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体意识”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for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小说、散文、说明文、话题文、现代诗歌等,这些文章以其相应的“文体意识”和丰富的文学价值,成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媒介。每一篇文章都是基于作者的情感表达和观点陈述而组成的内涵载体,有效的阅读教学应体现形式运用和内容领悟的完美结合,优秀的语文课堂应该基于文本表达形式的运用,来诠释对文章内容的领悟,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从简单备课到“文体意识”总结
  开展基于“文体意识”的阅读教学,必须对所要阅读的材料“样式”进行分析。也就是说,其文体具备哪些特点,其中包含行文布局特点、修辞表现效果、人物细节描写、典型事例选择等等,这些都需要执教者在课前进行全面而又细致的研究。为了准确把握这些“文体意识”,研究者需要参考必要的材料,从对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到基于这样的目标所展现“文体意识”的精准教学设计,进行系列预设。
  参考必要的教学辅助材料,可以让老师在短时间内明确教材的特点及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和情感,如修辞是怎样表现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又是如何体现的。明确了具体的内容,形成了一个围绕“文体意识”的教学预案,就能提高授课的“精度”和“准确度”。
  如苏教版教材第12课《姥姥的剪纸》一文,其实就写了三个方面:剪纸的姥姥、姥姥的剪纸、我和姥姥。如此清晰的概括,让教师立刻能捕捉到文本教学的核心内容,由此形成一个非常清晰的框架结构,并生成如下几个关键问题:剪纸的姥姥是怎样的人?姥姥的剪纸有哪些?有什么象征意义?我和姥姥的感情怎样?
  又如苏教版六年级第1课《我们爱你啊,中国》,明确本文的核心思想是“我们爱你,中国”!同时从祖国的幅员辽阔、秀丽的自然景色、物产丰富、民族多样性、历史悠久等方面来一一表达。
  文章的核心思想决定了文本的结构特点和行文布局方式,教师要深度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才能够准确把握文本的特点,从而使基于“文体意识”的阅读有“本”可依。而参考必要的教学辅助材料,可以让教师一开始就站在一个很高的起点上来看问题。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8课《钱学森》的写作顺序是倒叙,其表现形式是把结果放在故事的开始,这是学生首次接触的知识点。为此,这个教学的基点就要定位于两个方面:明白倒叙的形式,感受倒叙对于文本表达的效果。教学时,教师设定这样的教学程序:划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建立倒叙的形式—领悟倒叙的效果。另外,本文在表现钱学森的人物性格时,采取了言语表现的策略。为此,教学时,围绕“言语表现人物个性化”的文本特点,开展“圈划言语句子,反复诵读并体会人物个性內涵”的教学活动。
  以上教学手段便是抓住了“文体意识”开展的教学训练:准确的把握、精准的发力,提高了教与学的效果。
  二、从文本模糊阅读到基于文本核心意识的阅读体验
  一节课,要让学生明白学什么,怎么学;要让听课教师明白教师讲了什么内容,是怎么进的,学生是否有收获。想要达到这种效果,就要充分依据“文体意识”,展开与之相应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是撇开传授式教学方式,是摒弃了那些无关紧要的教学行为,转而建立的一种基于“文体意识”的精准式教学,其特点是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从题型的训练到能力的提高,再到素养的生成。
  基于“文体意识”的阅读教学,是精准化教学行为的改革和整合,体现在对文体知识的“知”到对文体“范式”的运用上。这是一个学生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共生的经历,每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文体意识”,将其直观化、明朗化,便成了学生“知行”的对象。学习目标越是明确,越容易建立具体的学习行为,也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那么,如何呈现这样的“文体意识”标准呢?可以用问题的形式来呈现,也可以以陈述的形式来体现。既可以是教师用简洁的陈述让学生记在心中,也可以用多媒体或者其他媒介呈现在学生的眼中,并向学生诠释“文体意识”标准所蕴藏的学习价值。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说明文,本文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方法来诠释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细等特点。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明确两个目标:埃及的金字塔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向读者介绍这些特点的?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钱学森》一课是一篇以事写人的文章。本文最大的特点是采用倒叙的方式来组织行文,并多次运用言语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为此,教师可以基于这样的布局架构讲解阅读体验:划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并概括对应的事件,发现时间呈现上的特点;划出描写人物言语的句子,读读看,你读到了一位怎样的钱学森。
