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儿童·向生活开放·给予方法指导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li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作文是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语文技能以及思想、情感的综合运用,是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检验,也是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综合体现。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已成为学校、教师和家长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
  在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之后,小学生作文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学生被动作文,逐步向主动作文转化;由模式化作文逐步向个性化作文转化;由作文的成人化向写童心童趣转化;由单一的老师给学生改作文,逐步发展到训练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和同学互改作文……这些好的做法应逐步推广。但是,也还要看到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最近,我在两所小学调查了3—6年级四个班的学生,要求他们写出作文遇到的难题。经过归纳,主要是以下几个问题:对小学生作文的定位、要求过高;小学生作文写童心、童趣不够;学生平时的生活积累不足;平时的阅读教学读写结合不理想;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指导不到位。我认为这些问题是应该进一步解决的。
  
  一 小学生作文的定位问题
  
  在调查中,小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难。为什么?我认为主要是对小学生作文的定位有问题。表现在:(1)超习作。习作是学习作文,而有的教师、家长总希望学生写出能发表的文章。学生的水平是不同的,有的作文比较优秀,有的作文就平平,只要每人在作文上有进步就好。(2)超目标。目标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可是学生的作文如果思想提得不高,语言不够生动,就认为作文不合格或不是优秀作文。(3)超阶段。一二年级就要求作文,三四年级就要求作文能够发表。小学生作文是有阶段性的,各学段都有具体要求。(4)超年龄。如果低龄儿童过早接受超越年龄的作文训练,很容易使之感到作文难,从而失去作文的兴趣,到中高年级时,就会失去作文发展的最佳期。总之,小学生作文定位较高,因此,学生害怕作文。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考试的干扰,优秀作文选的干扰,认识的干扰。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不会作文,写不好文章”,可是打开学生的作文本,孩子的作文写得不错。有的教师和家长对于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是和学生的前期作文进行比较,指出其进步,而是要求学生的作文能達到发表的水平。其实,有的学生的作文只是不拔尖而已,教师和父母从高处一看,就得送孩子进补习班,反而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这是教师和父母的心态有问题,对孩子的作文定位太高。
  小学生作文是习作,习作不同于成人的创作,习作是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学习作文。虽然要求学生自能作文,那也是在教师指导之下,不断克服困难,不断提高,逐步达到自能作文。小学生作文也不同于中学生作文,更不同于大学生作文。小学生作文是开始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要求不能过高。对小学生作文的要求,“新课标”有明确的规定,在其课程总目标中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对各年级段也提出具体要求。(详见“新课标”)我认为这个要求还是比较适当的。主要有三点:(1)要求写得具体明确,文从字顺;(2)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3)突出了“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训练。虽然没有提出“中心明确,条理清晰”,但是在训练学生作文时,还是应该要求作文要有一个主题,不然会跑题的;也要写得前后连贯,不然会结构不清楚。作文有主题、有条理是正当要求,如果每篇文章既无主题,又思路不清,怎能成为一篇文章呢?有主题和主题明确是不同的;前后连贯和条理清晰也不同。只要要求不过高,训练得法,学生作文不会感到太难的。习作教学还是要依据儿童作文发展的规律,有序地进行训练。
  
  二 小学生作文要回归儿童
  
  小学生作文本来就是儿童的事,为什么还要回归儿童呢?因为现在有的小学生作文:“定位高”、“成人腔”、“难度大”,很不符合儿童心理及其年龄特点;更因为小学生作文的本质特点是学生自我感受、自我表达和交流的过程。因此,提出小学生作文必须要回归儿童。
  小学生作文回归儿童,就是要求学生以童心写童真,让儿童从自己的内心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就是要充分尊重儿童,让学生从内心发出想写,写自己愿意写的,写自己所追求的,写自己所欣赏的,写自己所感动的。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学生没有写的要求、写的感动,那只是被动地完成教师压给学生的写作任务,学生是写不出的。即使写出来,也是写不好的。
  我认为“童心”不仅有真,而且有幻;儿童写童心不仅会写出真情实感,而且会写出自己的想象。有的以写真实为主,真实中要发挥想象;有的以写想象为主,想象中不脱离真实生活,二者结合,才能写出好文章。不过,我认为对于小学生还是以写真实为主,能够把事、物、人写清楚,写明白,写通顺,写出真情实感就足矣。适当地写点童话故事和想象作文,也是必要的,但是不能超过写真实,以防止学生胡编乱造。不论是写真实或写想象,都要出自学生自己的心灵所感、所想。也就是说,作文教学一定要变学生被动作文为自主作文,要调动学生对作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教师要给学生作文提供适宜的自由环境,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启发学生自愿自觉地写。防止一个命题作文,全班千篇一律;一个命题或多个命题,全班学生的作文应该写出多种多样的内容与形式,体现出每个儿童不同的心声和不同的水平。同时,也要防止学生随心所欲的表达,文不对题,词不达意。对作文的基础训练还是不能忽视的。
  学生作文主动性的发挥是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分不开的。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作文的情趣,从学生作文前的准备到作文教学过程,教师要做一定的准备和及时的引导,教师和学生都要具有真实的情感和语言的投入,教师要注意激起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如果语文教师都能够使学生有序地自主作文,小学生对作文的积极性一定会充分发挥出来的。
  
