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学问的吃货

来源 :求学·素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06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言道,“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每逢佳节胖三斤”,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不同地区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烹调技艺、传统食物、饮食习惯及饮食风格,从而使中国的饮食文化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性,而这一地域差异性最显著的表现便是中国的八大菜系。了解菜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实际上也是探究不同地区历史、地理、文化的过程。下面就浅谈一下中国著名的八大菜系背后的学问,解密美食中的知识。
  八门·中国菜系知多少
  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我国各地具有不同的自然条件,进而形成了各地区不同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和生活习惯。所谓“民以食为天”,这些生活方面的差异体现在饮食上,便逐渐形成了地方菜肴的不同风味。
  在饮食风味方面,最为明显的差异就是南北差异——从由来已久的“甜豆花咸豆花”“甜粽子咸粽子”之争到近来微博上发起的“甜口VS咸口”投票,都透露出我国南北方口味上的巨大差异。事实上,南北两大饮食风味,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开始形成。及至唐代,由于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饮食文化也得以迅速发展。另外,唐代出现的高椅、大桌,为改变中国延续千年的“分餐制”进餐方式奠定了基础,从而促进了中国独特的“共餐制”方式的出现与发展。大型筵席、宴会的普及增大了对烹饪的需求。因此,在这一时期,烹饪事业得以飞速发展。唐宋时期,我国形成了“南食”和“北食”两大派别。
  历史发展至清代初期,鲁菜、苏菜、粤菜、川菜,已成为我国最有影响的地方菜,这四种地方菜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四大菜系”。而随着饮食业的不断发展,有些地方菜愈发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遂逐渐从原属地区的菜系中分化出来,自成派系。至清朝末期,地方菜系中又添浙、闽、湘、徽,与原四大菜系一同组成“八大菜系”。在后来的演进中,又出现了京、沪菜系和“十大菜系”之说,但人们习惯上还是以“八大菜系”来统括我国成千上万种地方菜肴。各个菜系中著名的菜品大多选料考究、制作精细,讲究色、香、味俱全的协调统一,且又风味各异。而每个菜系中的名菜往往体现的不仅是精湛的传统烹调技艺,还蕴含着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传说或典故,例如,鲁菜孔宴中的“八仙过海闹罗汉”、赫赫有名的东坡肉、因乾隆下江南而闻名的龙井虾仁等,这些菜肴的产生、流传过程甚至是命名都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进阶·探秘菜系背后的知识
  八大菜系的形成与发展,其实是一个颇为复杂也颇具学问的问题,每一个独特的菜系都是当地特定地理气候、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便从几个具体的角度来探索八大菜系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一、地理
  从地理角度来看,地大物博、地理条件和气候类型的多样性是我国地理环境的显著特点之一。我国由北至南跨越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自东向西又递变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除此之外,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沙漠等各种地形地貌交错分布,形成了复杂而多样的自然地理条件,这是各地菜系不同的自然原因。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同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不同的食材原料。地处黄河下游的山东,气候温和,境内山川纵横,河湖交错,沃野千里,物產丰富,号称“世界三大菜园”之一;加之东部海岸线漫长,盛产海产品,因此鲁菜也以烹饪海鲜见长。地处我国东部温带的江苏,地理条件也很优越:气候温和,东临黄海与东海,又有长江横贯中部,且东有淮河,北有洪泽湖,南临太湖,大运河纵贯南北,湖泊星罗棋布,造就了这一“鱼米之乡”。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以及名扬四海的盐水鸭,都是苏菜中的代表菜品。
