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期末考试刚刚结束,笔者对着班级的成绩总表,陷入了沉思:我今年带的八、九年级,成绩分析表中发现:物理平均分女生低男生3.5分左右,特别体现在优秀率上,达到一比三的程度,但语文和英语,女生却高于男生.笔者认为,男、女生的平均智商应该是差不多的,而且平时的学习中,我们总是看到女生学习物理上课很认真地做笔记、背记概念、做题,学习态度及学习刻苦程度明显优于男生.大多数女生对于学好物理抱有较大的希望,但几次考试下来便失去了信心,逐步发展到厌烦物理,甚至导致放弃.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对此现象不得不坐下来深思,研究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从而提高广大初中女生的学习质量.
1中学物理课程的特点
物理学是以观察、实验和逻辑思维相结合的一门系统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精确性等特点.中学物理的主要功能是使学习者初步建立正确的客观物理世界的图景、培养其物理思维的能力.目前使用的物理教材, 主要是以经典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为主,教材中涉及的知识、方法,不论是物理概念的建立或物理规律的发现、还是物理基础理论的创立和突破,都离不开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过程.如牛顿运动定律,真空不能传声等,都是以实验事实为基础,运用分析、综合、推理和归纳而总结出来的.再如匀变速直线运动、光滑平面、不计空气阻力等,多数由具体物理过程和实际问题经过抽象以后构造出的模型化了的习题,所描述的情景也都是理想化的条件、理想化的数据、理想化的过程和结果.所以初中物理是运用逻辑推理建立起来的物理知识的逻辑体系,从而逐步获得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认识.与男生相比,女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具体应用等方面均存在不足.
2现状原因分析
2.1思维特点的限制
擅长具体形象思维,但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弱,思维易受暗示,缺乏独立性和批判性,易墨守成规而不能灵活运用,不善于分析、推理,容易形成思维定势.比如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电子钟示数的像,这时的时刻是多少?尽管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她懂,但这道题,她想象能力就是没那强.如果说把这示数画在纸上,从纸的反面来看,她就理解了.再比如,在讲授惯性时,我问:“为什么人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来容易摔倒?”女生在回答的时候,往往只简洁回答:“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来的人有惯性.”她们有直接的形象思维,大部分女生却不能分析推理出只是人的上半身有惯性而向前运动,脚受摩擦力而摔倒.
2.2不良的物理学习习惯
与男生相比,女生在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方面相对较弱.我询问班上一些男生,都说物理最有意思,上课做实验好玩,还有男生说:“物理与生活联系紧密,以后自己用得着.”男生由生活中被石头弄乱的湖面,从侧面也能看到人的倒影这个现象,应用课本漫反射的原理解释感觉非常高兴.而女生表示物理课没意思,枯燥无味、没有文科讲故事有意思.上课做实验,发现男生更爱动手.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女生在运算能力方面,规范性强,准确率高,但运算速度偏慢、技巧性不强;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善于直接推理、条理性强,但间接推理欠缺、思维方式单一;在空间想象能力方面,直觉思维敏捷、表达准确,但作图能力差,难以将生活中和物理有关的现象归纳成物理情景或者建立起物理模型,更难以将物理情景还原成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在应用能力方面,注重结果,但对物理过程忽视.特别一提的是对概念、规律的学习往往停留在机械记忆上,不重视理解.这一点表现为女生在听课时常常满足于教师或课本的解释,不喜欢质疑,缺乏探索精神,对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刻;课后不积极归纳、总结,复习时仅限于死记硬背.比如女生很容易就背熟音调、响度的概念,在做题时却把这两个概念弄混淆,而不是通过举例来理解记忆概念:如唱《忐忑》那么高的音就是音调高,说话声音大,就是响度高.比如,在讲授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性实验时,女生会猜想到电热与导体自身的电阻、与通电时间有关系,也能知道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但由于间接推理的欠缺,对于电热跟电流、电压的关系却不甚明了,在设计实验时,如何反映电热的多少,也难以将生活中的物理情境融入而想到用电阻丝给液体加热,而这时的男生往往能发散思维,设计出多个反映电热多少的装置来;在设计实验电路图的时候,女生更是一筹莫展.在兴趣方面,对一件东西,女学生往往会用而不去关心其结构,而男生常把改作别用或者出于“探究”的兴趣而把它拆开,因此女生在摆弄物件的探究欲和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方面较差,这无疑会影响女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由于以上原因,男女生在同样的学习活动中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如男生注意的转移更为快速和容易,女生相对缓慢或困难.课堂听讲,女生一般比较专心.在遇到原理、概念的记忆时女生比男生快,但灵活运用较差.男生思维的灵活性强,“发散”水平较高,喜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往往能随机应变,追求一题多解,而女生比较强调去寻找问题的正确解释,不太善于和不太习惯去寻找问题“一解”之外的答案,常常是墨守陈规.女生从事学习活动时自信心不如男生,容易受别人的影响而轻易改变自己的决定,显现出较强的依赖性,如在做选择题、判断题时表现出明显的优柔寡断,所以失分较多.
