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的问题及策略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48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它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区域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可满足幼儿活动和游戏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幼儿自然、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实现“玩中学”、“做中学”。《学前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通过观察我发现,区域活动的开展能有效促进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孩子通过互相交往,互相合作,共同商讨,提高孩子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有效促进了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但幼儿园区域活动实施一段时间以来,在发挥其优越性的同时,也自然地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我们在观察、实践的基础上,发现目前大多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力图为教师组织实施区域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区域活动 开展 问题 策略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对区域活动缺乏相应的论证 (略);2、区域活动的条件创设不到位。(1)时间不充裕,流于形式;(2) 材料投放的任意性,更换不及时。 材料是教育意图的物质载体,其本身特性及特性所规定的活动方式,往往决定着幼儿可能获得什么样的学习经验,获得哪方面的发展。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与教育目标相脱离,随意性大,材料不够丰富,不能引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例如,设置的“自然角”里面长期摆放着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究竟种子可以用来干什么,幼儿却一无所知,该区域活动只停留在让幼儿对果实和种子的表面观赏上。
  “语言区”中,教师不能围绕近期目标及时更换材料,长期都是那几本书,幼儿每天翻来覆去,有的已经掉了书皮,有的已残缺不全了,早已失去了“语言区”的价值。长期不变的材料已使幼儿失去活动的兴趣。如用饮料瓶制作的“会响的娃娃”孩子只能摇晃着玩,操作几次就不感兴趣了,不能使用较长的时间; 3、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程式化。由于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具有临时性、现场性等特点,使教师在进行指导时难以把握。有的教师对幼儿的区域活动不管不问;有的教师在活动中一头扎进某区域中同幼儿一起玩了起来,忘记了自己还有组织指导的身份,忽视了对其他区域的指导;有的教师对幼儿的活动管理过严,不断干预,这个不能玩,那个应这样做等等,打断了幼儿的思路,严重限制了幼儿的自由,不尊重孩子的自主权,不能给幼儿真正意义上的指导。其实,目前大部分教师在幼儿活动中多采用直接指导,常常主观判断幼儿的行为表现,缺少必要的观察和等待,对幼儿信心不够,主导着幼儿的活动,造成幼儿更多依赖教师,独立性较差。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应对策略
  1、摆正区域活动的位置。以前有些幼儿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区域活动在幼儿园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使得区域活动蕴藏的教育价值没能充分发挥出来。要想真正发挥区域活动巨大的教育价值,教师首先要端正对区域活动的认识,正确认识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将区域活动放到与幼儿园正规教育活动平等的位置上来设计;其次要引导教师在活动中加深认识,多组织专业学习、经验交流,让教师结合实践意识到并做到在活动中允许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体验,承认个体差异,鼓励每个幼儿在自身已有水平的基础上得到发展;2、首先,给予时间上的保证。让幼儿每天约有40分钟的活动时间,这40分钟是保质保量的,扣除幼儿跑到活动区的时间、教师活动前的规则提醒、活动后的讲评等。其次,提供一定的空间。活动区设置应考虑活动的共性与个性、动静与亮暗、区域的位置与面积,以及区域的分隔和参与人数的多少。再者,材料要及时更换与适当投放;3、活动区环境布置应温馨宜人,且具有开放性和操作性,寓学习于游戏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安全的活动环境,把进区活动的主权真正交给幼儿,与幼儿共商、共创环境,并尽量做到在公平、民主的基础上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合适的活动区。活动中注意良好师幼关系的塑造,教师努力做到关心、尊重每个幼儿,学会接纳、理解任何反常规的行為,从幼儿的角度看问题,真正融入幼儿的世界。
  三、观察基础上有差異性的指导
  观察是指导成功的关键建立在观察基础上的指导,才是对区域活动有促进作用的。教师要细致观察,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及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正确判断指导时机,避免对幼儿活动产生“干扰”,并通过观察及时调整活动的材料与场地。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教师长期的经验积累,细心的体会揣摩,并结合指导的效果反思自己的行为,及时纠正改进,不断提升指导的艺术。同时还应采取有差异性的指导,如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操作相同的活动材料,起暗示指导作用,这种方法不仅让小孩间接掌握了动作要领,同时也顾及了他的感受。当幼儿在活动中需要教师的直接指导或在活动中有违规、攻击性行为时,教师可以以教育者的身份直接对幼儿进行干预。如,幼儿在活动中发生争斗,教师就需要及时出面制止。而今,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游戏的典型代表,能够丰富幼儿想象力,培养他们自主解决问题,表现自我及与同伴友好相处等能力。教师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不能有效地引导幼儿开展活动,那么区域活动就只能流于形式,其优越的教育功能也就难以发挥,因此我们幼儿园在开展区域活动时,必须正确认识区域活动,有效指导区域活动,创设适宜的区域活动环境为幼儿打开自由选择、自发探索、自主活动之门,以求通过这种寓学于乐、寓教于玩的形式,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1、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学会认读整时、半点;2、结合日常生活的作息时间,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時间的良好习惯;3、通过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初步培养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和半时的方法;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和半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顺势导入  1、猜谜语:同学们,你们喜欢猜
