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的自主学习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gig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的更新和不断深入,中学生物课程的知识教育目标已经作出相应的变革,那就是使学生不仅掌握基本的生物学概念、原理和规律,而且了解这些知识产生的过程及其应用。初中生物学具有研究和实验性突出的特点,在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在一年的课题研究教学实践活动中,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不同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大胆尝试和革新,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物学”课题研究和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教学效果,现在把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培养兴趣,激发自主学习动机
  1.故事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生物知识大多数比较枯燥,但是只要老师用心去挖掘,完全可以使生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可以说每个生物科学的新发现都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在生物课堂上适度地导入或穿插这些科学发现的故事,不仅可以让课堂生动有趣,还能起到特殊的作用。
  2.幽默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生物教材的许多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如果通过形象化处理,就会使死板的知识变得妙趣横生。
  课堂幽默是一种教学艺术,它既可以借助生动、有趣、形象的语言来表达,也可以借助眼神、手势、动作来表现。恰当地使用幽默艺术,可以让课堂充满笑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我想任何一位学生都会喜欢这样的课堂,不由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3.游戏互动提高学习兴趣
  适当采用游戏实验将学生置于一种自然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可以有助于学生掌握难点知识。例如在教学基因决定性状的表现型,利用性状的表现型不同,理解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我设计了如下相对性状:双眼皮与单眼皮;有酒窝与无酒窝;正常足与扁平足;色觉正常与色盲;有耳垂和无耳垂;卷舌和不能卷舌;发际有美人尖和无美人尖等进行游戏实验。在课堂上采用不同性状的组合方式,请具有相应性状的学生站立,否则坐下。依此类推。最后,在50人的班级中,往往实验到第七、八对相对性状时,站立的只剩下1人,说明这位学生在全班中的唯一性。而采用另一种不同的性状组合,最后剩下的又是另外一个人,也说明他在全班学生中的唯一性。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兴致盎然,课堂气氛热烈,通过游戏互动,学生不仅认识了生物多样性和特异性,而且很好地掌握了本节知识难点。
  二、自主学习贯穿整个教学活动
  1.自主学习在课前
  课前预习是学生在教师未授课时事先阅读相关课文。为了提高预习的有效性,我总是先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做好一些准备,在上课前拟好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指定的课文,并要求阅读后作出解答和提出疑难。当然,阅读提纲要力求启发性、悬念性,以激发学生积极地独立探求知识的兴趣和欲望。学生通过预习了解知识梗概,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为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生活中也可以安排一些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做些铺垫。在学习胆汁的消化作用这节内容前,我要求学生在家里用鱼或鸡的胆汁洗油腻的盘子,体验在清洗过程中油脂发生的变化,上课前学生就对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作用”有了认识,上课时就很容易理解了。教学长骨结构的前一星期,我就布置学生回家时进入厨房,把家长买的猪大骨的结构了解透彻,骨骺、骨干、骨密质、骨松质、骨髓、分别指哪部分,亲手触摸滑液是什么感觉。上新课前让学生先有感官上的体验,在上课时新知识简直变成了知识重现,教学效果总是事半功倍。
  2.自主学习在课中
  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学生交流分享课前自主学习成果的主要阵地。在生物教学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物,必须鼓励学生参与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通过积极主动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中学生物学,而探究是主动学习的方式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讲“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追求的重要条件”。在生物学教学中要使学生有“亲身参与”的“体验”,就应该让学生尽量多动手,给他们充分自主探索实践中感受事物的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3.自主学习在课后
  在课堂之外,如何继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物呢?答案是进行有效的课后练习设计。初中生物学教学实践和研究表明,有效设计学生课后作业,必须依据课程标准,紧扣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况,关注学生的认知层次和水平,体现针对性、探究性、实用性和合作性。应紧扣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针对教学内容呈现的生物学概念和原理,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通过完成课后作业,切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课程标准确定的教学目标。
  除精心设计书本练习作业外,我还喜欢把课堂活动延伸到户外。如学完如何区分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结构特点后,我要求学生在放学后到野外采集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标本。目的在于巩固知识、强化识记,还可以补充以后上课时所需的标本量。在探究“叶绿素的形成与光有关”这个问题上,我让学生回家去培植蒜苗。(1)实验材料与用具:大蒜2头、培养皿(或小食碟)2个、清水、黑纸。(2)方法步骤:在每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一个蒜头,加入清水,其中之一(甲)用黑纸将蒜头的鳞状茎上部罩上。放在约25℃左右的室内,二者(甲和乙)均放在光下。(3)实验现象:10天之后,二者均可长出叶,但甲为淡黄色,乙为绿色。(4)实验分析:有无光照二者均可生长出新叶,因为鳞状茎内贮存着大量的有机物可供叶芽和叶片的生长。甲呈淡黄色说明叶绿素的产生需要光,乙为对照。实验结论:叶绿素的生成需要光。
