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应用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shi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更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将知识与情感及艺术表达能力有机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传递的思想情感,并学会运用情感表达方法,体会语言魅力及艺术。本文将深入探究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开展情况,分析影响情感教学的因素,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情感教学;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4-0050-02
  引 言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其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语文教师应将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及个人价值观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导向[1]。
  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技能及知识应用技能,还要注重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注重学生高尚情操的塑造,强化学生未来生存、发展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个性品德。
  一、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意义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只有实现乐学,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才能全身心投入,从而主动学习。此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其形成正确的情感思想及社会认同感。
  (一)情感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情感教学以学生为本,注重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愿意学习语文知识。尤其是在教学一些古诗文时,开展情感教学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其更好地理解诗词表达的思想,并轻松掌握背诵课文的要领,同时,还能使其在情感教学中体会古诗词的韵律美,在潜移默化中体会诗文的语言意境。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实现古今情感的传递,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二)情感教學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情感教学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学生在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是学习的过程,课堂教学是为了更好地引领学生走向高尚、积极向上的精神境界。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开展情感教学,要通过渗透的方式培养学生更丰富的情感,这种情感包括亲情、爱情、友情等,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家国情怀、民族自信心。
  (三)情感教学有利于完善学生的自主意识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开展情感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加强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要有良好的判断能力,不能人云亦云,要具备自主意识,从而避免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情感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基于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不断探究培养学生思想动向及情感的策略,了解并分析每位学生的学情,因材施教。
  二、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现状
  语文一直以来都是重要的教学科目,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教”,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师生、生生之间缺少有效的交流和互动,不能有效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也影响了教学的有效开展。另外,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情感渗透的方式较为单一,或渗透的情感不够,难以引发学生的共鸣。
  (一)情感教学融入性不强
  情感教学要注重情感氛围的营造,如果教学环境很沉闷,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情感教学将难以有突破性发展。目前,小学语文情感氛围还有待提高,主要是缺乏知识、人格、精神、道德等层面的有效交流,无法引发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共鸣。而影响教师教学情感融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教师占据教学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下接受知识,难以激发学习兴趣。第二,师生之间缺乏真诚沟通,在课堂中缺少有效互动,这导致学生容易对教师产生敬畏心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因此,若教师不能有效开展情感教育,不仅会导致学生感受不到情感真诚,还会使其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难以突破交流的防线。
  (二)情感教学体系不健全
  建立完善、健全的体系是有效开展情感教学的保障。目前,很多教师还没有认识到情感教学的重要意义,这使其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阻碍。例如,教师不注重情感教学的整体性建设,主要体现在缺少对学生情感发展的关注,不注重因材施教;没有从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进行深层分析,难以提高全体学生情感表达的积极性,无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开展课内、课外阅读教学时,往往会提出一致性教学要求,没有进行针对性教学,导致学生难以融入阅读过程,部分学生甚至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久而久之就会降低参与的积极性。这主要是教师没有完善情感教育的体系的缘故[2]。
  (三)情感教学方式不科学
  情感教育不是向学生灌输,而是需要学生用心灵来感受情感。当今社会,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家庭物质生活条件变好,传递情感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父母对孩子的溺爱限制了孩子的情感发展。教师如果在语文课堂中缺少情感教育的渗透,或渗透方式不科学、不合理,则难以激起学生心中的那片涟漪,更无法取得良好的情感教育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良好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沃土。美好的感情是在童年形成的。如果浪费了童年,失去的将永远无法弥补。”因此,如果教师创设的情感教育的“沃土”存在不足,则无法取得理想的情感教育效果。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如果作文教学情境创设不到位,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写作思路、情感表达等,进而难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开展策略
  (一)教师要制订良好的情感教学计划
  首先,教师要对所教授的课文有深入的了解,充分了解课文想要传达的情感思想,并创设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想将情感教育更好地融入语文课堂,教师必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更好地传递情感打下基础;制订良好的教学计划,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尊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合理利用教学辅助工具,加强学生对课文情感的体会[3]。
