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皮肤发育不全基因检测一例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f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儿女,生后2 h,因皮肤缺损并水疱2 h就诊。体检:双下肢及左手腕皮肤成不对称缺损,右手手背可见一薄壁水疱,口腔黏膜部分缺失,余体检未见异常。基因检测结果:COL7A1(NM-000094)exon4:c.481c > T;P.(Gln161*)杂合,致病突变;COL7A1(NM-000094)exon14:c. 1837C > T;P.(Arg613*)杂合,致病突变。患儿父母基因检测各有一致病突变。诊断:先天性皮肤发育不全。给予患儿保护性隔离,生理氯化钠溶液局部冲洗,并外用表皮生长因子、防治感染综合治疗,治疗6 d出院,出院时皮损干燥无渗出。该病例提示,COL7A1(NM-000094)基因C.481位点和C.1837位点的杂合异常组成复合杂合子,为致病突变。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比较CO2激光打孔和高频电针打孔辅助钝性剥离治疗多发性皮脂腺囊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12月至2016年10月,于湖北江汉油田总医院皮肤科招募15例患者进行自身对照研究,分别接受CO2激光或高频电针打孔制造微小通道至囊腔,辅助蚊式血管钳挤出或掏出内容物并钝性剥离囊肿。对比观察不同部位及不同大小皮疹术后的脱痂时间、红斑消退时间、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种技术治疗相同部位及相似大小皮疹后
期刊
目的探讨皮肤上皮样血管瘤的临床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2例上皮样血管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22例上皮样血管瘤患者中,男10例,女12例;发病年龄16~ 62岁,平均45.91岁;病程1个月至20年,平均37个月。皮损位于头部14例(63.6%),耳部6例(27.3%),额部2例(9.1%),大腿部1例(4.5%),其中1例同时累及头皮及额部。组织病理学检查:22例均表现为血管增生
目的报告1例TSC2基因发生体细胞镶嵌突变导致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采集1例临床拟诊断结节性硬化症患者及其父母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第二代测序法扩增TSC1和TSC2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进行DNA测序分析,查找基因突变位点,以200例无关健康人DNA作为对照。提取患者皮损处皮肤组织DNA,利用PCR扩增TSC2基因目的片段并测序。结
目的探讨靶向沉默生长抑制和DNA损伤诱导45蛋白α(Gadd45α)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细胞株A431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印迹检测A431和Colon16细胞Gadd45α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选取高表达Gadd45α的A431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将A431细胞分为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实验组转染Gadd45α-siRNA-1,阴性对照组转染阴
目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奥马珠单抗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PubMed、Clinicaltrials.gov、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和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等数据库搜索关于奥马珠单抗治疗CSU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
期刊
期刊
目的评价308 nm准分子激光与高能紫外线治疗进展期局限型白癜风的疗效与安全性,皮肤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治疗前后皮损区改变。方法进展期局限型白癜风患者60例203片皮损,每例均有相同解剖部位皮损≥ 3片,其中1片作为空白对照,另外≥ 2片皮损随机接受308 nm准分子激光(激光组)与高能紫外线(紫外线组)治疗,每周2次,共治疗25次。结果48例患者169片皮损完成试验。激光组显效率[66.1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