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聋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初探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lyl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口语教学历来是聋校各科教学的重点之一。聋校教学的实践也证明,加强口语训练是聋校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新一轮的聋校课程改革把口语训练作为“沟通与交往”课程的一项主要内容,并强调:口语法仍然是我国聋童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从新教材的特点看,也把口语教学与训练提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训练形式、内容更加具体化。这些都给聋校口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许多聋校日渐重视聋生的口语,许多聋儿家长对听力语言康复教育认识逐年提高。
  【关键词】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聋生学习语言口语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口语交际是学生进入社会后,与他人进行成功交际的一门课程。它具有即时性、情景性、复合性的特点,它是生活中使用最广、最多的语言信息交流手段,它体现了素质教育要求,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因为越来越多的聋人走上社会,参加社会活动,对于耳聋学生来讲,由于听力障碍而影响了语言发展,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差,与健全人交往出现困难,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所以提高聋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规范学生的口语,使其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减小与健全人交往的障碍,提高聋生在生活中的语言交际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结果。在课堂上除了让聋生耳听、眼看、脑想外,还得动口,把思维用语言表达出来。聋校语文大纲中明确指出:通过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和习惯。可见对聋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一项艰巨任务。在聋校,由于聋生的生理缺陷,导致语言的丧失。思维的发展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能力差。低年级聋生因为听力受损,无法捕捉外界语言的信息,因此,口语表达能力迟缓,甚至没有语言。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对聋生要进行良好的语言示范,为他们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培养聋生说话兴趣,实施“成功教育”,让聋生有一种积极进取心,把聋生的语言教育贯穿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而在聋校的语文教学中常常存在着这样一种普遍现象,上课了,教师授课时,学生认真听讲,课堂气氛活跃。只要老师一提问就没有人举手发言,一个个低头默不作声。就是老师指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回答,他们回答的时候也是随便地打几个手语应付一下,内容不完整,思想有缺漏,语速断续,显得很勉强,有时老师自问自答。遇到这种情况当老师的感到头疼,束手无策。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方面有的学生根本没有弄清老师提出的是什么问题,有害怕受到老师的批评而不敢说,干脆哑口无言;另一方面有些学生虽然听懂了老师提出的问题,也知道答案,却不知道怎样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就用手语随便晃晃,不愿意开口说话。这里的提问成了一种摆设,没有学生的互动参与,学生没有理解、没有消化所学知识,更难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针对这种现象,作为一名从事特殊教育工作者,应该从聋生的实际出发,从聋生的发展规律出发,对聋生实施科学系统的训练和教育,帮助聋生学习交往字、词,丰富聋生的词汇,掌握一些常用的语言,促进聋生语言交往能力的发展,让他们尽早融入社会。
  如何培养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聋生学习语文知识架起一座桥梁,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
  一、利用学校教育教学资源,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聋校的大部分学生在家没有语言基础,用简单手势表达自己的需求,入学后才正式学习语言,对他们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要从零开始,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教材中语言十分丰富,课文的编排经过了精心的选择和安排,为聋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供了广泛的内容和形式,课本里有说句子练习、看图说话练习等。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口语交际场景,让聋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实践。聋生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话没有条理,教师可以利用课文里的图画,因为图画比较直观,符合聋生的认知特点,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帮助聋生理解图画中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鼓励聋生大胆的想象,唤起聋生踊跃欲试的情趣,教他们说通顺的句子,讲完整的话,学习用文明的语言与人交流,有计划的培养聋生口语交际能力。从聋生入校的那天起,聋校教育的重心应该放在对聋生进行语言培训上。