  以人教版三年级语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为例,本篇课文的情感教学目标为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精神,以及他们的幸福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因此,教师在教学前应制订好课前情感融入计划,可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通过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一幅幅美好的画面,為接下来的情感传递做好准备。总之,教师要将情感教育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从而形成完整的情感教育体系,以促进情感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教师要注重课文情感教学的融入
  语文教材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情感教育价值。因此,教师应以课文内容为情感教育的出发点,从整体上分析文章,指明文章的中心主旨,将课文作为情感教育的有效载体。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文章中的语言魅力,让学生感悟文章的魅力所在,让学生更好地分析文章的语句、书写方法、作者的情感流露等,以培养学生对文章意境的审美能力及思想表达能力。另外,教师应结合课文创设良好的情境,通过情感教学,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朗诵课文的音频或让学生自己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全身心投入朗诵,感受文章的意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从而更深刻地领悟课文内容。
  (三)教师要注重师生情感互动交流
  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情感教学的重要基础。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尊重和欣赏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实现师生、生生间的情感交流。首先,教师要“以生为本”,使学生成为情感教育的主体,尊重学生,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愿意交流;要真诚地对待每位学生。其次,教师要积极设计良好的交流方式,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以成绩来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情况,多方面探究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强化学生自主合作能力的策略,使学生在学习上相互帮助、互相纠正,从而实现共同提高。最后,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强化自身的人文素养,用自身的良好品德去感染学生。古有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充分说明为人师表的重要情感教育作用。教师具备高尚的情操,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及价值观。
  结    语
  综上所述,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分析语文课堂中情感教学存在哪些不足,探索良好的解决方案,以课文为情感教学的载体,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教材中的情感,进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苏颖繁.情感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应用[J].南北桥,2019(15):10.
  杨立斌.浅谈情感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上,下旬),2018,15(22):47.
  刘智权.小学语文情感教学实践探析[J].名师在线,2020(05):45-46.
  作者简介:姜金红(1979.10—),女,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曾获海安市“学科带头人”称号,研究方向:学校德育工作和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多次执教县、市级公开课,参加县基本功比赛获奖。
其他文献
摘 要:自主学习能力是大班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包括幼儿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学习品质与习惯等。文章针对大班幼儿益智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式,从改善幼儿学习态度、塑造幼儿学习行为、优化幼儿学习方法这三个方面展开探究分析,以期为培养大班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大班幼儿;区域活动;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形式各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为贯彻教育发展理念,充分凸显“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观念,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优化、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写作技巧,从而促进英语学科教学从浅层教学走向深度教学。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生动、高效且具有创造性的课堂教学方法,在 英语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鉴于此,本文对基于思维导图的英语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思维导图
摘 要:大多数幼儿对于游戏这种趣味性较高的活动非常喜欢,因此,幼儿园设置游戏化的自然课程,能够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教学引导。文章探讨了如何在幼儿园教学中通过设置游戏化的自然课程,对幼儿进行高效教学。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幼儿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设计各式各样的游戏,促进幼儿在游戏化自然
摘 要:在教育改革逐步深入的今天,随着教师教育方式的更新,学生学习效果也在逐步提升。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授课方式被应用于众多学科教学中。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融入,让原本枯燥的语文课堂迸发出生机和活力,有效地激发了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提升了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而提高了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文章从微课的概念和优势出发,分析了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的必要性,提出了如何让微课在小学语文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一直处于平稳快速发展的状态,在线旅游业作为依托互联网发展的新兴产业,为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如今,随着出境游与入境游人数的不断提高,在线旅游业正处在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拓展国际市场显得尤为重要。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也越来越注重采用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信息化产品的广泛使用,对于家长了解幼儿在幼儿园中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信息化视角下幼儿园家园共育创新进行了探究和分析,旨在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信息化;家园共育;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各学科都开始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并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及提炼关键点的能力。高中物理教学经过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新内容,以及加入现实生活的情境要素,已经变得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热点。与此同时,学生在解题方面也要更加注重规律。在物理学科中,机械振动是新高考考查的热点和重点,出题频率高、形式多样。基于此,本文总结了高中物理机械运动的解题规律与解题要点,希望对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