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镜下显露环乳韧带以及膜解剖在乳房重建术中的作用

来源 :国际外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腔镜下显露环乳韧带以及膜解剖在乳房重建术中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2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腔镜下保留乳头乳晕的皮下腺体切除术联合一期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的49例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胸肌后假体植入44例,胸肌前假体植入5例,术中腔镜下显露环乳韧带解剖结构,并利用环乳韧带作为解剖标志完成皮下腺体切除和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以乳腺癌患者报告结局量表(BREAST-Q)评估术后效果。

结果

49例患者均可以在术中清晰显露胸骨旁韧带、锁骨下韧带、外侧融合韧带和三角集束韧带。术后采用BREAST-Q的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模块进行评分,结果显示,乳房满意度为(81.43±12.57)分,胸壁状态为(88.39±10.61)分,社会心理状态为(88.04±13.70)分,性生活状态为(74.82±15.93)分。

结论

腔镜技术有利于术中显露环乳韧带,按膜解剖的原则进行手术切除和重建,能更好地还原乳房的外形,提高术后满意度。

其他文献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血液肿瘤。目前,AML的主要治疗方法为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而残留白血病干细胞(LSC)所致的化疗耐药和复发仍是其治疗难题。近年,缺氧骨髓微环境(BMM)被证明可促进LSC逃避化疗药物的杀伤,并产生耐药性。因此,针对缺氧BMM的治疗策略,可能是未来AML极具临床应用前景的治疗方法。笔者通过对缺氧BMM与AML关系的概述、缺氧BMM在AML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抑制缺氧BMM治疗AML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旨在为探索AML的新靶向治疗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系统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TC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中,关于rhTPO治疗脓毒症相关性TCP成年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研究组患者接受rhTPO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IVIG)、重组人白细胞介素(rhIL)-11,空白对照或者0.9%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文献检索时间设定为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4月
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IM)治疗郞格尔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且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7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3例接受IM治疗的LCH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入院顺序编号为患者1~3。对3例患者的诊断主要根据其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治疗采取以IM为主的方案,随访截至2022年2月28日。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3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以"郞/朗格尔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郞/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甲磺酸伊马替尼"
目的探讨NPM-MLF1融合基因阳性(NPM-MLF1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伴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改变(AML-MRC)患儿的临床诊治,并且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选择2019年8月12日,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例6岁男性NPM-MLF1 AML-MRC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并对其病史、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对患儿采取的化疗方案包括:①IA方案(伊达比星10mg/d×3d 阿糖胞苷200mg/d×7d,7d为1个疗程)诱导及巩固化疗各1个疗程;
目的探讨潍坊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潍坊市中心血站参加无偿献血的486954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对无偿献血者的血浆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梅毒螺旋体(TP)检测;采用速率法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对ELISA检测结果合格的血浆标本,采用病毒核酸扩增检测(NAT)技术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HCVRNA及HIVRNA检测。采
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VTE)发生率高,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实体肿瘤,血液肿瘤患者VTE相关研究相对少。白血病患者发生VTE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应用L-门冬酰胺(Asp)、高龄、中心静脉导管(PICC)及其他合并症。侵袭性淋巴瘤患者VTE发生风险高。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在接受免疫调节剂治疗时,VTE发生风险可大幅增加。PICC或者免疫调节剂治疗可增加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患者VTE发生风险。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易发生VTE,而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被广泛应用于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但仍有部分患者面临治疗失败。人体外周血中造血干细胞(HSC)含量极少,必须通过动员才能促使HSC从骨髓释放到外周血。HSC动员是auto-HSCT的关键过程,其动员效率和采集量对auto-HSCT成功,以及移植后转归均有重大影响。由于动员能力差导致的外周血CD34 细胞计数低是auto-HSCT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auto-HSCT中回输HSC数量不足,可能影响患者的长期预后。在采集前使用新型HSC动员剂普乐沙福抢先治疗,可有效降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该病的治疗主要以化疗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为主,但是仍存在易复发及耐药的问题,导致患者疗效不佳,因此现有的治疗手段仍有待进一步改善。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微小囊泡。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外泌体可影响MM的发生、发展。因此,外泌体应用于MM诊疗的研究亦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取得一定进展。为了进一步认识MM中外泌体的作用,笔者拟就外泌体的分离与鉴定、在MM中的作用机制,对MM诊断、治疗、耐药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地市级医院承担着大量医疗任务,其发展战略的选择,对我国公立医院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近年,随着医疗改革深化,地市级医院已获得较大发展,但其输血科的发展仍较为缓慢,存在学科影响力不足、人员配置不合理、业务用房不达标等问题。目前,输血科的主要职能包括为患者提供血液制剂、输血检验、输血治疗等临床服务,并承担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输血管理体系,指导临床合理用血等工作。若能将输血科的业务范围进行合理调整和拓展,使其职能更为优化和高效,将有望改变目前地市级医院输血科发展缓慢的现状。
膀胱癌是常见的泌尿系肿瘤之一,我国新发膀胱癌病例中有超过25%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术式是膀胱根治性切除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该手术具有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和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严重等局限性。为在控制膀胱癌病情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保留膀胱的综合治疗及随诊体系正在被不断探索。除了由"经尿道最大限度肿瘤电切、化疗、外照射放疗"构成的经典三联综合治疗外,基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单药、双药或者联合化疗/放疗的治疗模式正方兴未艾,抗体偶联药物治疗也从幕后走到台前。本文旨在回顾肌层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