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青霉素脑“中毒”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bp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实例
  
  89岁的罗先生患脑出血病后,一直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近日,罗先生因肺部感染到医院就诊,医生逐给予青霉素治疗,用药3天后病情好转。可没想到的是,在用药的第4天上午,当液体输入10分钟时,罗先生突然出现阵挛性、强直性抽搐,后呈中度昏迷。虽然医生采用各种方法抢救,可罗先生的病情仍没有好转,反而昏迷加重,于36小时后死亡。最后,医生考虑罗先生的死与他年龄较大、体弱多病,大剂量静脉滴注青霉索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有关。
  青霉素价格便宜、疗效确切、毒性小,因此,在基层医院被临床医生广泛使用。青霉素类的过敏性休克,大家都比较熟悉,但其神经毒性容易被忽视。
  青霉素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又称为“青霉素脑病”。通常,青霉素仅有少量通过血脑屏障,但在用量过大、静滴速度过快时,大量药物可迅速进入脑组织,即血液及脑脊液中药物的浓度升高,干扰正常的神经功能,导致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反应。青霉素类药物的神经毒性表现形式多样化,主要表现为肌肉阵挛、抽搐、昏迷、意识障碍等。一般在用药后24~72小时内出现,个别病例可能发生于用药后2~6天,甚至1周以上。
  临床证实,“青霉素脑病”容易发生在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肾脏疾病的人群。为此,建议老年人、小儿以及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肾脏疾病的患者应慎用青霉素。就医时,最好主动告诉医生自己的神经系统疾病和肾脏疾病史,以避免超剂量、长疗程地使用青霉素,防止药物蓄积中毒,减少“青霉素脑病”发生率,维护自身健康。
其他文献
硒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目前,已经证实硒具有抗氧化、养颜抗衰、防癌抗癌、保护肝脏、抵御有害重金属、抗辐射、提高免疫力等方面的作用;缺硒则使人易患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胃肠道疾病、糖尿病、哮喘、帕金森病、肝病、癌症等40余种疾病。因此,除体内缺硒的人需要额外补充硒以外,针对健康人群,中国营养学会于1988年提出:每天摄入一定量的富硒食物,可以使机体更健康,从而保证身体各个系统有序的工作,远离疾病,提高
踝关节的内侧骨突部分称内踝,外侧骨突部分称外踝。踝关节的结构比较特殊,其周围的韧带和肌肉相对薄弱,尤其是外踝。人在行走时,若脚掌落地与小腿形成不正常的角度,会导致足内翻或外翻。此时,踝关节内外侧的韧带和肌肉突然受到暴力的牵拉,有可能导致局部韧带撕裂、断裂,甚至撕脱性骨折。     扭伤时,先判断轻重  很多人觉得,脚扭伤是小事,休息两天就好了。其实不然。踝关节扭伤的情况可轻可重,轻者休息一下即可,
近日中国科学院何传启研究员发布了《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其中推荐的“中国人参考食谱”中食物和营养素的摄入量大大超过国人的需求,因此见诸媒体之后,许多专家对此说法表示质疑和批评。为此,本刊采访了国内外营养和公共卫生领域众多专家,通过本文力图客观告诉大众“我们到底該怎么吃”。同时,本刊也邀请专家教你如何鉴别科普信息的真伪即是否符合科学性。阅读之后,希望大家不妨尝试用自己的判断力来为健康生活作抉择。
20岁以后,女性进入人生最美丽、最丰满的岁月。30年的光阴,女人从恋爱、婚姻、孕产、育儿,一路走来,逐渐从青涩到成熟,从青春到衰老。怎样在青春岁月里美丽动人?怎样即使年华逝去却依旧风华无限?看看这一路上会经过的“关口”吧,不走上歧途,不迷失方向,你就会是因自然、健康、自信而美到极致的女人。  30年风华路,女人会经过的9大“关”  20岁~30岁 青春靓女三大“关”  二十岁,是一个如花的年龄
65岁的张阿姨患有糖尿病,血糖一直控制得不太好。近半年来,她又被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搞得心烦意乱,整天唉声叹气。她不明白,为什么吃了那么多药,这小小的尿路感染就是好不了呢?  70岁的李阿婆一个月前因突然出现尿频、尿急等不适症状去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尿路感染。吃了几天抗菌药以后,她感觉尿频、尿急症状有了明显改善,便自行停了药。几天以后,她又感觉不舒服了,便重新开始服药。服药几天以后,见不适症状有所改善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放弃饭店、餐馆的美味佳肴以及超市中便利的半成品,选择自己动手,买菜做饭。怎样才能练就“火眼金睛”,买回安全、健康的天然食材呢?  1 主食类  总体而言,粮食和豆类等植物种子积累污染的能力较低,但它们不可避免地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特别是铅、镉、汞等重金属元素,还有除草剂、生长调节剂、杀菌剂等农用化学品的污染。  因此,选购米、面、豆类等主食时,如果能够选择
2010年上海世博会持续时间长,自5月至10月绵延半年之久;规模大,参观人数众多,估计约7000万国内外参观者光临。这几千万人“吃”在上海,既要满足他们对美味佳肴的需求,还要确保食品生产、加工安全,无疑对我国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为此我们倡议,大家要及早做好准备,防止世博会期间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细数食品安全6隐患    上海世博会期间,食品供应品种复杂,食品来源既有国内的也有国
老百姓常有“冬练三九”的说法。冬季到户外参加体育活动,在“冷刺激”作用下,不仅有益身体健康,还增强抗寒能力。很多人都非常关心“天冷怎么练”的问题,别着急,就请专家为您支招。    攻略1:在恰当的温度和时间进行锻炼    不少人喜欢在冬季低温环境中健身,但是,人们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各有不同,想准确界定多少摄氏度属于低温,多少摄氏度适合锻炼就很困难了。国外有研究发现,如果中等强度、长时间运动,最佳环境
近年来,“食物相克”的说法广泛流传,不仅是过去的一些“相克”食物如“大葱加蜂蜜断肠”“柿子加螃蟹中毒”被反复传说,而且还把很多日常吃的食物如“土豆烧牛肉”“黄瓜炒鸡蛋”,也贴上了“相克”的标签,变成了禁忌的食物搭配。所谓的“太医”“大师”们在电视上信口开河,不负责任地大讲“食物相克”;“食物相克”类图书成了畅销书,小报小刊以及互联网相关报道更是比比皆是,搞得人们一头雾水。很多人在问:“食物相克”是
自古以来,酒与人类之间一直有着不解之缘。人们用饮酒来抒发感情、品味生活。“李白斗酒诗百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酒逢知己千杯少”等广为传颂的诗句都与酒有关。在中国,饮酒已成为一种文化,喜庆节日、朋友聚会,都少不了它。在大家熟知的饮酒“经验”里,“不空腹饮酒”是其中比较“经典”的一条。为什么不能空腹饮酒?或许大家会回答,空腹饮酒容易醉。不过,空腹喝酒仅仅是“易醉”那么简单吗?不是。  最近,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