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如养儿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son_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村人爱种树。小小一个村子,就藏在树林里。春天一到,整个村子绿乎乎一片,看不见房子,看不见人,只听到鸡的叫声,还有小孩子的叫闹声。
  时时的,会从绿色里走出一个人,沿着路走下去,一直走到河堤上。河堤上有石阶,一步步走下去,就是河。河水清凌凌的,闪着太阳光。那人提着锄头,过了河,走向对面的茶园,消失了影子。
  有时,绿色荫浓中,会升起一缕缕炊烟,在清亮的天空中慢慢扩散。
  绿色,也扩散在天空中。天空很嫩,如新媳妇的脸蛋。
  ·1·
  村人说,种树如养儿。这话是什么意思,我一直弄不明白。后来,走遍各地,我会时时回望故乡,时时想起这句话。我想,小村人说这话的意思,是要精心种树,就如养育孩子一样吧;或许,也有种树防老的意思吧。
  树,是小村的儿子。
  我,也是小村的儿子
  现在,我走了,走遍四方。而树却留了下来,在山沟里,在山凹里,在山包上,绿着小村,绿着水,绿着田地,也绿着我的童年。
  这儿的人家,姓虽不同,却都叫大叫小的,如同一个家族的一般。
  渠里的水,是从远远的山根脚处引来的,是一股泉水,有桶粗,白花花地流着。渠的两边,还有底部,都砌着石板,因此,水一点都不带泥,干净如女孩的微笑。
  水边,则植柳。
  好像是约定俗成的,渠边没有别的树木,一排柳树,从村头一直延伸到村尾。而且,谁家门前的谁植,也好像分配了的。有时,柳树会死,这时,就有人折了柳枝,在旁边一插,不久,柳树就冒芽,就拖下柳条,遮着水面,一片碧绿。
  整个村子,也就在一片杨柳烟中。
  ·2·
  小村人栽树,很有讲究:阴坡点茶,阳坡则栽上槐树。春天一来,春雨一下,槐树一绿,整个阳坡一片翠色。轻风吹过,绿浪翻滚着,从山头涌下来,好像一齐要涌向小村一般,要淹没小村一般。
  小村的阳坡,是黄泥土。
  黄泥土容易板结,不长别的树木。但是,槐树却不怕,槐树根系很长,容易铺展开来。第一年栽上一棵两棵槐树,几年之后跑去一看,就是绿乎乎的一片。
  一家如此,家家如此,整个阳坡就成了一片绿色的槐林,就成了一片绿色的海子。
  槐树在四五月间开花。
  槐树花白,而且香,是一种洁净的清香。因此,在四五月间,整个小村,就不再如淹没在绿色的海子里,而是淹没在白色的雪花里。人在房子内,即使是晚上,不拉灯,也覺得亮亮的,一时恍惚,以为下雪了。等到醒悟过来是槐花的时候,不由得哑然失笑。
  槐花的白,不是纯白,是一种玉白色。摘一朵槐花仔细看,里面还沁出隐隐的绿意。
  槐花未开时,娇小玲珑,如古代玉琢的酒杯。开后,色泽纯白,如蝶儿,如雪花,一片片飞舞着。在槐花林中走,一瓣瓣槐花,沸沸扬扬飘落在身上,拂了一身还满。
  槐花开时,小村人爱用来做饭,就是槐花饭。
  用槐花做饭,得摘没开的花儿,这样的饭很香,也很好吃。如果开了,香气散了,花也老了,味道也就不鲜了。
  小村人最常做的,是槐花米饭。
  槐花米饭,做法很简单。将槐花摘回,开水捞后,放在锅底,上面堆上捞好的米饭。蒸得差不多了,揭开锅盖,一锅清香,既有米饭的香味,更有槐花的香味。这时,拿了锅铲,将米饭和槐花拌匀,就可以吃了。
  吃槐花米饭,实在是一种极端的享受。因此,吃饭的时候,不要囫囵吞枣,如猪八戒吃人参果一般,就糟蹋了这饭。应舀上一碗,找个凳子坐了,细嚼慢咽,嚼出满嘴的清香,满嘴嫩鲜鲜的味道。米饭和槐花,绝不是一样的白,但就是这不一样的白中,才有一种和谐的美,一种和谐的香味。
  槐花快开的时候,小村的主妇们,就提着篮子上山,采摘一些回来,开水一捞,放在阴凉处,排开晾干,装起来储存着。以后,什么时候想吃了,就去抓一把。
  干槐花用水一泡,如果有风干的萝卜丝,拌在一块儿,豆腐粉条也可以,金针花更好。反正,和槐花做馅的,应是山里自然生长的蔬菜。
  这样的馅儿,吃在嘴里,很有筋道,味道也极美:一口咬下去,一股清淡的香味,在舌尖上缠绕,在嘴里游走,随之进入胃中。这样的蒸馍,比拳头还大,我一口气能吃四个,不喝汤。吃了之后,弯不下去腰,直打嗝。
  干槐花如果用醋烹上,喝酒之后,慢慢嚼着,能解酒。但是,性急的人却不行,一筷子下去,才夹一两个花苞,吃什么啊?我却爱这样,每次回到小村喝酒,就是享受一丝清闲。既然享受清闲,为了美味,还舍不得这点时间吗?
