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分层教学法进行初中数学复习教学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bo_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初中数学教学要求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观,而不是一味地只要求不同的学生来适应教师所创设的单调的、唯一的教学环境,从而,初中数学教学需要引入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法的主要实施步骤与策略如下。
  一、激励学生递进的分层
  分层不宜按一个比较固定的数目来安排各个层次的学生数,分层大致按较优、中等、滞后分成A、B、C三个群体,其中A组为成绩优秀组,B组为中等成绩组,C组为最基础的组,另外每个分组中还必须细化成,细化分组,可以更好的递进。然后以相邻前后两桌4人为一组,为便于互帮互学,这4人应优、中、滞后生等适当搭配。
  但无论是显性分组或隐性分组,分层都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的,应适时量质转变进档,分层只是手段,递进才是目的,分层的成功恰体现在这“递进”之中。
  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科学地制定不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或者是预期的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对目标进行分层,即确定各层次的学生在一定时间段实际可能达到的教学目标。目标从时间上分为长期目标(一学期)和短期目标(一个月),学习层次上分为课本基础目标、提高目标、课外延伸目标和中考目标,科学合理地分解、设计成不同层次、不同时间段,各层次之间有一定跨度,不断递进,引导学生掌握目标,最终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备课分层
  学生彼此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距,为了达到普遍提高,全面培养的教学效果,我们有必要在备课過程中,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式到教具准备都坚持与A、B、C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补差”,使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抓住三类学生。
  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处理课堂教学环节
  (一)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每一堂课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对不同的知识内容、类型采取不同的复习引入,当新知识引出后,及时板书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对目标做一简要的说明或解释,强调各层次的目标,以引起学生注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做到心中有数。
  (二)课堂提问的层次性
  一堂课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能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课堂提问既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还能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提问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提问要有层次性,对学习较为困难的C组学生,在课堂上尽量让他们回答较为基本或较浅的问题,不论回答的对或错,首先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自尊心与自信心;对学习成绩较高、能力较强的A组学生,让他们回答较难、较深的问题。还可以把一个问题分解成识记、了解、理解、综合分析三个层次的问题,让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主动积极地进入角色,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课堂练习的层次性
  课堂练习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课堂练习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巩固、发展、深化知识的作用,同时又起到一种激励效应,通过课堂练习使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有所悟,并体验到成功和快乐。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即设计出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其中基本要求一致,习题技巧分三个层次,分别与三个层次学生的水平相适应。
  (四)布置课后作业的层次性
  课后布置作业是数学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但是布置课后作业切勿一刀切,否则会使C层次学生吃不消,导致抄袭作业,而A层次学生吃不饱。为此布置课后作业同样要有层次性,作业量与难易程度要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相适应。各个层次学生做不同的题目,以避免部分学生抄袭。
  (五)课后检测的层次性
  检测对于师生双方都起着反馈信息的作用。检测内容着重在基础概念和基本技能,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水平拟定出不同层次的测试题,也可以采用同一试题提出不同的问法或采用附加题形式等。总之,检测的内容、深度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教学目标相一致,以考核教学目标的落实。
  五、适时量质转变进档
  要进行适时量质转变进档,就必须由考核来完成。考核包括单元关检测和阶段性检测。由教师自己依照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每份题都包括放缓题、基础题、提高题和拨尖题四大类。对各个学生进行多次的综合分析后,与学生进行协商,做必要的组别调整,对进步明显的提高一个层次;对有后退的,一次可提醒、鼓励,下次仍跟不上的个别辅导,绝不降级。
  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好个别辅导工作
  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仅靠课堂是不够的,还应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培优工作的目的,在于让一部分学有余力的爱好数学的学生的个性得到进一步发展。对于学习数学确有困难的学生扶他一把,通过课后个别辅导及时补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对学困生的辅导,还要防止把着眼点只放在知识缺陷的补救上,要注意分析他们的思想状况,做到“对症下药”,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取得好的成效。
