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是比钻石还要珍贵的东西

来源 :求学·素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tcer08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特别的一款大闹天宫,啼笑皆非的跨物种对决。外星人把地球人当猴耍,美国人把中国人当猴耍,中国人最后又耍了外星人。一场别开生面的“星战”,在中国某海边城市激情上演。
  当了十几年龙套的小镇大龄女青年如梦努力追逐演员梦想的过程中,和如今已过气的演员马可之间发生的故事。
  人妖共处的背景下,成龙饰演的蒲松龄作为捉妖能手,可以把不降服的恶妖收进名录中。他与捕决严飞联手追踪金华镇少女失踪案,带领一众小妖深入案情,在找寻真相的过程中,牵扯出一段旷世奇恋。
  带你重回严肃港片破案高潮。香港廉政公署一桩重要案件的证人出逃,负责案件的调查员需想尽办法将其找回,却不料,证人在回港之际,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波折。
  中国电影解读
  《飞驰人生》:爱你所爱,人生飞驰
  影片其实讲了一个很简单的故事:遭遇变故的冠军车手沉寂五年后踏上复出之路。用导演韩寒的话来说,“讲的就是和你所爱的一切在一起以及爱的代价”。
  从巅峰跌至谷底,如果你的人生面临这样断崖式的落差,你会从此一蹶不振,还是会就地逆风翻盘?影片的主人公便正经历如此窘境。沈腾饰演的张驰本是赛车界叱咤风云的人物,却因非法飙车被禁赛五年。一时间墙倒众人推,昔日风光的冠军成为人人声讨质疑的落水狗。他只能为了生计支起摊子,颠勺炒饭来养家糊口。正片就从张驰决定重返车坛、嚣张地喊出“灭了林臻东”的口号开始,一路下来演绎着不断被现实打脸的搞笑与残酷——没钱没车没队友,就连驾照都得重新考。
  如果看过韩寒之前的电影,我们很容易就能摸清他的风格。比起讲述好一个故事,用段子和台词来制造密集的笑点他更擅长。我们依旧能从《飞驰人生》里发现“韩式幽默”的影子,“一顿操作猛如虎,定睛一看原地杵…哥哥好,爷爷再见”“我科目二也挂了”……这样充满梗和包袱的台词时不时会出现,配合着演员的表演有着令人捧腹的奇效。
  但在这部片子中,搞笑台词和喜剧意味退居成次要元素,韩寒选择把最熠熠生辉的部分留给所热爱的赛車。从考驾照、组装车子,再到拉赞助、参加比赛,张驰的逐梦之路好比慢慢打怪通关,不管是打造装备时展现出来的车体构造、专业参数,还是魔鬼赛道上狂飙突进的刺激场面,每一帧画面都让人感受到血脉贲张的“燃”感。
  “你不想索然无味地过完这一生,而反派就是那索然无味的一生。”影片一反常态,没有反派作对,也没有终极Boss需要打败,包括张驰的对手林臻东在内,每个人好像都是善意的,每个人也都在与自己的生活做着奋力的抗争。张驰揽着领航员孙宇强说出的那句话让人印象深刻:“你是没有故事,想要一个故事,而我是故事太多,想要一个结局。”事业遭受巨大打击的张驰,同时也面临着颓废挫败的中年危机,赛车成为他唯一的希望;而孙宇强则是想要寻找故事的人,那意味着他将为过去几十年索然无味的人生填入新的挑战和奇迹;新一代车王林臻东,拥有“富二代”的优越条件却仍执着于努力,想要打败张驰证明自己……每个人都在寻找着自己内心的支点和梦想,联系起他们的,便是赛车,便是真正的热爱。
  的确,电影存在故事太平、叙事乏力的缺陷,但这并不妨碍它让我们热泪盈眶,那种不顾一切去追寻所热爱所在乎的东西时的横;中直撞,那种“爱你所爱,人生飞驰”的热血张扬,都令人动容。
  影片的结局,伴随着张驰;中向太阳和大海而戛然而止,“张驰到底是生还是死”困扰了很多人,也拥有了很多种不同的回答。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那五年里的日日夜夜,他用锅盖和玩具在脑海中的巴音布鲁克赛道上驾驶了三万六千多遍,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正如影片最后映出的字幕,“Heroesnever die”一英雄不死!