  而我国中北地区的草原地带,则以游牧方式发展畜牧业,相应的,当地的饮食便以肉、奶为主。
  二、口味
  口味是决定菜系整体风格的重要因素。从根本上来说,各地口味的差异主要仍是由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差别引起的。在多年的积淀中, 我国形成了“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口味格局。
  具体来说,喜辣的食俗多与当地潮湿的气候环境有关。以“无辣不欢”闻名的四川地处盆地,潮湿多雾,一年四季少见太阳,有“蜀犬吠日”之说。对于当地人来说,长期生活于这种环境中,易患风湿、风寒等病症,而经常吃辣可以驱寒祛湿,因此,辣也就成了川菜最显著的特征。“西酸”的典型代表是山西,山西可谓“西酸”之首。由于当地的地理特质,山西省居民的食物中钙的含量相对较高,易在体内引起钙质积淀,形成结石。这一带的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实践,发现多吃酸性食物有利于减少骨骼中沉积的钙,从而降低结石等疾病的发病率。除此之外,西部人爱吃酸也与他们喜食硬质食物有一定关系——硬的食物容易使人消化不良,而吃酸恰好有助于消化。久而久之,当地人便形成了对酸这一口味的偏好。 在气候寒冷的北方地区,冬季很难吃到新鲜的蔬菜,即使保存有少量蔬菜,这些蔬菜也难以在寒冷的环境中过冬。所以,北方人选择把菜腌起来,便养成了吃咸的习惯。而在相对温暖的南方,降水、光热条件俱佳,比起北方来,蔬菜产量更大,且盛产甘蔗,被糖类“包围”的南方人自然也就养成了吃甜的习惯。
  三、历史与文化
  八大菜系的形成与发展与各地的历史文化相辅相成,一方面,不同的历史轨迹与文化底蕴影响着菜系的形成;另一方面,菜系也在演进中逐渐成为各地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鲁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观,在烹调技巧、饮食卫生、饮食礼仪等各方面也提出了主张。后又有孟子的“食治—食功—食德”饮食观。可以说,这些是鲁菜形成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对烹饪技艺的要求还表现在厨师的刀工上——孔子的饮食观中包括“割不正不食”这一观点,这就对厨师精湛的刀工技术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
  江苏地处长江下游地区,烹饪历史也很悠久。“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一出门来两座桥”,因水多、桥多等特征,苏州也被称为“东方威尼斯”,风景颇为秀丽。加之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有“苏州美,无锡富”的说法,这一地区便成为诸多文人雅士、官宦商贾流连忘返的胜地,并因此而产生了全国闻名的“船菜”。   实践·八大菜系中的年味
  在新春佳节中,最能体现美食特色的便是家家户户的年夜饭。在文章的最后,为大家介绍各个菜系年夜饭中的代表菜肴,一品各地美食中不一样的年味。
  鲁菜代表
  糖醋鲤鱼
  糖醋鲤鱼可以称得上是鲁菜中的“老前辈”了。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鲁地,是我国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诗经》中就已有食用黄河鲤鱼的记载,而今糖醋黄河鲤鱼仍然是鲁菜中的佼佼者。从这一道春节代表菜肴中也足可见鲁菜历史的源远流长。
  苏菜代表
  炒虾仁
   炒虾仁虽不是繁复的“大菜”,但在苏菜菜系的年夜饭中,却有着独特的意义:“虾仁”二字在苏州话中的发音与“欢迎”相似,因此常被放在年菜的主菜中。对于一些人来说,年夜饭的餐桌上若没有炒虾仁,年夜饭似乎都不那么完整。
  粤菜代表
  白切鸡
  广东地区素有“无鸡不成宴”的说法,在粤菜的年夜饭餐桌上,鸡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中广受欢迎的做法便是白切鸡。除了白切鸡,当地人也会把鸡按照自己的喜好做成其他口味,比如酱油鸡等。
  川菜代表
  豆瓣鱼
  近年来,川菜日渐成为八大菜系中传播最广、受众最多的菜系,相信大家对经典川菜也并不陌生。熟悉川菜的人应该都听说过“郫县豆瓣”,这是川菜中最具代表性的调味料。豆瓣鱼便是以郫县豆瓣为调味料的传统名菜之一。
  浙菜代表
  素烧鹅
  浙菜中的素烧鹅,通常以杭州富阳泗乡的豆腐皮为原料,因形似烧鹅而得名。做好的素烧鹅薄如蝉翼,口感绵软,是浙菜年夜饭菜单中一道重要的经典菜品。
  闽菜代表
  焖豆腐
  闽菜菜系中的莆田菜常以焖豆腐作为年夜饭开席的第一道菜。在当地人看来,春节最不可或缺的就是焖豆腐。而对于离乡的游子来说,这道特色美食寄托了他们对家乡的思念。
  湘菜代表
  “全家福”
  “全家福”是湖南传统家宴的头道菜,象征着合家欢乐,美满幸福。所谓“全家福”,体现在食材与用料上,包括肉丸、蛋肉卷、冬笋、木耳、肚片、墨鱼片、鸡肝等多种食材,可谓名副其实的“全家福”。
  徽菜代表
  红烧臭鳜鱼
  所謂“年年有余”,在徽菜的年夜饭餐桌上,鱼是必不可少的。但在徽菜范围内,不同地区所吃的鱼种和做法各有不同,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红烧臭鳜鱼。臭鳜鱼在烹制之前闻起来“臭”,烹制后吃起来却很香。这一鲜明的对比,更增加了此菜的魅力,使其成为徽菜的经典之一。