  ·3·
  至于阴坡,村民舍不得栽上槐树,而是点上茶叶。槐树和柳树在三月栽,一般就是清明前后,山上的坟冢前响起鞭炮声,这时,就有人砍了柳条,扛到河边,或者渠边。同样的,一场清明雨后,阳坡就有人唱着山歌,栽起了槐树苗。
  但是,点茶却不是三月。
  点茶在正月前后,刚刚飘过一场雨,一家家就拎着挎篮,扛着锄头,在坡上点起茶籽。一锄头下去,挖一个坑,放上五六颗茶籽,盖上土。到了三月,春风一吹,春雨一下,地里就冒出茶芽来,嫩嫩的,如春天的眼睛;又如生命的嫩黄小嘴,啄破地皮,冒了出来。
  黄泥地不宜种茶。种茶的地方,应该是潮沙地。
  小村的阴坡,一线下去全是潮沙地,很肥,好像一把能攥出油来。于是,这儿就成了茶园,点上茶叶,三年之后,甚至不要三年,就绿乎乎一片,如一片绿色的帐幕,在对面山上扯起来。
  也因此,小村就成了茶乡。
  采茶在清明前后。
  毛茸茸的雨一下,山就更绿了,茶色青嫩一片。整个小村,荡漾着一片茶香。天一亮,一个个村民起来,吃罢早饭,背着挎篮就去了茶山。此时,太阳刚刚升起,雾气还没有完全散去。雾是蓝色的,润润的,和阳光荡漾在一切,显得有些毛茸茸的。人站在茶叶地里,只看见一个个很清晰的影子,却看不清眉眼。   每一粒茶芽上,都挂着一颗露珠,亮晶晶的,在阳光下闪射着丝丝光线,带着一种梦幻的颜色,一闪一闪的。
  茶芽如米。此时的茶芽,真的如米,不是绿的,是一种嫩黄的,带着一种茸毛。
  采茶,并不是采。
  采茶,是掰。采,是用指甲掐断茶芽,这是不行的。茶芽被指甲掐断的地方,容易变黑。这样一来,炒好后,会败了茶色,坏了茶形。最正确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和中指捏着茶芽,轻轻一掰,茶芽就断了。
  女孩采茶时,无名指会高高翘起,是标准的兰花指,很好看,也很优雅的。一般手脚快的,一天可以采摘五六斤。
  五六斤,需要多少粒茶芽啊。每一次坐在城市的高楼上,喝着茶,望着杯子里升腾的茶芽,在茶汤里缓缓张开,我就想起故乡的茶园,就想起三月故乡采茶的情景。
  我的泪水,就会轻轻滑出。
  茶在三月里绿着,我却走向异乡的土地,远离故土,远离树木,远离花草。
  ·4·
  故乡的果树,一般栽在门前户口。大多门前栽桃树,侧旁栽梨树。至于杏树,一般和桃树穿插,还有樱桃树,还有海棠什么的。
  我家门前栽着三棵桃树,还有一棵杏树,一到春天,一片霞光。
  而在墙角,栽着一棵樱桃树。樱桃树是娘从外婆家移栽的。娘栽的时候,很是细致、认真。那时,我很小,有一次去摇樱桃树苗,娘忙挡着。娘说,树长大了,我就能吃樱桃了。
  这棵树不知是地肥还是怎么的,长得很快,到我上一年级的时候,就有碗粗了。每到正月,枝條上就发花苞了,来得很快。四月里,一片花色如雪,透着微微的红色,很好看。花瓣落时,如一片玲珑的雪花。
  然后,枝头就出现了小小的樱桃,露珠一样大,青色的。
  时间,在鸟鸣中一天天老去,樱桃,也一天天长大,慢慢变黄了,那种黄,是一种水灵灵的黄,让人一见,嘴里就有了口水。
  这时,娘总会摘一些,放在那儿。我放学回来,娘拿出一个瓷盘,放在我面前,里面是一颗颗水亮的樱桃,或黄的,或红的,圆润晶莹,珍珠一般。
  我那时很小,嘎嘎笑着,吃着樱桃,很高兴。
  童年的樱桃,很甜很甜。
  童年的记忆,也很甜很甜。
  这些,显然是娘挑拣过的。
  这一树樱桃,不是我一个人吃了。那些放学的孩子,每次经过这儿的时候,都会偷着摘了尝尝。娘见了,总会叮嘱:“慢点,别摔着了。”有时,娘也帮着摘,给他们塞在嘴里,脸上始终笑笑的。娘说,水果就是吃的,谁吃都是吃啊。
