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梦魇、焦虑——论毕飞宇小说《推拿》中的创伤叙事

来源 :新纪实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uanjie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毕飞宇的小说《推拿》围绕“沙宗琪盲人推拿中心”展开,以一群盲人推拿师的家庭、工作、恋爱、生活为叙事中心,用冷峻而细腻的笔触真实地勾画出盲人群体尴尬的生存图景和坚忍的精神面貌。目前,学界对《推拿》的解读更多停留在对小说人物形象、叙事语言、盲人群体的人性尊严表达以及底层叙事等方面。但通过对《推拿》中人物的人生历程和精神轨迹进行梳理,本文发现,在盲人群体自尊、敏感而又无奈的精神世界背后,是无法言说的创伤经历。从“创伤”叙事的角度出发,不仅可以深入挖掘《推拿》中盲人的精神世界,揭示造成人物“精神焦虑”的深层原因,也有助于为小说《推拿》的研究提供更多元的视角。
其他文献
互联网的发展促使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环境产生了明显的变化,而与时俱进地革新高校网络思政育人格局,则有利于推进思想育人工作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思政育人工作方向。本文在对互联网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影响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针对教育新格局构建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为探讨在大豆鼓粒期采用光谱技术估算叶片SPAD值和LAI的有效分析模型和方法,本研究以大田鼓粒期大豆为试验材料,在3个不同时段9:45~10:15(10AM)、11:45~12:15(12PM)和13:45~14:15(2PM)测量冠层全波段光谱反射率,并分别使用极限学习机(ELM)、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支持向量机(SVM)和随机森林(RF)构建大豆叶片SPAD值和LAI估算模型,并对比不
从解释偏向视角探讨共同内群体认同改变对外群体态度与行为的认知过程。研究以壮族大学生为被试,通过启动范式操作共同内群体认同,测量解释偏向(包含自动解释偏向、迭代解释偏向和延时解释偏向),考察共同内群体认同能否提高壮族大学生对外群体信息的积极解释偏向。结果发现:共同内群体组的自动积极解释偏向显著高于独立群体组,而共同内群体组与独立群体组在迭代积极解释偏向和延时积极解释偏向上没有显著差异。研究完善了解释
组织振兴在乡村振兴中起着统领性作用。本文运用案例比较研究方法,从组织、制度和效果视角探究旅游组织模式促进民族地区脱贫及乡村振兴作用机制、衔接演进、效果及原因。研究发现:(1)民族地区在外生力量作用下形成不同旅游组织模式,通过要素重聚、利益博弈均衡、产业融合和扩张(散)效应,达到一定的脱贫及乡村振兴效果;(2)村集体主导模式“利润剩余”分配额占比高,采用“按劳分配和民族文化展示导向的工分制”分配利益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带动下,高校新媒体工作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团属新媒体作为高校宣传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在共青团组织带领下的新媒体平台,它整合了新闻发布、信息传递、咨询服务等多种教育举措,在满足高校大学生信息交互需求的同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团属新媒体具有更加积极的发展势头,成为了培育大学生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基于此,本文围绕高校团属新媒体在网络思想
目的:探讨护理实习生道德勇气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道德勇气量表对296名护理实习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理实习生的道德勇气总分为(73.79±13.24)分,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实习时间、有无担任班干部、是否参加过职业道德培训及学习过相关课程是影响道德勇气的关键因素(均P<0.05)。结论:护理实习生道德勇气水平有待提高,护理教育者应关注其道德勇气培养,缓解道德困扰,帮助护理实习
基于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突破传统教学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有助于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但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内容、教育途径以及教师产生了深刻影响,需要通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网络载体、加强新媒体环境的网络监管、提升思政工作者新媒体素质等策略,更好地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文章主要研究高校辅导员如何应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的在于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媒介素养,使其与时俱进掌握更加科学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方法,从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文章采用文献总结法与问题分析法,首先阐述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优势,总结当前高校辅导员应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得出目前高校辅导员在实际思政教育中,存在媒介素养不足、新媒体使用能力欠缺、舆论掌控能力不足
新媒体时代的发展,给当今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方便,人们平日的生活也迅速向数字化、信息化的生活方式转变。人们对于新媒体传播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在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有效利用新媒体平台,铸牢内蒙古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地区高校把握网络舆情走向,筑牢边疆地区意识形态防线,完成立德树人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措施[1]。