期刊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是为了让学生互助学习。教学方法可以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会让好学生原地踏步,无所事事,浪费精力与时间;也不会让相对落后的学生望尘莫及,失去信心,放弃学习。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有着更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些自己的拙见:  一、信息技术课堂中的系统讲解法  讲解法是一种最常见,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教师
期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略)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略)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信息技术条件下高中生物学科探究式教学模式:“学生初探——生生互探——师生共探”, 通过对该模式的实践研究,探究对学生的自主思维的引导作用;2、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要能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3、
期刊
【内容摘要】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后,学习科目的增多,给学生带来了任务加重的明显感觉,经观察发现,多数学生对找到适当合理的学习方法产生一定困难,学习心理常处于茫然的状态之下,但学生对“信息技术”科目的感觉却因为其对“信息技术”的简单理解而认为是减轻自身压力的一种有效的娱乐科目,因此,学生普遍对“信息技术”能保持极高的兴趣。笔者长期从事“信息技术”科目的教学,并常尝试以信息技术课为平台,利用Excel的
期刊
【摘 要】现代教育提倡个人自主学习,一个人所具备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其终身的学习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3~6岁儿童的学前教育作为幼儿启蒙教育的开始,也是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阶段,结合幼儿园主题活动开展的形式和内涵要求,通过激发兴趣,让幼儿主动积极参与探索主题学习,并且综合教师、家庭、社会等因素,让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主题活动中得以培养和提升。  【关键词】主题活动 幼儿 自主学习  幼儿的自主学习
期刊
一、教学目标  重点单词strawberry (n.)草莓milk (n.)牛奶food (n.)食物sure (adv.)当然;肯定;一定vegetable (n.)蔬菜fruit (n.)水果right (adj.)正确的;适当的  重点句式Do you like、、、?Yes,I do. No , I don’t Does he/she like 、、、?Yes, he/she dose.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也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都觉得棘手的问题。新课标提出,在写作的初始阶段,不必强调种种规矩,应让孩子大胆去写。就像初学走路的婴儿,首先是让他有迈开步子自己走路,不要人扶的勇气。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要从孩子喜欢的角度出发,去开启孩子的心扉,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除写作的神秘感,让他们去说自己想说的话,自己的真实感受
期刊
创新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向前发展的原动力。在当今社会,创新能力已经是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只有一个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有资格被称为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肩上最重要的责任。语文教师必须要积极致力于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研究,全面提升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在一个人的学习生涯中绝对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尤其是
期刊
一、核心概念界定  (1)实验技能(略);(2)培训策略(略)  二、文献综述  李学娟(2011)从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角度,分析了初中生物实驗技能的培养思路。汤晓梅(2016)站在初中生物实验技能考查的角度,以生物实验技能考查为例,分析其在学生生物学业质量过程性评价中的方式、作用,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生物实验技能考查的一些建议。车玉芹(2015)从激发兴趣、正确使用仪器、引导总结分析实验结果这些
期刊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下册教科书第三单元24页。  教学目标:1、在计算、比较、观察中,发现倒数的特征并理解倒数的意义;2、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质疑的习惯。教学重点:倒数的意义与求法。教学难点:1、0的倒数,小数、带分数倒数的求法。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探究。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倒数 (板书)通过本节的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