3解决策略
3.1物理教师要做好启蒙阶段物理教学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
对于刚涉足物理学的初中学生来说,求知欲是异常强烈的,喜欢观察各种自然现象,但不懂得如何归纳这些现象所揭示的客观规律,很大成分是由于好奇心的驱使,而正是这种好奇心诱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基础.因此教师要用实验为物理教学开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在实验过程中顺势把学生从观察事物发展变化的形象思维带入摸索客观世界规律的抽象概括.通过实验,让学生从实验中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知道物理理论不是人们头脑中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归纳总结大量客观自然规律的结果.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多分析,多比较,多概括,养成研究和探讨的习惯,让更多的女学生观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课堂上精心设计提问,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对成绩较差的女学生可以进行“什么是”的“回忆提问”,甚至是“是与否”的提问,如什么是力等:对一般学生可进行“为什么”的“理解提问”,如为什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时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对优等生应进行“运用提问”.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可以尽己所能,从而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在乐观、开朗、舒畅的情绪状态下,从事持续的智力活动. 3.2认识女性的智力活动特点,消除偏见扬长避短
我们在教学中不难发现,上课爱举手的多是男生,期中、期末考试名列物理学科前茅的也大多是男生.在教师的心目中很容易形成一种偏见:到初中,女生就不行了.无形之中,对男生多加了许多偏爱,对女生则降低了要求.在上八年级以前部分女生虽然也忽视对知识的理解,以机械识记、死记硬背的方法去学习知识,在考试中也能取得高分.而教师只关心分数,很少去研究她们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并不了解她们是如何掌握知识和如何获得优秀成绩的,从另一个侧面影响了女生的智力开发.而随着教学内容、要求的不断提高,女生原有的学习方法不再适应了,学习的差距便逐渐暴露出来.我们应充分关注女生智力发展和心理发展的优势部分,帮助她们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如女生的有意注意时间长,可引导女生记好课堂笔记,学会抓住重点,并在课堂上多提问女生,让她们复述所学内容,在复述的基础上提高表达的准确性、易解性、系统性,在每章内容结束后由自己归纳、整理知识点.如我们在分析惯性现象时可充分发挥女生口头表达能力强的特点,让她们按照几个层次分析问题.如在“为什么人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来容易摔倒”的问题上,研究对象是谁,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什么状态,所以出现了什么现象.通过反复练习,一方面强化了自身优势,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对物理现象、规律的认识.
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女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信心,培养持久兴趣.女学生有广泛的爱好,美好的理想.教师可以向她们介绍校内外女学生物理成绩优异的事例,也可以给她们介绍一些女科学家的故事如居里夫人等,使她们心存大志,从而激励她们对知识的追求和学习的良好动机和自强不息的信心.其次,要注意保护和利用女学生自身的优势.女学生学习认真,思路清晰,数字算得特别准,只要会的问题大多可得到满意的结果.教师要抓住这一优势,使女学生形成优越的心理因素,使她们怀着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必胜的信心去解决各种知识难关.
3.3有意识地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视知觉的广阔性
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物理现象,这些现象是非常有趣的.在女生周围随处可见.如:刚洗过的很干燥的头发,为什么用塑料梳子梳过后头发会随着梳子飞起来;为什么用平面镜照出的人像与人是左右相反的;为什么脚被高跟鞋踩了一下觉得特别疼;为什么打开关闭了很久的衣柜门原来放在里面的樟脑丸不见了而只闻到气味,这些现象都可以唤起女生学习的兴趣.从现象入手,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力.学过光的反射后,请学生观察投影仪的屏幕是非常平滑的还是粗糙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制作,在不断的观察中增加知识经验,刺激大脑思考.
3.4课堂教学中兼顾女学生的思维特点
由于女生视觉能力和空间方位辨别能力较差,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材中各知识点的特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对于抽象思维性较强重在理解思考、分析的内容,做到多层次的讲解,多方式的传授.如初二物理《光的直线传播》中,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的成因的学习,女同学在头脑中不容易建立起正确的物理模型.为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在教学中不仅要有实验,还要有图片、模型、投影等教学手段彼此结合,才能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在讲浮力产生原因时,绘物体受力分析图帮助学生分析液体中物体的受力情况.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内容要求标准可高一些;对于抽象思维较强的内容,要注意降低起点,再逐渐提高要求和标准,使她们觉得物理比想象中的要好学.