  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不仅可以焕起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在完成作业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锻炼探究技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  达川区地处我国西部,经济不发达,人口稠密,教育发展水平亟需提高。同时,我们也发现达川区青年教师职业现状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科研能力不强;教师缺乏职业反思,专业发展受阻;优秀师资部分外流,教师队伍不够稳定。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达川区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  二、 西部农村青年教师职业现状  本章研究聚焦西部农村青年教师身上,从职业素质现状、职业生存现状两方面分析
期刊
本人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列表法”是一种不错的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的方法,列表法简单明了,可以清楚地理清题目中的各种数量关系。 下面结合青岛版八年级数学课本上册80~81页的两个例题,谈谈“列表法”在数学应用题建模中的运用。 为了便于叙述,笔者给出以下定义。  定义1:在实际问题中往往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等量关系式,其中被选作列方程的等量关系式叫做基本等量关系式,其余的称之为辅助等量关系式。  定义2:
期刊
老师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在校园内常遇到学生不和你打招呼,校园内如此,校园外更不用说了。大多数老师遇到这种情况都会觉得心里不舒服,说这个学生真没礼貌,或是不尊敬老师。其实有些孩子不是不尊敬老师,有的甚至很喜欢老师,可是他就是没有勇气和老师打招呼,这是为什么呢?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孩子交往能力很差;《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让学生“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著名的心理
期刊
最近几年来,由于人们对教育的广泛关注和教育改革迫切期盼,特别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和完善,这无疑在教育界刮起了一股改革的风暴。我校也欣欣然地加入了课改的洪流,拉桌子,分小组,助学稿,课前预习……而我们的传统复习课,大量的题海战术使得师生身心都感到疲惫,学生在初三的毕业班中,复习题的类型多,复习的范围广,这样导致学生知识点混乱,无所适从,再加上复习课又枯燥无味,这样学生的复习效率低下,得分
期刊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口号,倡导新的发展理念。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责任更加重大。我们直接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人与人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各行各业之间是什么关系等问题都值得我们关注,需要我们在教学时达到的基本目标。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拥有人人会学习的方法,番禺区大石中学推出了基于讲学稿的“先学后教,分层发展”小组
期刊
一、教材分析  《木瓜恰恰恰》是一首充满印尼风情的叫卖题材民歌。旋律优美流畅、节奏明快简捷、段落规整清晰、歌词通俗上口,描绘出“印尼果农带着新鲜美味的热带水果到集市上叫卖销售、城里人都争着前来品尝购买(木瓜等)”的热闹景象。歌曲内容生活化,很有感染力,非常适合学生演唱。歌中有介绍水果品种的赞美吆喝声,独具浪漫色彩和潇洒风趣。特别是衬词“恰恰恰”的运用更有特色:既增添了欢乐活泼情绪,又显露开朗豪放的
期刊
《荷叶圆圆》是一篇轻松活泼的散文诗。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通过四个小伙伴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荷叶的美以及荷叶给它们带来的惬意和喜悦。在教学时我主要想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荷塘的美丽,感受夏天、大自然的美好,进而通过洋溢在课文的童真、童趣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启迪学生的智慧,并把这种情感变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然而在《荷叶圆圆》这堂
期刊
一、案例背景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初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目标是“能读懂相应水平的读物和报纸、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并且“初中毕业生的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  据此,笔者于2014年3月和9月,分别以《典范英语7》第九册《蒙面清洁女工与海盗》和《典范英语8》第十册《精灵简姆斯通撞击事件》为授课教材进行了两次研究课。
期刊
所谓整体法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组成一个整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析的一种方法。我们知道,整体法在平衡力学中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因为组成整体的各个物体都处于同一种运动状态,属于同一种运动状态。但如果组成整体的各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有的处于平衡状态,有的处于非平衡状态,大多数同学会采用隔离法进行分析,但过程有点繁琐。在此,笔者给大家介绍用整体法来分析非平衡力学问题。  例1:质量为M的底座置
期刊
一、来自学生的“星”声  “上了高一以后,听说能够到天文台去观测木星,我欣喜若狂,但我按捺住内心的激动等到放学。下课铃打响后,我飞奔到天文台”  “从小我就对头顶的那片神秘的星空,有几丝遐想;有几分向往;亦有几分期待!从小我就想过要去探索这渺茫的宇宙!”  “…我十分喜欢天文这门学科,宇宙是神秘的,是值得去探索的,变星的淘气,星云的美丽,黑洞的恐怖,恒星的一生就像个传奇”  “从小我就对天文有着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