  链接:
  18岁的韩寒,用《三重门》的版税买车并改装成了他的第一辆赛车,从此开始赛车生涯。27岁的韩寒,拿下场地拉力双料年度总冠军。现在37岁的韩寒,则以中国最好的车手身份拍了一部含有他赛车情怀的喜剧电影《飞驰人生》。片尾曲《奉献》这样唱道:“长路奉献给远方,江河奉献给海洋,雨季奉献给大地,我拿什么奉献给我自”,答案或许就是我们所热爱的一切。
  《流浪地球》:希望是比钻石还要珍贵的东西
  ☆☆带着地球去流浪
  如果有一天太阳发生灾变,将要炸毁和吞没太阳系,地球会遭遇彻底的毁灭,这时人类该何去何从?延续同名小说的核心设定,电影《流浪地球》用突破天际的想象力,展现了一部残酷灾祸之下人类自我拯救的壮丽史诗。面对生存绝境,人类开启了“流浪地球”计划——在地球表面装载上万座发动机,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奔往新的栖息之地。
  故事发生在几十年后的未来,地球正处于逃离太阳的逃逸时代。海啸、地震、火山喷发、零下八十摄氏度的酷寒……相继引发的灾祸让地球变得满目疮痍、触目惊心,人类躲进地下城,把蚯蚓干当作不可缺少的食物,用模拟屏来还原自然的花草树木,而学校里依旧充满着应试教育枯燥呆板的知识。刘启和妹妹韩朵朵对外面的世界充满着渴望,于是他们偷偷潜到地表,却不料此刻地球正遭遇危机与灾难。影片以小主角们的所遇为线索,开启了修补发动机、点燃木星等一系列救援任务。
  从刹车时代到新太阳时代,从地球停止自转、逃离太阳系到进入预定的星系,整个移民过程将分为五个步骤进行,共持续两千五百年的时间,经历一百代人。在带着地球去流浪的艰辛征程中,在与时间赛跑的危急关头中,无数像主角们一样的人前仆后继,只为延续百代子孙生存的微渺希望。
  ☆☆希望是比钻石还要珍贵的东西
  “希望是比钻石还要珍贵的东西。”类似的话在影片中一共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在开头的课堂上,女同学用夸张的语气朗诵这个比喻句;第二次则是影片的高潮部分,韩朵朵带着哭腔呼吁全球的支援:“希望,是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在前后的对比中,这句话蕴藏的含义也不言而喻。
  是啊,它在老生常谈和机械麻木的重复之下,一度成为套话空话的代名词,甚至让人嗤之以鼻。而当绝境真的降临、绝望的气息弥漫之时,这句话的力量却得到重塑,就如停电后唯一亮着的烛光,它自然而然地成为当前语境下的真理。   救援小分队不惜性命地运送火石:刘启在千钧一发中修复卡住的发动机;工程师在死亡前的最后一秒连接硬件;Moss计算出人类必亡的命运,决定牺牲全地球时,刘培强却用酒点燃空间站,倔强不屈地带着三十万吨燃料撞向木星……
  影片中每一个微茫却又紧紧攫住的希望,大概就是中国精神的绝佳体现。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从这些古老神话开始,坚持就成为我们最简单却也最有效的智慧,因此我们存续了绵延数千年的文明。
  好莱坞的特效团队看完剧本后曾惊叹:“当太阳系都要完蛋的时候,我们美国人肯定会想到建飞船逃离地球,而你们中国人,却想带着家园一起离开。”费尽全力把地球这个“家”背在肩上一起躲避灾难,这种坚持不懈的、“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精神已经深深地熔铸在中华民族的骨子里,成为最佳的中国式浪漫。
  ☆☆全人类对自我的拯救
  这是一部“终于轮到中国人拯救地球”的电影,但不由分说地敲定它是一部爱国电影,其实显得狭隘。电影并不奉行个人英雄主义,它最终体现的,是全人类协同起来对自我的拯救。
  按照好莱坞大片的设定,世界眼巴巴地等着自带光环的主角们来拯救,离开主角一切都不能运转。而在《流浪地球》里,你会发现主角们想做的事,别人也想到了。重启苏拉威西转向口,主角团队还未到达就已经完成修复,因为采取的是饱和式救援:刘培强飞跃空间站以反抗火种计划,发现还有其他人在爆破舱门;主角们提出点燃火星计划,联合政府告诉他们以色列科学家已经提出这个想法……电影里的一个小奇迹,其实背后是全人类的挣扎。这完全打破了英雄史观的套路,集体主义在这里发出光芒:我们人类的命运,不是靠个别英雄去拯救的,历史也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奋斗,而是需要我们人类共同努力去完成的。