  三 小学生作文要向生活开放
  
  在调查中,小学生反映,作文时头脑空空,没有内容可写。现在城市的孩子,从家门到校门,生活单调,确实没有东西可写。怎么办?教师和家长必须要想方设法组织学生多参加活动,就是把学生从各种枯燥繁琐的练习中解放出来,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要引导孩子们放眼广阔的生活,放眼大自然。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活中有了积蓄学生才有内容可表达。要使学生的作文具有个性特点,就要使作文向生活开放。“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作文教学应该是开放的,要开放学生生活的空间,开放思维方式,开放习作题材和体裁,开放评价方式,使学生在生活中感知体验。 小学生作文为什么要向生活开放?目的就是让学生心中有积蓄。叶圣陶先生很早就指出:“写作的根源是 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平时积蓄充实,作文就不会感到难了。积蓄什么?积蓄是多方面的,生活的积蓄、知识的积蓄、思想认识的积蓄、语言的积蓄等,最主要的是生活的积蓄。叶老还说:“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空口念着是没用的,应该去寻到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那么源头在哪呢?源头“就是我们的充实的生活。生活充实,才会表白、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多样化的生活,同时要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作文教学要向生活开放,就要指导学生学会感受生活。只要学生善于感受生活,生活丰富了,对事、对物、对人都充满感情,就会有话可写。怎样指导学生去感受生活呢?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最好的方法是,先要学会感受自己周围的美好生活。例如,感受大自然的美,有的老师就这样指导学生:你们每天都见到太阳,你感到太阳的温暖吗?太阳照到草地上,小草的腰伸直了吗?……在晴朗的天空中,晚上你看到月亮会想到什么?你数过天上的星星吗?当月光照到大地上,你在月光下行走,有什么感受?在月光下行走和在太阳下行走有什么不同?你们体验一下好吗?你们也看到过白云、雨点、雪花,你感受过小雨点打在身上的快意吗?你在雪中堆过雪人、打过雪仗吗?天上的白云随风跑,你随着白云奔跑过吗?你试着去感受其中的美妙和乐趣吧!你们天天看到校园中四季变化的花草树木,你们和它们对过话吗?满园鲜花绿色时,你感到些什么?叶落花谢时,你又会感到什么?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吧!如果再读上几篇描写大自然的诗文,你会感量得更深,把你们的感受写出来好吗?如果学生确实这样做了,一定会写出多姿多彩的小文章。
  有的学校和教师给孩子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使孩子们长知识、学本领、长智慧、学艺术、长身体、学做人的活动,既满足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又使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感知体验,积累写作素材。只有积极酝酿,他们才会写出一篇篇内容充实,题材、体裁多样的小文章。例如,前一时期,国家公布了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有的学校和教师就抓住这个机会,组织学生搜集有关奥运吉祥物“福娃”的材料,使学生们了解了五个“福娃”的内涵,写出对于“福娃”的认识。在写出的小文章里,孩子们吐露出对于“北京奥运”的期盼和向往的心声。孩子们就像一朵朵小花,释放出个性色彩的芳香。这样的活动既丰富了知识,提高了爱国主义思想,又练习了写作。向生活开放的关键在于学校和教师要随时注意身边发生的事情,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参与,这样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 小学生作文要有方法指导
  