  院子里,有一棵葡萄树。葡萄树也有碗粗了。这么粗的葡萄树,在小村只有我家一棵,到了叶子绿的时候,枝条顺着绳子爬着扩展着,竟然遮盖了大半个院子。密密的叶子间,是一串串的葡萄,圆溜溜的。
  这棵葡萄,是爹栽了。
  爹在二三月间,也不知从哪儿剪回来一根葡萄枝,插在院墙的角落里,几天浇一次水。我也跟在后面,忙着浇水。葡萄枝长得很好,发出肥胖的芽苞,长出嫩条。爹就忙着搭架,将嫩条缠在架子上。
  夏天的晚上,我们会坐在葡萄架下。
  这时,天空的星星,透过葡萄叶一闪一闪的。四周院墙的墙角下,会响起虫鸣声。不时的,葡萄叶上嘀嗒一响,很清亮。娘说,那是露珠的声音。
  我望着葡萄叶,可就是看不见露珠。
  露珠和虫鸣一样,在和我躲迷藏呢。
  然后,我就慢慢睡着了,睡在娘的怀里,睡在小村的绿色里,睡在轻盈的露珠和清亮的虫鸣里,睡在我绿色的童年里。
  身旁,有树,有爹娘,他们都是我的亲人,我的故乡。
其他文献
夜深了,人们都进入甜蜜的梦乡,有的在梦中露出微笑,有的在梦中咿咿呀呀低语。人为什么在睡觉时会做梦呢?这要问我们每个人的大脑了。  我们每个人的大脑里有著许许多多的脑细胞,这些脑细胞有的管我们说话,有的管我们睡觉,有的管我们走路等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经过大脑。晚上睡觉时,有的脑细胞和我们人一样也休息了,可是,有的脑细胞却没有休息,所以,我们在白天想的事或看到的事就会在睡觉时重现在脑中,这就是梦。
为纪念初中毕业30周年,2018年8月8日晚上,天湖山中学88届的同学们在亚洲酒店济济一堂。当时这一届只有3个班120多个人,许多人毕业之后各奔东西,为前途和事业打拼而素未谋面,如今同学重逢,格外激动人心,气氛异常热烈。  主持人一番热情洋溢的讲话之后,接着是同学代表发言,然后是老师代表发言。“30年前,同学们青春年少,意气风发;老师们奋发有为,满怀梦想:师生们携手共进,在天湖山中学留下了一串串深
自然界的万物,在一场一场的春雨中鲜活、茁壮、饱满,地温也在一场一场的春雨中攀升,当“夏”冒出一身汗,蝉再也守不住地下的寂寞,蜕出一身镣铐,以全新的姿态爬上了树梢,用突兀滚圆晶亮的眼睛瞭望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  “叽叽——”声音有点胆怯,有点沙哑,有点脆弱,有点单调。它在试探着周遭的反应,试探着人类对它的认可,用不了几天,它的声音被高温包裹着,厚实而直接、高亢而嘹亮。太阳被它叫得火辣辣的,空气被它叫
2018年3月23日,在贝宁中国文化中心多功能厅里,以“美好生活”为主题的文化交流会正在举行,一位90后与200余名大学生以及贝宁当地文化人士分享自己的骑行经历与公益行动,会场上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这位90后名叫袁江磊。2016年9月,他单身一人骑着自行车,从非洲的贝宁出发,用时330天,经过16个国家,行程1.6万公里,于2017年9月回到国内。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一路上有哪些有趣的故事?贝宁
她供職于世界500强公司,深受老板器重,因为酷爱跳伞却毅然辞职;她曾创造中国最高跳伞纪录,并以性命为筹码,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用翼装飞行“征服”喜马拉雅山的中国人。她想以自己的毕生精力,来教国人学跳伞,还计划2019年能够代表中国人挑战翼装飞越南北极!这位疯狂女孩想向世人证明,“外国人玩得好的极限运动项目,我们一样能玩到顶尖!”留学美国,东北美女狂热爱上跳伞  今年31岁的于音,是个性格豪爽的长春女子
