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 :当代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ace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能力之一,学会了阅读,就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因此,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最基本、最重要的指导工作,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注重学生读书质量。同时要拓展学生阅读,使学生的阅读有一种广阔性和纵深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是一门最基础的课程。它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在这个基础中,最基本的核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个能力培养不好,学生其它方面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甚至会成为空中楼阁。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话题。对此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1 加强朗读训练优化阅读教学
  朗读是阅读能力培养的重中之重。加强朗读训练,优化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
  1.1 朗读激起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用词精美、语句生动,这些优美词句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把文中抽象的文字变成可听可感的审美形象。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理想的风筝》一文,如果让学生直接朗读,不会有好效果,但换个角度,链接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回味自己放风筝时的情景,学生很快进入状态。这时,学生读文就很容易把握文中的感情,完全投入朗读,读出放风筝时的欢乐。在这个基础上感悟一位年过五十、腿有残疾的老人能够亲手把风筝放上天空的激动、自豪。这样,学生的朗读入情入味,兴趣盎然,使阅读成为享受,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进而达到喜欢阅读的目的。
  1.2 朗读培养阅读习惯。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生受益。低年级阅读教学尤其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新课标指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养成用普通话朗读的好习惯” 而有了良好的朗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学生才会爱读书、常读书,把读书当成一种学到知识、表现自我、得到享受、获得成功的手段,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2 教师引导学生创造
  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的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而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最基本、最重要的指导工作,引领学生入境入情地、逐渐深入地去读书。
  2.1 “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模式。“汉语言学习主要形式是感悟。而感悟是一种省去烦琐的逻辑推理过程,在经验范围内作出综合性、直接性、快速性相结合的体悟式思维模式,其特点是整体把握。”因此,教师只有整合教学环节,才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珍珠鸟》一课,在学生把课文读通顺的基础上,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课后题理清事件发展的过程,把握“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然后,让学生读书思考“我”为什么能够取得“珍珠鸟”的信赖?再抓住重点词语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探究课文内涵,感悟出“我”对“珍珠鸟”的宽容和喜爱,“珍珠鸟”的纯真可爱,从而使学生由事明理,感悟到“信赖”的价值和力量。最后,再让学生读。这样,学生就能做到理解地读、有经验地读、传情达意地读。
  2.2 精心设问自主感悟。阅读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关系,这种对话和交流关系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构建意义的实质使读者激活原有知识,运用阅读策略适应阅读条件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阅读需求,掌握学生阅读心理,调动学生阅读主动性,让学生在阅读中自行发现、自行构建,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教师设计问题要精、巧,问得要及时,尽量要设计出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独特体验的好问题,直接问到学生内心感受上。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老舍先生的作品——《猫》,在学生多元解读,了解“猫”的性格特点之后。
  师:文中哪个句子中你感受到老舍先生爱猫?
  生:文中写道“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稿纸上踩几朵梅花。”明明踩得是脏脚印,老舍先生说成了“梅花”,可以看出老舍先生很喜欢这只猫。
  生:第二自然段中,“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从这句话看出“猫”与老舍先生感情特别好。
  师:这个句子中哪个词最能体现“猫”与老舍先生感情特别好?
  生:“蹭”字。
  师:你从“蹭”感受到什么?
  生:感受到“猫”与老舍先生很亲昵。
  生:这只猫很温柔,难怪老舍先生那么喜欢它。
  生:“蹭”字用得好,从这个动作看出了人爱“猫”,“猫”爱人。
  ……
  沿着学生的思路顺藤摸瓜,以问促读。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让学生品味课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挖掘作者写作意图和文章深层意蕴,走进文本,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
  总之,阅读能力是具有心理特征的创造性能力,因此,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复杂多变。教师要立足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课程的难易程度选用不同的训练方法。但在教学中主要以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不断引导学生“动”,在“动”中学习知识,在“动”中创新,从而达到在动态的学习中获取静态知识的目的,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也随之提高了。
其他文献
【摘要】如何让托班宝宝阅读?我们从实践中探索了一条可行的,有利于托班宝宝发展的道路,通过让阅读走近宝宝,让宝宝走进阅读,让阅读融入宝宝的一日生活中,让家长一起参与宝宝的阅读活动中,让宝宝爱护图书等途径,把阅读与托班宝宝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潜移默化中让宝宝得到阅读的熏陶,自然就会爱上图画书。早期阅读的种子就悄悄地种在了托班宝宝的心中,期待它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和托班宝宝一起阅读注重观察画面、感受情景
期刊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因此,搞好阅读教学,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师应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我觉得要做好此项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 明确阅读教学的任务  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不但要完成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语言知识,发展学生的言语任务,而且还要深化课文的内涵和拓展课文的外延,把课文的空间范围引申拓展到社会中相关的人和事
期刊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有直接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份的具体形象性。要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就要为学生搭起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桥”。要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凭借实物、模型、操作和语言直观,引导学生对各种数学现象进行具体形象感知。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谈几点浅见。  1 在概念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会出现学生的思维定势,即学生不积极思考,一旦有的学生发言其他的学生便跟着别人的思维跑。在中高年级的复述课文、作文和低年级的看图说话、组词造句中出现较多,如在作文中写人就写人,叙事就叙事,即不懂运用各种描写手法,也不会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在低年级的造句中,有一个学生造句得到老师的表扬,另外的学生就在前一个学生的基础上模仿。这样学生按照一种固定的思路考虑问题,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制约
期刊
【摘要】孩子从对父母亲人的依恋到靠自己的力量来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这就是幼儿社会化的表现。2-3岁的孩子有了初步的社会行为,但还不能像中大班幼儿那样进行相互交往。他们主动交往的意识不强,还不会正确交往的技能,要教会孩子如何与人交往,我们尝试通过“教育幼儿要”语言美“,做个有礼貌的孩子,从游戏中培养幼儿主动交往的意识和技能,家园同步,日常渗透。”的途径,逐步让托班的幼儿建立交往意识,学会交往技能,从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教学评价逐步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重要课题。“小学生语文能力评价实验研究”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我有幸成为一名实验教师,还作为我市的骨干参加了总课题组组织的多次培训,深刻领会了课题的宗旨,把握了课题的具体操作规程。我重点进行了“小学生阅读能力评价”的实验研究,现已通过结题。实验过程中,我立足自身实际,以评价课题研究为载体,以评价研究促进阅读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阅
期刊
阅读能力是一个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我们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它对于我们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至于对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推进作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等都很好地诠释了提高阅读能力的好处,它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
期刊
自从国家颁布了新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以后,从教材、教法上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是教材的改革,国家推出了新的适应新大纲的新教材,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有很大的突破和创新,还有许多过去的提法也发生了变化,现只就小学低段的教材变化情况说明如下:以一年级为例,新教材的汉语拼音部分,新增加了儿歌,儿歌中标红的字母是本课教学的声母或韵母,这样编排,不仅增加了趣味性,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而且加强了汉语拼音与识字、
期刊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方法是人们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物理实验是以我们学过的理论为基础,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很大的:  ①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对原理和定律进一步加深,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②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发展他们的智力。  ③可以培养学生实是求是的科学态度。  ④可以使他们的思维更活跃
期刊
【摘要】本课题就执教中“弱势群体”存在的客观原因,作了调查与分析。教师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重视“弱势群体”的心理,分析自我,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弱势群体”树立自信,具备坚强的意志,从而达到“弱势”与“强势”的共同进步。  【关键词】弱势群体;转化;方法研究    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很多因素,如学习者的智力因素,以及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意志、性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