  学生的生活丰富了,具有真情实感了,是否还需要写作方法的指导呢?当然要有指导。丰富生活积蓄,激发情感都是小学生作文非常必要的,但是一些有效的写作方法还是应该指点的。例如,学生作文前要先写作文提纲。写作文提纲的训练,主要在阅读课的分段练习,可是现在不强调对文章分段了。我认为阅读文章一定要指导学生会分段落。分段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如概括段意。段意就是文章的提綱,可为作文编写提纲做准备。现在小学生作文不会写提纲,拿起笔来就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没有计划,所以写着写着就没有话可写了。这就是在阅读课上没有很好地训练分段能力的结果。叶老不止一次地提出:“教学生练习作文,要他们先写提纲,就是要他们想清楚然后写,不要随便一想就算,以有点朦胧的印象为满足。先写提纲的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不尽,而且受用不仅在写作方面。”所以怎样定题、构思;如何选材、组织材料;怎么写作文提纲,想清楚再写,又怎样用词造句;怎样修改作文,如同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等一连串的工夫,还是需要教师有计划地不断指导、点拨的。这些在作文评讲、批改时可以指导,但是在阅读课上进行重点指导是更有效的。阅读课必须读写结合,如果阅读课充分体现读写结合,经常结合课文进行小练笔,学生既学读又学写,养成学生勤于习作的良好习惯,学生的作文水平会有序地提高的。
其他文献
【摘要】学校行政文化是集团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促进集团各校实现行政价值、保障各项改革顺利进行、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的灵魂指引,也是推进集团学校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与重要抓手。本文重点剖析学校行政文化的创新内涵,阐述学校行政文化创新对集团学校治理现代化的价值。  【关键词】学校行政文化 集团学校 治理现代化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里程碑,为中国梦的实现指明了方向,也为学校
书名:语文学科案例教学法  作者:蔡伟  出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  ISBN:9787567563551  定价:96元  目前,教师职前培训即师范教育仍然面临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困境,师范毕业生的学科教学理论往往不能有效指导其教学实践,具体表现为语文教学和课堂设计能力低下。因此,找到一种能够提升师范生专业教学能力,并启发其不断反思、创新的指导性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案
设计理念    为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重要理念,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在“拉萨的天空,您____”的读书交流中开展一系列的紧扣文本的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反复触摸文本语言,披文入境、潜心会文,实现教学的和谐互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流程    一、
【教材简析】  本次习作为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习作5”的内容。教材图文并茂,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告诉学生,我国是菊花的王国并提出具体观察要求;第二部分是部分名贵菊花的图片资料;第三部分是学生范文。整个习作要求学生以菊花为题材,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观察等方式,将搜集到的信息写成一篇文章。    【训练目标】  1.以菊花为主题,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他们探究兴趣和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感。  2
学习目标    1.仔细观察一处秋天的景物,抓住特点写下来。  2.展开合理的想象,把景物特点写得生动、形象。  3.激发学生关注周围景物的兴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学生:有意识地到野外走走,看看,听听,闻闻,观察有特点的秋景,感受秋天的气息,或者回忆秋游活动中感受到的秋天景象。  2.教师:有关秋天景色的电脑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审清题意  1
阅读有“道”,笔者教语文二十多载,虽然阅读了不少诗文,却总觉得不能登堂入室。偶读郑振铎先生的《研究中国文学的新途径·鉴赏与研究》一文,有了意外的收获。    学生应该怎样阅读一篇课文?语文老师在这方面究竟应给予怎样的引导?这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如果教师自己没有好的阅读习惯,没有切实可行的鉴赏方法,便只能对学生泛泛地讲些诸如“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大而空的道理。阅读有“道”,笔者教语文二十多载,虽然阅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要保证师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平等,关键是要构建民主、平等的“对话场”,即创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只有这样,才会有高质量的对话。本教学设计,以文本语言为依托,以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为基础,积极搭建“对话”平台,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化、创造性的阅读,多角度、多层次解读、感悟人物形象。
《冯谖客孟尝君》出于《战国策》,该书记载了春秋《左传》以后至楚、汉统一245年间的历史故事和传说。其中包含《左传》《国语》所未见的史料,在刘向(前77—前6年)将之编撰成书以前,不少就為司马迁(前145—?)所征用。然而,许多史料是不确切的,更多是策士们的夸张甚至虚构,就是司马迁有时也难免上当。《汉书·艺文志》将《战国策》列为史,有学者不认为是史,将之归入子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应该将其作为
《秋天的怀念》(人教版第九册)是一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抒情散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地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在《秋天的怀念》一课的教学中,于永正老师运用他那炉火纯青的读、品功夫,使学生对母爱的解读真可谓是入木三分。现在就让我们走近于老师,走进他的《秋天的怀念》。    一、语言有温度,披文入情,读中知母爱  师:谁来把课题读一读?
近年的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题更重视对考生理性思辨能力的考量,尤其是矛盾分析型题目,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面对题面中看似截然不同的观点,反映的矛盾错杂的社会现象,如果仅仅停留于以往的作文程式教学或者概念化的审题立意指导,不指导学生如何具体分析,不引导学生如何理性判断,学生写作水平很难提高。  矛盾分析型作文指导重在做好两方面事情:一是分析题意;二是分析矛盾。下面分而论之。  一、矛盾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