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数感的培养策略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ccessfully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也开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力。“数感”这个词近年来开始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因学习中不同学生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所以不同学生的数感能力也不同。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数感;培养策略
  数感,指的是一个人对数学思维的敏感程度,重点包括数学与运算的综合理解能力。数感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一种核心素养,这是学生数学学习中必须掌握的一种数学基础能力,这样才能充分利用数学眼光及思路解决各种数学问题。本文将重点探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数感培养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培养数感
  新课改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应引导学生联系并结合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并组织开展各种有实践操作性且能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各种形式的活动,感受数学存在的意义以及数的作用,构建基本的数感能力。如,在进行“数的整除”内容的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容易混淆“素数、合数、奇数、偶数”等概念,对此,教师可安排一个有关猜号码的习题:老师家电话号码的第1位是最小的合数,第2位不仅是偶数又是素数,第3位数是最小的自然数,第4、5位的数都是最小的整数,第6位是最大的一位数和最小的偶数的差,第7位是最小的素数与最小的合数的和,请问:你们知道第6位数是什么吗?此时,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并很快集中精力思考并解答出来。此时,教师还可趁热打铁,让学生自主根据父母或自己的手机号码,编一个这样的“谜语”,并让其他学生去猜测。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练习和巩固素数、合数、奇数、偶数的概念。
  2教学模式的创新多样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
  小学生普遍都非常活泼好动,采取灌输式的单一化教学方式,往往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也就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力。所以,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实践操作和体验的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使学生有机会施展自己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结合这个阶段学生好动、好奇且善于模仿的个性以及思维非常形象化的特点,在课堂组织学生进行“摆一摆”、“数一数”或者是“分一分”的活动,让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动手活动中来,并对“数”有一个基本的认知,提高学生对数的学习兴趣。如,在认识数的过程中,可先引导学生准备一捆小棒,然后在课堂进行“数小棒”的比赛活动,或者是让学生以每10为一捆,进行“捆一捆”的活动,以此循序渐进地渗透十进制的数学方法,而且这些活动也能化抽象知识为具体,建立学生的数感意识,逐步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3通过比较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应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这一方面是引导学生理解数的必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深化学生对数所具有的实际意义的更好理解,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对“多少”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能力。如,在进行数目估算的教學引导中,教师可让学生自主估算一下报纸或者杂志每一页上面的字数,又或者是一摞纸有多少张,也可以是手抓一把瓜子的数量大概是多少,这些都是学生十分感兴趣且乐于参与的内容,因此学生有着很高的积极主动性,这个过程中,学生估算出来的结果各不相同,有的甚至相差极大。因此,这个过程中还会存在有学生提出个人对他人估算的反驳,整个课堂气氛也随之调动起来,而也正是在估算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开始学习到一些窍门或妙招,并学会把估算的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接着数出其中一份的数量,再看大多数相当于小数的几倍,即可猜出大数是多少。通过这种估算训练的过程,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估算能力,并结合生活经验逐渐具备了数的感知能力。
  4综合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数感技能
  教学价值的挖掘不仅来自学生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更是高于生活。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有意识地从已有的生活素材中提取一些合适的内容与学生进行互动,并注重探讨交流的过程,这样循序渐进地引出新知识内容。不断拓展原素材,让学生逐步掌握触类旁通,并不断消化吸收之后对知识有所升华,把数学内容综合化,使其充分发挥实质性的作用。通过不断反复的运用与学习的交替与深化过程,学生才能真正建立数感意识,意识到计算的意义及计算过程的重要性,并统筹融合各个知识点,形成自我的解题策略。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数感能力予以有效培养,教师必须围绕学生为主体,潜心研究教材,并创新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展开教学,这样才能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思维及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
  参考文献
  [1]谢金峰.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数感的培养策略[J].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18,(3):34.
  [2]张晓妮.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数感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8,(2):193.
  [3]许欣然.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数感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26):80-81.
  [4]彭娟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数感的培养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29):20.
其他文献
亚致死性脑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可使神经元免受随后的严重缺血性损伤,该现象称之为脑缺血耐受(ischemic tolerance,IT)。这一现象无疑为我们研究脑缺血预
摘 要:启发式参与式教学的实质在于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它反映了教学的客观规律。基本要求一是调动学生的主動性;二是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四是自主学习。  关键词:启发式;参与式;自主学习  小学数学启发式学习,是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围绕一个需要参与解决的问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课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进行教育模式改革势在必行。为了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多种教学方式引入教学课堂,分層教学法便是应用较为广泛的科学教学方式。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教学,也能让每个学生都能体现成功的喜悦,这对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因材施教  初中数学引入分层教学法,旨在立足学生的学习实际,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对胎儿血液淋巴细胞表型、肝脏功能及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旨在了解米非司酮对胎儿的安全性.结论:米非司酮可影响胎儿血液淋巴细胞CD分子的表达,导致抑制性T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改革,小学语文教师要想为学生打造出一个他们喜欢的语文课堂,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去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因此,如何为学生构建出一个他们所喜欢的语文课堂,并让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就是本文需要重点阐述和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快乐学习;教学模式  一、当前小学语
分析无综合征性遗传性聋家系遗传特征和听力学特点.提供遗传性聋诊断依据.筛查耳聋基因研究的对象,探讨非综合征性聋的发病机理,为遗传性聋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思路和途径.A、B
很多年轻艺术家关注宏大叙事的历史、关注社会事件,也有为数众多的艺术家喜欢用卡通的方式来表达,而周燕觉得那些大事她并没有经历过,没有那么多的感触,所以她选择生活中最常
摘 要: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和重视程度,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被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所替代,想要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有效性,就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以基础知识的练习为前提,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策略,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一人“唱独角戏”的状态,积极地为培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做好准备工作。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质量;有效途径  在我国新的教学理念
摘 要: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动手操作可以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有意识的教学活动中来。在操作中感知的数学知识,形成的深刻表象。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尽量不要错过可以让学生动手的机会。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案例论述了小学数学课堂对学生动手操作的引导。  关键词:动手操作;引导;思维  “看到的不易记,听到的容易忘,动手做才能学得会。”“做”就
烟草种子细小,生产上播量大,间苗费工,不利培育壮苗。为了经济用种,节省间苗用工,有利培育壮苗,适应机械播种,我们进行了烟草种子包衣丸粒化和育苗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