  在对聋童听力训练的进程中,家长、亲属和教师不要把听力障碍的儿童都看成绝对不能感受语言的,不要因为困难就用手势语同他们交流,要尽可能地用口语交谈,让他们多开口说话。我接触过一位学生家长,他说他的孩子在入学前还可以发出一点声音,说出一些模糊的话,但是进入学校后,由于环境的影响,大多数学生都用手势语,而且有的教师也不注重语言的训练,使学生疏于用口语交谈,回到家里只用手势语,家人已经不懂他说的“话”了,现在孩子已经长大了,让他多说话已经不可能了。所以,对聋童进行语言训练是多么重要,甚至可以说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二、培养要进行良好的语言示范,让聋生知道怎样说。
  聋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聋生由于听力障碍,只能靠眼睛去看周围所发生的一切,喜欢模仿是他们的天性。他们语言习惯和表达能力的形成,主要是向周围的人学习模仿,从发音、用词到掌握语法也不例外。聋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主要是由老师进行各种教育,教师的语言是否规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聋生。
  作为聋生的老师,我们必须为聋生树立起语言榜样,做到发音清晰、语言规范,不要故意学孩子不正确的说话。如:肚子(兔子)、吸饭(吃饭)等等,因为在故意模仿孩子说话的同时,反而强化了他们错误的发音,我们应该注意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发音,发现错误及时以正确的示范予以纠正。在语言示范中只有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有层次的训练,既让聋生的语言逐步形成,又提高了评议表达能力,也促进了思维的发展。我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生边想、边做、边说,使脑、手口共同参与活动,达到统一和谐。   三、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营造对聋生进行说话兴趣的良好氛围。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只有有了丰富的生活,才能有丰富的语言。在特殊教育工作中,我们要有目的、有计划地丰富聋生的生活内容,营造一个能够极大调动聋生语言积极性,使其“听”与“说”都能处于最佳状态的语言环境。
  培养聋儿注意倾听的习惯,是发展聋儿口语的先决条件,只有听懂才能去模仿,我们要积极为聋儿提供多种形式的听的环境和条件。先给聋儿听多种声音:乐器声、自然界的声音(风声、雨声、雷声、树叶的沙沙声……)、动物的声音(猫、狗、羊、鸡、鸭……),听后让聋生模仿、想象,并模仿说出他们听到的声音是什么。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为聋儿创设一个“说”的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与聋儿接触交流的一切时机,“蹲下来”与聋儿进行交谈。我们老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抓住生活的点滴事情对聋儿进行培养,如进餐:让聋生说说早餐、中餐、晚餐都吃了什么,味道怎么样,用什么餐具等等。在轻松的交谈中建立感情,让他们无拘无束,有话就讲,让孩子练习“说”,学习“说”,在说中学说。
  我们老师还可以与聋生家长配合,利用双休日、节假日,让家长把聋儿带到大自然生活中去,到多姿多彩的社会中去,去散步、去旅游,让他们多看、多听、多说,让聋孩子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增强经验,发展丰富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让聋孩子会看、会想、会说。
  四、实施“成功教育”,多一些“赞赏与鼓励”,让聋生有一种积极进取的心。
  “信任是最高的奖赏”、“信任就是力量”教师对聋生的信任是教师对聋生学习成绩的一种肯定,也是对聋生人格的尊重。皮格马利翁效应已经证明:“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在学生学习中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则更会起推动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直接教给聋生,而是要让聋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得出结论,相信聋生能行。在教学中先让聋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初步尝试,初步去解决问题,产生初步情感体验,并能进行单独进行反思,提出一些疑难问题。在聋生的尝试活动中,教师进行观察、指导,鼓励聋生大胆进行尝试。教学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聋生在尝试活动中,教师与聋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是和谐、民主的,聋生会把教师的激励和大胆尝试融合在一起,不断的去追求尝试,积极的情感体验,会把尝试成功作为学习的源源力。例如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头狮子,这只狮子就是极大的潜在的力量。”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也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它占优势的潜能,都有学习语文的潜能,语文教学就是要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教师要相信学生的探究潜能。然而每一位聋生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父母以及经历不同,他们相对地存在着一些差异,导致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差异。但是你不难发现,当聋生在说话时,他们都瞪大眼睛看着你,像是在问:“老师,我说得好吗?”心中渴望老师及身边人的好评价。这时,老师应该竖立起大拇指表扬他:“你好棒!说得真好!”当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并且真诚地赞扬学生时,将会给他们增添无穷的动力。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对于聋生的发言,要对做得好的聋生给予表扬,给有进步的聋孩给予鼓励,微笑着或者摸摸他们的头,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赞赏,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聋生就会对语言活动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上进心,使得原来腼腆、胆小、不愿意说、不愿意表演的聋生通过“成功教育”也变得乐于说话、活泼向上了。这样使聋生的学习具有很强的主体性,通过学习的交流探讨和教师正确的引导,使聋生明确努力的方向,树立学习的信心。通过体验成功的快乐,成功的满足感来维持兴趣,并进一步推动聋生口语交际的发展也起到重要作用。