其他文献
【原题回放】  仔细阅读右面两幅图,联系提示文字对它们加以比较,并将你的启示或感悟写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标题自拟。  左图: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会像他一样。  右图:如果你好好学习,将来就有能力为他创造更好的世界。  (此二词取自材料,可谓“关键词式标题”,指涉文章中心,观点鲜明。“像他”是恐吓,是自私;“为他”是善念,是期许。开篇建构对比,暗示行文思路,可资借鉴)  马路边
期刊
(题好文一半,将材料中的话题镶嵌到广阔的社会背景中考量,顺势明确情感倾向。祈使句式,观点鲜明)  一样的马路,一样的清洁人员,一样的母子同行,都有着教育孩子好好学习的目的,两位母亲却言出大相径庭的话语。(教育是讲求契机的,抓住教育契机,才能使教育效果最優化。在面对同样的教育素材时,我们看到的却是大相径庭的表现,此处的用词,重在凸显鲜明的对比反差)一位将成为清洁工人作为不好好学习假设的未来,另一位却
期刊
“乡愁”是中国文学中常被吟咏的主题,乡愁之于每个人都有着不一样的意义。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三篇关于“乡愁”的美文,用思维的碰撞,感受不一样的乡愁滋味。  1.有一种“乡愁”直截了当——感受雄浑开阔之美  推荐篇目:王鼎钧《中国在我墙上》  現在,在我眼前,墙上的中国是一幅画。我在寻思我怎么从画中掉出来。一千年前有个预言家说,地是方的,你只要一直走,一直走,就会掉下去。哥伦布不能证实的,由我应验了。看我
期刊
最特别的一款大闹天宫,啼笑皆非的跨物种对决。外星人把地球人当猴耍,美国人把中国人当猴耍,中国人最后又耍了外星人。一场别开生面的“星战”,在中国某海边城市激情上演。  当了十几年龙套的小镇大龄女青年如梦努力追逐演员梦想的过程中,和如今已过气的演员马可之间发生的故事。  人妖共处的背景下,成龙饰演的蒲松龄作为捉妖能手,可以把不降服的恶妖收进名录中。他与捕决严飞联手追踪金华镇少女失踪案,带领一众小妖深入
期刊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常用的素材,也应该通过创新的形式、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呈现,通过加工,常用素材能实现添彩、增值。  素材加工的常见方法有以下几种。  1.呼告、谈话法,呼告法,即以呼唤对象名称的方法引入材料,消除第三人称转述的距离感,追求表达的真实亲切;谈话法,采用谈话、对话方式引入材料,娓娓而谈,亲切自然,更具情感味、说服力。例:  相信你和我一样,和祖国母亲一同成长,正在享受
期刊
熊芳芳,中学高级教师。首届全国中语“十佳教改新星”、首届“全国文学教育名师”。“生命语文”首倡者,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第三届“语文报杯”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得主。已出版专著《生命语文》《高考微作文》等。     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
期刊
这两天,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了“2018年度十大网络用语”,上榜的热词依次为锦鲤、杠精、skr、佛系、确认过眼神、官宣、C位、土味情话、皮一下、燃烧我的卡路里。说实话,这些热词虽然流行一时,但也不是每个都能真正在我们的语言文字中沉淀下来,变成经典语汇流传下去的。不过,即便热词会变冷,它们也都证明了语言作为日常交流工具本身所富有的活力与张力以及变化的能力与动力。  细瞧这十个热词,最直观的
期刊
三毛是特立独行的,是率性自然的,是善良多情的,也是勇敢执着的。她活得自我、真实、简单和优雅。她笔下的生活和书中的人物也是平凡真實的。三毛用善良、忧伤、怜悯的目光关注着自我,也关注着周遭的世界。他们因喜而笑,因苦而哭,为相聚而高兴,为别离而伤悲。他们有爱恋、追求和企盼,也有妥协、躲避和无奈。但他们不缺少对生活的热爱,不缺少面对困境时的坚定。因此,她的作品总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忧伤的喜悦,悲情的美丽。在这
期刊
两年前,黄柏山林场和河北塞罕坝林场一起,成为原国家林业局向全国推广的森林经营“样板”。  60多年前,黄柏山大小几十座山峰的树木所剩无几,每年向淮河重要支流灌河倾泻泥沙无数。人们形象地称为,“山高坡陡石头多,荒草葛藤满山窝;年年冬季一把火,漫山遍野赤裸裸”。从1956年开始,黄柏山护林人以“绿了青山白了頭,献了青春献子孙”的奉献精神苦干实干,接续努力,终于为中原留下了一个天然氧吧和绿色海洋。  习
期刊
任何时候,“喜欢”“迷恋”都不能成为“打扰”的理由,而这种“打扰”既包括公共秩序,也包括他人隐私。  近日有媒体报道,在一架即将从香港起飞前往韩国仁川的国际航班上,四名中国乘客以“有急事”为由要求下飞机。为此,机上三百六十多名乘客不得不重新安检,飞机也因此延误1个多小时。  经调查,这四人是韩国某偶像组合的粉丝。在得知自己的偶像当天乘坐该航班后,他们分别购买了两张头等舱、一张商务舱和经济舱机票。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