总之,对初中女学生物理学习的指导应重在提高物理教师的教法,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1中学物理课程的特点
物理学是以观察、实验和逻辑思维相结合的一门系统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精确性等特点.中学物理的主要功能是使学习者初步建立正确的客观物理世界的图景、培养其物理思维的能力.目前使用的物理教材, 主要是以经典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为主,教材中涉及的知识、方法,不论是物理概念的建立或物理规律的发现、还是物理基础理论的创立和突破,都离不开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过程.如牛顿运动定律,真空不能传声等,都是以实验事实为基础,运用分析、综合、推理和归纳而总结出来的.再如匀变速直线运动、光滑平面、不计空气阻力等,多数由具体物理过程和实际问题经过抽象以后构造出的模型化了的习题,所描述的情景也都是理想化的条件、理想化的数据、理想化的过程和结果.所以初中物理是运用逻辑推理建立起来的物理知识的逻辑体系,从而逐步获得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认识.与男生相比,女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具体应用等方面均存在不足.
2现状原因分析
2.1思维特点的限制
擅长具体形象思维,但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弱,思维易受暗示,缺乏独立性和批判性,易墨守成规而不能灵活运用,不善于分析、推理,容易形成思维定势.比如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电子钟示数的像,这时的时刻是多少?尽管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她懂,但这道题,她想象能力就是没那强.如果说把这示数画在纸上,从纸的反面来看,她就理解了.再比如,在讲授惯性时,我问:“为什么人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来容易摔倒?”女生在回答的时候,往往只简洁回答:“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来的人有惯性.”她们有直接的形象思维,大部分女生却不能分析推理出只是人的上半身有惯性而向前运动,脚受摩擦力而摔倒.
2.2不良的物理学习习惯
与男生相比,女生在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方面相对较弱.我询问班上一些男生,都说物理最有意思,上课做实验好玩,还有男生说:“物理与生活联系紧密,以后自己用得着.”男生由生活中被石头弄乱的湖面,从侧面也能看到人的倒影这个现象,应用课本漫反射的原理解释感觉非常高兴.而女生表示物理课没意思,枯燥无味、没有文科讲故事有意思.上课做实验,发现男生更爱动手.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女生在运算能力方面,规范性强,准确率高,但运算速度偏慢、技巧性不强;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善于直接推理、条理性强,但间接推理欠缺、思维方式单一;在空间想象能力方面,直觉思维敏捷、表达准确,但作图能力差,难以将生活中和物理有关的现象归纳成物理情景或者建立起物理模型,更难以将物理情景还原成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在应用能力方面,注重结果,但对物理过程忽视.特别一提的是对概念、规律的学习往往停留在机械记忆上,不重视理解.这一点表现为女生在听课时常常满足于教师或课本的解释,不喜欢质疑,缺乏探索精神,对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刻;课后不积极归纳、总结,复习时仅限于死记硬背.比如女生很容易就背熟音调、响度的概念,在做题时却把这两个概念弄混淆,而不是通过举例来理解记忆概念:如唱《忐忑》那么高的音就是音调高,说话声音大,就是响度高.比如,在讲授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性实验时,女生会猜想到电热与导体自身的电阻、与通电时间有关系,也能知道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但由于间接推理的欠缺,对于电热跟电流、电压的关系却不甚明了,在设计实验时,如何反映电热的多少,也难以将生活中的物理情境融入而想到用电阻丝给液体加热,而这时的男生往往能发散思维,设计出多个反映电热多少的装置来;在设计实验电路图的时候,女生更是一筹莫展.在兴趣方面,对一件东西,女学生往往会用而不去关心其结构,而男生常把改作别用或者出于“探究”的兴趣而把它拆开,因此女生在摆弄物件的探究欲和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方面较差,这无疑会影响女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由于以上原因,男女生在同样的学习活动中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如男生注意的转移更为快速和容易,女生相对缓慢或困难.课堂听讲,女生一般比较专心.在遇到原理、概念的记忆时女生比男生快,但灵活运用较差.男生思维的灵活性强,“发散”水平较高,喜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往往能随机应变,追求一题多解,而女生比较强调去寻找问题的正确解释,不太善于和不太习惯去寻找问题“一解”之外的答案,常常是墨守陈规.女生从事学习活动时自信心不如男生,容易受别人的影响而轻易改变自己的决定,显现出较强的依赖性,如在做选择题、判断题时表现出明显的优柔寡断,所以失分较多.
