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 走出困境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120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化学学科及职业教育的特点,在终身学习、能力本位和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观指导下,高等职业学校的化学课程应该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帮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所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关键词]职业院校化学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作为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必须把当前与长远结合起来,既要把学生培养成能胜任某种职业的人,又要为其长远、持续的发展奠定基础。近年来高职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跟踪显示: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最注重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其次是团队合作精神、表达能力和个人形象,这表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全面的,高职教育必须满足学生就业的基本需要,并为他们的后续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高职教育的一门基础课,化学应该怎样为学生的后续打下良好的基础呢?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基本技能外,我们还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呢?这是我们每一个化学工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 笔者认为,要使化学教学在职校中有序地进行,教师要充分了解、分析职校生学习化学的现状和动机,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心理发展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现状及成因
  
  (一)生源分析
  从我国各省的实际情况来看,高职院校招生主要有三条渠道:一是招收普通高考最后一批录取的高中毕业生,二是招收“三校”对口生,三是招收初中毕业生(即五年制大专)。由于种种原因,决定了高职院校生源质量较差,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加上高职院校与其他普通高校相比,多数属于较低层次,这种低层次的思想压力又致使学生产生自卑感,缺乏学习兴趣。由于高职院校化学课学习时间短,以及人们对职业的认识不足,学生找工作难,受片面、浮浅、急功近利的思想的影响,不仅成绩差的学生不想学,就是成绩较好的学生也受到影响。同时部分教师也认为学生基础差,任教学科不受统考的约束,学生成绩由任课老师说了算,无升学压力,因而安于现状、不求进步、得过且过,可以说这是当前许多高职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课堂教材的不足和滞后
  现用的化学教材均主要体现以化学知识的基本结构为核心来组织教学的结构主义课程观,是以概念、理论为中心联系有关的生活、科技、社会实践所形成的体系,而在体现人本主义的课程观上显得十分不足。人本主义的课程观追求人能力全面发展,而不应只满足学科发展的需要,还应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更多地与学生面临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联系,让每一个学生的“学力成长”和“人格成长”和谐地发展。
  现用教材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1.忽视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教材仍按原大专学生的认知水平编写,这不太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2.重视陈述性知识,对概念、原理的介绍较抽象,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能很好的为专业课服务。3.理论部分篇幅较大,有一定的深度,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联系内容不足,未能及时反映时代的进步和需求。总之,现用教材使学生学习时感到枯燥,学无所用。
  
  (三)人们对化学的认识和了解不够
  化学在高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在人们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对化学工作者来说是十分清楚的,但对非化学工作来说,就显得十分模糊,加之近几年来,由于受就业压力的影响,相关部门只重视学生专业课知识水平和技能的提高,忽视了基础课在学生认知水平中所起的作用。在课程改革时,相当一部分专业已不开设化学课,幸存下来的化学课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也被大量缩减课时,有的课程根据教学大纲是108学时,可具体安排实施时只有36学时,面对厚厚一本书,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也只能大量删减教学内容,有的章节也只能点到为止,使学生对化学不能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
  
  二、对策
  
  (一)教师应更新观念,重视科学素养的培养
  21世纪的课程目标有以下发展趋势:更加强调教育的全面性和基础性,更加强调终身学习,更加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培养及师生的交流与合作。根据化学学科及职业教育的特点,高等职业学校的化学课程应该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帮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所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于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转变观念,大胆改革教材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降级新生化学教材难度,编写出能承上启下作用的教材,给新生一个适应阶段和一个缓冲机会,以便将所学化学知识有效衔接起来,以弥补其知识断层部分,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减轻负担。
  
  (三)改革教学内容,适当拓宽知识面,做到内容充实先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根据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观,课程的一个基本的职能就是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未来就业的需要,另一是学生未来终身发展的需要。学生就业需要为学习专业课程做准备和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化学知识、技能、化学观念和化学科学素养。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终身学习能力和化学科学素养。这要求化学课程内容选择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确定内容的深度、广度、难度。同时要考虑化学学科知识的顺序和范围,使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及深地掌握学科知识,不断取得学习进步。认真选择适量的、对学生有意义的学科知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选择化学课程内容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从社会生活中选择化学素材,重视与其它学科的交叉与渗透。这些内容包括身边的化学物质、营养物质、生活中的材料、环境、能源卫生与健康等。通过这些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知识内容,组成单元主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讲解氮族元素结合生物圈中氮的循环,联系农业生产的氮肥,以氮肥为主题;糖类、蛋白质、油脂可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为主题;烃以石油化工为主题。在学习NO的性质时,可联系医学新成就,介绍NO对人体某些疾病的作用,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大量NO吸入人体有害,而少量的NO吸入却能治疗某些疾病?环境是当今世界的另一重大问题,在化学教学中可结合我国国情适量介绍这方面的知识。如我国是产煤、燃煤的大国,煤燃烧时产生破坏生态环境的气体,煤粉尘加大了空气悬浮颗粒物,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掌握知识,主动参与社会决策,解决社会问题,
  