  五、聋生的语言教育贯穿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利用一切机会对他们进行语言交际训练。
  古人说的好,“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聋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仅仅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积极为聋生扩展更为广阔的、更能够自主参与的语言交际的空间,才有可能真正获得预期的效果。
  聋生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来进行学习,得到发展的。在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无处不存在着语言,生活中、游戏中也离不开语言,因此,在聋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中,要对聋儿进行语言教育。
  1、在画图中培养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利用绘画的方式来发展聋生的语言,聋生绘画完全依靠自己的意愿,在画中反映了聋生周围的一切事物。要求聋生把画好的画,用简短的语言讲述自己画了什么内容,这样可以提高聋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在学习了词语“梨子”后,可以让聋生在图画本上画一个苹果,然后请一个学生在黑板上画一个梨子,接着让他们说一说画在黑板上得梨子好在哪里?缺点是什么?师引导:梨子生长在哪里?生答:长在梨子树上。这时,老师再指导生在图画本上画一棵梨子树,同时给出关键词“语文课、图画本、梨子、梨子树”,让聋生练习说话。学生会用上关键词说:“语文课上,老师让我们在图画本上画一个梨子。”当聋生能学会说出一句完整的话以后,就要注重训练聋生的形象性、逻辑性、严密性,可以这样启发生:梨子长得怎么样,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生说出类似“黄黄的、又大又黄、黄澄澄的”的答案,教师接着启发:那梨子树长得又是怎么样的呢?生答:又高又大,叶子多多的。是引导:可以说枝繁叶茂,像什么呀?……,然后将说的话连起来就有一个完整的语言表达:语文课上,老师叫我们在图画本上画一个又大又黄的梨子,梨子长在一棵(枝繁叶茂的)树上。通过给出关键词,配上图画,引导聋生一步一步地口语表达,使得语言训练变得更生动、更有趣了。
  2、在学校活动中培养聋生的语言。
  (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设备、实物、挂图、情景演示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容,形成语言文字能力,使学生对学习的词语、句子、课文内容在脑海中形成直观影像,如见其物,如见其事。运用这些形式帮助聋生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容,形成语言文字能力,当他们在阅读课文时,无图似有图,有身临其境的语感,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和提高。(2)学校里经常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如“六
  ?偊b一”活动、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等。在活动之后,学生往往还沉亲在快乐之中,余兴未尽,在这种时候每位聋生都有“一吐为快”的欲望。教师可趁机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最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情节说给大家听,这样,学生说话的兴趣怏然,而且有话可说。这时,教师要提醒他们注意自己口述的条理是否清楚,用词是否恰当,语言是否流畅等。久而久之,聋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会自然得到提高。
  3、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听说游戏教育聋生礼貌用语,培养他们的生活常规,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例如通过《客人来了》等,使聋生知道父母不在家时,客人来了,聋生要像主人一样热情礼貌地招待客人,给客人倒杯水说:“叔叔(阿姨),请喝水。”客人走时,要送到门口,要会说:“叔叔(阿姨),再见”等。
  综上所述,要让聋生融入主流社会,一定要掌握好口语,做到能听会说,如果缺乏口语训练,听障生就不可能形成内部语言,他们的思维就停留在形象思维的水平上,逻辑思维能力就跟不上,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会受影响。提高聋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一项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口语的训练任重而道远,我们每一个聋校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不断探索,依据耳聋学生学习语言的特点,创出一条扎实有效地发展耳聋学生学好语言的新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聋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既丰富了聋生的创造潜能,智力得到充分发展,有利于聋生进入学习书面“语”提供方便,也为聋生尽早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与越南自古就有着密切的交往与联系,文学交流更构成了二者交流的主要内容,从越南无名氏选译唐诗成《唐诗绝句演歌》至其回流,我们对中越文学交流的特点可略窥一二,这种交流具有明显的双向性,带有强烈的民族化色彩,同时文学交流并未仅仅停留在文学、文化的层面上,它反过来又促进了政治、经济等其他方面的交流。  关键词:《唐诗绝句演歌》 双向 回流 民族化  翻开任何一本论及中国和越南关系史的著作,我们