3解决策略
3.1物理教师要做好启蒙阶段物理教学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
对于刚涉足物理学的初中学生来说,求知欲是异常强烈的,喜欢观察各种自然现象,但不懂得如何归纳这些现象所揭示的客观规律,很大成分是由于好奇心的驱使,而正是这种好奇心诱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基础.因此教师要用实验为物理教学开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在实验过程中顺势把学生从观察事物发展变化的形象思维带入摸索客观世界规律的抽象概括.通过实验,让学生从实验中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知道物理理论不是人们头脑中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归纳总结大量客观自然规律的结果.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多分析,多比较,多概括,养成研究和探讨的习惯,让更多的女学生观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课堂上精心设计提问,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对成绩较差的女学生可以进行“什么是”的“回忆提问”,甚至是“是与否”的提问,如什么是力等:对一般学生可进行“为什么”的“理解提问”,如为什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时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对优等生应进行“运用提问”.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可以尽己所能,从而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在乐观、开朗、舒畅的情绪状态下,从事持续的智力活动. 3.2认识女性的智力活动特点,消除偏见扬长避短
我们在教学中不难发现,上课爱举手的多是男生,期中、期末考试名列物理学科前茅的也大多是男生.在教师的心目中很容易形成一种偏见:到初中,女生就不行了.无形之中,对男生多加了许多偏爱,对女生则降低了要求.在上八年级以前部分女生虽然也忽视对知识的理解,以机械识记、死记硬背的方法去学习知识,在考试中也能取得高分.而教师只关心分数,很少去研究她们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并不了解她们是如何掌握知识和如何获得优秀成绩的,从另一个侧面影响了女生的智力开发.而随着教学内容、要求的不断提高,女生原有的学习方法不再适应了,学习的差距便逐渐暴露出来.我们应充分关注女生智力发展和心理发展的优势部分,帮助她们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如女生的有意注意时间长,可引导女生记好课堂笔记,学会抓住重点,并在课堂上多提问女生,让她们复述所学内容,在复述的基础上提高表达的准确性、易解性、系统性,在每章内容结束后由自己归纳、整理知识点.如我们在分析惯性现象时可充分发挥女生口头表达能力强的特点,让她们按照几个层次分析问题.如在“为什么人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来容易摔倒”的问题上,研究对象是谁,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什么状态,所以出现了什么现象.通过反复练习,一方面强化了自身优势,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对物理现象、规律的认识.
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女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信心,培养持久兴趣.女学生有广泛的爱好,美好的理想.教师可以向她们介绍校内外女学生物理成绩优异的事例,也可以给她们介绍一些女科学家的故事如居里夫人等,使她们心存大志,从而激励她们对知识的追求和学习的良好动机和自强不息的信心.其次,要注意保护和利用女学生自身的优势.女学生学习认真,思路清晰,数字算得特别准,只要会的问题大多可得到满意的结果.教师要抓住这一优势,使女学生形成优越的心理因素,使她们怀着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必胜的信心去解决各种知识难关.
3.3有意识地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视知觉的广阔性
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物理现象,这些现象是非常有趣的.在女生周围随处可见.如:刚洗过的很干燥的头发,为什么用塑料梳子梳过后头发会随着梳子飞起来;为什么用平面镜照出的人像与人是左右相反的;为什么脚被高跟鞋踩了一下觉得特别疼;为什么打开关闭了很久的衣柜门原来放在里面的樟脑丸不见了而只闻到气味,这些现象都可以唤起女生学习的兴趣.从现象入手,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力.学过光的反射后,请学生观察投影仪的屏幕是非常平滑的还是粗糙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制作,在不断的观察中增加知识经验,刺激大脑思考.
3.4课堂教学中兼顾女学生的思维特点
由于女生视觉能力和空间方位辨别能力较差,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材中各知识点的特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对于抽象思维性较强重在理解思考、分析的内容,做到多层次的讲解,多方式的传授.如初二物理《光的直线传播》中,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的成因的学习,女同学在头脑中不容易建立起正确的物理模型.为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在教学中不仅要有实验,还要有图片、模型、投影等教学手段彼此结合,才能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在讲浮力产生原因时,绘物体受力分析图帮助学生分析液体中物体的受力情况.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内容要求标准可高一些;对于抽象思维较强的内容,要注意降低起点,再逐渐提高要求和标准,使她们觉得物理比想象中的要好学.
总之,对初中女学生物理学习的指导应重在提高物理教师的教法,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