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预习打造高效课堂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hutout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课堂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点拨),教师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在于帮助学生寻找、搜索、利用有效的信息资源;在于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有效的学习方法。而不在于讲了多少内容,教了多少知识。在课堂上,许多教师感觉学生在交流展示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参与意识不强,学习不主动,课堂效率低。针对这一困惑,我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我认为课前预习可以打造高效课堂。下面我就谈谈几种预习指导方法。
  一、问题式指导
  传授新课之前,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和学习重点,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就不再有“不知学啥”的困惑了,就会主动为解决问题而努力。如上《邓稼先》时,要让学生理解“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形象以及人物的地位和作用,领会文章结构紧凑而富于变化、错综而有条理的特点,课前可以设置如下预习题:说说第一部分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第三部分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研读第四部分邓稼先对“谣言”仍然亲自调查,你从中感受到他怎样的品质?第五部分作者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目的是什么?结尾处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有什么作用?这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顺序能否颠倒? 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预习课文,就找准了学习的切入点,上课时就能主动与老师配合,形成课堂高潮。
  二、简介式指导
  有的课文教学前需要让学生了解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写作时的心绪情感。在预习时,教师就布置让学生了解作家作品,引导学生触摸课文中跳动着的作者的脉搏,如上《华南虎》一文,课前展示如下。
  时代背景: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动乱”期间。诗人牛汉正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一次,他去桂林,在動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华南虎》。
  关于作者:牛汉同志是命运坎坷、经历丰富的少数民族诗人。1946年他曾因参加学生运动被捕入狱,出狱后又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保家卫国而战。但1955年后,受所谓“胡风集团”的冤案被牵连,受到不应有对待,被迫中断写作。复出后,他长期在人民文学出版社担任编辑,主编《新文学史料》。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他不但与绿原共同编辑“七月”派的诗集《白色花》,他个人更是新作频频。他的诗集《温泉》曾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新诗奖;他还出版了《海上蝴蝶》、《沉默的悬崖》、《蚯蚓和羽毛》《牛汉抒情诗选》等多种诗集。
  由这些,我们能否得到一些提示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课前预习,省去了课堂上的不少唇舌,减轻了学生在阅读理解上的困难,学生就能很好把握诗中所流露的情感。
  三、引读式指导
  有的课文语言很有韵味,文采飞扬,学习时重在赏析、品味,预习时可以采取引读方式,如学习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写的《观舞记》,预习时可以采取指名朗读、领读、范读、齐读等方式,体会语言的艺术美和音乐美;再如,《安塞腰鼓》是一篇具有诗意美的散文,铿锵磅礴的语言,张扬激荡的句式,瑰丽奇伟的想象,是一曲旺盛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热情颂歌。连串的短语使文章的节奏相当紧凑,同时还大量运用排比,使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咏叹出的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想象与思考。预习时,采用分组读、男女生读、领读、齐读等方式,读中鉴赏语言特色,读中领悟语言的节奏美和气势。在多层次、多角色、有感情的引读中,熟悉了课文的内容,加深了理解,降低了教学难度,对课文的重点、难点就有时间、有精力集中火力突破,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四、列表式指导
  一些课文语言通俗,阅读难度较小,可以采取列表指导学生预习课文。如《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文,关于人物描写,可以设表如下,让学生填写。
  学生通过表格进行比较:针对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外貌、语言、行动等描写时,四个人物又各侧重于哪一方面?这样预习,学生既明白了学习重点,又掌握了写作方法;既明确了整体,又明确了局部。
  总之,课前预习搞得扎实,就能为课堂教学搭好桥铺好路,教学就可以驾轻就熟,发挥极致。反过来,课堂教学也应与课前预习挂钩,与之呼应,否则,课前预习的作用体现不出来,学生也就失去了积极配合、主动学习的热情,课堂也就无高效可谈了。
其他文献