我叫吴宇,许是名字作怪,我对身边发生的很多事都感觉很无语。  例如大学时,我与同寝的3个姐妹并称09级“四小花”,这个称谓就已经够让我无语的了,何况是和那三个奇葩并称。  “四小花”最夺人眼球的要属富二代小美,地地道道的白富美,俗话说得好,一白遮三丑,一富遮所有!我覺得小美就是这种有资本遮所有的,可她偏偏对自己各种不满意,尤其是她的“死穴”平胸,大学期间我看她尝试了N多个丰胸产品,但都无果。我就不
“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推选活动由共青团中央宣传部主办。活动旨在宣扬关于青少年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严和实的品德的精神,面向各行各业和基层一线,寻找推选一批积极传播正能量的身边好青年。活动通过组织推荐和个人自荐两种方式产生候选人,经网友投票和专家评审后,最终推选出100名“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  “五四”青年节前夕,由共青团中央主办的2016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推选活动结果揭晓,来自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作为“龙的传人”,中国人对龙一直有种特殊的情结。中国龙最早起源于原始的图腾文化。在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龙是一种神异动物。从现代人的视角来看,原始人类可能对各种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又渴望自身的强大与平安,于是便希望本民族的图腾具备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那样的雄姿、像鱼一样能在水中游弋、像鸟一样可以在天空飞翔。所以,许多动物的特点都被集中到龙的身上,龙也有了“九不
生死圣旨  京城边缘坐落着一座小镇,名曰江湖。这里虽邻近京城,却穷得鸟不拉屎,民不聊生。后来来了一户姓易的人家,对百姓们解囊相助,甚得人们崇敬。过了不久,易家的老爷便爱上了镇上的一名女子,为了迎娶她,易老爷竟休掉了他的结发夫人,不料女子生下小公子易容后竟撒手人寰,这位小公子慢慢长大,做起了衙门的捕头。  易捕头师从父亲,改头换脸功夫了得,不然凭着他那三脚猫的拳脚,怎么可能把恶盗赤眼擒住?据称易捕头
这本书是南非作家达蒙·加尔格特的第七本小说,入围2010年布克奖。刚拿到它时并不太想读,因为作者被赞为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戈迪默、库切和南非文坛声名显赫的布林克的接班人,对前辈大师们并不了解,有点儿担心读达蒙时,真的会像闯进陌生的房间,看不懂其曲径相通的结构和锋芒暗藏的玄机,可是偶然翻看到的那句话,让我认定达蒙是能深刻理解“恐惧”的人,认定沿着“恐惧”这条小走廊走进达蒙内心的房间,会让陌生变得熟悉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