“探究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重点倡导的学习方式,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但是,时至今日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由于自身科学素养的限制及对《数学课程标准》理解的偏差,形成了许多对探究学习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认识,许多貌似热闹、自主的探究,实则流于形式,有的甚至本末倒置、舍本逐末。本文选取了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几个片段,就当前小学数学探究学习的一些现状进行了反思,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同行探讨。  一、学生探究的
课改犹如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许多教师正以新课程理念创新着、丰富着课堂。但是,在听课和调研中,我们总感觉不少“新课堂”更多关注教学形式与手段的创新,却忽略了作为课程资源的主要凭借——文本,有的课曲解着文本,有的课脱离了文本,有的课甚至放弃了文本。课堂上显现出一定程度的肤浅与浮躁。虽然新课程强调由封闭走向开放,强调活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但是课本仍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蓝本,是教师沟
【摘要】声乐教学是一门技艺性很强而又很特殊的学科,想要把声乐教好并不容易。怎样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短短的高中学习中打好基础、学好声乐?我认为掌握良好的演唱姿势,正确的声音概念,一定的歌唱技巧和表演艺术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声乐教学声音概念演唱姿势表演艺术歌唱技巧  声乐课是高中报考音乐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专业课,在升学考试中占有重要地位。高中学生学习声乐的时间大多在一至两年。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学生对诗歌鉴赏的能力是逐步提升的过程。开始,对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知识的模糊,对作者及文风流派认知的生疏,对命题形式、答题策略的茫然无知等等,都会阻碍学生诗歌的鉴赏,影响作答和最终得分。其实,这些技术层面的知识,学生通过学习积累,可以得到一些解决。但是有一种障碍,学生如果没有意识到并想办法进行克服的话,很可能会让学生学到一定程度而陷入"高原期"、"瓶颈期",最终影响诗歌鉴赏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这就是
【摘要】长期生活在民族音乐教育氛围中的学生,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审美观、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一定会得到升华,实现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让他们在一种轻松自由良好环境中健康地成长,同时顺应他们酷爱音乐艺术的兴趣要求,引导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爱好,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和发展,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关键词】音乐教育民族情感兴趣聆听环境  随着我国艺术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
摘要:怎样使刚升入三年级开始学习作文的学生对学写作文感兴趣,打消怕学作文,写不好作文的思想顾虑,这是摆在老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只有解决好这个难题,才有可能提高作文水平。三年级作文教学中,"段"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安排文章結构能力的重点,要使学生"言之有序",首先必须"言之有物",素描以儿童熟悉的生活为对象,可以使他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这就解决了"段"的训练的内容问题。  关键词:启蒙 作文教学
摘要:《新课标》对于低段学生阅读的要求,能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会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了兴趣,就能增强他们的阅读意识,提高阅读能力。除兴趣外,则完全在于阅读时有良好的习惯,这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因此,从小培养起学生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其受益终身。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 阅读兴趣 阅读习
【摘要】每一个德育工作者应该把健康作为德育教育的真正目的,《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学德育大纲》为这一论断提供了理论依据。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途径与策略有:结合多种形式,定位落实健康教育宣传;整合教育资源,加速凝聚健康教育合力;推动实践活动,拓宽校园健康教育发展空间。  【关键词】健康德育教育多种形式结合整合实践活动推动  百度百科这样解释“健康
【摘要】: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重视写作教学中的“人文精神”的培养是适应《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的价值。  【关键词】:高中语文 作文教学 人文精神 教育价值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们注重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从细微之处关爱每一位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