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区大气静电场的地震信息研究

来源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zi84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2014-2019年四川气象监测的雷电大气静电场资料,研究了同期四川Ms≥5.0地震前的异常信息.结果 显示,50%的Ms≥5.0地震前,大气静电场日均值有异常变化,主要表现为低值突跳,异常形态呈多样性,较突出的有不规则“W”“V”“U”型等.日均值低值异常出现后114天r=eM空间范围内发生Ms≥5.0地震的可能性较大,其中,第10-19天,发震概率为33%;第2-9天,发震概率为17%.基于气象雷电监测的大气静电场观测资料,在排除雷电等干扰的情况下,可用于地震监测预报.
其他文献
锡田钨锡多金属矿田位于南岭成矿带中段,发育多期次岩浆活动与钨锡成矿.为了厘清花岗岩与钨锡成矿的时空关系,采用野外调查、显微鉴定、锆石U-Pb同位素定年与岩石地球化学的方法对矿田内多期次花岗岩岩体(脉)的空间分布、岩石类型、成岩时代、地球化学组成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锡田矿田发生了三期岩浆事件,分别为加里东期(435~441 Ma)、印支期(220~230 Ma)、燕山期(141~160 Ma);三期花岗岩普遍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U、Th等,亏损Ti、P、Sr、Ba等微量元素,具明显的负Eu异常,
以河南地区(31°-37°N,110°-117°E)1970-2020年11月地震目录作为研究资料,采用G—R关系法、震级—序号法和最大曲率法测定不同时段最小完整性震级Mc.结果 显示,1970-1979年由于研究区内台站数量少,Mc约为ML2.5;1980-2001年为稳定的模拟观测时期,地震监测能力有所提升,Mc约为ML2.3;2002-2007年大量模拟观测台站停测,Mc上升至ML 2.6.2008-2020年11月,G—R关系法、震级—序号法和最大曲率法均显示Mc为ML1.5.
选取陕西地震台网及邻省共享台站记录到的2008年5月至2021年5月104次地震资料,应用新的震级国家标准GB 17740-2017《地震震级的规定》得到新国标震级.研究表明:①新的地方性震级ML比原规范的ML震级系统偏大0.3左右,这主要是二者的量规函数不同造成的;②宽频带面波震级MS(BB)和矩震级Mw震级基本一致,无系统偏差,大多数地震震级偏差为-0.1-0.1;③宽频带面波震级MS(BB)比面波震级Ms(CENC)整体偏小0.2,二者之间存在系统偏差;④绝大多数地震的面波震级MS(CENC)比Mw
选取大同地震台记录的2010-2019年531个Ms≥5.0地震事件,根据发震区域的不同对其波形走时残差进行分析,得到不同发震区域地震波形的平均走时残差.结果 表明,日本、喜马拉雅地区地震波形的走时残差总体为负值,平均残差分别为-1.51 s、-0.70 s;斐济、中国台湾地区、南美洲西海岸地区大多为正值,平均残差为0.79 s、1.83 s、1.86s.同时发现,在有干扰的情况下参考不同区域平均走时残差计算结果,通过判断实际初至震相与理论初至震相的位置关系,可以更好地开展初至波震相识别工作.
3震源区的应力状态rn3.1压力轴、张力轴和零轴rn以上分析表明,破裂面的取向与引起破裂的应力状态有关.在岩石层内,岩石处于高围压状态,如果以p1,P2,P3轴分别表示震源区在破裂前的主(张)应力轴,那么破裂面(即断层面)与最小主(张)应力轴(最大主压应力轴,也就是P3轴)的夹角θ(图19)随内摩擦系数μi的增大而减小(Kirby,1980).
期刊
通过对威远Ms 5.4地震背景与活动特征研究,表明自贡地震监测中心加强流动监测提高了威远Ms 5.4地震序列地震参数的精度和地震信息报送的准确性.威远Ms 5.4地震前经历了区域地震平静至活跃、再发震的过程,威远Ms 5.4地震为一般主—余型地震,其ρ、b值异常可能反映了其后将发生资中Ms 5.2地震.威远Ms 5.4地震序列及其附近的华蓥山断裂地震带和马边地震带震后时间扫描地震学参数均正常,威远Ms 5.4地震区近期再次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较小;并认为威远Ms 5.4发震断裂为荣县—威远基底断裂,华蓥山
为了研究2021年5月22日玛多Ms 7.4地震地震动特征,收集16个强震台的峰值加速度和其中9个台的强震波形数据,利用峰值加速度衰减及反应谱等分析玛多Ms7.4地震强震动特征.结果 表明,多数台站的PGA值都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平稳下降,PGA的衰减特征与青藏区衰减关系间有较好的一致性;土层台与基岩台的加速度反应谱明显不同,震中距越小,短周期高频成分越多,衰减越快,震中距越大,长周期高频成分越少,衰减越慢;加速度反应谱的水平向与竖向比值曲线在4s内呈现两峰一谷的现象,初步认为,距发震断层较近的野马滩1号大桥
2021年5月21日漾濞发生Ms6.4地震,震前地震活动异常明显,中长期阶段云南地区3级地震活动水平较低,滇西北地区出现长达456天的4级地震平静;短临阶段震中区附近出现3-4级地震条带;临震阶段中小地震活动由外围地区开始向震中区迁移,震中区出现直接前震.
伊舒断裂带北段是黑龙江省地震跟踪监测重点区域之一,具有较强的地震活动性,为主要历史强震发生区域.利用该区域4个固定地震台记录到的远震地震事件资料,采用频率域反褶积方法,提取远震P波接收函数,再利用H-κ叠加方法计算台站下方莫霍面深度和泊松比.结果 表明:受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块体间相互挤压,双鸭山地震台下方莫霍面发生了错断,并且一侧莫霍面叠置在另外一侧上方,鹤岗地震台西侧莫霍面上方存在1个速度间断面;区域内泊松比值较高,为0.266-0.277,反映了上地幔铁镁物质上涌到下地壳中.
收集数字化观测以来山西及邻区地磁台站数据,利用地磁低点位移法、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法和地磁日变幅逐日比法等多种地磁分析方法,分析了山西及邻区4次中强地震前地磁异常特征.研究发现,这些异常类型与该区域中强地震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地震多发生在异常预测线集中交汇区域,这缩小了地震预测范围;异常数量的增加提高了单一方法的可信度,预示着发震概率的增高.通过对震前各种异常类型的分析,认为地磁异常综合特征对山西及邻区中强地震的短临预测有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