  在最大限度地降低主角光环的同时,影片也体现着现实的残酷。在面对天灾时,人类的脆弱展露无遗。杭州地下城开始岩浆倒灌,35万人瞬间失去生命;刚子用自己的生命救下韩子昂,结果韩子昂只多活了几分钟。电影中冷酷的镜头还有很多,它仿佛在告诉你,在广袤的宇宙面前,在以光年为单位的度量之中,人类微不足道,死亡也赋予不了生命意义。我们能做的,大概就是影片中所提到的那句话:“无论最终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决定,选择希望!”链接:
  郭帆和他的《流浪地球》走得并不容易。7000人的团队齐心协力,饱和式拍摄,3000多张概念图,高强度劳动,几十斤的装备很多人为此牺牲,卖房卖车,还面临被撤资的窘境,关键时候是吴京投资6000万元给予支持。电影外面发生的事,跟电影的内容,在形式上产生了非常奇妙的呼应。
  对中国电影保持信心:
  中国科幻元年的启航
  2019年的春节档电影里,《流浪地球》无疑是最亮眼的存在。从最开始的弱势地位,一路披荆斩棘,最终逆袭成为现象级的国产电影。
  作为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硬科幻大片,它的出现让所有关注着科幻、关注着电影的人们为之振奋。有人亲切地叫它“小破球”,有人形容它是一封给所有科幻迷们的情书,有人用“中国科幻的里程碑”“中国科幻元年启航”这样华丽的词汇来热烈赞美它。在知乎、豆瓣等平台上,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点评和讨论。可以说,历经四年的打磨,《流浪地球》提交了一份出乎意料的优秀答卷,甚至标志着国产电影工業水准又迈入了一个新台阶。
  从过去到现在,国产科幻片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处于极为尴尬的状态,以至于一提到科幻片,我们脑海中浮现的多半是特效酷炫的好莱坞大片。值得庆幸的是,《流浪地球》这支起弓之箭,让大家看到了这个类型片成功的可能性,也会鼓励更多的导演尝试去拍科幻片。现在这个嗷嗷待哺的襁褓婴儿,即将在众人的关注和期待中蓄力生长。
  导演郭帆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是一部拍给中国人看的电影,带着地球去流浪的故事拥有真正属于中国人的文化内核。如果把电影比作一个人,那么文化内核才是他的灵魂和本身,而特效、剪辑、故事结构这些都是外在的包装。这启示我们,想要在好莱坞的成熟特效和英雄主义灌输之外打开市场,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有中华文化作为沃土滋养的剧本和故事,对内来说是文化认同感的需要,对外则能够成为促进文化输出的关键一环。
  “刘慈欣的存在,是中国科幻小说的大幸,但如果只有一个刘慈欣,却又是中国科幻小说的不幸。《流浪地球》的诞生,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大幸,但如果只有一部《流浪地球》,却又是整个中国电影的不幸。”《流浪地球》制作者们的努力,最终呈现给我们一部虽然仍有差距,但是可以对标好莱坞的科幻大制作电影。我们期待有更多优秀的作品出现,以将整个中国科幻电影带入到一个良性循环的领域。因为科幻电影的崛起,不仅是在为中国电影蓄势,也是在促进中国的电影工业越来越完善。
其他文献
编者按:山川大地,日月星辰,春夏秋冬,风雨雷电,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滋养了多少敏锐善感的心灵!我们不妨学学选文的作者,停下匆匆的脚步,以对自然的真挚、敏锐、细腻和善感,静静地凝视漫天的星光,或深深地嗅吸花朵的芳香,或细细地聆听山泉的叮咚……也许,我们的心灵也会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呢!还可以学学作家们,以生花的妙笔,绘形绘声绘色,抒写所思所感所悟。  春天的第一只麻雀来了!这一年在希望之中开始了,过
期刊
这些天,可能不少网友都围观了一场口红的“宫斗”。2018年12月9日,“故宫博物院”微信公众号推送了一篇名为《故宫口红,真的真的来了!》的微信文章,成功引发网友关注。但之后不久,“故宫淘宝”的官方微博站出来撇清关系——“目前市面上见到的所有彩妆都并非我们所设计”。这条微博目前已经被删除。2018年12月10日,“故宫淘宝”又发布了一篇名为《故宫彩妆,明天见》的文章,除了宣布发售8款彩妆产品,还特意
期刊