  七、对于分层教学的延伸
  分层教学是一种针对学生的不同数学水平和思维水平实际进行施教的一种教学模式。实施分层教学不可避免地会在学生甚至家长心目中产生分等级的想法,对部分学生的学习信心可能是一种打击,即使是对部分升上上一层学习的学生,也存在着一个适应过程,尤其是心理适应过程。务必使学生及家长认识到:分层是为了使学生处在更适合自己的位置,学习更适合自己的内容,而不是划分等级,这一点,需要我们在分层前就必须扎实做好的。
其他文献
最近几年来,由于人们对教育的广泛关注和教育改革迫切期盼,特别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和完善,这无疑在教育界刮起了一股改革的风暴。我校也欣欣然地加入了课改的洪流,拉桌子,分小组,助学稿,课前预习……而我们的传统复习课,大量的题海战术使得师生身心都感到疲惫,学生在初三的毕业班中,复习题的类型多,复习的范围广,这样导致学生知识点混乱,无所适从,再加上复习课又枯燥无味,这样学生的复习效率低下,得分
期刊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口号,倡导新的发展理念。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责任更加重大。我们直接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人与人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各行各业之间是什么关系等问题都值得我们关注,需要我们在教学时达到的基本目标。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拥有人人会学习的方法,番禺区大石中学推出了基于讲学稿的“先学后教,分层发展”小组
期刊
一、教材分析  《木瓜恰恰恰》是一首充满印尼风情的叫卖题材民歌。旋律优美流畅、节奏明快简捷、段落规整清晰、歌词通俗上口,描绘出“印尼果农带着新鲜美味的热带水果到集市上叫卖销售、城里人都争着前来品尝购买(木瓜等)”的热闹景象。歌曲内容生活化,很有感染力,非常适合学生演唱。歌中有介绍水果品种的赞美吆喝声,独具浪漫色彩和潇洒风趣。特别是衬词“恰恰恰”的运用更有特色:既增添了欢乐活泼情绪,又显露开朗豪放的
期刊
《荷叶圆圆》是一篇轻松活泼的散文诗。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通过四个小伙伴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荷叶的美以及荷叶给它们带来的惬意和喜悦。在教学时我主要想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荷塘的美丽,感受夏天、大自然的美好,进而通过洋溢在课文的童真、童趣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启迪学生的智慧,并把这种情感变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然而在《荷叶圆圆》这堂
期刊
一、案例背景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初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目标是“能读懂相应水平的读物和报纸、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并且“初中毕业生的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  据此,笔者于2014年3月和9月,分别以《典范英语7》第九册《蒙面清洁女工与海盗》和《典范英语8》第十册《精灵简姆斯通撞击事件》为授课教材进行了两次研究课。
期刊
所谓整体法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组成一个整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析的一种方法。我们知道,整体法在平衡力学中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因为组成整体的各个物体都处于同一种运动状态,属于同一种运动状态。但如果组成整体的各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有的处于平衡状态,有的处于非平衡状态,大多数同学会采用隔离法进行分析,但过程有点繁琐。在此,笔者给大家介绍用整体法来分析非平衡力学问题。  例1:质量为M的底座置
期刊
一、来自学生的“星”声  “上了高一以后,听说能够到天文台去观测木星,我欣喜若狂,但我按捺住内心的激动等到放学。下课铃打响后,我飞奔到天文台”  “从小我就对头顶的那片神秘的星空,有几丝遐想;有几分向往;亦有几分期待!从小我就想过要去探索这渺茫的宇宙!”  “…我十分喜欢天文这门学科,宇宙是神秘的,是值得去探索的,变星的淘气,星云的美丽,黑洞的恐怖,恒星的一生就像个传奇”  “从小我就对天文有着莫
期刊
随着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的更新和不断深入,中学生物课程的知识教育目标已经作出相应的变革,那就是使学生不仅掌握基本的生物学概念、原理和规律,而且了解这些知识产生的过程及其应用。初中生物学具有研究和实验性突出的特点,在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在一年的课题研究教学实践活动中,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不同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大胆尝试和革新,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物学”课题研究
期刊
一、课程说明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初步学习朗诵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做到感情恰当,节奏鲜明,语音响亮。因此,本节课力求在讲授诗歌朗诵的基础常识、学习诗歌朗诵的一般技巧、尝试课内外诗歌的朗诵实践的过程中,力求让学生对一般的朗诵技巧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从而读出诗歌的意境美、音韵美,使学生在朗读中欣赏诗歌,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二、教学目标  第一,认识感情恰当地朗诵诗歌要从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入手的朗诵规
期刊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还必须牢牢把握好课堂这个阵地,全面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将课改精神落实在课堂上。  新课改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根本的改变,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路上的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由“教”的主题向“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