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著作在韩国的译介与研究

来源 :译苑新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syou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曾是中国图书对外译介与传播的主要对象.考察毛泽东著作在韩国的传播情况,对于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韩国RISS、ALADIN、教保文库、YES24等官网的公开资料为基础,梳理毛泽东著作在韩国的译介历程,考察韩国对毛泽东著作的研究及接受情况,以期为研究毛泽东著作在域外传播提供新视角,为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些许借鉴与参考.
其他文献
作为考察与审视翻译研究的一种新视域,“来世生命”是进行翻译研究的生命认识论探讨及其建构的重要着力点.“来世生命”必然会关涉“文本生命”概念及其转化而成的“原文生命
《楚辞》作为中国诗歌乃至中国文学的源头之一,内容丰富,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楚辞》英译,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中国文化“走出去”和
“三美”原则,是许渊冲先生针对诗歌的美学特征提出的诗歌翻译标准.从“译形”到“译意”,是对翻译性质的认识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如果还能做到韵美,则不仅形美、意美,更
本文通过英汉语料对比,尝试回答两个问题:什么因素影响光杆名词和“这”“那”在有定表达中的使用?“这”“那”是否发展为有定标记?“这”“那”与光杆名词相比,在有定表达
《朱子语类》中有一种“甲对乙言/说”构式,这类构式中的介词“对”表示相对对象.“有对”思维是宋代理学对我国传统辩证思想的重要发展,“甲对乙言/说”惯用语化与相对对象
《近思录》迄今为止仅有陈荣捷英译本.该译本乃学术型翻译之典范,副文本全面、溯源彻底、语言表述精准流畅,呈现了中国哲学特有的话语体系,体现了陈荣捷作为学术型译者深厚的
二十年来,中国手语翻译研究成果逐渐增多,主要体现在手语翻译人才培养、职业化发展、手语翻译理论的建设、手语翻译智能设备等方面.回顾手语翻译研究成果:中国高等手语翻译人
本文探讨了余华的《兄弟》中的叙述类型及其在英译本中的体现.本文从小说叙事类型的视角出发,对余华的代表作《兄弟》中的叙述视角和意象两个方面进行考察,评价其对人物、地
规范化的文学术语翻译是让世界了解中国、推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为背景,针对中国文学术语英译研究的缺乏与中国当前文化国际传播的需
本文剖析了中国二十世纪不同时期翻译文学中女性形象身份的构建,呈现主流意识形态对其产生的决定性作用,发掘她们所产生的社会功能与文学影响.文章认为,这些女性形象在中国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