要趁早”想法的家长们,有必要静下心来、好好反思。首先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育儿观,摒弃功利短视的思想,不能以经济收入作为自身和孩子人生的唯一追求。这就要摒弃两个极端思维:一是“读书无用论”,二是事事都要争当第一。应引导孩子客观认识和评价自我,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孩子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要切实尊重孩子的权益,给孩子提供符合他们身心特点的环境和教育机会,重视孩子作为独立生命个体的成长规律和生命体验。
  充分利用示范的作用,父母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对儿童的行为发展尤为重要。一对沉迷手机游戏、网络直播的父母,不可能教养出一个使用网络有度的孩子。亲子感情关系对未成年人的互联网使用有显著的影响,与父母感情不好的未成年人单次上网时间更长;我们研究留守儿童也发现,由于家庭疏于亲子管教,留守儿童上网时间和内容也不可控。因此,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时候,要放下自己的手机,提高亲子互动质量。可以利用假日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听一些知识讲座,或者陪着孩子上山下海,贴近大自然。
  父母协同养育,促进儿童全面健康成长。2017年发布的《中国家庭亲子陪伴白皮书》中指出,中国家庭普遍意识到了陪伴儿童的重要性,有97.2%的家长表示愿意花时间陪儿童,但在超过55%的家庭中,妈妈是陪伴的主力,爸爸陪儿童时间较多的家庭仅占12.6%。父亲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带着儿童做运动,培养儿童的探索冒险精神。母亲则需要适当放手,为父亲提供带孩子的机会,对于父亲积极主动的陪伴,少一些吐槽和抱怨,多持鼓励态度。父母协同养育子女,合理分工,为儿童发展创造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责任编辑:谷珵
其他文献
近日,中央网信办启动了“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聚焦解决直播、短视频平台涉及未成年人问题,严肃查处对未成年人形成不良导向的炒作“网红儿童”等行为,大力整治网上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问题乱象。大量网友对专项行动拍手称快,也有网友表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隐含着在“人人都是媒体”时代中对整治过程的担忧。《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
谢宏卫,中共党员,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现任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幼儿园园长。湛江市首批名教师培养对象,广东省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湛江市首批、第二批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先后多次荣获各级比赛奖项,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多篇,出版图书《做一位用心的教师》等。夯实底蕴促发展,携手共创幸福园。多年来,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幼儿园坚持“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化”的发展思路,践行“常规工作主题化,主题性工作成果化”的管理理念,深化办园宗旨。
近年来,儿童真人秀节目大行其道,传统广电节目、互联网综艺节目、网络直播、网络短视频等,都将儿童作为缔造热点内容、凝聚人们注意力的重要资源。在消费主义大潮下,儿童被演化为消费符号,成为利益和资本追逐的对象,也成为窥视文化和消费文化的附庸。  低龄“数字劳工”成为消费活动的催化剂  真人秀节目是窥视文化衍生的典型产品。当大量竞技、演艺、户外等成人真人秀节目涌向市场后,人们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审美疲劳,而节
良好的礼仪教育可以规范幼儿的言行举止,从而提升幼儿自信心及尊重他人的意识。传统节日里表现得体、公共场合中遵守规则、家庭生活里井井有条、幼儿园游戏中谦让友爱等无不体现出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家庭应如何开展礼仪教育,使幼儿知礼、懂礼、守礼,且听幼儿园代表给出的建议。
近年来,媒介消费未成年人的现象屡见不鲜,保护他们不是某个家庭的“私事”,更不是法外之事。保障“小明星”“小网红”们的法律权益,需要多方责任主体守好自己这道关。  监护人是第一责任人  《未成年人保护法》将“家庭保护”放在了分则的第一章,明确了父母及其他监护人的监护责任。要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监护人应该知晓,孩子不是私有财产,更不应作为敛财工具。如果不履行法定监护职责,监护人不仅会受到道德谴责,还
生猪价格历经2021年上半年的陡坡式下跌,又走过7-8月的起伏震荡,养猪人都在期吩生猪市场迈入“金九银十”。7月份以来,为应对生猪和猪肉价格过快下跌,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合计挂牌收储5万吨中央冻猪肉储备,并指导各地同步收储,稳定市场预期。这些政策措施,有效遏制了生猪价格过快下跌的势头。虽然前期生猪价格下降对养殖利润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国内生猪产能总体恢复势头良好。未来一段时期,随着消费趋旺,生猪养殖利润可能逐步回升,将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养殖场和养殖户的积极性。考虑年内季节性变化、超大猪占比持续下行等因素,
因自身能力优势而将自己的意志、利益一贯凌驾于他人之上变得强势,不只出现在幼儿身上,在成年人的社会交往中也不少见。可见,在人际交往中培养幼儿平等、尊重的心态何其重要,可以为健康的社会关系涂上底色。  从事实出发,解读行为表现  悦悦在表演活动中一直扮演“领导者”,从召集“同道者”发起活动,就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她知道表演需要多少个角色,知道通过怎样的方式了解他人参与的意愿,小朋友们愿意听从她并给予积
经常开展表演游戏,对幼儿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是一种很好的熏陶。  表演区是幼儿自发地进行故事表演和歌舞表演的游戏场所。经常开展表演游戏,对幼儿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是一种很好的熏陶。北京市第一幼儿园海晟实验园从激发幼儿在表演区游戏中的兴趣入手,结合小班幼儿的游戏状态,采取了有效的支持与引导策略。  创设丰富有趣的表演环境,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赋予表演区生动可爱的名字。一天,教师问幼儿们:“小剧场要开
读完《教育家》2021年7月第3期,我被《特殊儿童走出家庭,一场成长苦旅》和《影子老师:如影相随的除了爱,还有尴尬》深深打动。我们总在抱怨生活的寡淡,却不曾想,这样的生活可能是他人拼尽全力也难以企及的“天际线”。每个特殊孩子都是一颗特别的星星。当他渴望融入集体时,如果教师能真诚地拥抱他,并带领大家去关心他,不仅特殊孩子能从中获益,班级所有孩子都将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如何爱人。这样来看,特殊孩子就是照亮整个班级的星星。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关系到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当前,越来越多的学前教育工作者把目光聚焦在游戏与教学环节,并将之视为幼儿园课程实施的载体,却缺乏“大课程观”,忽略了对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关注。  鉴于此,山西省太原市育英幼儿园在“建课程”上下功夫,通过“一期三年”行动计划,系统化地研究与实践生活化课程。从关注教师的“教”,到支持儿童的“学”,育英幼儿园聚焦园本课程开发,完成“一日生活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