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作需要信仰吗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物质的丰富始终取代不了精神的充实。而作为人对人生和世界的终极价值的关怀与追求,信仰是人类文明与精神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支持人类前行的内在动力与精神源泉。它的存在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意义与存在的价值,个人有限的生命也在不断得到继承的信仰中无限延续。
  关键词:创新与信仰;技术与感觉
  艺术创作与信仰之间的关联,具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这既与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有关。我们首先要追问的难题就是——艺术创作需要信仰吗?艺术是人类文化的起源之一,当人类开始迈向文明,便有了各种艺术的活动。艺术也是人类情感与智慧的结晶,自古以来,佛教因为具有深奥的经教义理,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不仅丰富了传统艺术的内涵,甚至可以说佛教本身就是一块光彩夺目的艺术瑰宝。每一件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各种各样的形式以至于是抽象形式都是充满了象征含义的,综合在一起,以一种隐晦暗示的方法表达创作者的意图,进而使观者在这难以言说的概括性中去体悟深层的精神内涵。上师索甲仁波切说:“伟大的艺术创作,就像夜空中的明月,它照亮了世界,但它的光却不是自己的,而是借自隐藏在背后,代表绝对的太阳。艺术帮助过很多人瞥见精神的本质。艺术有看不见的神圣来源和神圣目的:它让人们看见自己的真性和宇宙中的定位,并帮助人们重新获得那永远清新的生命价值和意义,以及无限的可能性。”佛教中的各种艺术形式都有其背后的蕴意,以提醒和帮助人们在宁静的氛围领悟真谛。信仰是帮助接近不可言说之最终真理的最佳方式,艺术创作中的信仰将伴随人类追求真理的脚步获得永恒。
  1 创新与信仰
  我喜欢当代艺术的态度,它没有主流,你就是你自己的主流,这非常符合佛教破除我执的思想,佛教中只对一切有形和无形事物的执着。人们表面看起来很相似,其实对于事情的认知方式却很不同,都是生活在自己独立的个人空间里,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是习惯和过去行为的复杂集合体,因此必然会以自己的独特方式来看世界。禅悟的要求就是一个独特的自身去达到与宇宙的贯通,要找到自身所有他人无可替代的东西,这与艺术的创新是完全一致的。艺术的创新就应该是来自于艺术家通过对破除我执的不断深入挖掘从而对周围变化的世界做出自己独特的反映与见解,并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我们 这个时代极为珍视创新,尤其在对艺术品的评判中,最大的指责莫过于“这是过时的形式,这已经被创造过了,这是模仿谁谁的……”
  我的创作现在就遵循“破除我执”的思想打破自己以前的绘画形式对自己进行创新。从材料上由原来传统的布上油画转变到纸上油画,打破以前固有的思想,将油画表现材质进行转变与尝试。一百个人看哈姆莱特,就有一百个哈姆莱特。每个人看待艺术都有自己的一套,所以每个人做出的艺术作品也都不一样。创新在这种时候被发扬光大,我们不应该从属,我们应该张扬。如果哪一天艺术家变成了规格的螺丝,那么艺术便涅槃了,艺术就走到了一条不归路,这个世界就变成了白色,我们每个人都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这在康德那里被叫作风格化,“风格化是另一种因袭,也就是对仅仅一般的独特性的因袭,一个艺术品只有当它里面的理念的宣示是着眼于怪异性,而不是被作为与理念相适应时,就叫风格化,仅仅是为了把自己与庸常区分开来”。
  佛教认为心即是佛,佛即是心,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一切艺术,不外是心灵的产物,是虚无不实,没有自性的,这样便进入一种物我一体自由自在的境地。无拘无束,对一切差异和变化不执着。
  2 技术与感觉
  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里就提倡绘画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随类赋彩,应物象形,经营位置,传移摹写。其强调用笔,技术与感觉,但有人只注重技术不注重感觉,还有其人反其道而行之。在我看来在艺术上“鱼”和“熊掌”必须兼得,这样它才是完整的,有生命的。佛教认为世间万物的存在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缘起,无不从一定的因缘条件和合而互生,互相联系,互相依赖。在佛教中讲究万物平等,在绘画中技术与感觉也是平等一致的。
  佛陀指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在佛性上是平等的。”艺术不也是如此吗?艺术是很高级的东西,也很纯粹。所以一个好的艺术作品应该很直接,想说什么就该说出来,拐弯抹角的表达是一种很无谓的牺牲。经过理性所得到领悟比经过感觉而领悟的要苍白无力和枯燥乏味,绘画之所以能更深的感染人,那是因为它们“通过视觉器官直接作用于我们”在艺术中我们得到的欢愉,是一种具体的欢愉。技术在其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没有技术的支撑一个作品也表现不出他应有的分量。在人与人的交流中,真诚会把对方打动。做艺术也是一样,真实地表达自己才会打动别人。这也许就是吴冠中站在凡·高的向日葵面前哭泣的原因吧。像凡·高的宗教精神,里希特严谨的思想观念,弗洛伊德对人性敏锐的洞察力,培根的激情等等。这就是画家的思想阅读所达到的艺术深度。生命在这个时候达到了不可思议的共鸣。艺术毫无痕迹的从个体中剥离出来,我们不会对这个艺术家品头论足,我们都该住嘴,因为我们内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被感动了。说再多,做再多都是无力的抗争。这就是纯粹的艺术,艺术的纯粹。