【深渊】  1960年1月23日,美国潜水员皮卡尔与沃什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乘潜水球下潜至11520米,创造了下潜最深的世界纪录。  在深海,人们发现了只有几厘米长的鱼、虾和以前从未见过的生物——它们都生活在压强高达一吨的环境里。那里的生物从某种意义上颠覆了人类对进化的认知。  史评: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问世】  2007年1月9日,在旧金山的马士孔尼会展中心,那个叫乔
期刊
严歌苓的名字有些特别,让人第一次听到就会留下印象。有人觉得她很牛,是自如驾驭文字、讲述传神故事的女神。也有人对她略感模糊,甚至有些陌生。不过,若说起根据她的小说改编的电影和电视剧,几乎所有人都没有了陌生感: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归来》,陈凯歌的《梅兰芳》,孙俪、姜武主演的《小姨多鹤》,赵薇、刘烨主演的《一个女人的史诗》,蒋雯丽、孙淳主演的《幸福来敲门》……  每一天,严歌苓都保持这样的写作习惯:
期刊
一家老店能开上百年,没有过硬的品质,肯定不行。  始创于1669年的同仁堂,在中药行业中可是个金字招牌。经过349年,同仁堂已经从以“宫廷秘方、民间验方、祖传秘方”为基础的传统制药房,发展成一家现代化企业。  直到现在,人们一说到买中药,就会想到同仁堂。同仁堂每家门店外,都挂着一副对联: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以此来表明自己对质量的信仰。  然而,2018年12月15日晚,江苏
期刊
【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即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第一印象无论是好还是坏,往往都存在片面性,对全面地了解、分析问题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美国总统林肯也曾因为外表的偏见拒绝了朋友推荐的一位才识过人的阁员。当朋友愤怒地责怪林肯以貌取人,说任何人都无法为自己天生的外貌负责时,林肯坚持说:“一个人过了40岁,就应该为自己的外貌负责。”虽然林肯
期刊
“我就是我,独一无二的我,好不好也就这样了,你不喜欢我,总有人喜欢我,有趣的灵魂才是我的武器。”  ——任素汐  她第一眼看上去不算好看,甚至有点“丑”,很多人说她有一张“驴脸”。  在美女如云的演艺圈,她实在是太不显眼了。可令人惊奇的是,靠着精湛的演技,她却能把风情万种表现得淋漓尽致。  沒有人可以忽视舞台上的她,而且,一定会有更多的人记住这三个字——任素汐——一个拥有“整容式”演技的好演员。 
期刊
【原题回放】  仔细阅读右面两幅图,联系提示文字对它们加以比较,并将你的启示或感悟写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标题自拟。  左图: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会像他一样。  右图:如果你好好学习,将来就有能力为他创造更好的世界。  (此二词取自材料,可谓“关键词式标题”,指涉文章中心,观点鲜明。“像他”是恐吓,是自私;“为他”是善念,是期许。开篇建构对比,暗示行文思路,可资借鉴)  马路边
期刊
(题好文一半,将材料中的话题镶嵌到广阔的社会背景中考量,顺势明确情感倾向。祈使句式,观点鲜明)  一样的马路,一样的清洁人员,一样的母子同行,都有着教育孩子好好学习的目的,两位母亲却言出大相径庭的话语。(教育是讲求契机的,抓住教育契机,才能使教育效果最優化。在面对同样的教育素材时,我们看到的却是大相径庭的表现,此处的用词,重在凸显鲜明的对比反差)一位将成为清洁工人作为不好好学习假设的未来,另一位却
期刊
“乡愁”是中国文学中常被吟咏的主题,乡愁之于每个人都有着不一样的意义。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三篇关于“乡愁”的美文,用思维的碰撞,感受不一样的乡愁滋味。  1.有一种“乡愁”直截了当——感受雄浑开阔之美  推荐篇目:王鼎钧《中国在我墙上》  現在,在我眼前,墙上的中国是一幅画。我在寻思我怎么从画中掉出来。一千年前有个预言家说,地是方的,你只要一直走,一直走,就会掉下去。哥伦布不能证实的,由我应验了。看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