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养成教育

来源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dsfdsadsfafd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行为习惯.”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低年级阶段是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期,也是最佳时期,儿童的行为习惯在这一时期基本成型.要使儿童把班集体的行为准则内化成自己的行为准则,主要依靠两种力量:一是关爱,二是习惯.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间知识的传递过程,也是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互动过程.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心,他们往往会欣然接受教师的建议,并自觉遵守教师提出的各项规定.下面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几点做法.
其他文献
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对过程设计大都由教师代劳,教学过程省时,重在结论应用与记忆,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对实验进行改革创新,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人教社2003年6月第一版高中《语文》第一册课文《我有一个梦想》,选自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陈立中译的《我有一个梦想》。该译文再现了原作风采,感情激昂,文字优美,极富感
数学课程是学生小学阶段的必修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新课改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同时也开始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数学老师需要充分地
人教版高中第一册有句:“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课本注:“[轻伯夷之义]轻视伯夷的义.轻,动词,轻视.伯夷,
一rn“隐蔽课程”这一术语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在20世纪60年代末首次提出来的,与它相近的术语有许多,如潜在课程、内隐课程、隐含课程、非正式课程、非正规课程、无形课程、隐型
2003年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选用了《孔孟》一文。文中有些不妥之处,应提出来商榷。课本第22页倒数第9行:“为什么中国会如此早熟———在纸张都未发明,文书尚用竹简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开展相互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提问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仍需进一步加强,因为仅仅只有少
除中国本土以外,中医药在国外接受最早、历史最悠久的就是日本.从公元700年遣唐史,日本派人到中国学习,以后正式批准在皇宫内实行中国式的医疗教育制度,到明治维新(1868),100
高中生物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生活性,通过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训练,充分了解自然生态体系构成和生命体的主要特征,逐渐形成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建立完善的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