  目标清晰,问题凝练,学生很容易掌握,这体现了此文的教学精髓,也是教学重点。只有对“文体意识”进行有效把握,才能够开展基于“文体意识”的精准教学。
  三、从文本直接阅读到例文片断融进迁移
  文本直接阅读是对文本问题和内容的原始的或者说是肤浅的阅读体验,它撇去了文本表达范式对学习者的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考量。例文片断融进式阅读,则是将名家的片断融进具体的学习情境中,以产生“例文标准—学习迁移”的效应,这里的例文片断具有示范性、综合性、文学性的特点,具备了立体的范本研读价值。基于“文体意识”的阅读教学,就是要以开放的教学视野,深度挖掘与当下学习情境相关的文本,并进行适当地融合。实现对比性、类比性的阅读过程,产生坡度的、立体的阅读路径,这种路径既可以是对同类文本共同点的观察和表达,也可以是对文本和例文片断的自我反思。在对比性的反思学习中,不断重构学生自我表达的文本样式,朝着符合“文体意识”的方向迈进。
  如在四年级上册习作七《看图情景作文》的教学中,执教者就将俄国作家屠格涅夫《麻雀》的部分片段进行了适当改写,然后渗透到课堂中。通过对情境图的观察和对例文片断的研读,让学生带着自己所感受到、总结到的“文体意识”来进行习作表达。经历了这样的“里外”融合的阅读体验,学生在短时间内就整合了小燕子的动作、言语、心理、羽毛等细节,较好地实现了深度阅读的目标。
  一位老师在执教《少年王冕》一文时,基于少年王冕的精神内核,执教者创造性地将《爱莲说》中的经典名句渗透到课堂中,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少年王冕。同时,读写结合,让学生根据一定的写作框架来体验王冕“荷花般”的个性。
  根据文本表达需要,仅仅是从字面意思实现“理解与明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课堂教学走向素养与能力相结合的地步。如此,基于“文体意识”的文本意识阅读才是有效的,而鼓励、引导学生勇于想象并以习作的方式来表达,才是更高层次的路径。
  四、从“片面”习作到立体评教
  如何让学生较为熟练地运用基于“文体意识”的表现形式和习作策略?就要集中时间,瞄准一个方向,进行多维度的练习。我们很容易满足学生“知”的程度,但几乎没有让学生化“知”为“行”,也几乎难以让学生进行文本范式的阅读体验,而后者是让能力与素养走向融合的关键。我们说,阅读的本质是为了更精准地表达,这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指向。如此,我们要围绕文体范式表达这一重要的学习媒介,打通师生、生本单一的局面,进行多维度的拓展,建立纵横交错的建构式习作场景。让师生共读、共改一篇文章,在修改中,产生对范式表达的憧憬。接着,师生共写同一表达范式的文章,然后再次研读文本,进行评析,并再次回到学生文本的修改中。这一系列过程,不断加深着学生对“文体意识”表达样式的理解,并产生精细化诠释的动力和愿景。
  如在教学习作《我身边的小名人》时,遵循了以下步骤:先师生一起研读一位学生的例文,在不断的修改中建立文本表达样式的预设,然后师生共写此类文章,接着再次对例文进行二、三次的文本结构剖析,最后回到学生文本的修改上。师生历经了这一系列的学习过程,加深了对此类文体样式的理解,激发了学生规范表达的兴趣。
  综上所述,基于“文体意识”的阅读教学,就是要对文本内容进行目标与表现形式的双重精准把握,撇去模糊性的、大而统的教学行为,走向基于文本核心思想与核心特点的精准教学,并有意对课堂进行拓展,引进名家片断进行渗透融合,激励学生习作,在多样与多元的习作修改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与能力的提升。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和写作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于培养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要想满足新《课标》要求,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取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本文针对该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进行着重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与写作 结合策略  在新《课标》背景下,要
摘 要:口语交际不仅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往的重要纽带,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将其视为教学重点。然而,如何开展口语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每一个教师都应重视的问题。本文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口语交际 有效策略  在成长规律的作用下,小学生的大脑虽然还处于发育阶段,无法理解复杂的知识,