一、教材分析  《木瓜恰恰恰》是一首充满印尼风情的叫卖题材民歌。旋律优美流畅、节奏明快简捷、段落规整清晰、歌词通俗上口,描绘出“印尼果农带着新鲜美味的热带水果到集市上叫卖销售、城里人都争着前来品尝购买(木瓜等)”的热闹景象。歌曲内容生活化,很有感染力,非常适合学生演唱。歌中有介绍水果品种的赞美吆喝声,独具浪漫色彩和潇洒风趣。特别是衬词“恰恰恰”的运用更有特色:既增添了欢乐活泼情绪,又显露开朗豪放的
期刊
《荷叶圆圆》是一篇轻松活泼的散文诗。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通过四个小伙伴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荷叶的美以及荷叶给它们带来的惬意和喜悦。在教学时我主要想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荷塘的美丽,感受夏天、大自然的美好,进而通过洋溢在课文的童真、童趣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启迪学生的智慧,并把这种情感变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然而在《荷叶圆圆》这堂
期刊
一、案例背景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初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目标是“能读懂相应水平的读物和报纸、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并且“初中毕业生的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  据此,笔者于2014年3月和9月,分别以《典范英语7》第九册《蒙面清洁女工与海盗》和《典范英语8》第十册《精灵简姆斯通撞击事件》为授课教材进行了两次研究课。
期刊
所谓整体法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组成一个整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析的一种方法。我们知道,整体法在平衡力学中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因为组成整体的各个物体都处于同一种运动状态,属于同一种运动状态。但如果组成整体的各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有的处于平衡状态,有的处于非平衡状态,大多数同学会采用隔离法进行分析,但过程有点繁琐。在此,笔者给大家介绍用整体法来分析非平衡力学问题。  例1:质量为M的底座置
期刊
一、来自学生的“星”声  “上了高一以后,听说能够到天文台去观测木星,我欣喜若狂,但我按捺住内心的激动等到放学。下课铃打响后,我飞奔到天文台”  “从小我就对头顶的那片神秘的星空,有几丝遐想;有几分向往;亦有几分期待!从小我就想过要去探索这渺茫的宇宙!”  “…我十分喜欢天文这门学科,宇宙是神秘的,是值得去探索的,变星的淘气,星云的美丽,黑洞的恐怖,恒星的一生就像个传奇”  “从小我就对天文有着莫
期刊
随着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的更新和不断深入,中学生物课程的知识教育目标已经作出相应的变革,那就是使学生不仅掌握基本的生物学概念、原理和规律,而且了解这些知识产生的过程及其应用。初中生物学具有研究和实验性突出的特点,在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在一年的课题研究教学实践活动中,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不同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大胆尝试和革新,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物学”课题研究
期刊
一、课程说明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初步学习朗诵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做到感情恰当,节奏鲜明,语音响亮。因此,本节课力求在讲授诗歌朗诵的基础常识、学习诗歌朗诵的一般技巧、尝试课内外诗歌的朗诵实践的过程中,力求让学生对一般的朗诵技巧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从而读出诗歌的意境美、音韵美,使学生在朗读中欣赏诗歌,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二、教学目标  第一,认识感情恰当地朗诵诗歌要从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入手的朗诵规
期刊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还必须牢牢把握好课堂这个阵地,全面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将课改精神落实在课堂上。  新课改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根本的改变,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路上的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由“教”的主题向“学”的
期刊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初中数学教学要求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观,而不是一味地只要求不同的学生来适应教师所创设的单调的、唯一的教学环境,从而,初中数学教学需要引入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法的主要实施步骤与策略如
期刊
案例简要:智障人士出现的一些行为问题,通常不能被正常人接受,会让老师感到头痛或让父母亲感到尴尬,我们可以统称为“行为偏差”。在平时工作总结中,我们发现矫正智障学生偏差行为的方法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减少某些不良的行为;二是提高正向行为的发生率。要矫正智障学生的偏差行为,除了尽可能减少他们的不良行为外,还要想方设法提高他们正向行为的发生率,即提高那些符合社会规范的、人性化的、能被常人接受的行为。农疗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