  3 创作于心态
  我特别喜欢佛教中的 “静”和生活中的“躁”将二者结合在我的画面上。这样能体现出哲学与生活的平衡点,这样的平衡能诠释佛教的脱俗又能将其在生活中得到应用,佛教与艺术形成了某种结合就成了新的生长点。人的心态牵动着思考的运作,影响人的看法和情绪。能清楚了解心态为何物,就能把控自己究竟在干什么。心态是心理运作时的倾向,有的人倾向于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有的人倾向于当下的分析与判断,有的人倾向于未来好奇、试探和期望。由于偏向各异,过去的生活经验不同,表现于生活的行为也就各不相。绘画可以反情节,可以反观念,但永远避免不了反应艺术家的精神状态。若要治疗这些心理疾病,最关键的就是要有一种信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发现:拥有高尚信仰情操的人,精神压力较低,社交关系活跃,饮食习惯健康,因而身心比较健康;反之则有损健康。藏传佛教第一个养生之法,就是要调心。你们平时若过度劳累,心就应该当下放松,不要特别去执着,这样从中可以获得自在、快乐,身心也会自然而然健康。
  培养正常的创作心态是每位艺术家必备的功课。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作品,画家并不缺乏对色彩,观念,技术,而缺乏的正是品格的修炼,缺乏一种做人的骨气,是浮躁、利欲和惰性使然。因此,对于一位优秀艺术家而言,首要的是心理素质的完善以及个人品格和艺术情操的训练,这是创作出好作品的前提。只有纯粹的心灵,对艺术真诚、高尚的品格,才能时时把自我的创作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因此,持之以恒的心态,不急功近利的心态,虚心接受新事物的心态,加之坚强的自信心和顽强的毅力,是优秀艺术家所具备的品格。
  参考文献:
  [1] 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之书[M].徐进夫,译.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117.
  [2] 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部.艺术哲学经典选读[M].第 60页.引自康德.判断力批判[M].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
  作者简介:张哲(1988—),男,河北丰南人,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
其他文献
根据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通过对教学现状和学生学情分析,将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以“教、学、做”一体化为核心理念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进行教学实
【正】 中央决定,城市体制改革在去年实现“初战必胜”的基础上,今年主要是进行“巩固、消化、补充、改善”,为明后年改革再迈出重要的步子作好准备。这个“八字方针”,对企
目的 探讨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应用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50例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2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氧疗和半导体激光治疗压疮的效果.方法选取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红十字老年护理院2013年4月-2016年5月压疮患者50例,采用随机方法为实验
采用苯达松、2,4-D丁酯、高效盖草能(10%乳油)3种除草剂对沟叶结缕草草坪进行了杂草化学防治研究.结果表明,苯达松(25%水剂)每15 kg水可加至80 ml左右,2,4-D丁酯(72%乳油)每1
SMT焊点在热循环加载条件下的应力应变过程分析是SMT焊点可靠性研究的重要内容.SMT焊点的可靠性问题主要是焊点在热循环过程中,由于陶瓷芯片载体与基板材料之间的热膨胀失配
通过对3年的干草产量和种植前后土壤5种主要养份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全氮4种养分种植苜蓿后含量降低,只有水解氮含量增加。通过相关和回归分析,5种土壤养分
发展为本的含义是以学生的能力、智力、心理品质的发展作为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然而,目前有两种片面的价值观干扰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一是知识本位观,即教学以传授知识为根本目的
高职院校门户网站是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窗口,优质的门户网站界面设计能提升学院的品牌价值,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文章以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网站界面设计为例,分析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