  (四)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能有效的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对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减轻学生负担都有重要的意义。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根据教育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环境、创造性地加以发挥,要本着“教学有法,教亦多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思想继承运用,发展深化。要克服“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病,化学教学应注意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多边活动,要因材施教,更加注意增加学生个体的参与度,更加注意发展学生的潜能。在化学教学中,除了讲授、提问、讨论、练习、实验等常规教学法外,还应注意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式教学法、引导发现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加强各种教学方法的互补性。
  
  (五)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推动校企合作,为工学结合奠定基础
  为更好地满足化学教学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要求,要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的实训和工学结合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学生提升化学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动手能力创造的有力的条件。
  此外,在化学实践性教学环节中,要创新运行模式,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重视学生到企业一线的实习。因为这是学生与企业真正地零距离接触,培养企业需要的技术人员,也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比如,生物制药专业学生可以到华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物技术学生可以到阜丰有限责任公司和蒙牛有限责任公司,检验专业可到医院、药厂等校外实习基地,了解车间的工艺流程和生产控制取样点;化验室的组织与管理;了解化学工作在生产中的地位,与生产的关系和作用;学生能了解到安全生产措施、常见故障和事故的产生及处理方法。通过这样的校企合作,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的学习的实在和乐趣,才能让他们感到学习不是虚的,而是扎扎实实的,这样更好的推动学生在校内的学习。
  综上所述,在化学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沿着主动学习、会学习、学有乐趣、学有志趣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石庚培.素质教育探索与实践[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3.
  [2]吴俊明,杨承印.化学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唐力.化学教学论与案例研究[M].海口:南方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中小学生理和心理特征出发,综合当前中小学英语课程开设的目的以及中小学英语教材的特点,分析了中小学英语教学中体态语应用的重要性及其作用,从表情、手势、眼神、身体间距离等方面认真探讨了体态语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艺术。  [关键词]体态语课堂气氛兴趣感情
期刊
[摘要]传统旧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行政法学的特点和教学要求。行动导向法是当今国际教育界普遍采用的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行动学习为途径,以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和问题导向法等为主要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顺利实现教学目的。  [关键词]学生学习主体行动导向法公共关系学
期刊
武汉市洪山区广埠屯小学(以下简称“广小”)座落在美丽的东湖之滨,依山傍水,得天独厚,它是武汉市第一批素质教育特色学校。  步入新世纪,学校在以王淑芳为校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吸取历任班子办学思想的精华,传承创新,学校逐步确立了“文化陶冶渗透,潜移默化育人”的教育理念和“全面发展,以雅为先;落实雅行,培养雅士”的办学目标。学校创新育人模式,把“雅行”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营造优雅而富有内涵
期刊
[摘 要]以主体和谐发展为理想境界,以建立契合学生主体需要的彰显教师主体个性的教学话语体系为基石,以提升任课教师的亲和力为桥梁,以问题教学为载体,以美的形式实现深度良性互动为策略,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施主体间性课堂教学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主体间性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效性
期刊
[摘 要]高校管理信息系统是高校全面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善管理体制的一种途径。本文针对当前西部普通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高校管理信息系统高校管理教育现代化改进策略
期刊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是人教版生物新教材第二册的开篇,从这篇课文学生将进入到“遗传学”的世界。本册书知识的学习方法与第一册的迥然不同,重点多,难度大,尤其这节课,重难点多,而且掺杂着大量的新概念。为了为以后的课程奠定下牢固的基石,我对这节课作了如下处理:
期刊
[摘 要]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存在着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的基本矛盾。学校的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学质量,而其核心是教与学两方面互动的提升。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显性课程的设置和效果,对相对封闭、保守和落后的西部地区,学校更应该重视隐形课程的设置和开展。  [关键词]教育观念 学校文化 建设
期刊
[摘 要]外墙渗漏是建筑工程的通病,通过对出现原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措施,使其得以有效防治。  [关键词]建筑工程外墙渗漏防治    一、外墙渗漏产生的原因     1.砌体砌筑质量不规范。工人在砌体施工中未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砌筑砂浆不饱满,特别是竖缝砂浆不饱满。此外,砂浆的强度不达标或干砖上墙,使砂浆中的水分被砖吸收,从而造成砂浆强度偏低,导致砖和砂浆分离,砌体整体刚度下降,产生墙体
期刊
《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第五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较大的学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即学校可以根据办学规模来确定学校的财务管理体制。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纵深发展,许多高校通过重组、合并、扩招等形式使办学规模急剧扩大,高校的办学层次日趋多样化, 经济管理层面增多,财务关系复杂,高校财务管理的内涵日益丰富和充实,“
期刊
[摘要]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成为高校管理、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首要课题,为了使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相适应,高等院校在教学管理上的改革层出不穷。结合现代高等院校教学管理的现状,其教学管理的思路应着重体现在“疏”、“堵”相结合。  [关键词]高等院校教学管理疏堵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保证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成为高校管理、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首要课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