摘 要:抒情散文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比例,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抒情散文的教学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情感的理解,开拓思维。本文以初中语文抒情散文教学为出发点,分析其教学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  关键词:初中语文 抒情散文 教学问题 解决方法  一、初中语文抒情散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层面  在抒情散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字词的辨
摘 要:笔者针对当前仍存在的两种极端课堂教学行为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现象,通过搭建教学支架的方式,研究以学生的“学”为主的“学导式”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学导式课堂 教学支架 运用方式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2.043  “学导式语文课堂”中的“学导式”是指学生借助教材与资料先行自学,而后教师进行指导的一种方式。突出以学为主,学在导前,是充
摘 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及新《课标》的制定和颁布,全国高中生都需要统一使用部编版语文教材。在梳理高中语文教材古诗词的过程中,“月意象”出现的次数很多。本文对13篇古诗词进行分类研究,从月亮的基本象征意义、以月营造意境、借月抒发情感三个方面,追根溯源,分析“月意象”在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文学意蕴。  关键词:月意象 高中语文 象征意义 古诗词  一、月亮的基本象征意义  1.母亲与女性,代表
《长恨歌》是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歌咏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读了《长恨歌》,会让我们对唐明皇这位古代帝王的家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原来那些高高在上、拥有生杀大权、不可犯颜的帝王,也是普通的饮食男女。  从“从此君王不早朝”一句中可以窥见,唐明皇和杨贵妃感情至深。然而,安史之乱的爆发,使他们不得不仓皇辞庙,蒙尘西蜀。马嵬坡前,六军不发,宛转蛾眉,贵妃娘娘殒命于愤懑的文武百官之前。  看尽
摘 要: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改变了教育工作的形式,而提升阅读教学质量对整體提升高中阶段学科教育水平来说有重要意义。为了适应“互联网 ”的时代背景,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力量,高中阅读教学也要与时俱进,借助网络信息获取渠道,提升教学趣味性,推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互联网 ” 高中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
阅读是语文学科的典型题型,同时也是伴随人们终生的基本生活能力,阅读的教学应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建设内容。初中语文阅读内涵更加深刻、形式更加新异,这也使得许多学生在进行阅读时遇到了不少麻烦,他们在阅读时没有条理、很难理清头绪;不能有效地将文章提炼、找到文章的线索等要素;做题时缺乏技巧、常常丢掉应得的分数等等,针对这样的现状,如何优化语文阅读的教学策略就成为值得教师们深思的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
[摘 要:公共英语作为中职学校当中,各个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在教学中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能力。采取模块化教学方式,能够保证学生更加系统化地学习相关知识,基于不同的模块导向,针对性提高相关的英语能力,让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加具有条理,这也能更好满足当前时代对人才所提出的具体需求。本文对此展开分析,基于不同模块,从单词、听说、读写、语法等模块切入,探讨英语教学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教学;模块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古诗词鉴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地位愈显重要。为培养高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有利于高中生领略古诗词的独特魅力,体会古人的爱国情、友情,感受大好河山之美,另一方面有利于陶冶情操,提高高中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基于此,本文针对高中生古诗词鉴赏面临的障碍进行简要分析,对突破古诗词鉴赏障碍进行探索,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以提高语文古诗词鉴赏教  学质。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